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莲雾采后贮藏期间生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后莲雾在贮藏期间失水严重,硬度迅速下降;呼吸速率先降后升;果肉细胞膜透性在采后初期急剧上升;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和Vc的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室温贮藏4d后莲雾的商业品质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2.
NO处理对采后莲雾果实絮状绵软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维亚  吴光斌  陈发河 《食品科学》2016,37(18):208-215
探明NO处理对采后莲雾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絮状绵软进程的影响。以台湾‘黑珍珠’莲雾果实为材料,用不同用量(5、10、20 μL/L)外源NO熏蒸处理莲雾果实,以0 μL/L NO熏蒸处理作对照,研究其对采后莲雾果实生理及品质、细胞壁代谢及木质素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用量外源NO熏蒸处理能够显著抑制莲雾果实贮藏过程中絮状绵软指数及质量损失率的上升,保持果实硬度,延缓果实纤维素含量的下降,10 μL/L NO显著降低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同时,不同用量外源NO熏蒸处理能够延缓果实木质素含量的上升,10 μL/L NO显著降低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絮状绵软指数与质量损失率、果肉硬度、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与原果胶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果胶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NO处理能够抑制细胞壁类物质降解酶活性,延缓采后莲雾果实絮状绵软进程,延长果实贮藏期,其中以10 μL/L NO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李文文  吴光斌  陈发河 《食品科学》2016,37(16):272-279
目的:研究0.01%秋水仙碱处理对采后莲雾果实在冷藏期间生理品质、活性氧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秋水仙碱影响采后莲雾的衰老机制。方法:分别用0、0.01%的秋水仙碱溶液浸泡莲雾果实15 min,于4 ℃贮藏,检测果实品质、活性氧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变化。结果:秋水仙碱处理可以抑制贮藏期间絮状绵软指数的上升,第4天之后效果显著(P<0.05),处理后的果实质量损失率整个贮藏期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秋水仙碱处理可以减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下降,抑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峰的出现,保持较低CAT活性,显著提高贮藏后期第8~12天过氧化物酶(POD)活性(P<0.05);同时可以保持较高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活性,处理组的SDH活性在第4、8、12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CO活性在第2、6、8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秋水仙碱处理还可以减缓贮藏后期ATP含量和能荷水平的下降,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0.01%的秋水仙碱处理能显著延缓采后莲雾果实絮状绵面积的增加;采后莲雾果实絮状绵软面积与能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793,P<0.05),能量亏缺会加剧莲雾果实衰老;能荷水平与活性氧代谢指标H2O2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766,P<0.05),与S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802,P<0.05),能量代谢会影响活性氧代谢;秋水仙碱主要依靠调节能量代谢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莲雾在采后贮藏期间易腐烂变质,试验将香芹酚环糊精包合物应用于莲雾包装中,研究不同量的包合物对莲雾在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总数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芹酚包合物对莲雾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约0.5 kg的莲雾果实在贮藏12 d后,包合物组的菌落总数都处于10~6数量级内,且包合物量越多,菌落总数的上升幅度越小;0.5g包合物对莲雾保鲜效果最好,该组的失重率比对照组降低了4.3%,并且在减少莲雾可溶性固含量的损失,维持较高的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和总酚含量方面表现明显,而1 g包合物会对莲雾产生一定的药害,导致莲雾品质下降。适量的香芹酚包合物对莲雾有较好的防腐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复合保鲜剂涂膜对莲雾生理及品质的影响,将莲雾果实用1.5%壳聚糖和不同浓度的硝普钠的不同组合进行处理,实验表明:一些复合保鲜剂组合能降低莲雾的呼吸强度,延长莲雾的采后贮藏时间,减缓莲雾花青素及色度的下降,能够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减少莲雾膜系统的损伤,尤其以处理B(1.5%壳聚糖+2.5μmol/L硝普钠)保鲜效果更为明显,贮藏时间能达到15 d。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采后"大叶"莲雾为对象,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及鉴定,筛选病原菌拮抗菌,并对其拮抗机理进行初步探究。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得到引起莲雾果实软腐病的病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拮抗菌,对病原菌、拮抗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空间竞争和抗病相关酶活性测定探究其机理。结果:莲雾软腐病病原菌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针对病原菌分离出拮抗菌143株,效果最明显的菌株命名为D-1,其抑菌圈直径达11.10 mm,鉴定为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拮抗菌D-1可有效抑制莲雾软腐病病斑的扩展,明显降低果实发病率,并且其能在果实伤口处快速定殖形成空间竞争。而且,D-1可明显提高果实抗病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果实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采后莲雾果实贮藏期间酚酸含量变化对果实木质化代谢的影响,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采后木质素代谢途径中5种酚酸(肉桂酸、对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芥子酸)的方法。采用InfinityLab Poroahell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甲醇和乙酸溶液(p H 2.4)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柱温25℃,紫外检测器于波长279 nm和320 nm处进行检测。各酚酸组分的线性范围较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4,检出限为0.01~0.03 mg/kg,定量限为0.03~0.09 mg/kg,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加标回收率为86.18%~99.05%。该方法准确度、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采后莲雾果实木质素代谢途径中5种酚酸的同时测定。测得莲雾贮藏期间肉桂酸、对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和芥子酸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1.46~24.69、0.92~1.45、2.31~5.32、8.86~20.58 mg/kg和9.48~22.62 mg/kg。  相似文献   

8.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台湾"黑珍珠"莲雾果实中的果糖、蔗糖和葡萄糖等可溶性糖含量的方法,并测定采后贮期莲雾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色谱条件:采用Waters Carbohydrate柱(4.0μm,4.6mm×250mm),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V/V),流速1.5mL/min,柱温45℃。结果表明:利用该法进行色谱分析,各组分能达到较好的分离,在0.625~20mg/mL的糖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99 8(n=6)以上,3种糖的加标回收率为99.05%~106.39%;精密度试验表明,各组分峰面积RSD为2.55%~3.98%(n=6)。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精密度,可用于测定采后莲雾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及贮藏期间可溶性糖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莲雾果实中7 种酚酸类物质含量。采用CORTECD? T3色谱柱(2.1 mm×100 mm,2.7 μm),柱温30 ℃。流动相为流速0.3 mL/min的0.1%甲酸-乙腈。样品用乙腈提取2 次,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7 种酚酸类物质在5.0~1 000 ng/mL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不小于0.996 1,加标回收率为93.6%~98.8%,相对标准偏差为1.9%~7.5%,检出限为0.3~2.7 μg/kg,定量限为1.0~5.0 μg/kg。使用该方法对采后莲雾果实中酚酸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经主成分分析获得了3 个主成分和相应数学评价模型。综合得分F值在贮藏第6天出现负值,说明其酚酸类物质已经开始大量分解。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稳定可靠,可为采后莲雾果实品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采后莲雾果实有机酸代谢对果实絮状绵软和品质的影响,建立同时测定莲雾果实中7 种有机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Atlanis T3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分离并进行梯度洗脱,流动相为甲醇和0.02 mol/L的磷酸盐(pH 2.2),流速0.5 mL/min,柱温25 ℃,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13 nm。在此色谱条件下,各有机酸组分都很好地分离,线性范围较宽,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 5,检出限为0.001~0.014 mg/g,定量限为0.003~0.042 mg/g,加标回收率为86.84%~98.8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该方法高效快捷、定量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莲雾果实7 种有机酸含量的同时测定。测得莲雾果实贮藏期间7 种有机酸含量变化分别为丙酮酸0.395~0.975 mg/g、苹果酸6.951~10.059 mg/g、抗坏血酸0.013~0.172 mg/g、乳酸0.030~0.735 mg/g、乙酸0.263~0.702 mg/g、柠檬酸1.658~5.370 mg/g、富马酸0.269~0.518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