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加强早期规划和建设,实现维修保障力量与新型车辆装备保障建设同步发展 一要做好新型车辆装备维修保障力量建设规划。部队车辆业务部门应参与新型车辆装备的保障性论证工作,协助装备论证部门提出维修保障方案。通过了解新型车辆装备的保障要求,结合维修保障的环境条件、资源条件和经费条件,制定新型车辆装备维修保障力量建设规划。其主要内容为:确定新型车辆装备的维修级别和各级别的任务,确定新型车辆装备维修设备和维修设施的种类,确定新型车辆装备使用维修人员的培训计划,确定新型车辆装备维修备件的数量和货源,确定新型车辆装备维修保障详细的技术资料和来源。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化,要及时、高效地完成战场车辆装备维修保障任务,必须以使命课题训练为抓手,在贴近实战化的野外车辆装备维修保障训练中,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把技术保障力量、维修保障单元、战场保障要素与地方维修力量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建立通用车辆装备保障平战一体、军民一体的综合性保障体系,切实提高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快速处理能力、指挥控制科学决策能力和技术保障力量合理使用能力,真正实现战场车辆装备维修精确化保障目标。  相似文献   

3.
一、车辆装备维修保障分队建设面临的问题(一)维修保障力量不足。现阶段我军已经实现了机械化行军,车辆装备在各部队中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各部队只配备了修理所、修理连,现有的车辆维修人员的维修技能,只有10%能够达到独立完成战时车辆维修任务,且维修技术单一,缺乏一专多能型、专家型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4.
黄其兵 《汽车运用》2013,(12):21-21
车辆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是保证部队战斗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车辆装备维修保障的现状还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一是信息化程度较低。难以满足诸多新车型的技术要求。如新型车辆装备技术资料没有建立统一的查询系统.通用车辆装备的一些相关数据缺乏科学分析和实时更新等。二是维修保障手段单一,保障模式僵化,缺少电脑故障解码仪、电器分析仪等先进的电子检测设备,难以对一些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的新型车辆装备进行科学、快速检测.难以适应突发情况下精确保障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一要加强“一专多能”训练,在提高装备综合保障能力上下功夫。“一专多能”训练是指维修军官和其士官进行具备精通本职专业技术并掌握其它相关维修技术的训练,其内涵是一级士官掌握“一专一能”、专业技术军官和二级以上士官掌握“一专多能”。在组织“一专多能”训练时,应重点抓好4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确定好训练人员及时间。“一专多能”训练主要是对军官和士官进行的训练,新兵一般不作为训练对象。开展“一专多能”训练,可结合装备维修时机,利用维修保障空余时间和专业训练时间进行,也可以抽出时间和人员进行专题专项培训。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车辆装备维修保障的现状(一)维修保障力量结构不合理。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加快,新型车辆装备不断列装,传统领域的“专家型”人才,有的与新型装备维修保障需求不匹配,受定势思维束缚.“老专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基于专业分工的维修体制与现行装备保障需求矛盾显现,  相似文献   

7.
注重提高维修保障人员素质。一是注重专用配套车辆装备维修保障人员的培训,特别对维修骨干的培训要有针对性,突出技术保障重点,可采取送训与自训相结合方式进行,确保多培训合格保障人才。二是注重专用配套车辆装备使用人员的培训。专用配套车配发部队,大部分驾驶人员都能开得动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车辆装备维修保障队伍建设,推进维修保障能力向营连延伸,近日,云南省军区组织部队汽车修理工和驾驶员进行了维修技能培训,着力建设新车型维修技术薄弱、驾驶员队伍日常维护保养能力欠缺、边防营连车辆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紧缺的现实矛盾和问题。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参训人员维修技能和组训能力,提高了部队车辆维修保障水平,促进了车辆装备保障能力整体跃升,为“维修保障向营连延伸”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杰杨  周奇  马佳 《汽车运用》2014,(12):20-20
提高车辆装备维修质量科学化管理水平,是车辆装备维修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水平和经济效益高低。我军车辆装备维修采用区域保障与建制保障相结合的方式,修理机构担负的车辆装备维修任务来源及数量相对稳定.维修质量保证需求的指向性较强,这为车辆装备保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但是,由于修理机构的特殊工作组织形式和编制结构,使得在车辆维修中所采用的质量管理方式比较粗犷。  相似文献   

10.
一、部队车辆装备维修社会化保障模式构想(一)建立军地一体的组织领导指挥机构。组织领导指挥机构由战区装备部门及地方有关部门共同组成,主要职责是协调、筹划平时战区部队维修技术人员的基地化、网络化培训和车辆装备维修保障任务,以及战时动员地方维修技术人员的支前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万飞杰 《汽车运用》2014,(11):19-19
军用车辆是现代战争中实施快速机动、达成战役和战术手段的重要装备。做好车辆装备技术保障工作,是保证部队快速机动和完成作战任务的重要条件。但当前,由于体制编制不断调整。加之车辆装备车型多元化、老旧装备性能老化,各级车辆装备维修分队人少事多、维修力量薄弱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适应质量建军的需要,在完成日常保障任务的同时,建设一支高索质的车辆装备技术保障队伍,是摆在各级业务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一、加强思想教育,牢固树立“服务队”的思想维修分队平时保障任务重,工作点多、面广,人员思想最容易涣散,为此。要重视加强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一是加强服务意识教育。车辆装备维修分队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其自身处于服务地位,其外在形象主要体现在对用户服务质量的好坏上。因此,维修分队必须端正服务态度,牢固树立为用车单位服务的思想基础。二是加强形势教育。让官兵充分了解现代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给军事领域带来的重大变革,深刻认识建设一支过硬的维修分队与实现打赢的关系,从而增强他们对做好车辆装备技术保障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三是加强法纪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维修人员要自觉遵守各项法规制度,主动维护分队声誉,一切为用户着想,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技术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12.
杨宏礼 《汽车运用》2005,(11):23-23
建立区域化的维修保障配置模式 战区现行车辆维修实行的是以建制保障为主的保障体制,保障力量分散管理,指挥关系和应对渠道不顺畅,部队相互支援能力差,独立保障能力弱,战区缺乏向下加强的车辆装备保障力量,更没有考虑对其它军、兵种参战部队的车辆保障问题。按照《战役装备保障纲要》的规范要求,战时无论是军区装备部,还是各级装备部所属的修理力量,都要承担起战区区域内各军、兵种的车辆装备维修保障任务。因此,应本着“突出一线,区域保障”的原则,在加强现有车辆维修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把担负战区保障的车辆维修力量建成划区分工保障的实体,变建制保障为依托基地的区域联合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部队车辆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新装备对维修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队属车辆修理分队作为车辆装备维修保障的基本力量,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战时,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适应新型车辆装备保障需求,充分发挥理论、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4.
立足灵活,科学编组在部队战术机动时,车辆装备维修保障应急反应能力直接影响到部队机动效率。为此,必须围绕部队战术机动特点、方式和环境等综合因素,进行科学编组,形成车辆维修保障体系。一是伴随保障与定点保障相结合。针对部队战术机动时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时间紧、任务重、层  相似文献   

15.
习主席强调指出:“部队实战化水平,决定着部队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胜仗。要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切实把部队实战化水平搞上去。”当前,野战化条件下作战车辆装备维修保障组织实施复杂,标准要求很高。为使野战化条件下作战车辆装备维修保障力量编组灵活性更高、针对性更强、整体效能发挥更加明显,应实现模块化保障力量的功能有效聚合。各保障分队应紧跟信息化发展步伐,在现行体制编制框架内,积极探索野战化条件下车辆装备训练和保障的新方法,构建维修方式平战一体、维修任务上下衔接、资源配置综合集成、力量编组平战兼容的保障模式,提升车辆装备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推进车辆装备维修军民一体化保障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车辆装备维修军民一体化保障是解决部队车辆维修保障困难的具体举措.当前部队装备维修面临的困难:一是维修力量不足.省军区现有维修保障力量编制小、人员少、工种杂,技术老化,难以满足保障任务需要.二是维修手段落后.大部分维修机具设备已装备十几年,先进的诊断、检测设备少,自动化程度低,车辆维修的组织、技术、工艺有的还停留在维修老旧车型的水平上,跟不上车辆装备飞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合理编组。为适应各种环境下车辆远距离机动的需要,确保有效完成车辆修复、器材供应等技术保障任务,首先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成员应以机动部队车辆装备部门的最高领导为主,主要职能是适时向上级领导提出技术保障方案、情况报告和维修建议,按照上级领导指示,负责全部维修力量和维修设备、工具、器材的管理和调度,协调内外关系,  相似文献   

18.
维修器材是实施车辆装备维修保障的物资基础,也是平、战时保持和恢复车辆装备战技术性能,提高车辆装备"三率"和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突破维修器材原有保障方式,优化装备维修器材保障结构,研究探索新的器材保障模式,提高器材保障效能,对加强部队车辆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做好军事斗争车辆装备准备具有重要意义。一、部队车辆器材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部队车辆器材供应方式主要为逐级提报需求申请,上级根据申请和年度供应标准逐级下拨。这种器材供应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一、统合军地车辆保障机构,建立军民融合式维修保障体系 (一)科学确立军民融合式维修保障指导思想。一要由上至下“统”。从中央到地方、从总部到基层,逐级建立领导机构,研究制订配套法规制度,开展军地联合保障活动,为实施军民融合式车辆装备维修保障奠定基础、构建环境。二要由军到民“联”。采取军队提出需求,地方政府调控,军队和地方有资质、有实力的车辆修理厂、承制单位、企业参与的方式,在人才培训、装备修理、器材供应、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多方面协作,不断拓展军民融合式车辆装备维修保障的深度和广度。三要由点向面“合”。在推行军民融合式车辆装备维修保障的方式、方法上,应先试点,后推广;先单行业,后跨行业;先各省、市、县,后全国,最终实现变小联合为大融合,逐步走开军民融合式车辆装备维修保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健全组织,加强协调,形成统一高效的保障体系 一要合理构建保障体系。部队机动前,要根据行军序列、梯队编组样式和车辆装备的数量,立足自身维修保障力量,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合理分工,成立相应的车辆装备维修保障队(组),分别对各梯队、纵队实施伴随保障和定点保障。目前,各部队“通用车辆”和“专用配套车辆”分属各业务部门管理,机动中不利于车辆维修保障,因此必须建立统一的车辆装备维修保障体系,解决专用配套车辆远程机动途中保障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