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胰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56例经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收集胰腺癌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体重指数(BMI)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胰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56例胰腺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43例,感染率12.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BMI与胰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有关(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术前有吸烟史、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4 h、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10 d、BMI≥24 kg/m~2是胰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术前吸烟史、静脉麻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长、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长、BMI高是胰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4—2014-12诊治的272例老年髋部骨折,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相继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从14项可能危险因素中筛选出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63例术后发生谵妄,谵妄发生率为2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量(≥3种)、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手术时间(≥2.5 h)、术后使用镇痛泵及术后发生低氧血症与谵妄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关系,可能是谵妄发生的高危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量(≥3种)及手术时间(≥2.5h)该4项危险因素为术后患者发生谵妄的高危独立危险因素。该4项危险因素的OR值分别为13.865、1.837、2.140、2.437。结论高龄、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量≥3种及手术时间≥2.5 h 4项危险因素为老年髋部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1 960例口腔颌面部损伤行手术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如: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手术切口、伤口异物、糖尿病、使用抗菌药物等,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类型、伤口异物、糖尿病及是否使用抗菌药物与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手术感染具有强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强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类型、伤口异物、糖尿病及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是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手术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类型、伤口异物、糖尿病及是否使用抗菌药物与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手术感染具有强相关性,并是其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应当积极给予各项干预提高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分析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结直肠癌术后感染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203例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03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者30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778%。经Logistic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切口感染与患者手术部位、切口类型、急诊手术、麻醉评分分级、手术风险分级、住院时间和合并糖尿病有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口类型、住院时间和合并糖尿病为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手术切口类型、住院时间和合并糖尿病为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风险因素的评估和干预,使患者更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骨科常见手术术后发生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15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69例)、膝关节置换术(65例)和肩关节周围手术(72例)患者525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谵妄分为谵妄组(56例)和非谵妄组(469例)。记录谵妄组和非谵妄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型以及住院天数、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前准备时间、术前基础疾病状况、术前及术后白蛋白、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电解质是否紊乱、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是否ICU监护和输血量等围手术期因素共17项。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可能与术后谵妄相关的因素有年龄、手术方式、术前准备时间、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后电解质是否紊乱、手术持续时间、是否术后ICU监护和输血量等9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80岁和>80岁组术后谵妄发生率高于年龄<70岁组,OR值分别为12.998(95%CI:2.829,59.713)和36.210(95%CI:8.222,159.476);术前准备时间4~6 d组术后谵妄发生率高于术前准备时间≥7 d组,OR值为3.903(95%CI:1.658,9.188);术后电解质紊乱组术后谵妄的发生率高于电解质正常组,OR值为2.160(95%CI:1.065,4.382)。结论 高龄、术前准备时间不充分和术后电解质紊乱是骨科术后发生谵妄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个体化预测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肝叶切除术的患者120例,调取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且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性及准确性。结果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性别、高血压、既往腹部手术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史、糖尿病、术前合并感染和白蛋白有明显差异(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和腹腔引流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对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年龄、吸烟史、糖尿病、术前合并感染、白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和腹腔引流时间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和术中输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给予剔除,筛选出年龄(OR=0.022,95%CI:1.305~28.577)、吸烟史(OR=0.044,1.043~28.012)、术前合并感染(OR=0.041,95%CI:1.076~27.669)、白蛋白(OR=0.037,95%CI:1.097~20.208)、手术时间(OR=0.026,95%CI:1.223~23.455)、术中失血量(OR=0.049,95%CI:0.049~18.986)、和腹腔引流时间(OR=0.040,95%CI:1.090~33.813)为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均与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相关。基于年龄、吸烟史、术前合并感染、白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腹腔引流时间7项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对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风险进行预测,并且验证该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这说明本研究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采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进行验证肝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的列线图模型,C-index指数为0.919(95%CI:0.883~0.955),说明该研究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性和区分性。结论对肝叶切除术后,及时关注患者的年龄、吸烟史、术前合并感染、白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腹腔引流时间,可以有效的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8-01诊治的385例胫骨平台骨折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2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为5.7%,其中5例(1.3%)深部感染,17例(4.4%)浅部感染。感染发生于术后4~31 d,平均10.6 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放性骨折、吸烟史、术前住院时间>14 d、术前白蛋白含量<35 g/L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围手术期各种因素导致的术前住院时间延长可增加术后切口感染风险,吸烟及营养状态较差会影响手术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3个月内病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06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28例儿童肝移植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儿童肝移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对于所有接受肝移植的患儿中122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细菌和/或真菌感染的感染率为37.2%;术前患儿低体重和高PELD评分是所有接受儿童肝移植共同的感染危险因素;术前住院时间大于7天、术后是否发生胆漏和多次手术是儿童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通过加强营养支持干预、精细手术操作、多学科密切合作及完整系统的术后随访管理多方面努力降低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降低细菌和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术中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颈椎组住院接受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患者主要诊断包括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外伤、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等。筛选出术后发生SSI的病例(SSI组)。再从未感染的患者中按1∶4的比例随机抽取对应数量的患者作为对照(非感染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改良JOA(m JOA)评分、术前诊断、手术方式、内科合并症情况、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术中出血量、术中放置引流管数量、术中回输血量、手术节段以及手术时间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二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与SSI相关的术中危险因素,并进一步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的临界值。结果:10年间共有3720例患者在我院骨科颈椎组接受颈椎后路手术,手术方式主要包括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固定术、颈后路椎管后壁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其中13例患者发生SSI,发生率为0.35%(13/3720),女3例,男10例,年龄为58.38±2.52岁。从未发生SSI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非感染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m JOA评分、术前诊断、手术方式、内科合并症情况、BMI、术中输血量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烟、术中出血量、术中放置引流管数量、手术节段以及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有统计学差异的五个因素纳入二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为颈椎后路术后SSI的独立术中危险因素;其临界值分别为180ml及84.5min。结论: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术后发生SSI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经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的74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可能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选择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肿瘤分型、术前黄疸程度、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肝功能分级、手术方式等8个指标作为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23例(31.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分型、术前肝功能分级和手术方式与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相关联;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肝功能分级和手术方式对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有影响,且均为正相关。结论:年龄、术前肝功能和手术方式是肝门部胆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原发性肝癌腹腔镜同期联合手术并发症危险因素,为完善围手术期并发症预防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105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手术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68.57%。肺部感染、门静脉血栓和胸水发生率分别为25.71%、33.33%和28.57%。术前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血红蛋白、术后卧床时间和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是总体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均P<0.05)。吸烟、术前MELD评分、术前腹水、手术方式、术后卧床时间和胃管留置时间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术前Child-Pugh分级、血小板、术前腹水和手术方式是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均P<0.05)。年龄和术前MELD评分是术后胸水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原发性肝癌腹腔镜同期联合手术面临较高的手术并发症风险,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专科护理,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位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12月间45例行根治性手术的高位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实施。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分级和是否为感染并发症进行分类,以分析影响高位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根治性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45例高位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无在院死亡病例,术后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10例(22%),出现感染相关并发症和胆漏分别为25例(56%)、13例(29%)。经多因素分析证实,术后第一天总胆汁酸水平是影响高位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70,95%CI=1.028~1.331,P=0.02);以所有患者为对象,诊断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术后第一天血清TBA最佳阳性参考值为6.6μmol/L,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0、0.83。术前胆汁外引流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5.091,95%CI=1.319~19.649,P=0.02)。结论术后第一天血清TBA水平是高位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根治性手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诊断的最佳参考值为6.6μmol/L。而术后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引流减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保肢术后感染的治疗经验以及对影响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2008年1月—2017年12月因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行保肢术的2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发生关节感染14例。2例急性感染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12例慢性感染一期清创并植入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待感染控制后二期行假体翻修(8例)、膝关节融合(2例)、截肢术(2例)。对患者年龄、性别、保肢术前化疗周期、骨髓抑制情况、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保肢手术时间,以及保肢术后引流时间、输血量进行分析,筛选保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观察感染、肿瘤复发情况,采用Enneking评分系统评价肢体功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保肢术前化疗周期、骨髓抑制情况、保肢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引流时间是保肢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保肢手术时间、保肢术前化疗周期以及保肢术后引流时间是保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14例患者中1例于二期术后6个月因交通事故死亡,13例获随访12.2~48.0个月,平均19.9个月。2例急性感染者均治愈。11例慢性感染者中,2例一期术后占位器半脱位;9例感染治愈,2例感染复发。术后12个月,13例患者肢体功能Enneking评分为12~26分,平均20分。1例发生肺转移,余未发现肿瘤转移、复发。结论保肢手术时间、保肢术前化疗周期以及保肢术后引流时间是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保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是治疗此类术后感染的关键,一期行清创联合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可有效治愈感染,挽救患者肢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心脏瓣膜手术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方法回顾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206例,男100例,女106例,年龄18~70岁,BMI 15~32 kg/m~2,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ASAⅡ—Ⅳ级。根据患者手术后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为两组:心律失常组和非心律失常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心脏瓣膜手术术后共有124例(60.2%)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其中房颤发生率(48.5%)最高。与非心律失常组比较,心律失常组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术后心衰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前心律失常(OR=9.62,95%CI 4.79~19.30)、术后疼痛(OR=3.90,95%CI 1.85~8.22)及术后低氧血症(OR=2.55,95%CI 1.04~6.22)。结论术前重视心律失常的控制,术后予以足够的镇痛,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可以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缩短患者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其他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Clavien-Dindo(C-D)并发症分类系统对胸腰骶椎结核术后早期并发症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因脊柱结核行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187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12例,女75例;年龄18~85岁,平均45.7±16.0岁。74例有神经功能损害,术前存在合并症29例。病变部位依次为胸椎40例(21.4%)、胸腰段51例(27.3%)、腰椎74例(39.6%)和腰骶椎22例(11.8%)。采用前路手术55例、后路手术98例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34例。使用C-D分类系统对患者术后住院期间(≤30d)并发症进行分级评估,先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年龄、性别、吸烟史、术前ASIA分级、术前合并症、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病变部位、病变范围、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蛋白、术前血沉、手术入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并发症的相关性,并对P0.2的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37.4%(70/187),按照C-D并发症分类,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和Ⅴ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1%、8.0%、2.7%、2.1%和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症、病变范围、术前血红蛋白和术前白蛋白与总体并发症相关,年龄、术前合并症、术前抗结核时间、术前白蛋白和手术时间与Ⅱ级或以上级别并发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白蛋白低为总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4),而术前合并症和手术时间长为Ⅱ级或以上级别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4和P=0.015)。结论 :CD并发症分类系统简单、可以提示并发症严重程度,是评估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术前白蛋白低是胸腰骶椎结核术后早期总体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合并症和手术时间长是脊柱结核术后早期发生C-D分级Ⅱ级或以上级别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及T管引流术的疗效,并探讨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安徽省阜南县人民医院收治并完成胆总管探查术的18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胆总管一期缝合(观察组)82例,T管引流(对照组)101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对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82例患者中,8例发生术后胆漏(9.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道手术史、术前血白蛋白水平、术前总胆红素与一期缝合术后胆漏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胆红素水平以及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胆总管一期吻合术后胆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疗效优于T管引流术;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受多种因素影响。为减少术后胆漏的发生,术者需具备熟练的手术缝合技术(包括腔镜缝合技术)。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明确胆总管切开后一期吻合和T管留置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腔美容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防治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10月8日~2013年11月9日的28例口腔美容术后感染患者的样本及病例资料,分析患者年龄,病灶部位,致病菌种类等因素与感染发生的关系,探讨防治术后感染的相应对策。结果:口腔美容术后感染的发生和患者创伤部位、手术类型、口腔卫生及术后进食等情况密切相关。结论:术前、术中的手术处理,患者个体差异都是影响口腔美容术后感染的因素,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术前术后做好预防措施,降低术后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分析肝癌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统计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造成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120例肝癌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性并发症22例,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较多、延迟拔除气管插管、术前合并感染、合并糖尿病、白蛋白35 g/L、术前放化疗的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延迟拔除气管插管、术前合并感染是肝癌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4.259、4.682、3.765、4.382,P0.05)。年龄、糖尿病、延迟拔除气管插管和术前合并感染是肝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外科手术是胃癌得到根治性治疗的主要手段。而肺部感染是胃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目前肺部感染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目前研究显示,胃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8%-18.1%。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发展成为呼吸衰竭,进而导致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目前,研究发现影响胃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因素有年龄、吸烟史、肺功能、肺部疾病史、手术方式、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胃管留置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等,其相应的围手术期干预措施也较多。本文就胃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围手术期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发生严重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5年1月~2014年12月572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接受内固定手术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术前内科合并症、术前卧床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发生严重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25例发生严重术后谵妄(25/572,发生率4.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麻醉方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2,95%CI:1.05~1.19,P=0.001)和全身麻醉(OR=5.03,95%CI:2.10~12.04,P=0.000)是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发生严重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和全身麻醉是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发生严重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