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 1/CD82和细胞黏附分子CD44v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宫颈癌,16例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KA I1/CD82和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 KAI 1/CD8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呈高表达,宫颈癌组织中呈低表达(P<0.05);其表达与患者年龄相关(P<0.01),但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CD44v6蛋白表达在宫颈正常组织中低表达,在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与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1),但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无关(P>0.05).KAI 1/CD82与CD44v6呈负相关(r=-0.625 1,P<0.01).结论 KAI 1/CD82和CD44v6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44在老年胰腺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检测法(FCM)测定60例老年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4水平并与正常人及胰腺炎患者进行相互比较,对照分析手术前后或热疗前后CD44的变化.结果胰腺癌组外周血CD44含量为564.51±16.6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82.46±15.28,P<0.01)及慢性胰腺炎组(396.37±16.32,P<0.01),且手术前或热疗前胰腺癌患者外周血CD44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手术后或热疗后(P<0.01).亦发现CD44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含量可作为老年胰腺癌诊断的参考指标,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判定临床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CD41/CD61(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 GP Ⅱb/Ⅲa受体)的表达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51例AMI患者外周血CD41/CD61,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AMI患者血清CRP的系列变化值,取其峰值.AMI患者入院时按心功能分为AMI 1组(Killip Ⅰ、Ⅱ级,27例)和AMI 2组(KillipⅢ、Ⅳ级,24例).对AMI患者进行随访.结果AMI患者的CD41/CD61表达及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 2组的CD41/CD61表达及CRP峰值水平显著高于AMI 1组(P<0.05或P<0.01);血小板的变化在上述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I患者外周血CRP峰值与CD41/ CD61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r=0.754,P<0.01).AMI组中心脏事件者(15例,包括随访1年内的再发AMI、再住院行心肌血管重建术、住院期间及随访期内的心源性死亡者)与随访1年内无心脏事件者(36例)相比, CD41/CD6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血小板被激活,且其活化程度与患者心功能状态有一定关系,CD41/CD61激活与炎症因子CRP有相关性,血小板激活及炎症因子可能都是影响AMI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CD44v3和CD44v6在溃疡性结肠炎与其他类型结肠炎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CD44v3和CD44v6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与对照组(包括感染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血吸虫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等其他类型结肠炎)中表达的差异.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患者结肠粘膜CD44v3和CD44v6的表达.结果 UC组患者CD44v3和CD44v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8%和56.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增高(P<0.05).UC组与感染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血吸虫性结肠炎病及克罗恩病分别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结论 CD44v3和CD44v6的检测有助于鉴别UC和感染性结肠炎等其他类型结肠炎.  相似文献   

5.
非小细胞肺癌DNA含量与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82、CD44和Fas在肺癌中的表达与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45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癌标本中CD82、CD44、Fas蛋白及DNA含量进行检测,并与癌旁对照组(30例)和肺部良性病变组(20例)对照。结果 肺癌组CD82和Fas表达低于癌旁对照组和良性病变组,CD44表达和DI值高于癌旁组和良性病变组。CD82、CD44、Fas表达和DNA含量与肺癌的分期和分级相关。CD82和Fas表达与DI值均呈负相关(r=-0. 674,r=-0. 881,P<0. 01),CD44表达与DI值呈正相关(r=0. 542,P<0. 01),CD82和Fas表达水平与CD44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r=-0. 926,r=-0. 653,P<0. 01)。结论 CD82、CD44、Fas表达及DNA含量在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不同但又相互调控的作用,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对预测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潜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鹿洪亭  董缮  陈常法 《山东医药》2009,49(22):32-33
目的观察肾母细胞瘤组织中KAI1/CD8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份肾母细胞瘤组织和11例份正常肾组织中的KAI1/CD82蛋白。结果肾母细胞瘤组织中KAI1/CD8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0%,正常肾组织无KAI1/CD82表达。肾母细胞瘤组织中KAI1/CD8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转移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肾母细胞瘤中KAI1/CD配表达升高。KAI1/CD82阳性表达率可以作为预测肿瘤是否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4V6(SCD44V6)蛋白含量及癌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及免疫组化ABC技术,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及癌组织内CD44V6,同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中CD44V6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术前高于术后,复发转移组高于对照组,CD44V6的血清含量及组织表达与T分期无关,与N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血清中CD44V6含量及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与肺癌的转移复发有关.可作为一种可靠的判断手术疗效、预后及复发转移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KAI1/CD82与整合素β1亚基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6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中KAI1/CD82蛋白和整合素β1亚基的表达。结果 KAI1/CD82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降低明显(P0.01)。KAI1/CD82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手术-病理分期(P=0.008)、组织学分级(P=0.001)、肌层浸润深度(P=0.017)及淋巴结转移(P=0.005)密切相关。整合素β1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01)。整合素β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P=0.013)及淋巴结转移(P=0.003)密切相关。KAI1/CD82与整合素β1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KAI1/CD82表达下调,同时伴整合素β1的异常表达增高,促进子宫内膜腺癌的侵袭和转移。检测其表达异常,对判断子宫内膜腺癌转移趋势、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KAI1和CD44v6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7例骨肉瘤组织中KAI1和CD44v6蛋白的表达,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评价骨肉瘤患者预后独立因素。结果KAI1蛋白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远处转移相关,而CD44v6仅与远处转移相关。骨肉瘤KAI1和CD44v6的表达无相关性。Cox模型分析显示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因素是KAI1表达、远处转移和Enneking外科分期。结论KAI1和CD44v6的异常表达参与了骨肉瘤的转移过程,KAI1表达、远处转移、Enneking外科分期是预测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999-01~2003-02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胃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中COX-2及VEGF-C的表达水平.结果 (1)胃癌组织中COX-2、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5%、64.3%显著高于癌旁非癌组织的10%(P<0.05).(2)COX-2、VEGF-C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或P<0.01),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无关(P>0.05).(3)COX-2、VEGF-C表达呈正相关(r=0.425,P<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COX-2、VEGF-C表达均增高并且呈正相关.两者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有协同效应,共同促进胃癌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11.
流式细胞仪检测1型糖尿病(T1DM)患者外周血CD4^+CD25^+与CD8^+CD28^-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发现其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水平[(2.02±0.43)%]显著低于2型糖尿病(T2DM)组[(6.79±1.75)%]和健康对照(NC)组[(7.84±1.45)%],而CD8^+CD28^-调节性T细胞水平三组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CD154及CD4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目前认为它们具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其机制包括抗凋亡、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激活核转录因子NF-kB、上调细胞因子等多个方面.CD154及CD40与肿瘤的关系不仅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而且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就CD154/CD40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与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及CD95表达水平的比较性研究,观察淋巴细胞凋亡在免疫衰老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成年组(20~59岁)与老年组(60~90岁)各20例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水平。结果老年组CD28 CD95-[(8.80±4.86)%]及CD28 细胞[(36.32±10.38)%]明显低于成年组[(23.09±3.48)%、(52.29±4.90)%](P<0.01),而CD28-CD95 [(53.23±8.28)%]、CD95 [(80.25±7.19)%]及CD28-细胞[(63.68±10.38)%]明显高于成年组[(33.58±4.72)%、(63.18±4.12)%、(47.71±4.90)%](P<0.01)。结论老年人CD28 表达随年龄增长而下降,CD28-及CD95 表达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提示淋巴细胞凋亡在免疫衰老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少数具有干细胞性质的细胞群体被称为肿瘤干细胞(CSCs),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也是肿瘤耐药性、复发及转移的根源.有报道CD133和CD90可能为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但CD133和CD90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报道尚少.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肝组织中CD133及CD90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癌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少数具有干细胞性质的细胞群体被称为肿瘤干细胞(CSCs),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也是肿瘤耐药性、复发及转移的根源.有报道CD133和CD90可能为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但CD133和CD90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报道尚少.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肝组织中CD133及CD90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癌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上海地区 HIV感染者初诊时的 CD4、CD8、CD4/CD8比值与正常值进行比较,以了解早期 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选取上海地区 64例 HIV感染者,取其 CD4淋巴细胞计数及 CD4/CD8初始值,与正常成人CD4淋巴细胞计数及其CD4/CD8进行比较。并且取其中47例根据感染时间的长短分为2年之内、3~5年、6~8年三组,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HIV感染者CD4淋巴细胞计数初始值与正常成人CD4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D4/CD8比值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HIV感染者早期即有CD4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和CD4/CD8比值下降。感染时间越长,CD4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越低,CD8淋巴细胞计数值也是逐渐下降的。  相似文献   

17.
CD11c/CD18与急性缺血性卒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D11c/CD18是 β2 整合素家族成员之一 ,可与多种配体相互作用 ,在细胞间黏附和炎症反应中发挥生物学作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表面CD11c/CD18表达增高。调节CD11c/CD18可能在降低脑缺血患者继发性炎症反应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CD3和CD8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人胎回肠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D3和CD8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人胎回肠淋巴组织发生过程中的分布、定位及发育.方法: 收集因故终止妊娠人胎回肠30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显示CD3和CD8免疫反应阳性细胞, 用BioMiaspro图象分析软件对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计数, 有关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9 wk, 回肠内可见CD3和CD8阳性反应细胞, 主要定位于肠壁的结缔组织内, 数量较少, 散在分布;11 wk可见CD3和CD8阳性细胞三五成群分布;17 wk, CD3和CD8阳性细胞聚集成群, 主要分布于绒毛中轴以及小肠腺之间固有结缔组织, 回肠黏膜上皮偶见阳性细胞浸润;18 wk, CD3和CD8阳性反应细胞出现在淋巴小结处参与构成淋巴小结;24 wk后, CD3和CD8阳性反应细胞数量增多, 尤以典型的集合淋巴小结处有较多分布, 其中, 在28 wk数量增加最为明显( P<0.05). CD8和CD3阳性细胞数量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r = 0.831,P<0.01), CD3阳性细胞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数量上均较CD8阳性细胞多.结论: 人胎肠相关淋巴组织的形成过程中, 第9周即有T细胞发育. CD8和CD3阳性T细胞的发育时序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19.
Sui MS  Zhou J  Jia XB  Mu SH  Liu XG  Ji Y  Xie RJ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8):691-695
目的 研究T淋巴细胞活化分子CD80与CD86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肾组织标本来源于2004年12月-2008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其中女性44例,男性5例,年龄(28±16)岁.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狼疮性肾炎及微小病变患者肾组织中的CD80与CD86的表达情况,免疫比浊法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血浆白蛋白等临床指标.结果 CD80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有阳性表达,在肾小球无表达,而CD86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及肾小球均有表达.CD80与CD86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水平随着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强(r=0.574,P<0.001;r=0.534,P<0.001),且CD80的表达与CD86的表达成正相关.CD80与CDB6的表达与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积分(r=0.319,P=0.011;r=0.324,P=0.011)、24 h尿蛋白定量(r=0.424,P=0.003;r:0.408,P=0.004)、肌酐清除率(r=-0.535,P=0.000;r=-0.543,P=0.000)及抗dsDNA抗体滴度(r=0.353,P=0.012;r=0.359,P=0.013)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CD80与CD86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肾间质病变具有明显相关性,并且与狼疮性肾炎患者肾活检时的肾功能及活动性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微血管密度与CD105、CD3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CD105、CD31的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取61例术前未作放、化疗及免疫治疗胃癌病人的外科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CD105、CD31的表达,并定量计数胃癌组织微血管。结果胃癌组织中CD105及CD31标记的MVD在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微血管计数CD105〈14个,CD31〈34个(200×)的胃癌病人预后较好,而微血管计数CD105≥14个,CD31≥34个(200×)预后较差。结论胃癌MVD与其生物学行为有关,提示肿瘤血管生成分析和微血管密度计数是评价胃癌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