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评价高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介入干预对心肌纤维化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因STEMI入院治疗、年龄≥70岁的86例患者根据是否行早期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分为PCI组和保守治疗组;随访6个月,观察就诊时及STEMI后第7天、3个月、6个月血液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透明质酸酶(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结束PCI组和保守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9%和18.8%(P〉0.05);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NT-ProBNP、PⅢNP、LN水平较心绞痛组明显增高(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增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P〈0.05)。PCI组NT-proBNP水平于STEMI后3个月和6个月较保守治疗组明显减低(P〈0.05):PⅢNP和LN水平在STEMI后6个月明显减低(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在STEMI后6个月较保守治疗组明显减小(P〈0.05),而LVEF明显增高(P〈0.05)。6个月时PCI组室壁运动指数明显小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 高龄STEMI忠者早期介入干预可减缓心室重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近期无低血压发生的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先给予钙离子浓度为1.75mmol/L(Dcal.75)的透析液治疗6个月,然后接受钙离子浓度为1.25mmol/L(Dcal.25)的透析液治疗6个月。检测两种透析液单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2、3和4h血清钙、磷、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并记录血压变化。结果 使用Dcal.25透析液单次透析治疗4h,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透析前下降(P均〈0.05),收缩压较舒张压下降更明显(P〈0.05);而接受Dcal.75透析液治疗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透析前升高(P均〈0.05),收缩压较舒张压升高更明显(P〈0.05)。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血压与血清总钙的变化均呈正相关(r1=0.326,P1=0.054.r2=0.383,P2=0.037.r3=0.391,P3=0.032)。使用Dcal.25透析液治疗6个月,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使用Dcal.75透析液治疗6个月,患者血压有所升高,其中收缩压升高显著(P〈0.05)。两种钙离子浓度透析液长期治疗引起的收缩压变化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单次应用低钙透析可明显降低收缩压,减少高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石志辉  陈平  王丹  刘志军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328-2331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对吸入技术的掌握程度对其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61例哮喘患者通过3个月健康教育,按照对吸入装置使用评分,≥4分为甲组32例和〈4分为乙组29例,甲组对吸入技术能很好的掌握,乙组不能完全正确掌握吸入技术。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使用定量气雾吸入器(MDI)、都保或准纳器操作的全过程并对步骤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吸入剂使用评分,肺功能指标和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AQLQ)评分。【结果】甲组患者3个月后使用MDI、都保和准纳器评分及合格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3个月后FEV1占预计值%和PEF占预计值%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3个月后肺功能指标改善更显著,与乙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3个月后AQLQ各项指标评分较乙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甲组3个月后AQLQ各项指标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哮喘患者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对吸入技术的正确掌握,从而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存质量,改善哮喘控制水平,是哮喘防治中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患者各25例。手术前、手术结束时、手术后24h分别检测患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MDA皆增高,但LC组增高明显(P〈0.01);术后24hLC组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OC组继续增高(P〈0.01)。手术结束时两组SOD皆降低,但LC组降低明显(P〈0.01);术后24hLC组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OC组继续降低(P〈0.05)。两组比较,LC组术后24hMDA水平明显偏低(P〈0.05),而SOD活性明显偏高(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由于气腹造成缺A/再灌注损伤,导致氧化应激现象产生,但术后恢复速度比开腹胆囊切除术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预后及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2名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干预组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定,同时对免疫球蛋白IgA、IgG、IgE、IgM、补体C3、C4及皮质醇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前,除焦虑和抑郁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1个月后,IgA水平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余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后,IgA、IgE、C4、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卒中量表评分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余指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蒋之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32-134
【目的】观察胸腺肽对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06年6月~2009年8月156例复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8例,治疗组除抗结核治疗外,加用胸腺肽8周,对照组仅接受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痰菌转阴情况、肺结核病灶X线变化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3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37.2%、12.8%和70.5%、51.3%,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2.3%、80.8%(P〈0.05)。在病灶吸收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2、76.9%(P〈0.01)。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治疗组CD3、CD4及CD4/CD8治疗后3个月及疗程结束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和疗程结束时CD4、CD4/CD8较对照组提高(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胸腺肽能加快复治肺结核痰菌阴转及病灶吸收,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提高治愈率,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脑电生物反馈和利他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注意品质的改善作用;探讨脑电生物反馈对利他林治疗无效患儿的疗效。方法 未经治疗的ADHD患儿44例,随机分为反馈A组和利他林组。将利他林治疗无效的ADHD患儿20例作为反馈B组。采用脑电生物反馈系统,对反馈A组和反馈B组给予强化β波,抑制θ波的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中期、治疗结束以及随访1年时检测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结果 反馈A组治疗中期划消速度显著慢于利他林组(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1年反馈A组划消速度显著快于利他林组(P〈0.05)。反馈B组在治疗中期及治疗结束时划消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加快,随访时保持稳定(P〈0.05)。治疗期间.反馈A组的注意分配Q值较利他林组显著降低(P〈0.05),但随访6个月~1年时反馈A组Q值高于利他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馈B组的注意分配Q值在治疗中期无明显变化,治疗结束时显著提高(P〈0.01),随访时Q值稳步上升。治疗期间反馈A组与利他林组连线时间无显著性差异;随访6月~1年,反馈A组连线时间显著少于利他林组(P〈0.05)。在治疗结束及随访1年时,反馈B组连线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 短期内脑电生物反馈对ADHD患儿注意品质的改善不如利他林;长期随访疗效稳定并优于利他林。对利他林治疗无效的患儿,脑电生物反馈可作为有效的替代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白知力以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并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时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白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康复状态量表(MRSS)及白编治疗依从性调查表评定。结果:治疗后BPRS及MRSS评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3及6个月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6个月时复发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自知力恢复,降低复发率。提高整体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III型前列腺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III型前列腺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9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复方治疗;治疗组服用中药复方治疗的同时,给予专业心理护理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W检测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生活质量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并计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生活质量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治疗后也显著下降(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心理护理能显著提高中药治疗III型前列腺炎的疗效,心理护理联合中药复方治疗III型前列腺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功能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膝关节OA患者106例按首次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n=53)和综合治疗组(n=53)。针灸治疗组仅采用针灸治疗,综合治疗组采用功能训练结合针灸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对膝关节功能进行Lequesne评分.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膝关节功能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而2组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2组复发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膝关节OA,疗效稳定,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在数字血管减影机(DSA)介导下采用射频热凝去神经支配术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行性。方法 选取确诊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去神经支配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去神经支配组患者采用经皮射频热凝腰椎小关节去神经支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向腰椎小关节腔及内侧支注射含倍他米松及利多卡因的混合液。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0min、1d、1周、1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并于治疗后1周、1个月及6个月时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Schober指数;同时对2组患者治疗结束半年时的疗效及副作用进行对比。结果 去神经支配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0min、1d、1周、1个月时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6个月时的VAS评分又接近治疗前水平。去神经支配组治疗结束后1周和6周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结束后1个月、6个月时去神经支配组的Schober指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和P〈0.01);而且去神经支配组治疗后6个月时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均无一例出现神经根损伤及背部局部皮肤感觉功能缺失等副反应。结论 在DSA介导下采用射频热凝去神经支配术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具有安全、微创、有效、简便、长期疗效好、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脓毒症患者,对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血管内皮损伤与病情演变之间的关系。方法17例重症脓毒症患者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共25次,观察患者接受CBP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次日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象、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等变化;根据患者接受CBP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血标本时间不同,分为治疗前组和治疗后组;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CBP治疗后组vWF较治疗前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组APACHEⅡ和MODS评分也较治疗前组明显降低(P〈0.05);CBP治疗前组,vWF与血白细胞计数(WBC)及血小板计数(PLT)呈正相关(P〈0.01),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P〈0.05);CBP治疗后组,vWF与WBC和D-二聚体均呈正相关(P〈0.01,0.05)。CBP治疗后存活组患者,vWF仅仅与血WBC呈正相关(P〈0.01);而CBP治疗后死亡组患者,vWF与总脱水量及红细胞比积呈正相关(P〈0.01),而与PT-INR和APTT呈负相关(P〈0.01,P〈0.05)。结论CBP治疗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在CBP治疗过程中,脱水过多,又可能加重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原发性甲减)患者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后血脂的改变,进一步探讨原发性甲减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未经治疗的原发性甲减患者42例,在治疗前和经左旋甲状腺素治疗2个月后分别测定空腹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包括FT3、FT4、sTSH)和血脂指标(包括TC、TG)。结果治疗后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TC水平平均下降24.8%,与治疗前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TG水平平均下降9.2%,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治疗前TC水平与FT3呈显著负相关(r=-0.28,P〈0.05);与FT4呈显著负相关(r=-0.40,P〈0.01);与STSH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1)。TG与FT3、FT4及sTSH未表现出相关性。结论原发性甲减患者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后可显著降低胆固醇TC水平,而对甘油三酯(TG)水平则无明显影响;原发性甲减与患者血清TC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4.
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手术、化疗及联合恩度化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E内皮抑索(ndostati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20例健康人及20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和60例肺癌患者化疗及联合恩度前后的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VEGF、Endostatin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1),其水平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关,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肺癌患者手术后第1天VEGF水平高于手术前(P〈0.01),第7天血清VEGF水平高于手术前和手术后第1天水平(P〈0.01)。肺癌患者单独化疗受益组结束后1d血清内皮抑素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和化疗结束后14d的水平(P〈0.05)。单独化疗无效组第14天血清VEGF水平高于化疗前和化疗后第1天水平(P〈0.05)。肺癌患者单独及联合“恩度”化疗受益组治疗后第1天血清VEGF水平低于化疗前(P〈0.05),第14天血清VEGF水平低予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天水平(P〈0.05)。联合恩度化疗有效率为56.67%,单独化疗有效率为26.67%(P〈0.05),且其有效患者的VEGF水平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肺癌患者的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升高且随临床分期进展和肿瘤直径增大明显升高,并与手术及化疗有关,有助于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判断。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不受病理类型的影响,化疗联合“恩度”治疗肺癌优于单用化疗,血清VEGF水平是疗效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精液参数改变情况。方法分别检查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和正常生育者各40例的精液,并对2组精液主要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精液量、精子活动百分率、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以及精液中的白细胞数等与正常生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精子密度与正常生育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精液部分主要参数较正常生育者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统一标准入选的8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治疗组除常规临床治疗外,严格按照“十五”攻关课题“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康复训练,直至病程6个月末:对照组不做任何正规康复训练。分别于病程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在入组时,上肢、手及下肢的运动功能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1个月时上肢和下肢功能差异出现显著性意义(P〈0.05);3-6个月时差异更加显著(P〈0.01);同时手功能也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在入组时ADL能力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1个月时差异出现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3—6个月时差异更为显著(P〈0.01)。结论:三级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13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康复组(70例)和对照组(67例),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Ba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试。结果 治疗3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HAMD、HAMA、BI和FMMS、评分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与对照组治疗后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BI、FMMS评分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组抑郁发生率22.86%,焦虑发生率5.71%,对照组分别为40.30%和16.4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G0.05)。结论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哌甲酯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认知功能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对48名ADHD患儿,使用哌甲酯治疗3~4个月,随访6个月,采用视听连续整合测试(IVA—CPT)、Conners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和韦氏智力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哌甲酯治疗后患儿IVA-CPT检测发现FRCQ、FAQ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6个月随访时FRCQ、FAQ均较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Conners量表评定,治疗后6个因子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6个月随访时6个因子分较治疗后升高(P〈0.05);治疗后记忆力评定中短时记忆和记忆商分值显著提高(P〈0.01),6个月随访时短时记忆和记忆商分值均较治疗后降低(P〈0.05),而长时间记忆和瞬时间记忆变化不大;治疗后智力评定中FIQ、VIQ、PIQ和C因子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6个月随访时,FIQ、VIQ、PIQ和C因子较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结论】哌甲酯治疗对改善ADHD患儿认知功能的远期疗效不明显,尤其对改善注意力的效果不能持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酶直流电离子导入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颈部活动的疗效。方法:将5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透明质酸酶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和手法牵伸治疗,对照组只进行手法牵伸治疗。分别测量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患儿被动的健侧侧屈、患侧旋转的角度,治疗结束时评估疗效及记录治疗时间。结果:入选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被动健侧侧屈、患侧旋转的角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明质酸酶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可以促进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组56例及对照组52例,均按照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案治疗,早期组患者在发病15~30d时即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于发病3~6个月后接受康复训练。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均进行运动功能评分(FMA)和ADL评分。结果:治疗前,早期组F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DL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3个月后,2组FMA评分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1、0.05),2组间比较,早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对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