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CSF且无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畸形及血栓形成的患者60例作为慢血流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CAG证实血流正常且无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畸形及血栓形成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高分辨率多普勒超声仪测定两组患者的基础肱动脉内径(D0)、肱动脉内皮依赖血流量介导的舒张反应(FMD)及非内皮依赖的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反应(NID),以此反应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对慢血流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比例、血脂、空腹血糖、血压、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血流组与对照组在年龄、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舒张压水平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慢血流组吸烟比例(63% vs. 25%)、收缩压水平〔(126±12)mmHg vs.(119±13)mmHg〕均高于对照组(P<0.05);慢血流组男性比例(78% vs. 3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慢血流组与对照组相比D0、NID无统计学差异;慢血流组FMD显著低于对照组〔(6.3±1.3)% vs.(10.2±1.9)%,P<0.01〕,其平均血流帧数与FMD呈明显负相关(r=-0.70,P<0.01)。结论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内皮功能紊乱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病人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易患因素。方法将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河北燕达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冠状动脉慢血流病人,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与常规治疗组,每组45例。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浆ET-1与NO水平。结果尼可地尔组较常规治疗组可显著改善CSF病人胸痛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可地尔组在治疗1个月时一氧化氮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内皮素-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尼可地尔组治疗1个月时一氧化氮水平较常规治疗组升高;内皮素-1水平较常规治疗组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F与吸烟史水平有相关性(β=1.268,OR=4.592,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能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临床症状,吸烟可能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比较世居高原人群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因胸痛并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于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存在CSFP的患者134例为慢血流组,并随机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血流正常的患者136例为对照组。采用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计帧法(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检测,其中CTFC值27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检测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吸烟史、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流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总胆固醇、脂蛋白(a)、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CRP、Cys-C、同型半胱氨酸、尿酸、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ys-C、CRP、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Cys-C、CRP浓度与高原地区患者CSFP的发生明确相关,可作为临床预测高原地区CSFP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髓过氧化物酶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将随机入选6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无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并筛查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另外无冠状动脉慢血流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并测定血浆髓过氧化物酶及血液生化指标,分析两组之间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法筛选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基线值相似;冠状动脉慢血流组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3.70±37.75μg/L比26.76±6.20μg/L,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慢血流有独立相关性(OR=1.23,P=0.001)。结论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影响冠状动脉慢血流的重要血液生物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患者的内皮功能.方法 我院2006年1月-2007年3月因可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患者60例,采用TMI记帧法记录各支冠状动脉的TMI帧数,冠状动脉平均的TMI帧数>27为CSF,将患者分为CSF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所有患者分别于冠状动脉造影术24h后取血,行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测定.结果 CSF组患者血NO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ET-1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F患者可能存在内皮功能障碍,内皮功能障碍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参与CSF现象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因怀疑冠心病于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与同期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血流速度正常的患者各50例,采用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法(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检测,其中CTFC27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所有患者均签署术前知情同意书。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采用抽吸导管抽取冠状动脉血,慢血流患者冠状动脉血设为A组,慢血流患者外周静脉血设为B组,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且血流速度正常患者冠状动脉血设为C组。结果与B组、C组比较,A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性反应和内皮损伤可能参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选择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0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CSF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分别于静息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结束时立即抽取血标本,检测血浆内皮素1、血清NO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CSF组静息时血浆内皮素1浓度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物负荷试验后血浆内皮素1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60±6.93)ng/L vs(14.16±5.73)ng/L,P<0.01]。CSF组静息时和药物负荷试验后血清NO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36±9.72)μmol/L vs(50.39±9.77)μmol/L,(24.88±9.28)μmol/L vs(61.06±8.20)μmol/L,P<0.01)]。结论 CSF患者无论静息或者药物负荷状态下均存在内皮素1及NO平衡失调,负荷状态下这种平衡失调现象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48例口服辛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脂等指标测定;另选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治疗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组血浆ET-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治疗4周后,ET-1、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均显著降低(P<0.01),NO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虽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8周后血浆ET-1继续降低,血清NO继续升高,但两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功能损害;辛伐他汀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血脂,而且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与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并确诊为慢性冠状动脉慢血流病人232例,收集一般情况、行冠状动脉造影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所有病人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记录冠状动脉慢血流支数。造影后再次对所有病人进行焦虑抑郁评分。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慢血流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一般情况及HAMA、HAMD评分,对比不同冠状动脉慢血流支数组间HAMA、HAMD评分,两组造影前后评分变化。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家族史、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肌酐、血尿素氮、入院时心率、左室射血分数、体质指数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AMA及HAMD评分为(4.32±0.48)分与(4.97±0.72)分,均低于慢血流组的(5.57±1.01)分与(6.42±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流组在高分区间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评分及HAMD评分随着慢血流症状的加重呈现出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抑郁状态是CSF的相关危险因素,HAMA和HAMD评分较高病人CSF发病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60例因胸痛就诊,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慢血流但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患者为CSF组,另将60例同期行CAG未见明显狭窄且血流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Hcy、hs-CRP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 CSF组Hcy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状动脉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CTFC)与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r=0.328,P0.05)。结论CSF患者Hcy呈较高水平,可能与CSF的发生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常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D-dimer)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显示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179例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评价采用校正TIMI血流计帧法(c TFC),计算各支冠状动脉的TIMI帧数。根据c TFC结果将患者分为CSF组和冠状动脉血流正常对照组。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CSF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Pearson方法分析c TFC与血浆D-dimer、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及血糖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F组血浆D-dimer、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93±79.62)vs.(215±58.36)ug/L、(35.94±6.12)vs.(16.8±5.25)μmol/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imer(OR=1.532,95%CI:1.018~2.105,P<0.05)、Hcy(OR=1.375,95%CI:1.125~1.986,P<0.05)、吸烟(OR=1.628,95%CI:0.327~1.577,P<0.05)是发生CSF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示D-dimer与c TFC正相关(r=0.593,P<0.05)。结论:D-dimer、Hcy、吸烟参与了CSF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是正常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心肌缺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SPECT),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CSF者20例,CAG显示无管腔狭窄及无慢血流者20例为对照组。使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C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2组均行心电图及腺苷负荷SPECT检查。结果:CSF者发生心电图及腺苷负荷SPECT异常的例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同时心肌缺血的范围与缺血程度也均大于血流正常者(P<0.01)。结论:腺苷负荷SPECT发现CSF存在可逆性心肌缺血,可能CSF与心肌缺血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Toll样受体4(TLR-4)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关系。方法:入选2014-01-2015-07于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39例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为试验组,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血浆ET-1、TLR-4水平。结果:两组平均血流帧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中男性比例(79%)远大于女性;两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ET-1、TLR-4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ET-1、TLR-4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独立相关(均P0.05);ET-1与TLR-4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39(P0.001),TLR-4与MCHC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77(P=0.014),提示TLR-4与ET-1、MCHC显著相关,但相关关系并不密切(r0.5)。结论:ET-1、TLR-4以及红细胞变形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诊断为CSF者20例,CAG显示无管腔狭窄及无慢血流的正常血流速度(CNF)者24例为对照组,使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C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并分别测定2组的空腹血糖(FPG)、服糖后2 h血糖(2 h-PG)、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CSF组与CNF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耐量异常者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HbA1c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生有关,其水平降低有助于预防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1)的于影响及停药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 4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每日服阿托伐他汀10mg共用8周,第9周停药。分别于服药前、8周末及停药4周末取空腹静脉血,均行血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NO、ET-1测定。另选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要求采血前两周未服用任何药物。结果高脂血症患者血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8周末两组血HDL-C、NO水平显著升高、TG、TC、LDL-C、ET-1水平明显降低(P<0.01)。停药4周末TG、TC、LDL-C、和ET-1均较治疗8周末明显升高,而HDL-C、NO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改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内皮功能,且需要长期坚持服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要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诊断为CSF患者20例,CAG显示无管腔狭窄及无慢血流的正常血流速度(NCF)者24例为对照组,使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C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并分别测定2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2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及血脂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别。CSF组血清MMP-9、TNF-α水平较NCF组明显增高(P<0.05),但2组的hs-CRP、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MMP-9、TNF-α2种炎症因子可能介导或参与了CSF形成的发生、发展过程,对血清MMP-9、TNF-α水平的检测及对CSF的诊断有一定的判断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影像表现与冠状动脉循环血浆内皮素 - 1( ET- 1)和一氧化氮 ( NO)水平的关系。方法  5 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者 ,造影前取血测定冠状静脉窦 ( CS)和冠状动脉开口 ( AO)血浆 ET- 1和 NO水平。冠状动脉腔径狭窄≥ 5 0 %者为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 ,反之为对照组。分析记录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病变血管数、狭窄病变数、闭塞病变数和病变范围积分。结果  1.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 CS血浆 ET- 1水平 ( ET- 1CS)和 CS与AO的差值 ( ET- 1CS- AO)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5 ) ;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 ET- 1CS明显高于 AO血浆 ET- 1水平( ET- 1AO) ( P<0 .0 5 )。 2 .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 NOCS和 NOCS- AO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 .0 5 ) ;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NOCS明显低于 NOAO( P<0 .0 5 )。 3 .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 ,ET- 1CS- AO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积分呈显著正相关 ( P<0 .0 5 ) ,NOCS- AO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积分呈显著负相关 ( P<0 .0 5 )。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冠状动脉循环血浆 ET- 1和 NO水平 ,粥样硬化病变范围与冠状动脉循环血浆 ET- 1和 NO水平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血清胱抑素C(Cys-C)及血尿酸(SUA)水平变化,分析Cys-C和SUA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8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病人212例,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血糖结果分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52例)、冠心病组(74例)、糖尿病组(32例)和正常对照组(54例)。观察并比较4组病人血清Cys-C和SUA水平,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和冠心病组吸烟史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糖尿病组体质指数(BMI)高于冠心病组、正常对照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冠心病组和糖尿病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Cys-C、SUA水平和冠状动脉狭窄支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和冠心病组血清Cys-C水平、SUA水平和冠状动脉狭窄支数高于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C、SUA、吸烟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血清Cys-C、SUA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可由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因可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MI记帧法记录各支冠状动脉的TMI帧数,冠状动脉平均TMI帧数>27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组(33例)和正常组(38例).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问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并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慢血流患者的各个临床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射血分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1.06±0.25)mmol/L比(1.29±0.33)mmol/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3.46±0.54)mmol/L比(2.81±0.80)mmol/L]、体重指数[(26.71±1.78)kg/m<'2>比(24.82±2.53)kg/m<'2>]、吸烟量[(374.24±182.48)支年比(198.68±116.53)支年],慢血流组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重指数升高(OR 1.3624,95%CI 1.0172±1.8248,P=0.038)、大量吸烟(OR 1.0067,95% CO 1.0025~1.0109,P=0.0017)为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体重指数升高、大量吸烟作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可能参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他汀组(n=24)和联合用药组(n=26),他汀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1次/d,联合用药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1次/d,及尼可地尔5 mg,3次/d;疗程为6个月。6个月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各支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检测及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浓度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他汀组及联合用药组各支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联合用药组各支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优于他汀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TC、TG、LDL、hs-CRP及ET-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NO水平明显升高(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与他汀组治疗后相比,TC、TG、LDL-C差别无显著性,而hs-CRP及ET-1水平明显降低(P0.05),NO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及尼可地尔合应用可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进而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效果优于单用瑞舒伐他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