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腹部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3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干预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中药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术后7 d内发生并发症例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可以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减少腹胀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强化功能锻炼、腹部按摩加热敷结合穴位按摩对食管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组30例术后6h采用强化功能锻炼、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摩的方法,连续3~5d;对照组30例采用食管癌术后常规治疗与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腹胀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强化功能锻炼、腹部按摩加热敷、穴位按摩能有效地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预防术后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腹部穴位按摩防治腰椎骨折术后腹胀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0例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预防腹胀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腹部穴位按摩法,观察两组患者腹胀情况。结果观察组预防腹胀有效率89%,对照组有效率62%(χ2=20.47,P=0.000.05),观察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及早有效的使用腹部穴位按摩中医护理干预,可避免和减轻腰椎骨折术后腹胀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微创手术后口腔咀嚼(口香糖)配合穴位按摩对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科2012年10月~2014年8月腹部微创手术患者128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并结合早期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予口香糖咀嚼配合穴位按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出现腹胀及口腔溃疡等不适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微创手术患者口腔咀嚼配合穴位按摩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陆金英 《护理学报》2010,17(8):61-62
目的探讨按摩足三里、上巨虚、合谷穴位联合足浴对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按摩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护理。按摩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8h起护士用大拇指按摩双侧合谷、足三里、上巨虚穴,并联合足浴,予早期干预促进肠癌术后肠蠕动恢复。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腹胀发生率。结果按摩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P〈0.05),按摩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选择合谷、足三里、上巨虚穴位按摩联合足浴能有效地促进肠癌术后患者肠蠕动的恢复,预防术后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配合艾灸按摩对腹部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4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配合艾灸按摩,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1),术后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人性化护理配合艾灸按摩可有效促进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加快肛门排气、排便,降低腹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腹部按揉预防疝气术后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90例疝气术后患者按人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联合腹部按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性状和排便感觉。。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平均(36.7±12.8)h,对照组为(54.3±15.7)h,观察组排软便例数和排便畅快感例数多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腹部按揉能促进疝气术后患者排便,减少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无痛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应用穴位按压配合腹部按摩对腹痛程度、焦虑、恐惧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12月在妇科门诊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后给予穴位按压配合腹部按摩,比较两组患者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后腹痛程度、焦虑和恐惧症状.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程度、焦虑、恐惧症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压配合腹部按摩可降低无痛人工流产术后患者的腹痛程度,有效缓解焦虑和恐惧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摩法对腹部手术后腹胀恢复情况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月普外科80例接受腹部手术后的患者根据入院的时间前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及术后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上配合耳穴埋豆及穴位按摩进行护理干预。耳穴埋豆取大肠穴、脾穴、交感穴三处,并指导陪护或家属配合按摩合谷穴、足三里、上巨虚穴三处,每个部位1-2min,每天 3 -5次;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腹胀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四肢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埋豆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腹胀的发生率,而且无毒无害操作简单,有利于患者的恢复,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方法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体位、活动指导等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按摩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穴3个穴位。结果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程度进行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实验组腹胀程度小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按摩方法可有效促进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效果.方法 将202例CABG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干预组10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心脏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对2组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对照组发生精神障碍16例,发生率16.00%,干预组发生精神障碍4例,发生率3.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配合有效的治疗,CABG术后患者精神症状是可以预防与控制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方法在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进行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病人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8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80例实施连续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健康相关行为评分、6min步行距离(6MWT)及SF-36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相关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6MWT长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护理方法应用于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护理可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足部按摩结合穴位按揉对胃肠道术后肠蠕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足部按摩结合穴位按揉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27例胃肠道术后患者根据手术日单、双号分成两组,观察组除了术后常规护理外给予足部按摩 穴位按揉;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外指导患者早期活动.比较两组腹胀发生、肠蠕动恢复及肛门排气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低、肠蠕动恢复及肛门排气出现早,与对照组比较,统计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 足部按摩结合穴位按揉能更有效地促进胃肠道术后肠蠕动恢复.  相似文献   

14.
70岁以上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70岁以上高龄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46例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述(OPCABG)35例,平均搭桥(2.34±0.74)支;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CABG)11例,平均搭桥(2.54±0.63)支。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加强呼吸功能的训练。术后精心护理,做好各系统的监测。结果:全组死亡1例,4例出现并发症,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OPCABC患者(8.0±4.39)h,CCABG患者(15.46±9.63)h,住ICU时间(2.56±1.4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38±5.82)d。结论:高龄患者手术风险大,术后护理难度高,既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更要加强病人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对经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2例经鼻肠管肠内营养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每天鼻饲前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实施腹部按摩,比较两组病人呕吐、腹胀、腹泻发生率,并观察观察组病人对腹部按摩的耐受程度,即比较按摩前后病人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按摩前后病人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肠内营养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能耐受腹部按摩操作,腹部按摩能减少病人腹胀的发生率,从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冠脉搭桥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较高,其发病原因是多因素的.目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2-09/2009-08南京市鼓楼医院冠脉搭桥患者761例,男443例,女318例,年龄32~89岁.按年龄(≥或<70岁)、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或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进行分组比较,使用统计学方法揭示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结论:76例冠脉搭桥患者中41例患者术后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70岁组22例(14.9%),<70岁组19例(3.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7例(5.3%),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34例(5.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9),实验还发现颈动脉狭窄>50%患者术后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概率较高;死亡8例,其中2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1例死于严重感染,4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癫痫持续发作.存活33例,平均随访3年,死亡3例.3例肢体活动障碍部分恢复,1例发生严重智力障碍.结果显示冠脉搭桥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其中老龄(≥70岁),颈动脉狭窄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急诊冠脉搭桥初步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指征、并发症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18例急诊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围术期危险因素及死亡原因。入选病例均符合ACC/AHA有关冠心病手术指南中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适应证。不稳定性心绞痛16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失败2例。结果:16例恢复出院,2例术后死亡,病死率11%。5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占28%。结论:急诊冠脉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8.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surgery continues to be an effective and well-used intervention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lder patients and those with sicker hearts will become the norm. In spite of increased risk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CABG, overall mortality rates have decreased. Nursing contributions to these improved outcomes cannot be overestimated. Continued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ese complications will be necessary to effectively care for patients and create optimal outcom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临床路径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4月本院4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随机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组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理护理临床路径对病人实施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及出院日焦虑及抑郁程度、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路径组病人出院日焦虑及抑郁程度、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合理的心理护理临床路径方案,加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病人心理护理,能改善病人的心理健康状态,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运动训练对冠状动脉搭桥(CABG)患者术后恢复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拟行CABG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27)和对照组(n=25)。康复组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和强度渐增的运动。主要观察指标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6min步行试验(6MW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插管时间、重症护理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患者术后SAS与SDS评分下降显著(P<0.01);康复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6MWD)明显加长(P<0.005);康复组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1);康复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及重症监护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与术前比较,康复组LVEF明显改善(P<0.005);将康复组患者的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AS、SDS评分的下降分别与6MWD的加长(rSAS=0.46,P<0.01;rSDS=0.48,P<0.01)成明显正相关。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运动训练可以改善CABG术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