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常见证候分布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常见证候分布规律及特征。方法: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检索近15年相关文献,对合格文献86篇筛选整理规范名称,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描述、Logistic回归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常见证候有血瘀证、痰湿(浊)阻肺证、痰瘀互结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阴阳俱虚证。痰热壅肺、痰湿(浊)阻肺、肺肾气虚、阴虚内热、血瘀证的证候属性比较稳定。结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中医常见证候有痰热壅肺证、痰湿(浊)阻肺证等以及血瘀兼证,证候属性有一定规律性,血瘀证贯穿疾病整个病理过程,其统计及分析结果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探讨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指导中医辨证。方法:根据对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临床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制订《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临床调查表》,并建立证素证候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12个病性证素中,痰(饮)和出现频率最高(80.76%),其次为气虚、热、瘀血、阴虚、湿(浊)等,频率分别为50.95%、41.44%、33.62%、21.56%、19.24%等;靶点主要位于肺,其频率为93.23%,其次为在肾和脾(36.79%和7.61%)等。在证素不同的组合中,单一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有血瘀证(1.57%)。靶点在肺、肾、脾,表现为肺气虚证、肾气虚证、脾气虚证、肺阴虚证等。三证素组合多为痰热(29.07%)、痰瘀(24.42%)、痰湿(浊)(14.12%)等与病位肺的组合,表现为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证、痰湿阻肺证等。四证素组合有痰热瘀阻肺证(3.38%)和外寒内饮证(0.85%)。其他组合有少阳郁热证(0.63%)、风痰入里证(0.42%)等。结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痰(饮)、气虚、热、瘀血、阴虚、湿(浊)等,主要病位在肺、肾、脾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多元统计方法探索COPD稳定期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辨证要素。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COPD稳定期患者共189例,应用SPSS19.0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9例患者虚证类证候以肺肾气虚(17.96%)和肺脾肾气虚(15.87%)最多,实证类证候以痰瘀阻肺(15.87%)、血瘀证(13.47%)和痰湿阻肺(12.57%)最多。聚类分析把主要症状归类为3类,主成分分析筛选主要的证候因子,得到3类证候:脾肾气虚、痰瘀阻肺;气阴两虚、痰热壅肺、风寒犯肺;肺肾气虚、痰湿阻肺。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有决定意义的证候因子:影响肺肾气虚证的主要证候因子为腰膝酸软、夜尿频数、苔白;影响肺脾肾气虚证的主要证候因子为腰膝酸软、纳呆、腹胀、耳鸣。结论通过中医学理论与多元统计方法的结合可筛选出对COPD稳定期诊断有意义的辨证要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证候特征及老年患者的特征.方法 收集4所三级甲等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资料,使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常见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 1 059例临床数据中,共出现了23个中医证候,其中频率最高的证候是痰热壅肺证;与非老年人肺炎比较,老年人肺炎肺气虚证、痰湿阻肺证、痰瘀阻肺证、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阴虚证、肾阴虚证、肺肾阴虚证出现的频率高(P<0.05).肺炎常见证候有风热袭肺证、外寒内热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证候有6种,其中痰热壅肺证是最常见的一种,而老年人肺炎常兼有气虚或气阴两虚.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7,(3):289-291
目的:探讨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证候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常见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对主要临床症状实施聚类分析。结果: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常见症状包括气短(93.48%)、咳嗽(89.13%)、喘息(86.96%)、乏力(84.78%)、咳痰(78.26%)等。中医辨证证候分布为肺肾气虚证(36.96%)、血瘀证(17.39%)、痰热壅肺证(17.39%)、气阴两虚证(15.22%)及痰瘀阻肺证(15.22%)。结论:肺间质纤维化最常见的中医证候分型为肺肾气虚证、血瘀证,且具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肺性脑病中医常见证候临床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多中心临床回顾性研究,分析肺性脑病的证候分布规律及主要证型的症状特点。方法:在全国选择4所医院作为研究中心,对肺性脑病住院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运用频数描述、logistic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合格调查表41份。结果显示,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型依次为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痰热蒙窍、痰湿蒙窍。聚类结果为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肾气虚证、痰蒙神窍证、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结论: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肾气虚证、痰蒙神窍证、气阴两虚证、血瘀证是肺性脑病的主要证型,临床调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模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收集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临床调查资料475份。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模糊系统(fuzzy system,FS),构建基于动态Kohonen网络的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模型。通过Fisher-iris数据检验模型可靠性。最后用该模型对临床数据挖掘,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获得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常见证候诊断标准,并检验其合理性。结果: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常见有痰瘀阻肺证、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痰热壅肺证、痰湿壅肺证等5个证候。证候诊断标准诊断符合率为73.8%。结论:该模型适用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方法合理,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生活习惯,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和证候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法,对100例AMI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及生活习惯的问卷调查,参照王琦"体质九分法"并结合中医理论最终得出体质辨识结果,并根据中医四诊资料进行证候诊断,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候的相关性。结果生活习惯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患者有嗜食油腻、大量饮酒、思虑过度、缺乏运动、精神紧张、急躁易怒等不良生活习惯,前3位分别为:嗜食油腻42例(42.00%)、思虑过度25例(25.00%)、缺乏运动24例(24.00%)。100例患者中,平和质3例,特禀质1例,其余96例全部为病理体质,如果兼杂质者按每种体质出现频次统计,则最常见者为脾虚质,其次为痰湿质、气郁质、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阳虚质、平和质、异禀质;中医辨证结果显示最常见的证型是痰浊瘀阻证,占39.00%,其次为气阴两虚证(22.00%),气虚血瘀证(18.00%),气滞血瘀证(11.00%),阴寒凝滞证(6.00%),阳气虚衰证(4.00%)。主要偏颇体质类型与证候相关分析显示,脾虚质与痰浊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呈正相关;痰湿质与痰浊瘀阻证、气滞血瘀证呈正相关;气郁质与气滞血瘀证、痰浊瘀阻证呈正相关;湿热质与痰浊瘀阻证呈正相关;气虚质与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呈正相关;阴虚质与气阴两虚证呈正相关;血瘀质与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呈正相关;阳虚质与阴寒凝滞证、阳气虚衰证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AMI患者体质类型以脾虚质、痰湿质最为常见,证候特点以痰浊瘀阻证最为常见,体质类型与AMI的证候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是其高危因素和重要特质。其中脾虚质多为痰浊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湿质表现为痰浊瘀阻证、气滞血瘀证。这些体质和证候的形成可能与嗜食油腻、思虑过度、缺乏运动等现代人的不良生活习惯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文献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证候及其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检索文献,选取2000年至2014年有关COPD中医辨证文献,建立Epidata2.0数据库,应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在COPD发作期,频次出现在前10为的证候类型分别为:痰热蕴肺、痰湿壅肺、痰瘀阻肺、表寒肺热、水凌心肺、肺肾气虚、血瘀证、脾肺气虚、气阴两虚以及风热犯肺;稳定期频次出现在前10为的证候类型依次为:肺肾气虚、痰湿阻肺、肺气虚、气阴两虚、脾肺气虚、肺阴虚、脾气虚、血瘀证、肾阴虚、肾阳虚。对证候要素在发作期,出现频率≥5%的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为:肺、脾;≥5%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痰、火(热)、湿(浊)、寒、水饮。在稳定期,出现频率≥5%的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为:肺、肾、脾;≥5%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气虚、阴虚、湿(浊)、痰、血瘀。结论 COPD临床辨证分型复杂多样,而证候要素相对简约,对临床辨证论治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0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痰浊血瘀热盛气虚阳虚气滞阴虚血虚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神(脑)心脾肾大肠肝的趋势。证型分布中实证呈现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热盛血瘀证里实热结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痰热炽盛,气阴耗伤证气虚血瘀证气虚痰阻证的趋势;虚证呈阳气亏虚证血虚证、气阴两虚证的趋势。结论脑梗死急性期中医病性证素是痰浊、血瘀、热盛、气虚等;病位证素是神(脑)、心、脾、肾等;证候分布是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热盛血瘀证等。  相似文献   

11.
弥漫性间质性肺病是一组以弥漫性间质性改变为主的疾病,临床病情重,预后差。笔者对于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变症进行了论述,认为其当属中医学"肺痿""肺痹"范畴,致病多因外邪疫毒及素体本虚等因素,病理因素主要为"虚"、"痰"、"瘀",病位在肺、脾、肾,后期及心,临床常见喘脱、咯血等变证。  相似文献   

12.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基础证候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基础证候分布规律及特征。方法: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检索近15年相关文献,筛选整理规范名称,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描述和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咳嗽、喘促、气短、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和痰少是弥漫性肺间质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血瘀证、痰湿证、痰热证、肺气虚证、肺阴虚证、肾气虚证、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是其基础证候,单一的基础证候少见,肺间质纤维化多以复合证候存在。结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基础证候有8个,证候属性有一定规律性,其结果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对临床常见的几类肝脏疾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CHB)84例、酒精性肝病(ALD)5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5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25例、药物性肝炎(DILD)20例,各病种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30天后检查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蛋白肽、Ⅳ型胶原)。结果:各病种治疗组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病种治疗组间肝纤维化指标下降幅度有所不同,依次为ALD>DILD>NAFLD>CHB>PBC,其中ALD与DILD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DILD与NAFLD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BC、NAFLD、CHB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病种对照组间下降幅度依次为DILD>ALD>NAFLD>CHB>PBC,其中DILD与ALD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LD、NAFLD、CHB、P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丹红注射液对ALD和DILD抗肝纤维化效果明显优于其他肝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乳腺癌中医临床表型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对193例确诊乳腺癌患者进行临床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乳腺癌中医临床表型量表信度、效度及可行性分析.结果:①信度方面,量表症状条目部分的总分半信数为0.570,总克朗巴赫α(Cronbach'sα)系数为0.523.②效度方面,量表条目池可以反映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医证候及证素特点。方法: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375例AECOPD患者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信息采集,进行临床横断面调查,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结果:①本组病例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基本集中在老年(60-89岁之间),汉族病例明显多于其他民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与吸烟、过敏体质及家族史相关。②证素特点:实证的发生率由多至少依次为:痰热犯肺证、痰浊阻肺证、血瘀证、表寒肺热证;虚证的发生率由多至少依次为:肺气虚证、肾气虚证、脾气虚证,构成该病的证素居前4位的是痰、热、血瘀、气虚,但在证候构成中主要以虚实夹杂为主;其靶点主要是肺脾肾。③证候组合结果分布:以4-5种以上复合证候多见,尤以肺脾肾虚兼痰热瘀阻肺最为常见。表寒肺热、肺肾阴虚痰热犯肺、肺脾气虚痰瘀阻肺及肺脾肾虚痰瘀阻肺、肺脾肾虚痰热瘀肺证5种证型为AECOPD主要证型,分别为7.20%、10.40%、21.07%、16.80%及44.53%。④不同病情分级的中医证候分布:Ⅱ级(中度COPD)和Ⅲ级(重度COPD)在本组病例中分布较多;Ⅰ级(轻度COPD)与Ⅳ级(极重度COPD)病例分布较少。Ⅰ级患者以痰热阻肺、表寒肺热为主,Ⅱ级患者以肺脾气虚痰浊阻肺多见,Ⅲ级以肺脾肾虚痰瘀阻肺证为主,Ⅳ级患者则以肺脾肾虚痰瘀阻肺证为主。结论:AECOPD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机复杂的时期;痰浊瘀热和正气亏损代表了AECOPD的主要病机和证候要素特点;中医证型多为"肺脾肾虚痰热瘀阻肺"的复合证型。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特点,并分析缓解期与发作期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哮喘证候开展前瞻性调查研究,按照现有哮喘证候诊断标准,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应用Epi da-ta3.0建立数据库,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二次录入核对,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证候类型以热哮、风哮为主,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肝,病性以气郁、痰阻多见;哮喘缓解期脾气亏虚最多,且往往兼夹两种甚至多种脏腑亏虚症状,并与发作期证候有一定关系;哮喘患者随年龄增长,病性表现从风哮、热哮到冷哮、虚哮和病位从肺及脾至肾的由轻到重的演变规律。结论了解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将有助于哮喘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验精神分裂症常见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的可靠性.方法:随机选择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由两位专家对同一病例同时进行调查,然后计算其中主要指标的一致系数(Kappa,K值).结果:两组专家对精神分裂症的西医诊断的一致性最高(K=1.0);中医癫证、狂证分类和中医辨证分型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值分别为0.727和0.921).结论:精神分裂症常见中医证侯,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