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土木建筑》2011,(9):12-13
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满足城市空间构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为市民提供一个容纳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等活动的公共场所。同时,城市广场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作为城市的客厅,可以集中体现城市的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并能增强城市本身的内聚力,进而可以促进城市的各方面建设,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思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中的广场景观,不仅承担着城市的空间调节作用,也是城市建设水平与文化内涵的展示空间。从城市广场景观的设计内涵入手,对设计中的应用思路进行分析,通过硬质景观、软质景观、时代性思想、空间化布局这四个方面,全面地论述了城市广场景观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居环境”观念的深入 ,除了满足市民基本需求的一系列建设以外 ,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成为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市民有了更多的时间 ,更多的文化选向走出户外 ,去获得与其他人交往的机会 ,去获得在室内所得不到的新鲜空气、温暖阳光、自由心情。城市公共空间包括各级公园、城市公共广场等等。而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最活跃 ,最容易记忆的部分 ,是城市形态的载体及城市文化的体现。因此创造宜人的有特色的景观和文化内涵的广场成为现今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广州现已建多个工程 ,改善了城市面貌 ,获得了多数市民的好评 ,但是这些广场仍存…  相似文献   

4.
城市广场是指架构在公共环境空间中,集合公共艺术、文化艺术、景观艺术等多种艺术为一身的环境媒介载体,传递着环境与人、空间之间的对话关系,代表了地域社会的环境、文化、经济前进发展的景观符号.凤泉广场的环境艺术设计,探究了公共艺术和城市广场的关联,其依托于地域文化与数字媒体技术,基于广场空间的功能性和审美性需求,对城市广场的视觉界面与文化内涵进行了科学化与艺术化设计.开放式的空间格局、植物景观与水体景观的融合交汇,再加上各种人性化的配套设置细节,使得城市广场融合自然和人文环境中,丰富了城市广场艺术的多元性格,在构建园林景观效果的同时,凸显出城市开放、绿色、文明的城市形象,满足了社会公众的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5.
沈阳市市民广场以塑造综合性功能空间为主,形成了一个市政礼仪性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通过空间的合理布局、城市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运用现代的景观语言体现了沈阳这座城市多元化的文化气息,打造具有标志性的城市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6.
以长兴县市民广场规划设计为例,充分利用长兴县原地形条件并深入挖掘当地传统文化,构建市民广场空间,规划园林景观绿化,并通过设置雕塑、地刻、文化柱等艺术作品来提升长兴县的文化内涵。经多方努力和精心设计,最终求得精品城市景观作品。  相似文献   

7.
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我国城镇化运动中,继步行街、城市广场、景观大道等城市热点之后的新热点。本文归纳总结了城镇滨水区护岸设计应遵循的原则、采用的形式,以满足市民和游客之间不同的景观需求和环境感受。  相似文献   

8.
翠屏山森林公园主入口广场不仅是公园形象的展示地,也是县城市民活动的聚集所,还是民俗、革命教育的纪念场。在场地中运用瑶族文化,植入瑶锦、长鼓、铜鼓等符号特征,形成"瑶风五韵"的设计主题,以植物、小品、铺装、地形、建筑营造大小不同的个性空间,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民粹休闲活动,赋予广场地域文化属性,传承和发展瑶族人文精神,展示公园地域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9.
我国寒冷地区的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冬季较长,最冷月平均气温0~10℃,日平均温度小于等于5℃的天数为90~145天。寒冷地区气候对人们户外活动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会限制人们在外活动的时间,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户外活动的需求也同步增加,如何改善户外空间的气候条件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西安市长安区的市民广场——长安广场为例,通过微气候实测分析广场景观空间与微气候因子相关性,以及该广场影响人们活动的微气候问题,揭示冬夏两季节的寒冷地区城市广场微气候特征及景观空间构成调节机理,将有助于提出寒冷地区城市广场空间优化策略,有效延长市民冬夏两季户外运动时间,促进市民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冷看城市广场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小龙 《规划师》2001,17(1):101-102
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交通枢纽,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的"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的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11.
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干道两侧的人行步道、广场、公园等是这类公共空间的典型代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此类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品质特征、价值取向、文化内涵都直接体现市民的文化品位和城市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左辅强 《重庆建筑》2000,23(4):19-23
城市广场空间,集中代表并展示了城市的特色风貌,历史肌理和文化层面,是城市建设依托于功能的一种城市环境创作,人们可以透过对城市广场空间的读解和感受,得到城市的一般印象和记忆,广场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重要构成,是城市空间构成的客厅,提供娱乐,休闲及交流的场所,改善了城市空间环境质量,丰富了城市的外部景观和提升了城市的活力与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刘国伟  赖伟王军 《福建建筑》2014,(1):111-113,78
万州滨江环湖地区是其历史发源地,是城市中心和景观核心区。本文对万州滨江环湖区域城市建筑、广场公园、空间节点三个场所要素进行了现状调研,提出依托自然山水景观,传承历史文脉,突出建筑主题,改善人居环境是提升万州滨江环湖场所文化的重要主题策略。从文化和建筑出发,结合现代人居生活需求,展示主题空间,改善居住环境,形成建筑与文化的融合、人与环境的互动,从而达到提升万州滨江环湖场所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城市环境设计》2014,(8):272-275
张庙科普健身广场位于上海市宝山区通河路呼玛路转角位置.作为典型的计划经济规划下的城市边角绿地,原有场地对于城市的态度消极而又悲观——周围围墙将其与城市道路完全隔离,为了简单满足绿化指标,一层草皮,几棵香樟,完全不具有任何的城市性和市民参与感.而对这个绿地的改造设计代表了我们的城市更新态度,强调景观的社会关怀和生活属性,通过市民的自发活力塑造城市空间的形态,而不是简单地做一个只可以“看”的城市景观空间健身步道、广场舞平台、休息交流区与绿化相融共生,同时结合周边市民的需要,融合科普信息展示,提升整个小广场的低碳生活理念.整个设计在“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景观系统打造城市转角空间,塑造了一个绿化自给、能源自共的自循环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甘肃省武威市武威文化广场设计的项目背景、设计思路、原则和手法的总结与分析,探讨了在城市中心商业区文化广场设计过程中,如何在确保人、活动、景观、功能协调统一的前提下,在为市民提供舒适的广场文化、休闲空间的同时,充分考虑利用地下空间开发提升地块的商业价值,合理利用广场的地下空间解决城市中心商业区机动车和自行车的停放问题,优化广场周边的交通状况,创造地上文化休闲与地下商业有机结合的多维立体广场空间。  相似文献   

16.
现代城市广场已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景观场所,为提高广场的空间使用率并满足其多功能的使用需求,亚空间景观设计成为城市广场中更能满足使用需求的人性化设计。本文以福州仓山万达广场金街景观设计为例探讨城市广场亚空间不同景观元素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谈城市广场的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果把城市看作巨宅,城市广场就是它的客厅;如果把城市视为一位少女,城市广场就是她的眼睛。对游客来说,广场是城市品位、特色与神采的集中展示场所;对久居的市民来说,广场是交流、休闲与陶冶情操的大众共享空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大中城市兴起了一阵建造城市广场的热潮,合肥也陆续完工和正在建造着一批市民广场,如九狮广场、和平广场、胜利广场以及高新开发区的明珠广场、琥珀山庄的琥珀潭和黑池坝广场等等。这些市民广场作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城市室外公共活动空间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改善了城市的环境,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反映了当代条件下特有的城市广场文化现象,成为城市精神文明的窗口。 追溯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早期的广场,通常基于宗教、军事、政治、商业、交通等某种功能的需求,往往以单一功能为主,因此其分类也相对明…  相似文献   

19.
正城市广场空间是城市居民的"起居室",是一个城市的明信片。人性化设计是促进现代人与景观交流互动的设计理念,有利于挖掘城市环境艺术中的文化意蕴,增强使用者的认同感与体验感,重归人性的场所。图1为大连星海湾广场。广场内有水长廊、亭榭、旱地喷泉、水幕电影、特色雕塑等景观,成为大连市城市广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结合星海湾广场使用状况评价分析,得出城市广场空间使用者年龄构成在18~45岁之间,学生、职员成为主要使用群体,出行目的为休闲放松与锻炼身体。基于此,该城市广场空间以人性化设计为原则,以人的需求作为根本出  相似文献   

20.
自2000年前古希腊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广场以来,广场不但满足城市空间体系构成的需要,而且是城市进行社会交往、休闲娱乐和信息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是人们接触自然、陶冶性情的城市空间环境.广场通常是城市布局的中心,根据广场的性质、功能可分为市民集会广场、交通集散广场、商业广场、文化休闲广场,用途较单一.随着社会发展,人们需要高质量的多功能活动空间,广场的规划设计应当注重塑造多层次、多景观、多情趣的"多元"空间环境,同时,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合理的设计、多样的构图手段,融汇采用高新科技技术,创造出协调统一的广场多元空间环境与秩序,使这些空间主次分明、互相依傍、互相衬托,发挥最大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