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了12例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声像图,旨在提高对本病声像图特征认识;方法:分析了12例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的声像图资料,并经手术证实,结果:12例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声像图特征为囊性占位病变,胆总管扩张及胆总管、胆囊内不均质回声,诊断符合率达100%,结论:超声诊断该病有较高特异性,是检查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61例肝包虫囊肿破裂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61例肝包虫囊肿破裂的声像图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988-2010年我院肝包虫囊肿破裂61例患者超声资料。结果 61例肝包虫囊肿破裂者在超声声像图上具有共同特点,但在其破入胆道、腹腔、胸腔中又具有各自的声像图表现,其中破入胆道31例,占50.8%;破入腹腔26例,占42.6%;破入右侧胸腔4例,占6%。结论超声对肝包虫囊肿破裂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系统的CT征象,讨论CT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回顾20例经手术证实的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系统,结合CT征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诊断.结果:20例肝包虫囊肿共有29个囊肿;其中单房单囊16个,单房多囊7个,多房多囊6个.囊肿壁见钙化10例;20例肝包虫囊肿均经肝内胆管破入胆道系统,致肝内胆管扩张者6例,肝总管、胆总管扩张14例;其中有2例合并主胰管扩张.结论:CT检查能很好地显示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系统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声像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5年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超声科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6例,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点,并与MRI检查及出生后超声、手术病理进行对比,分析产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6例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病例,均经胎儿MRI检查证实,所有孕妇均选择保留胎儿,其中5例足月分娩,1例于35周早产,6例患儿于出生后6个月内行胆总管囊肿手术,病理结果均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产前超声声像图特点:①腹腔囊性包块;②囊性肿块回声与胃泡不相通,可与胆囊或肝内胆管相通;③可伴有肝内胆管扩张;④肿块内部无血流信号显示,肿块周边见肝动脉样血流信号.结论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具有典型的声像图改变,产前超声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马永芳  塔娜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2,34(2):134-138,F004
目的:探讨肝包虫并发症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经手术证实具有并发症的68例79个肝包虫囊肿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肝包虫合并感染62例,声像图特征为:囊壁增厚,囊内呈现点状、条状、片状不规则强回声。合并破裂10例,声像图特征为内外囊分离,囊液中可见迂曲强回声光带,若内外囊均破裂时,示包囊张力降低,部分包囊可见与胆管相通的瘘口,合并胆道梗阻4例,声像图特征为包囊外壁有缺口与胆管有交通形成,胆管内可见坏死包虫内容物呈层状排列,延伸到肝总管形成高位梗阻。结论:超声诊断肝包虫并发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1984-2007年收治的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13例临床资料。结果:13例全部采取手术治疗,本组病人全部治愈。结论: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的诊断在当今先进影像学设备的支持下不太困难,及时的手术介入及手术要点的掌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肝包虫囊肿破入胆管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破入胆管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7年收治的肝包虫囊肿破入胆管56例临床资料。结果56例均采取手术治疗并治愈。结论肝包虫囊肿破入胆管的诊断并不困难,及时正确的手术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8例肝包虫囊肿破裂的B超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包虫囊肿破裂是肝包虫并发症之一,由于压力差及囊肿位置关系可破入肝内胆管、肝外胆管、胆囊和腹腔,临床表现为急腹症,超声检查是术前诊断的重要依据。本文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1995-2004年收治的8例肝包虫囊肿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胆管囊状扩张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8例胆管囊状扩张症的声像图特点,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上级医院确诊.结果 二维超声显示8例患者中胆总管囊肿7例,肝门处可见与胆总管相连、边界清晰的椭圆形或梭形无回声区;囊肿与近端正常胆管相通,本组椭圆形扩张2例,梭形扩张5例;另1例为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肝内可见不规整节段性管状、囊状或球形无回声,追踪扫查可证实其与邻近肝内外胆管相互沟通.结论 超声对胆管囊状扩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普查先天性胆管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其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间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为胆总管囊肿的25例孕妇进行定期随访。孕妇年龄22~40岁,在我院首次诊断孕周22~36周,于首诊后每偶数孕周门诊随访,观察囊肿声像图特征,囊肿变化及相关的胆囊、肝内外胆管内有无异常回声;测量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脐动脉血流及羊水指数等指标;评估宫内生长情况。与同期相应孕周的20例正常胎儿进行比较。结果25例产前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胎儿中,1例误诊,产后证实为肝囊肿;21例经正常分娩、3例引产后被证实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此24例超声图像均表现为肝门处囊性占位,且与肝内胆管或胆囊相通,囊肿壁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囊肿周边有血管绕行;1例合并其他畸形而行引产,23例单纯性胆总管囊肿胎儿中2例引产、21例足月分娩。定期超声随访21例足月分娩胎儿的胆总管囊肿情况,5例胎儿胆总管囊肿在孕期无明显变化,囊肿最大径线18—29mm;16例囊肿随孕周增长而增大,初次发现时最大径线17~30mm/TI,出生前最大径线达20~40mm;胎儿胆总管囊肿在孕期囊肿透声均较好,无内液浑浊等声像图表现,胆囊及肝内外胆管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回声;双顶径、腹围、股骨长与正常胎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例36周时出现一过性脐动脉血流偏高,1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出现羊水偏多,余均正常。足月分娩的21例胎儿均于出生后8个月内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胎儿胆总管囊肿有典型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超声检查为产前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有效方法;胎儿胆总管囊肿不影响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出生后可尽早手术治疗且预后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37例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腹部超声(SUG)、CT、核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分别检查37、22、12、4例,36例患者施行肝包虫内囊摘除及残腔引流术,其中31例行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4例经胆囊管置引流管胆总管减压,1例行Roux-en-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 1例内囊摘除术后患者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清理胆道引流术.结果:SUG、CT、MRCP均能准确诊断包虫囊肿,对胆道扩张的诊断率分别为67.6%、77.3%、100.0%,ERCP对胆道扩张、胆总管内包虫内囊和(或)子囊碎片及包虫囊肿与胆管相交通的诊断率均为100.0%.术中胆瘘口缝合的19例患者中2例出现术后残腔胆瘘,而未缝合的17例中8例出现胆瘘, 缝合者平均住院10.9 d, 未缝合者平均住院18 d (P<0.05).结论: MRCP检查对高度可疑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患者具有诊断准确和无创等优点,ERCP不仅对该病有确诊意义,而且可对该病术后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治疗.缝合胆瘘、胆道减压是治疗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的简单、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方法,而术中胆道造影和胆道注射亚甲蓝是发现胆瘘口的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胆道蛔虫症的超声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平 《中外医疗》2010,29(7):177-177
目的探讨超声对胆道蛔虫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经手术证实的胆道蛔虫症患者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4例胆道蛔虫,胆总管内5例,胆囊内3例,胆总管及胆囊内1例,胆总管与左肝管内2例,胆总管内后向上活动至右肝管及右前叶肝内胆管1例,左内叶肝内胆管内2例。胆管蛔虫的声像图纵切面表现为扩张的胆管内平行双线状强回声带,内夹无回声液性暗带,彩色多普勒于暗带内未探及血液信号,横切面呈同心圆、环中环、环内圆点、环内小等号样表现。胆囊内蛔虫表现为胆囊内弧形、麻花形、卷曲形、S形等线状光带。超声正确诊断为胆道蛔虫症的为13例,诊断符合率为92.86%。结论超声检查对早期发现胆道蛔虫症并正确定位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认为超声检查应作为胆道蛔虫症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肝包虫囊肿在西北地区为常见病,多发病。右肝隔面顶部包虫病合并感染,破入胸腔是中晚期肝包虫囊肿一种罕见的严重并发症。临床上误诊情况时有发生。本文对16例肝包虫囊肿破入胸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超声检查对肝包虫囊肿破入胸腔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婴儿期有多种引起黄疸的肝胆外科疾病,本研究通过术前对胆道闭锁、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疾病声像图形态特点及血供的观察,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在婴儿外科性黄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二维超声观察肝脏、胆囊及胆管的形态大小,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门静脉及肝动脉的血流并鉴别肝动脉及胆管结构.结果手术治疗胆道闭锁20例,超声术前诊断1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6例,超声术前诊断16例.胆道闭锁术前超声显示肝脏肿大,胆囊细小且壁增厚,肝门部三角形高回声块,门静脉流速减慢,肝动脉流速增快,阻力指数增大.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超声显示胆总管部位囊性包块.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婴儿外科性黄疸常见病因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与指导治疗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冯婷  黄斌  陈军  刘芳  陈晓晓 《浙江医学》2020,42(21):2351-2353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错构瘤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结果比较,旨在提高超声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杭州市西溪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3例胆管错构瘤患者超声声像图表现,根据其特征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胆管错构瘤超声声像图特点:肝内多发散在囊性回声,囊壁较厚、无包膜、形态不规则,部分不伴增强效应;肝实质回声弥漫性改变,合并多发高回声及低回声结节;肝内多发散在彗星尾征。超声造影显示:肝内囊性病灶为无增强区,高回声低回声病灶为“等进等出”增强模式。结论胆管错构瘤的超声声像图具有特异性表现,提高对其超声声像图及病理学特征的认识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的诊断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点,提高对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方法 2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结果 囊肿位于胆总管全程的16例、肝内胆管2例、胆总管下段7例,位置最下可达胰头后下方;其中6例在无回声区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团,后伴声影,随体位变化而移动;脂餐后见胆囊和囊性肿块均有一定程度的缩小. 结论 在临床上如遇有"三联症",同时在腹部超声检查发现有较大的囊性占位病变的患者时,应要考虑为本病,囊肿与胆总管或胆管相通并呈漏斗型是诊断本病的重要证据,同时要注意与肝囊肿和胰头囊肿相鉴别,必要时行脂餐试验予以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术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手术证实的20例Mirizzi综合征声像图特征和6例误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Mirizzi综合征声像图表现中,20例均有胆囊颈(管)结石和肝内胆管、肝总管扩张,16例胆囊壁增厚,12例胆囊萎缩,8例胆囊增大,5例胆总管扩张,2例三管征。另12例胆总管内径正常,3例胆总管显示不清。结论Mirizzi综合征超声诊断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只要提高对本征的认识,就能提高诊断准确性,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黄建朴  朱国文  周玲 《西部医学》2007,19(4):666-666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83例肝内胆管结石的超声诊断和漏、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7例左肝内胆管结石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7.7%;58例右肝内胆管结石漏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8.3%;34例左右肝内胆管结石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4.1%。结论超声检查是肝内胆管结石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17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患者,B超诊断符合率为94%。分析了本病的声像图特征,提出了与肝囊肿、胰头囊肿等的鉴别要点。囊肿与胆总管相通,或囊肿内合并结石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佐证。超声可作为诊断本病的道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军  崔刚 《农垦医学》2005,27(4):257-258
目的:探讨肝包虫破入胆道系统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85年~2004年收治21例肝包虫破入胆道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方法、术后引流方式、拨管顺序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均手术治疗。其中20例行肝包虫残腔引流加胆总管T型管引流,1例仅做胆总管T型管引流,21例均痊愈。结论:肝包虫破入胆道,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肝包虫残腔引流和胆总管T型管引流通畅对肝包虫残腔早日闭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