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宝珠寺水电站大坝19号-21号坝段,由于岩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中有规模较大的断层和泥质夹层出现。为了弥补水泥帷幕灌浆的不足和提高幕体的防渗作用,对19号-21号坝段进行了化学灌浆。文章介绍了化学灌浆施工过程,并对灌浆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通过综合分析化灌施工过程中岩体内存在的较大渗漏裂隙和涌水现象,结合排水孔观测资料,对河床坝段是否需要增加帷幕灌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 《四川水力发电》1999,18(Z1):1999-2
宝珠寺水电站大坝19 号~21 号坝段,由于岩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中有规模较大的断层和泥质夹层出现。为了弥补水泥帷幕灌浆的不足和提高幕体的防渗作用,对19 号~21 号坝段进行了化学灌浆。文章介绍了化学灌浆施工过程,并对灌浆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通过综合分析化灌施工过程中岩体内存在的较大渗漏裂隙和涌水现象,结合排水孔观测资料,对河床坝段是否需要增加帷幕灌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型水电站的基础帷幕灌浆作为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关系到工程后期的安全运行。大多数工程坝基帷幕灌浆施工时,受坝基地质条件和承受的河床水头影响,涌水压力和涌水量不同。向家坝水电站因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河床水位较高,在帷幕灌浆施工中有近85%的孔段出现涌水,且涌水压力和涌水量较大,给施工造成很多困难,国内其它工程较为少见。通过对向家坝水电站坝基帷幕灌浆各类涌水情况施工详细研究和大量试验,取得了大涌水量和特殊地质条件下帷幕灌浆成功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经验,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层间错动带渗流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规模巨大,层间错动带C2贯穿左岸地下厂区整个防渗线路,由于其性状差、透水性强、允许渗透比降小,是左岸厂区主要渗漏通道,因此,提高C2的防渗能力和渗透稳定性,防止形成集中渗漏通道,对左岸厂区防渗体系至关重要。为此,采取截渗洞、系统帷幕灌浆和排水孔幕相组合的防渗排水工程措施,通过三维渗流场有限元计算及帷幕灌浆试验对防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截渗洞和帷幕灌浆能有效截断渗漏通道,排水孔幕排水降压效果显著,C2渗透系数的变化对地下厂区上游侧渗流场影响不大; C2影响孔段可灌性好,灌后能够满足透水率小于1 Lu的工程防渗要求; C2渗流控制措施总体合理有效,但是排水孔揭穿C2部位渗透比降较大,最大可达7. 0,蓄水初期应重点关注,避免发生渗透变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析幕灌浆设计入手,着重介绍了帷幕灌浆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查;通过测试试验对灌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认为通过大坝中热水泥高压灌浆,河床坝基幕体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分析帷幕灌浆设计入手,着重介绍了帷幕灌浆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查;通过测试数据对灌浆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认为通过大坝中热水泥高压灌浆,河床坝基幕体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7.
宝珠寺电站大坝河床14号-20号坝段,由于基础地质条件复杂,在固结,帷幕灌浆后,坝基下仍存在涌水现象。为提高幕体的防汉作用,在原帷幕前增加了一排细水泥灌浆,效果显著。在钻灌过程中发现,岩体中存在较大漏灌裂隙和涌水现象,并分分布在F4断层带处。  相似文献   

8.
根据三峡工程坝基为裂隙岩体的特点,坝基渗控采用帷幕灌浆与基岩排水相结合的基本方案,其中帷幕灌浆采用“小口径钻孔、孔口封闭、高压灌浆”工艺,并采用湿磨细水泥灌注。施工中,针对坝基出露的主要构造断层带、河床弱风化透水深槽、坝肩全强风化岩体、河床坝段及左岸电站厂房帷幕灌浆钻孔涌水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采用了高压灌浆、加密灌注、待凝、化灌等多种工程处理措施。大坝上下游基坑进水后的渗流和渗压监测资料表明:坝基渗流、渗压值均较小,帷幕灌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江垭大坝帷幕灌浆开工前,根据灌浆试验成果合理地选择了帷幕方案。优化灌浆洞布置和河床坝段帷幕底线高程,是技术上的重要决策。施工中把帷幕钻灌作业置于监理工程师的日常监督下,把搞好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同时狠抓特殊问题的处理,如K302涌水带、河床坝段检查孔涌水的补强灌浆处理等。在工期短、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的条件下,帷幕灌浆工程的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工程形象满足下闸蓄水发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岩溶地区河流、湖泊等水体下隧洞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难点之一,帷幕灌浆是岩溶地区水下隧洞防渗减漏的主要手段.以南水北调(东线)穿黄探洞应急加固帷幕灌浆工程为例,先简述了岩溶地区水下隧洞帷幕灌浆主要设计、涌水处理方法,然后通过灌浆质量检查及其效果评价来说明其合理性,最后提出了岩溶地区帷幕灌浆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旨在对该探洞的二期扩挖及一般岩溶地区帷幕灌浆工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压力注浆与深基坑止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个压力灌注水泥浆和水玻璃用于深基坑止水的成功实例,并简单分析论述了深基坑止水方案的选择,压力注浆止水原理及止水帷幕的设计施工等,对同类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Gandjelas大坝建成后,当蓄水到1 545.00 m高程时,坝肩1 529.80 m高程以上部位出现渗漏。针对渗漏情况,在坝肩适当范围内进行帷幕灌浆处理,灌浆后压水试验合格率100%,岩芯采取率高,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ABD综合楼基坑工程具有基坑深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丰富且含水层位于基坑底面以上、施工现场狭小等特点,给该工程的设计、施工带来一定难度。通过认真研究,最终确定了拉锚式排桩的基坑支护方案及高喷注浆帷幕的基坑防渗方案。总结本工程实践和以往的工程经验,研究认为现行基坑工程规范在土的力学指标选用、土层锚杆的设计、试验验收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对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14.
猴子岩水电站土石围堰建于深约80 m的深厚覆盖层上,承担着施工期间深基坑内大坝填筑的防渗任务,是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通过地勘资料分析、数值计算成果及多方案论证,最终确定围堰河床部位的防渗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岸坡部位采用混凝土趾板+固结、帷幕灌浆,堰体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两岸山体通过灌浆平洞进行帷幕灌浆的防渗体系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李爱华  梁龙群 《人民长江》2016,47(11):77-81
苗尾水电站由于坝址地址条件差,渗流问题严重,必须进行帷幕灌浆施工。为了保证帷幕灌浆施工质量并为实际施工提供设计参数,开展了帷幕灌浆渗控试验分析工作。介绍了帷幕灌浆渗控试验灌浆孔、检查孔、抬动观测孔的设计方案、施工程序、施工中针对特殊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施工效果。帷幕灌浆渗控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为电站帷幕灌浆施工设计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其经验也可为今后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龙井水库大坝加固设计与施工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在垂直面上组成连续的防渗体,处理土坝渗漏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即在水上坝体采用冲抓钻套井回填粘土心墙,在水下坝体和坝基砂卵石层采用高压喷射灌浆成墙,在基岩部位采用水泥帷幕灌的方法,这种大坝渗漏处理的方法,技术可行,施工方便,经济合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大坝运行后水环境发生剧变,库水中水质特征变化可导致坝基地下侵蚀性的加强,侵蚀大坝及坝基帷幕等结构,使坝基帷幕防渗材料逐渐流失,以致帷幕防渗效果大大降低,从而造成坝基帷幕防渗性能的衰减。因此,需要对运行多年后的大坝防渗帷幕性状评价进行评价。以华东地区某水电站重力坝为例,对坝前、坝体、坝基等点位进行水样采集分析,研究不同点位水样的pH值、水化学成分及胶状析出物等水质特征,详细论证大坝坝基帷幕防渗性状,判定帷幕总体防渗性状完好,局部存在薄弱部位。  相似文献   

18.
大坝运行后水环境发生剧变,库水中水质特征变化可导致坝基地下侵蚀性的加强,侵蚀大坝及坝基帷幕等结构,使坝基帷幕防渗材料逐渐流失,以致帷幕防渗效果大大降低,从而造成坝基帷幕防渗性能的衰减。因此,需要对运行多年后的大坝防渗帷幕性状评价进行评价。以华东地区某水电站重力坝为例,对坝前、坝体、坝基等点位进行水样采集分析,研究不同点位水样的pH值、水化学成分及胶状析出物等水质特征,详细论证大坝坝基帷幕防渗性状,判定帷幕总体防渗性状完好,局部存在薄弱部位。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坝坝体堵漏补强灌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水库混凝土坝在初期运用中,坝体渗量锭远超过设计允许值,经专家咨询分析,渗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施工时质量控制不严在混凝土坝体内形成了渗漏通道,故决定在混凝土坝内进行补强灌浆处理,以形成一道阻水帷幕,封堵渗漏通道。实施中,主要利用排水孔进行灌浆和自溢流堰顶钻孔进行补强灌浆,施工单位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证施工质量,处理效果良好,渗满足设计要求,3年来大坝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深基坑开挖前提前判断基坑侧壁渗漏点的具体位置,以紧邻长江边的深基坑为工程背景,简要介绍了三维声纳渗流探测的原理,侧重论述了声纳探测技术的实施方法及具体施工布置要求。通过对基坑地连墙外各观测孔声纳渗流检测数据的计算分析、类比和评估,较为全面掌握了基坑在内外水头作用下的渗流情况。在实际开挖过程中,通过现场观测,声纳探测的渗漏点与现场情况基本一致。总结了声纳探测技术的优缺点,从应用需求上指出了下步应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