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矿业工程》2009,7(6):52-54
通过对不安全行为内涵进行分析,建立行为管理的总体模式,该模式由组织、考核、激励、保障和学习模式有机耦合而成。在行为管理实践中,要将其各种职能有机的协调和配合,以期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我国煤矿环境复杂,近年来煤矿事故率以及死亡人数虽然逐年降低,但每年仍会有较多重大事故发生,2016年发生煤矿事故249起。据统计在导致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人因事故所占比率高达97.67%,因此研究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对降低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然后通过总结CNKI统计出的2136篇国内文献以及诸多国外文献,从个体因素、工作因素、组织因素、管理因素四个层面整理出29种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同时筛选2000年以后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总结不安全行为的具体研究方法与所得结论,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浅析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影响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分析了三种基本学习方式及其对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指出利用这三种基本学习方式作为改变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主要手段,对煤矿企业的行为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综合防控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凯  曹庆仁 《煤炭工程》2012,(1):115-117
 员工不安全行为是导致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文章从员工行为过程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在风险预控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了以风险预知管理、风险预想管理、风险预控管理、风险预警管理和辅助管理为基本内容的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综合防控模式。员工不安全行为综合管理模式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煤矿行为安全管理问题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5.
周波  刘志强 《煤矿安全》2020,51(8):260-264
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效率,预防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采用专家小组法、工人访谈等形式,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应变能力、饮酒情况、家庭负担等9个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研究表明:应变能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作用,高权重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应该对安全管理者的管理方法形成导向作用,据此,建立以员工-班组长-上级部门-安监处多层级安全管控模式,对影响不安全行为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进行重点预防控制。通过兴隆庄煤矿的应用实践表明,该不安全行为预防管理方法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准确管控,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搜集2001—2016年间发生的重特大煤矿事故案例,分析煤矿事故直接致因及间接致因,选取群体压力、管理者态度、设备设施、复杂环境、组织管理等5个影响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明晰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系数,计算各潜在变量间的直接效应值、间接效应值及总效应值,甄别对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作用效应值最大的影响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种因素共同耦合作用下,设备设施对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最大,群体压力是首要外因。因此,煤矿企业亟待强化员工抗压能力,减少甚至遏制客观因素对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关于我国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研究结果进行探讨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从组织视角和基层员工视角两个方面进行,应使用更为科学合理的实证研究方法,并重视提高煤矿基层员工组织承诺水平和组织支持感,重视井下班组人员的合理组合及人岗匹配.  相似文献   

8.
刘海滨  陈刘平 《煤矿安全》2012,43(2):189-192
通过结合煤矿企业实际情况,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建立了安全监管人与不安全行为责任人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与求解,指出了煤矿企业为了有效地预防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和减少不安全行为引起的煤矿安全事故,必须要做的且应同步实施的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9.
当今煤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仍是导致煤矿事故的最主要的原因。将组织行为学结合煤矿实地调研来探究煤矿员工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个体、群体(班组、区队、专业)、组织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设计调查问卷并发放调查,且利用SPSS 19.0软件,得到了相关原因的影响因素频度表,并针对分析结果进行对策研究,旨在从个体、班组、区队、专业、煤矿整体来控制煤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中,人因事故占很大的比重,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与人因危险源存在着直接因果关系。为了有效降低煤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研究采用了前因-行为-结果(ABC)分析法,努力构建基于危险源的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模型:煤矿自身先对各子系统的员工进行人因危险源的辨识与等级分类;再通过意识引导、制度保障、行为规范、科技投入、物态警示等5个环节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源头治理和过程管控,将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不断增强煤矿生产系统中人的可靠性;最终达到减少员工不安全行为,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安全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地监测和评估煤炭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提出了基于正态云模型的综合评判方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煤炭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利用云模型的数字特征,在逐层确定各级指标云后,对比分析最终评价云与云标尺,得出各指标下待评员工不安全行为的评价等级。通过实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云模型可以实现定性描述与定量表达之间的转换,评价结果以图像形式展示出来,并能准确找出风险性较高的指标,使管理和控制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帮助煤矿企业领导了解员工参与的内在机制,针对员工心理调整领导行为,研究分析了领导行为与员工参与的相关文献,并对有助于促进员工参与的领导行为维度进行了重新归纳;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煤矿企业领导行为、员工心理授权以及员工安全参与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发引导行为和规范奖赏行为是有利于煤矿企业员工安全参与的两个典型的行为维度;心理授权在两类领导行为对员工安全参与的影响中均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煤矿员工不安全心理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环境影响心理、心理支配行为的理论和安全生产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生产过程中人的行为与生产安全事故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开滦煤矿实际对引发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侥幸心理、麻痹心理、捷径心理、从众心理、摆脱心理、逞能心理、恐慌心理和逆反心理等8种主要心理以及影响矿工心理的煤矿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照明、色彩、噪声,人际关系,饮食及其他等4个方面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根据80%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引发的事实,提出了应通过改善或消除引发矿工不安全心理的各种因素来消除或抑制矿工的不安全行为,从源头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更生  王爱华 《中州煤炭》2007,(6):113-113,128
阐述了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应采取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孟清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30(Z1):231-231
简要分析了煤矿员工的安全心理行为,提出降低事故率,增强煤矿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对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中煤集团大屯公司孔庄煤矿机电运输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讨论违章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就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从人的行为特征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煤矿安全》2017,(10):246-248
鉴于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90%以上。为了预防和控制煤矿企业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减少煤矿重大事故的发生,以补连塔煤矿为例,分别从主观和客观2个层面对影响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修订了补连塔煤矿不安全行为认定标准及查处指标,统一处罚考核办法、融入"有情管理"要素、落实"承诺书"管理制度以及与经济效益挂钩等一系列措施,以此构建员工不安全行为管控和治理体系。通过上述管控措施,有效提升了补连塔煤矿安全管理,大大降低了不全行为查出率,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煤矿安全》2016,(5):231-234
为有效控制和消除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基于行为安全和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员工不安全行为干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模拟仿真比较分析组织和个体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组织干预要明显优于个体干预,提高组织安全氛围为煤矿员工最佳的行为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煤矿安全》2016,(2):231-233
依据127份来自煤矿企业的有效问卷,将所得资料用SPSS20.0软件来分析处理和检验研究假设,对煤矿企业的安全氛围的3个维度(重视安全程度、组织支持与沟通、安全条件投入)与员工安全行为的2个维度(服从行为、参与行为)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组织安全氛围中,组织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对员工的安全行为的作用较弱,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组织安全条件方面投入与保障对员工主动的安全参与行为和被动的安全服从行为均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