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与韧性城市发展间的耦合诉求,提出"源—流—汇"三维生态韧性评价方法,并使用2005—2017年天津市TM/ETM+影像和ASTER GDEM数据,通过韧性源识别、生态足迹核算及最小累积阻力模拟分别对三种韧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源—流—汇"生态韧性评价法能有效测度城市的韧性强度,三种韧性指标的组合共同决定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稳定性;天津市中心城区各组团韧性强度空间分布不均,三项指数对城市整体生态韧性水平的影响各异,其中韧性源指数是生态安全阈值划定的条件,应保持在1.5Ts2的范围内;韧性流指数是城市形态弹性调节的标准;韧性汇指数是城市空间安全扩展的瓶颈,T_d0.35下的增量建设会突破生态环境容量;并借此提出天津市生态韧性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
卢溪 《科学发展》2021,2(2):101-105
上海韧性城市建设存在的不足是:重设施建设,轻政策投入;重传统灾害,轻新型风险;重短期应急,轻长效预防;重政府主导,轻社会参与.建设韧性城市是一个"积跬步,至千里"的长期过程,上海需要在精准施策、强化治理、源头防控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3.
王海天  盛逵  王海鸣 《城市》2008,(3):55-57
经国务院批准,在《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中将天津市的城市性质调整为: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发展生态经济成为天津城市发展的方向。海河横贯天津,作为城市宝贵的资源,河道的恢复、改造、开发,都将对天津市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丽娜  姜思宇  杨坤 《现代交际》2023,(5):79-86+123
突发扰动下供应链中断风险对我国制造业供应链造成严重影响,提高供应链的应急能力是缓解供应链中断风险的关键。本文使用SWARA模型从动态能力和供应链举措两个层面对供应链韧性的六个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研究供应链中断风险背景下供应链韧性对供应链应急能力的影响。面对供应链的中断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升级供应链的环境感知能力和整合重置能力增强供应链的应急能力,进而针对制造业供应链体系的短板,提出供应链韧性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韧性作为现代城市应对不确定性变化和威胁的新范式,也是维持城市系统正常运行的有效途径,明确韧性城市的定义内涵、核心机制和评估策略对其实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总结韧性的研究缘起、核心机制和认知观点。其次,阐释韧性城市理论的内涵与外延,从多个角度对其定义进行梳理,简要分析韧性与适应性、可持续性间的关系。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将城市韧性归纳为两种类型:城市"特定韧性"和城市"一般韧性",在此基础上对韧性城市的评估体系和提升策略进行归纳。结果发现韧性模式的确为城市复杂问题的解决的有效范式,但仍需要在韧性分类研究和因地制宜的标准体系等方面进行继续提升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李鑫  罗彦 《城市》2017,(10):41-48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快速城镇化导致城市病、灾害风险多元复杂、人口老龄化逐步凸显的新背景下,传统公共安全规划思路出现诸多不适应,韧性城市建设的意义尤为重大.在梳理韧性城市理论与演进的基础上,总结了韧性城市的基本特征及韧性视角与传统视角的主要差异.结合国际城市实践经验,提出我国发展韧性城市的总体目标和风险识别优化原则和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上海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总方针,进一步加大社会建设力度,社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有力地支撑了城市创新转型和全球城市建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新一轮全面改革的大幕,展望2014年,上海经济增长仍将保持中速水平,社会改革和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与困难仍然较多。为此,迫切要求上海更加重视社会建设,既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又要强化社会治理,更要锐意改革,完善基本制度体系,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是城市道路设施建设的经济基础,而城市道路设施建设又是保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方便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条件。城市道路设施建设滞后,城市交通不畅,还影响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经济发展只能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徘徊,城市道路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既互为掣肘,又相互促进。 一、城市道路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状况是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寒暑表  相似文献   

9.
2020年春节之际的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组织管控、医疗救护、社区防疫的全民防护过程中,社区在疫情防控、健康生活维系、社区集体心理疏导以及社区文化和精神凝聚方面承担了重要的责任。因此,基于社会生活组织网络体系的城市居住社会及其空间单元,对于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应对突发性重大公共事件,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韧性价值与属性特征。从规划的全局观反思,基于多元主体和治理理念,规划除了预留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城市安全预留用地,同时,基于城市社会属性特征,更要注重建构以人为本、与城市社会组织结构匹配的"生态链—防控链—组织链—流通链"安全防护体系,强化基层安全防控的"安全空间单元",进而基于安全防护体系下原有配套设施系统如何更好适应疫情防护需求,形成既有设施与疫情防控需求的弹性设施嵌套体系,又能在全民医疗和健康体系的框架之下充分考虑城市居住社区基层防护的社会价值和潜在的可能性。本文基于疫情防控的视角,从城市社会的基本属性出发,论述了基于疫情防控的社区安全系统的建构及其防控规划体系与常态化规划建设的设施嵌套关系。  相似文献   

10.
石森昌 《城市》2008,(12):36-40
一、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压力的概念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承载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大部分功能。因此,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其所在区域的循环经济的发展程度。目前,对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建立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二是探讨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政策的构成:三是对特定类型的城市,分析其循环经济的发展;四是对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问题的讨论:五是对建立城市循环经济体系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臧学英 《城市》2020,(3):3-10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是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指示精神。京津冀地区通过顶层设计引领产业协同平台建设、通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不断恢复和城市群创新网络的构建等加速建设世界级创新平台。京津冀城市群、北京新机场、天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以及河北数字经济的发展等极大地推动了京津冀地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增长极。展望未来,期待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以及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2.
廖茂林 《城市》2016,(8):21-25
全球日益增加的自然灾害和环境的脆弱性与气候变化密不可分。缓解与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并行不悖的两种方式。发达国家的城市在气候变化风险评估、薄弱环节确认、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手段运用等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国外经验表明,基础设施、制度建设以及政府职能划分对促进韧性城市建设发挥重要作用,这对我国建设韧性城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石森昌  王明浩 《城市》2015,(12):34-37
文章首先概述几种主要的城市国际化评价体系,然后利用这几种评价体系测评天津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并探讨天津城市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提升天津城市国际化水平提出如下建议:做好规划工作,加快推出天津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以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和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为抓手,提高城市的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优化创业和人居环境;深化城市对外交往,提升天津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在极端雨洪灾害日趋频繁和我国城市持续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以海绵城市理念,推进蓝绿灰基础设施结合,系统构建雨洪韧性城市体系的框架,从空间管控、工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构建思路,并建立了雨洪韧性城市的风险适应、风险防治及灾害应急实施策略与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多个新区规划建设案例从理想蓝绿空...  相似文献   

15.
应对全球化和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城市风险,需要思维方式和理论范式的转型.韧性城市是近十年来,国内外兴起的新的城市发展理念.然而,对于韧性城市的理论、 评价方法及政策实践还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笔者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分析了韧性城市的内涵、 理论基础及评价方法.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城镇化的背景下,可基于韧性理论和IPCC风险评估框架,区分不同灾害类型,开展我国韧性城市的分类评价.笔者的研究有助于推进国内对韧性城市的研究和关注,并为我国正在开展的海绵城市和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忠文 《城市》2009,(7):46-48
2006年3月22日.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要求天津以滨海新区发展为重点.在未来15年内把天津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国务院对天津北方经济中心的定位将有效带动我国北方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天津北方经济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卢文超  李琳 《城市》2016,(11):28-33
湖北省黄石市作为"全球100韧性城市",正按照"全球100韧性城市"总部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和总部政策及资金支持,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工作机制等,加快落实韧性城市建设项目,大力推进韧性的水系统、 经济系统及宜居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全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已不局限于经济影响力这一指标,科技创新能力、文化活力和社会治理水平、人造环境(基础设施和城市服务)以及环境与可持续性也是重要指标.未来30年,上海在继续深化“四个中心”建设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经济影响力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文化活力的提升、交通可达性的提升、城市宜居性的提升、自然环境与可持续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马洁云  郑艳  周泽宇 《城市》2021,(1):72-79
西咸新区是我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于2017年入选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通过开展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 分析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主要影响和潜在风险,对西咸新区组织机制建设、 提升城市气候韧性和宜居性的生态建设、 开展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城市等协同试点建设、 提升气候防护的科技支撑能力、 创新气候投融资途径以及推动社会参与和能力建设六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制定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利用多种投融资途径筹集气候资金、 加强试点决策支持和经验分享以及加强多部门试点协同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廖茂林  李菲菲  高佳琳 《城市》2017,(11):60-66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虽然起步较工业化晚,但是由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较快,城镇化发展也极为迅速.这种超常规的发展速度纵然促使城镇化取得伟大成效,但也催生了诸多结构性问题,使得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面临日趋多样的外部冲击.于是,如何提升城市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或者说"城市韧性"的研究命题应运而生.笔者认为,在我国城镇化建设尚未成型的背景下,城市发展理念面临转型,建设低碳韧性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