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上海某隧道在运营期间受到邻近车站基坑开挖的影响为例,运用连续介质模型分析了基坑开挖前、后盾构隧道内力变化和变形趋势,分析中通过选取合理的本构模型,控制隧道的变形增量在20~30mm之间[1],观察内力增加量,并给出相应的设计施工措施加以控制。分析指出基坑开挖一般会引起隧道向基坑方向侧移并使隧道断面呈横椭圆形状变形[3]。本文研究成果对认识基坑开挖导致邻近隧道影响的规律和制定隧道保护标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勇  邓庆珊 《云南建材》2011,(13):455-456
通过对杭州地铁2号线南部卧城站明挖基坑工程变形数据进行分析,在基坑开挖期间周边的重型机械堆载对软土地区基坑及周边环境变形的不利影响,提出相应的控制基坑变形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坑开挖施工监控对临近地铁隧道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上海某深大基坑开挖工程为例,详尽阐述了其控制地铁隧道变形的相关技术措施和地铁监护管理经验。同时结合隧道变形监测数据,就基坑开挖对临近地铁隧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采用远程监控系统、隧道内沉降位移自动化监测等手段,以及采取严格的地铁隧道变形保护措施,对基坑开挖施工全过程进行了有效的监控。在基坑开挖期间,隧道结构的沉降变形控制在安全范围,确保了地铁结构及运营安全。相关研究成果可供地铁监护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航 《土工基础》2019,(1):19-22
结合苏州地铁4号线北侧某建筑基坑开挖,用Midas 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基坑施工过程进行计算模拟,分析基坑开挖对地铁4号线区间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开挖过程对地铁区间隧道影响最大,基坑回筑过程地铁区间隧道变形较小。基坑开挖过程中地铁区间隧道竖向最大沉降量为1.51 mm,隧道水平向最大位移为6.32 mm;建筑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最大值为2.5 mm,基坑坑底隆起最大值为20.3 mm,最大值发生在开挖至坑底阶段;围护结构变形和受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长沙市湘府路隧道明挖基坑上跨地铁1号线工程为依托,运用数值分析模拟和现场监测验证的方式,对敏感地层中近距离基坑开挖对运营地铁变形影响开展了研究,针对性提出了基底加固后的分段分步卸载封闭法基坑开挖技术。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变化情况基本吻合,基坑开挖完成后最不利的竖向隆起值及水平收敛值分别达到5.71 mm,2.47 mm,均小于现行规范要求,可认为该措施能有效控制敏感地层中近距离基坑开挖下既有隧道结构的变形。  相似文献   

6.
项目本身的风险主要是地层对基坑支护的不利影响,必须加强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护作用,以控制基坑的变形并满足基坑稳定的要求。使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应力,研究结果表明,从基坑变形来看,二号线西侧基坑开挖后的水平位移较大,接近30 mm,三号线基坑的最大水平变形出现在1—1断面位置,位移值在28 mm左右。从周围土体的沉降来看,开挖引起的沉降变形小于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三号线基坑1—1断面处的土体沉降较大,最大沉降量为21 mm左右。从支撑轴向力的角度来看,由于2号线基坑的开挖深度较大,因此每个支撑承受的轴向力较大,相比之下,三号线基坑支撑的轴力较小,因此要重视对二号线基坑的轴力监测。  相似文献   

7.
基坑工程实践表明,内支撑施加预应力对控制基坑变形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选取武汉地区一级阶地典型地铁基坑实例,采取基坑与邻近建筑物共同作用的数值分析方法,研究基坑钢管内支撑施加预应力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内支撑施加一定预应力后,支护体系最大水平位移常可控制在1‰~2‰基坑开挖深度;相对于不施加预应力的情况,基坑变形(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可以减少约三分之一。对于周边建(构)筑物密集、周边环境严峻的基坑,施加预应力是一个很好的控制基坑施工期间变形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葛金春 《江苏建筑》2024,(1):121-124
文章通过对某地下人防项目基坑施工期间紧邻的地铁结构变形影响分析表明:外部深基坑土方开挖期间对邻近的地铁结构变形影响较为明显,但在基于“分层分块、先撑后挖、及时封底”的开挖原则下,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地铁结构的最终变形量。  相似文献   

9.
基坑开挖产生变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基坑监测的重点。通过对基坑支护变形监测,依靠变形监测动态信息,从而反映出相关的变形变化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基坑施工过程中,建立有效联动机制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文中结合实际工程,通过对施工期间监测数据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0.
基坑工程对周围管线的影响是基坑工程环境土工问题的重要研究内容。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二期杨高中路站新建出入口上跨于Φ3000 mm的电力隧道正上方,为了预防基坑开挖对下方电力隧道可能带来的过大变形,采用了MJS工法进行坑内外土体加固,分区分块开挖,并借助于有限元分析对基坑开挖造成的隧道变形进行了预测,同时在隧道内安装静力水准仪、表面式测缝计和远程通讯设备开展结构变形实时监测,基于监测数据实现反馈施工,通过这一系列手段实现了对电力隧道结构在上方基坑开挖情况下的变形控制,确保了电力隧道结构的安全。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表明:利用MJS工法进行土体加固变形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隧道结构变形实时监测系统能及时有效地反映隧道结构状态,为反馈施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坑开挖对临近桩基的保护一直是基坑工程的难题之一,控制围护墙变形是防止临近桩基破坏的最主要措施,而目前对于围护墙的变形控制标准主要是来源于统计结果,并不能反映临近桩基的变形承受能力。通过基于位移控制的基坑开挖对临近桩基础影响两阶段分析方法,建立基坑围护墙变形与桩基变形的关系,并进一步通过对基坑与桩基的主要相关参数分析提出了变形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基于临近桩基础角变形控制要求,提出了基坑围护墙最大水平变形的控制指标与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2.
基坑开挖会引起周围土体位移,从而使周边土体产生附加变形,当基坑周边的建筑需要保护,对场地位移有特殊要求时,需制定严格的基坑变形控制标准。对基坑开挖引起的土体变形规律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结合相关规范并考虑独立基础的保护要求,通过反分析法建立了基坑变形控制标准,并对基坑允许变形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基坑允许变形值先减小再增加,近似呈抛物线分布;当独立基础埋深超过0.3倍基坑开挖深度时,基坑允许变形值基本不变;随着基坑偏移中轴线距离的增加,基坑允许变形值单调增加,但在0.3倍的基坑长度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随后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13.
运营期间的地铁区间隧道允许变形较小,当周边基坑开挖后土体卸载,应力重新分布,使得区间结构产生变形甚至不均匀变形,进而影响区间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的整体变形和相邻地铁区间的变形并对临近运营地铁的基坑工程的施工方案、设计及地铁运营管理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徐一博 《建筑施工》2022,(3):454-456
结合大中里综合发展项目3区狭长基坑的开挖工况,对紧邻保护建筑的狭长基坑逆作法开挖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施工场布安排、逆作法分区开挖流程管理、与周围已施工完成的结构连接以及保护建筑侧变形控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利用基坑逆作法,解决有限空间内施工场布布置、基坑开挖变形控制等难题的施工技术.项目达到了基坑开挖变形有效控制、快速...  相似文献   

15.
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某地铁车站区域盖挖法施工基坑开挖过程,分别进行了三维和二维模拟,研究了基坑开挖对已建成地铁车站的影响以及盖挖法开挖过程的基坑变形特性。为了控制开挖对已建成地铁结构的影响,采取了基底部分区域加固的方法,地铁变形有效降低约63%。模拟结果显示,盖挖逆作法顶板除了可以快速恢复地面交通,还能作为支撑控制围护结构变形。给出了开挖过程中地铁隧道、基坑围护结构和地基土变形规律,为同类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某拟建小区软土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应用MIDAS有限元软件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基坑土层开挖厚度及分段开挖长度对桩身位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坑采取单次分层厚度为1m时,即可控制桩顶最大水平位移为25.64mm远小于实测值;采取分段开挖,分段长度为20m时,即可达到控制桩身变形的目的,且能保证工期。  相似文献   

17.
何磊 《福建建材》2023,(5):59-61+68
为解决复杂城区环境下,软土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控制和支撑内力控制难题,以上海市某软土地层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模拟手段建立了三维分析模型,分别研究了深基坑工程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和地表位移、基坑内部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基坑直角长边方向上,地下连续墙位移为正值,最大位移约45mm;在基坑斜线方向上,地下连续墙位移为负值,最大位移约-40mm;在基坑直角短边侧的地下连墙上下左右的位移分布较为均匀,变形值约为5mm;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的变形规律明显,沿着基坑三角边线方向上均表现为边线中部凹陷最大,逐步向边线两边逐步减小,在边线法线方向上,地表沉降的变形逐步减小;基坑开挖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范围斜边上最大,其次为基坑直角长边方向,最小为基坑直角短边方向;4道支撑的内力整体上均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基坑开挖至底部时,4道支撑的内力发挥程度均>80%。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典型基坑变形特点的分析,指出不均匀超载、降水、地表刚度、开挖范围及开挖时间对基坑变形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基坑变形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上海轨交18号线12标段民生路站项目的深基坑工程环境复杂,为保证周边建筑安全,针对开挖具体情况,运用钢支撑轴力应力伺服系统,以减少钢支撑轴力损失。对基坑邻近建筑物的变形最大位置点进行监测,并通过伺服系统将基坑变形控制在30 mm之内、沉降控制在5 mm以内,从而确保了周边居民建筑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快速拉格朗日法对某大型近铁路基坑的施工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分层分块模拟基坑的开挖顺序,并分析了深基坑开挖与临近铁路荷载的相互影响,揭示近铁路深基坑开挖的变形特点。计算与实测结果对比表明:在采用合理的加固措施后,该深基坑开挖对国铁临时运营轨道路基的影响较小, 基坑周边地表沉降量较小,最大沉降不超过15 mm。通过对比有无铁路处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可知,铁路荷载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有一定影响。分析结果可为类似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