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14种医书中,计有方剂学的著作有4种,分别为《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以《五十二病方》为主的马王堆医书,记载了当时方剂按疾病分类、方剂组成、制剂、煎服法、用法、禁忌以及方剂所反映的治法治则、复方配伍、辨证论治等内容,已初步具备了方剂学"理、法、方、药"的构成要素,可以代表西汉以前我国方剂学的成就和水平~([1-3])。《五十二病方》有关  相似文献   

2.
从《五十二病方》看先秦时期中药学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二病方》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医书之一,其成书年代早于《黄帝内经》,为现存最早的方剂专著,所以我们从中不难窥出先秦时期中药学的发展概况。书中记载了不同类别的药物的性味、功效、炮制、剂型、用法和剂量等,是研究先秦时期中药学状况的珍贵史料。1药物名称及  相似文献   

3.
《五十二病方》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医书,包括《足臂十一脉灸经》(简称《足臂》)、《阴阳十一脉灸针甲本》(简称《阴阳十一脉》)、《脉法》、《阴阳脉死候》(简称《阴阳脉》)、《五十二病方》(简称《病方》)等五种古医书的帛书(以下将上五种医书统称为《帛书》)。这是我  相似文献   

4.
过去,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曾被认为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古医药方书.在里耶医简、《五十二病方》、北大医简三批简帛医书中,它们部分内容相似.由于里耶医简的成书时间早于《五十二病方》,前者可以视作后者的源头;而北大医简的成书时间晚于《五十二病方》,前者可以看作后者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正>马王堆三号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三千多件,其中医书有14种,记载药物与方剂的医书有《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马王堆医书中记载药物共406种,分为植物药(木类、草类、谷类、菜类)、动物药(人部、兽类、禽类、鱼类、虫类)、器物药(衣着类、加工食品、日用品)、矿物药及待考药。书中涉及药物名称、炮制、剂型、剂量、形状、采收季节等内容。其中《五十二病方》中关于以人部药如人尿、童便、人发等治疗外科病症、急症的记载颇多。  相似文献   

6.
马王堆汉墓医书中药物剂量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十四种医书中,记有方、药的著作有四种。其中《五十二病方》的撰年据初步确认要早在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之前,约在春秋战国之际。《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从内容分析也属于先秦古籍。从这些古医书中可以反映我国先秦时期有关药物剂量的某些情况。一、药剂的重量单位早在我国周代的衡量制度中虽已有斤、两等名称,但在《五十二病方》所记的药物剂量却还没有见到重量单位(包括斤、两等)的应用。这种情况是和在此以后的其他医书中  相似文献   

7.
出土于马王堆的医籍文献—帛书《五十二病方》及其卷末佚文、《养生方》《杂疗方》及《胎产书》等有不少属于医方类的内容,多方面地反映了先秦两汉时期方剂学发展的实况,是研究我国早期方剂学的成就和水平的重要依据。本文重在从治疗疾病的方法、用药规律的角度,来剖析马王堆医书处方用药临证实践经验特色,借此研究以体现马王堆医书的方剂价值,探索西汉前我国方剂学成就和水平,以丰富方剂学学科内涵,为现代医药学术研究和医疗实践活动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 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大量帛书,其中有古医书十种,竹木简古医书四种。整理小组根据各书的内容,分别起了名称。由于前五种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阴阳脉死候》《脉法》及《五十二病方》以秀丽的近篆体合写在一张高约24厘米的半幅帛上,内容又较其他九种为重要,故总定名《五十二病方》,单独印行(以下引文均自本书)。  相似文献   

9.
龚元之 《东方养生》2013,(11):104-105
(一)马王堆汉黎医籍 马王堆所出的医学典籍,反映了先秦以至汉初的医疗知识技术。其中《五十二病方》《杂疗方》《养生方》《杂禁方》等医书中即有不少采用了祝由疗法,从这些医方中可以看出当时祝由医疗的应用疾病、医疗方式,及祝诵咒语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三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大量帛书及竹木简,其中有十几种古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五种合抄录于同一  相似文献   

11.
马王堆汉墓医书的药物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在湖南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书共有14种,迄1985年底,经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的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整理后正式发表的只有7种,即:《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导引图》(以上6种分别收入《五十二病方》及《导引图》二书中),及《却谷食气》(释文见《文物》1975年6及9期)。直到今年年初在文物出版  相似文献   

12.
医海拾贝     
马王堆出土的古医书 1975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有关医学著作,有《足臂十一脉灸经》、《阳明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却谷食气》、《导引图》、《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方》、《杂禁方》等14种。  相似文献   

13.
对马王堆医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等十几部医著的考据分析和推理,认为马王堆医书的抄撰时间正处西汉文景时期,用阴阳概念说明人体生理病理是该书的一大特征,该书是祖国医学的源头,是中医理论体系确立的重要标志,《内经》就是在继承三号汉墓出土诸医书的理论基础上.形成了祖国医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推断《内经》的成书年代当为西汉文景之后,成帝之前,其间以武帝后期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4.
安徽阜阳出土的汉简《万物》是一部以记载医药内容为多的博物类书籍。《五十二病方》系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药帛书。本文就药物种类与选材、药物加工炮制、药物剂型剂量、药物组方及服法,药物主治与功用等方面将二书作一比较,从而得知《万物》的抄成年代可能早于《五十二病方》,它反映了那个时期药物发展的一个侧面。从《万物》到《五十二病方》,展示了早期药学发展的踪迹,为药物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先秦时期中医方剂学成就主要反映在马王堆出土医书与《内经》之中。《内经》的方剂学成就因另有文章论述,故本文主要讨论马王堆出土医书《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及先秦诸子文献有关中医治法,处方用药,以及方剂组方原则、制剂、临床运用等方剂学内容,以揭示这一时期方剂学萌芽和初步形成的史实。这对医学史研究、当今方剂学研究都有积极的意义。 1 方剂的出现 医药起源可以上溯到人类出现之初,而最早记载则为传说时代的“神农尝百草”。《淮南子》[1]说:“古者……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尝…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三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大量帛书及竹木简,《五十二病方》即是其中主要的一种。据考证,此书的字体是属于较早的一种,故从内容上亦不难看出在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方面都有着更为原始、古朴的特色。因此与传世的古代医书对照,他比《黄帝内  相似文献   

17.
张雷  蔡荣林  胡玲 《中国针灸》2013,33(3):279-280
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的研究,全面阐述了该书在保存最早灸方、灸治病症广泛及使用灸材丰富、灸法具有多样等方面的特点,进一步揭示了《五十二病方》的价值和成就.  相似文献   

18.
《五十二病方》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3年底,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帛书和简牍。有关医学方技书的著作共14种,《五十二病方》是其中的一种。1974年,国家文物管理局成立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由古文字学专家李学勤及医学专家马继兴等承担释文工作。《五十二病方》为帛书,其折叠处已断裂,分为30余片,也无书名,经  相似文献   

19.
1973年底,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帛书和简牍。有关医学方技书的著作共14种,《五十二病方》是其中的一种。据考证,此书的字体是属于较早的一种,故从内容上亦不难看出在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方面都有着更为原始、古朴的特色。因此与传世的古代医书对照,他比《黄帝内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大量帛书,其中有很多古医书,考古整理小组根据各书的内容,分别给予命名.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久已亡佚的医方专书,这部方书没有书名,整理小组根据原有目录共有五十二个以病名为中心的小标题,试定名为《五十二病方》.这卷帛书是高约24 cm的半幅帛,埋藏时折成30余层,出土时折叠处均已断裂.帛书书法秀丽,字体近篆,在马王堆帛书中是字体较早的一种,抄写年代大约在秦汉之际,即应为公元前三世纪末的写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