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凯纷)超前镇痛用于显微支撑喉镜下成人声带息肉摘除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声带息肉摘除患者5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n=25)和对照组(C组,n=25),F组于麻醉诱导前缓慢静注氟比洛芬酯1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C组以生理盐水10 ml缓慢静入注,注药时间均为2 min.观察术后1、2、4、8、12、24 h疼痛评分;凝血功能异常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F组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各时点均无呼吸抑制、凝血功能异常发生,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有效减轻显微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用于小儿术后镇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超前镇痛用于小儿患者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腹部手术小儿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0.5 mg/kg,B组于术终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0.5 mg/kg,C组不给凯纷,三组术后均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滴注格拉司琼3 mg,术后接PCA泵PCIA,泵内药物A组、B组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1 mg/kg^+芬太尼8 μg/kg^+生理盐水至100 ml,C组为芬太尼10 μg/kg^+生理盐水至100 ml.观察VAS评分;镇静评分;循环、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各时间点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B组明显低于C组(P<0.01).各时间点三组均无过度镇静、心律失常、呼吸抑制、凝血功能异常发生,恶心、呕吐、瘙痒不良反应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超前镇痛效果良好,起效快,作用时间长,能有效缓解小儿术后疼痛,减少苏醒期躁动,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小儿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3.
氟比洛芬脂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疼痛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为20例,均采取气管内全麻。A组(n=20)在全麻诱导后手术切皮前术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B组(n=20)在手术结束气管拔管后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稀释法同A组);C组(n=20)为对照组,在诱导后和手术结束时分别前静注生理盐水10 mL。术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0.5、1、62、4 h的疼痛感觉程度,并观察各组苏醒期躁动、术后咽喉部疼痛不适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病人术后24 h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A组苏醒期躁动和咽喉部疼痛发生率低于B、C两组(P<0.05),三组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情况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有效地运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或ASAⅡ级行全子宫切除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B和C三组。术毕PCIA为A组:芬太尼1.0mg,格拉司琼6mg;B组为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100mg、格拉司琼60mg;C组患者在麻醉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毕PCIA,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50mg、格拉司琼6mg。镇痛泵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10mL。记录术后4,12,24,36,48h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PCIA按压次数与各时点的VAS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组Ram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良好,且能减少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陈琦  陶岩  鄂爽  李丹  吴钢 《华西医学》2010,(10):1883-1885
目的总结凯纷与曲马多在患儿扁桃体和腺样体手术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9年4月-2009年10月,将60例行扁桃体和腺样体摘除术患儿,随机分为A组(凯芬组)、B组(曲马多组)及C组(对照组)。A组于麻醉插管后手术开始前10min静注凯纷1mg/kg,B组静注曲马多1mg/kg,C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其拔管时间、苏醒期反应、恢复期疼痛评分、低血氧症的发生、恶心呕吐及术野区出血情况。结果 3组患儿的拔管时间、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监测治疗室(PACU)中A、B组患儿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且A组无恶心呕吐发生,B、C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1.1%和5%。结论凯纷及曲马多用于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手术均可获得良好的镇痛及镇静效果,并减少了拔管期的躁动发生且不增加拔管时间及术后低血氧症。但凯纷组患儿没有恶心呕吐发生,更适用于小儿的扁桃体;腺样体;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6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超前镇痛组,B组为术后镇痛组,C组为生理盐水组。观察术后2h、4h、6h、12h、24h的VAS评分、不良反应和苏醒时间。结果:VAS评分A、B组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4h后A组低于B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和苏醒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应用氟比洛芬酯具有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镇痛对体温及血糖的影响.方法:行扁桃体摘除术患儿60例随机分3组.A、B组分别于术前、术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C组为空白对照组.观察各时点体温及血糖变化,并记录镇痛、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各时点A、B组的疼痛评分及血糖均明显低于C组(P<0.05)而A、B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毕至术后6h A、B组体温明显低于C组(P<0.05),且A组明显低于B组(P<0.05).三组均无过度镇静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术前或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均能有效缓解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发热及疼痛引起的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研究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曲马多组(B组)及氯化钠溶液对照组(C组),每组各14例.术前10 min,A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B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C组静脉注射氯化钠溶液5ml.术后随访24 h,记录生命体征、疼痛程度和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各时间点3组患者的生命体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分别与C组比较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B组与A、C组比较,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超前镇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明显减缓术后疼痛,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相比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小,因而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术毕应用氟比洛芬酯对甲状腺术后切口痛及吞咽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ASA I~II级择期甲状腺腺瘤40例分为A、B两组,A组为术毕拔管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5 ml);B组为术毕拔管前静注生理盐水5ml。观察术后镇痛情况及副作用。结果:术后两组各时段平静时疼痛均不明显,术后吞咽痛A组与B组VAS评分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术毕应用氟比洛芬酯能减轻甲状腺术后吞咽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双育分为凯纷组和吗啡组,每组30例。凯纷组病人在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分别缓慢静脉注射凯纷50mg;吗啡组用硬膜外吗啡单次推注做术后镇痛,配方为2mg吗啡加10mg布比卡因用生理盐水稀释到6mL。采用视觉模拟评分WAS)法评估术后疼痛强度,记录术后6h、12h、24h、48hVAS评分,并观察和记录SBP、DBP、HR、SpO2,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VAS均≤5分,差异无显著意义;凯纷组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明显少于于吗啡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用于阑尾切除术的术后镇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地塞米松对甲状腺手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的治疗作用。方法100例ASA为Ⅰ~Ⅱ级甲状腺手术病人分为5组,每组20例,各组病人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15min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氟比洛芬酯50mg,地塞米松5mg和氟比洛芬酯50mg,地塞米松10mg和氟比洛芬酯50mg,地塞米松15mg和氟比洛芬酯50mg。手术结束后2、4、8、12、24和48h应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评估切口疼痛程度,观察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术后2h各组的VAS评分没有明显差别(P〉0.05),术后4、8、12、24hⅡ组的VAS评分低于Ⅰ组,Ⅲ组低于Ⅱ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低于Ⅰ组(P〈0.05),Ⅳ和Ⅴ组VAS均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1)和Ⅲ组(P〈0.05),术后48h各组的VAS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术后0~2h内各组均无恶心、呕吐发生,2~48h内各组发生恶心、呕吐的例数分别为9、8、3、2、3,应用地塞米松组恶心、呕吐明显低于未用地塞米松组(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开始前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和地塞米松10mg,可以获得术后较好的镇痛、止吐效果。  相似文献   

12.
秦怀峰  刘玉 《临床医学》2012,32(2):22-23
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子宫切除术后布托啡诺镇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SAⅠ~Ⅱ级行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术前15 min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 mg;Ⅱ组术前15 min缓慢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 ml.分别记录术后4、8、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24 h布托啡诺用量.结果 术后4、8、12 h ﹙VAS﹚Ⅰ组均低于Ⅱ组(P<0.05),术后Ⅰ组的布托啡诺用量[(5.7±0.5)mg]低于Ⅱ组[(6.0±0.5)mg](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用于子宫切除手术超前镇痛能减少术后布托啡诺用量,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预防气管内全麻患者术后躁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胸科手术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F组和T组,每组30例。分别在手术结束前30min,F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T组静脉注射盐酸曲马多100nag。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F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明显快过T组(P〈0.05);F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少于T组、术后躁动程度也好过T组(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预防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术后躁动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与曲马多联合芬太尼两种镇痛方式用于妇科肿瘤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静脉全身麻醉,术后均以电子镇痛泵行静脉自控镇痛。A组为氟比洛芬酯组,镇痛泵配方为氟比洛芬酯150 mg+芬太尼0.5 mg+托烷司琼6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B组为曲马多组,镇痛泵配方为曲马多500 mg+芬太尼0.5 mg+托烷司琼6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记录术后6、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Ramsay镇静(R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R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妇科肿瘤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与曲马多复合芬太尼相似,但不良反应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对咪唑安定镇静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霞云  陈安基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79-1881
【目的】评价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凯纷)或芬太尼对咪唑安定镇静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134例行下腹部或下肢择期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将病例分为凯纷复合咪唑安定组(凯纷组)和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组(芬太尼组),每组67例。观察两组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SpO2,采用警觉/镇静观察评分法(OAA/S)比较两组病人的镇静程度,围术期呼吸抑制情况(SpO2≤90%超过5s)、术中牵拉或止血带压迫不适及术后有无恶心、呕吐。术后随访,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分,记录相应的VAS值。【结果】两组比较,芬太尼组围术期呼吸抑制的发生高于凯纷组(P〈0.05)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6h、12h VAS评分凯纷组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中OAA/S评分,各时点的MAP、HR、RR、SpO2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凯纷复合咪唑安定术前静脉输注与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比较,在辅助腰硬联合麻醉是安全的,其超前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小,不影响咪唑安定的镇静效果,未增加呼吸抑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在老年胃癌根治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0例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模式镇痛组(M组)和单纯术后镇痛组(P组)各20例。前者采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联合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A),后者仅采用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48h内在平静、咳嗽及体动时的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h内PCA总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相关不良反应。结果M组术后8、12及24h在平静、咳嗽及体动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组(P〈0.05),48h内PCA总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均明显少于P组(P〈0.05),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安全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可节省舒芬太尼用量,并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氟比洛酚酯联合利多卡因预防全麻拔管时应激和镇痛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Ⅰ)和观察组(Ⅱ、Ⅲ、Ⅳ),在手术开始缝皮时停麻醉药,各组给予利多卡因(1 mg/kg)和/或氟比洛酚酯(2 mg/kg),后具备拔管指针时拔管,记录麻醉前、拔管前、拔管后1、5和10 min的血压和心率,并计算收缩压和心率乘积(RPP),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麻醉前和拔管前的心率血压无显著差异,在拔管后1和5 minⅡ、Ⅳ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平稳(P<0.05),拔管后10 minⅢ、Ⅳ组患者较对照组疼痛明显减轻(P<0.05),而各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无差异。结论氟比洛酚酯联合利多卡因应用于全麻拔管的心血管应激反应的预防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李秀泽  李卫  夏氢 《华西医学》2011,(8):1189-1191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12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择期行单侧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曲马多组(T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患儿;于麻醉前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1mg/kg、曲马多2mg/kg、等容量生理盐水。3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于术后2、4、6、8h各时间点观察患儿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观察拔除患儿气管导管后5min躁动评分;记录患儿术中芬太尼总用量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随访术后24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各个时间点P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T、C组(P〈0.01);T组镇静评分于术后2、4、6h明显高于P、C组(P〈0.01),镇静评分在P、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躁动评分明显低于T、C组(P〈0.01);P组患儿围手术期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T、C组(P〈0.01);T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P、C组(P〈0.05)。P组无呼吸抑制、伤口异常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小儿上肢骨折手术可产生明显镇痛作用,并可有效预防苏醒期躁动发生,明显减少围手术期芬太尼用量,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曲马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