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张照莉  吉佳  陈月梅  邓本敏  李帆 《重庆医学》2015,(28):4025-4027
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化疗仍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化疗药物诸多不良反应,使很多患者陷入对化疗治疗效果的期待与对其不良反应的恐惧的“趋‐避”心理冲突之中[1]。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属正确认识化疗、增强对化疗的信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3]。而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则是保障健康教育实施,获取最佳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健康行为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的健康教育只注重患者知识掌握程度,缺乏评价患者态度转变及健康行为形成的指标[4‐5]。因此,本课题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涵盖健康知识、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的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质量测评工具,同时也为临床护理实施化疗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了可靠的准则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疼痛已被护理人员作为除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以外的“第五个生命体征”来评估与处理[1]。然而目前的医学教育中,护士在校学习阶段对疼痛知识的学习几乎为零,在职期间疼痛管理知识相关培训又少之又少[2‐4]。手术相关科室护士是否采取术后疼痛管理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 pain management practice ,EBPM P)关乎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疼痛管理整体质量[5‐6]。本次研究将探讨手术相关科室护士对 EBPM P的现状,并研究其影响因素,为手术相关科室护士进行更为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提高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健康宣教对减轻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症状的重要性.方法 对102例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焦虑程度测评后进行健康宣教.结果 教育后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轻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可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减轻焦虑感,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冠心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冠心病住院病人采取系统的健康教育,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分别在入院时到出院后6个月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接受系统健康教育后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及健康行为与教育前比较有改善(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建立健康行为,不良生活习惯得到纠正,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得到控制。加强了自我保健意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社区中患有慢性病患者行健康教育并观察干预效果.方法 由社区卫生中心对某社区中患有慢性病的300例患者进行抽样,通过分层抽样法获得 100例患者.将其作为本研究对象,向其宣教慢性病防治知识,引导其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对比一年后这些患者在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和生活行为上发生的变化.结果 经过一年的健康教育之后,这些患者在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掌握、不良生活行为的改善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P<0.05,统计学有差异.结论 为社区中的慢性病患者实 施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防治慢性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中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对42例为冠心病的中年男性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出院后跟踪随访。结果教育后患者的生活方式、知识熟悉程度均有明显的提高,与教育前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或〈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明显降低中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疾病危险因素,提高其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健康教育。方法:利用口头宣教、书面形式、电化教育、公休会等形式给患者予入院宣教、术前、术后、出院前指导等。结果:92%以上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掌握出院后的应急措施、药物、日常生活和饮食等方面的知识。结论:通过健康教育使冠心病患者减少对手术的焦虑和恐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降低再次入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兰考第一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74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注意事项讲解、饮食及用药干预等。观察组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评分、健康行为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健康行为评分分别为(95.86±21.65)、(119.30±22.22)分,观察组分别为(96.34±21.05)、(145.73±25.16)分。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行为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健康行为的培养及建立。  相似文献   

9.
健康教育是一种通过知识、态度、信念的改变以及精神运动技能的获得,从而改变患者个人和家庭成员认知及行为的教学过程,是护患互动的过程[1]。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随着生活的进步,交通的发达等原因,创伤患者越来越多,伴随着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主观感受-疼痛是每个患者必须面对的。目前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所重视[2]。疼痛的评估、措施的落实、效果的评价等均需要患者的配合,因此,疼痛的相关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我科2012年1月成立了疼痛健康教育课堂,给患者及家属集中授课,通过对疼痛相关护理知识进行宣教,促使患者及家属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参与治疗护理。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苇  张丽  李付华  王兆国  刘慧  郑蔚 《重庆医学》2016,(20):2873-2875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指患骨质疏松后,因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导致骨强度减低,受到轻微创伤甚至在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骨折[1]。研究发现中国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10年风险可达8.2%[2]。韩国学者调查显示50岁以上女性10年内髋部骨折发生率为56%,年增长率达到了5.3%,女性30 d、180 d、1年内髋部骨折死亡率分别为2.5%、10.3%、15.5%[3]。1年内肱骨近端骨折死亡率为7.0%[4],澳大利亚统计数据显示:3.2%的住院女性患者因股骨骨折死亡[5]。骨质疏松及骨折还是导致心血管等疾病的危险因素[6]。因此带来的经济负担也不容小觑[7],美国每年因患者二次骨折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900万美元[8]。知识缺乏、预防意识薄弱、健康行为差是导致骨折的重要因素[9‐13]。本研究目的是了解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女性患者知信行相关性,为有侧重点的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知识需求以及如何有效的开展健康教育。方法对12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以不同的宣教方式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结果患者出院时问卷调查及3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健康教育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以及血脂、体重达标率显著提高,冠心病复发率降低。结论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治疗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样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6月实施多样化健康教育后的6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09年7~12月5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例采取交流答疑式教育、计划性教育、随机性教育、声像教育和患者之间的交流的多样化健康教育;而对照组病例采取的是传统式的说教式教育。回顾分析比较两组病例对介入治疗方面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测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也提高了对护理工作满意度(P〈0.01)。结论实施多样化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对介入治疗方面健康知识的掌握,增强健康教育效果,有利于护患之间的沟通,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够勇敢面对病情并进行血液透析。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70例透析患者进行跟踪调查,进行一对一的单人跟踪。要求患者不定期填写血液透析健康知识调查表,前后对比填写调查表的情况,了解患者普及健康宣教前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经过健康宣教后,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对血液透析健康知识的掌握明显有了提高,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了解健康宣教的重要性,提高了患者的康复率。生活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普及知识讲座的护士的业务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实施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熊英  杨红 《当代医学》2014,(24):114-115
目的 探讨网络医疗健康教育模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对介入治疗相关知识认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2年7月~2012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67例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3年6月7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一般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网络医疗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教育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回顾性比较2组患者对介入治疗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测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PCI术相关知识掌握较好,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PCI术患者应用网络医疗健康教育,对疾病及介入治疗相关知识掌握较好,有助于增强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健康教育满意度,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心内科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伴胸闷、胸痛,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猝死[1]。而冠心病患者在长期持续药物治疗的同时必要时还需要联合介入治疗,改变其生活方式,才能保证疾病预后,因此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改善其健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2]。为此本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102例,探讨关于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自护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其病死率高,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目前中青年人群心肌梗死患病率已占1.4%~8.5%[2]。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而早期康复对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能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不会加重心功能的恶化,可以增加其运动负荷、降低其并发症风险[3],能缩短急诊介入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有助于改善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与远期预后,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本研究对我院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进行了系统的早期康复指导,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入院时(健康教育前)和出院后(健康教育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生活方式和行为发生了明显改变。在合理饮食、戒烟、控制体重、坚持运动、遵医嘱行为等多方面的效果显著。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改变冠心病患者的不良行为和方式,使患者积极遵照医嘱进行治疗,大大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王汕珊  梁丽梅  张全英 《吉林医学》2009,30(20):2443-2444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糖尿病知识宣教,试验组在自我效能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健康宣教。比较两种方法对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结果:两种方法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和血糖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陈楠   《中国医学工程》2011,(6):101-101,103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院内、院外行为干预以改善患者不良生活行为并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方法将250例行急诊PCI术及冠心病择期PCI术患者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常规对照组、急诊PCI术院内行为干预组、择期PCI术院内行为干预组、急诊PCI术院内院外行为干预组、择期PCI术院内院外行为干预组,各50例。观察比较各组患者术后不良生活行为改善情况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院内院外均给予行为干预的两组术后不良生活行为显著改善(P〈0.01),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行为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不良生活行为,显著降低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科学合理的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控制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3]。舒适护理模式以提高患者舒适程度为宗旨,近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4‐6]。然而,舒适护理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每位患者的特性个体化实施。本文总结了胃癌根治术患者舒适护理的实施方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