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重庆医科大学于2012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启动了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探索,并在2015级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中实践。本文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证研究等方法了解学生对临床实践教学的需求与建议,提出将"早临床"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在整合医学课程中采用"病例导入"的教学方法、改革《临床技能学》课程、开展"早期进病房"等临床实践活动、重建临床实践评价体系等措施,希望能为其他院校医学教育"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探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贯穿临床诊疗流程"的并轨研究生临床思维课程构建与实施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2016级、2017级94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将2017级48名并轨研究生作为试验组,采用"贯穿临床诊疗流程"的临床思维课程,除参加学位课程、住培基地课程外,引入提升临床思维能力的系列课程内容;2016级46名并轨研究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课程内容,仅参加学位课程、住培基地课程。两组分别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课程下两组学生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评分、临床操作技能评估(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评分、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成绩及学生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 试验组在Mini-CEX评分中,除人文关怀外,其他方面平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沟通技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55±0.98) vs. (5.77±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P<0.001)。试验组在DOPS评分中,除与病人沟通的技巧、是否顾及病人感受并具有职业素养外,其他方面平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临床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38±1.38) vs. (5.53±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02)。在门诊接诊站、急诊处理站、临床思维站①、临床思维站②、专科技能站、辅助检查站、病例书写站方面,试验组不同阶段客观结构化考试各站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在临床思维站①方面,实验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1,P=0.012)。试验组对课程方面满意率,除有助于未来职业发展项外,其他项目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试验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8,P<0.001)。结论 "贯穿临床诊疗流程"的临床思维课程能增强并轨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使其尽快达到住院医师标准,有效促进并轨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诊疗活动中,全科临床质量管理对于保障全科医疗质量和安全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提升与改进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相对较少。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上海市全科医学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简称"质控中心")为例,从实践角度出发,对2018—2020年"质控中心"开展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梳理、回顾。2018—2020年,"质控中心"在明确组织目标和任务,设置组织架构,配置组织人员,建立上海市市、区两级全科医学临床质控组织网络和运行体系,并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督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每年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临床质量状况进行了调研、指导、督查等。"质控中心"的建设与运行及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进行的有益实践与探索,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疗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需从完善全科临床质控网络体系建设、构建科学化全科临床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动态开展全科临床质控督查、强化对全科临床质控督查的监管力度四方面出发,不断巩固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构建的临床护理教师培训模式的效果。方法 构建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护理教师特点的临床护理教师培训模式。由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牵头实施,然后以柯氏模型为指导设计调查问卷,对已经完成5个阶段培训的临床护理教师进行调查,分别比较6期培训对象在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的效果及差异。共收回问卷138份,其中有效问卷129份,有效回收率为93.48%。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结果 培训对象在反应层面对培训时间、考核形式和组织管理3个方面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习层面,认为培训对晋职晋级和科室临床护理质量的促进作用有不同意见(P<0.05);在行为层面,培训对象在承担本科生课堂教学和医院及医学会教育培训授课两个方面的任务有差异(P<0.05);在结果层面,完成培训的临床护理教师都参与了不同类型的护理教学工作。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临床护理教师培训模式能提高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抗结核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服沙参麦冬汤对涂阳初治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98名初治涂阳确诊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2HRZE/4HR治疗基础上加服沙参麦冬汤,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咳痰、气促、纳差、盗汗临床症状发生低于对照组(P&amp;amp;lt;0.05);实验组治疗2个月,治疗6个月痰涂片转阴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amp;amp;lt;0.05);实验组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amp;amp;lt;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沙参麦冬汤有滋阴润肺,补气益脾的作用,在抗结核的基础上加之沙参麦冬汤能增强疗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导师制模式下的本科医学生临床执业能力培养过程,探索新的临床培养模式及评估方法。方法 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40名本科医学生随机分为导师制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运用多元化评估体系,在不同阶段联合应用专业理论考试、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临床步骤的直接观察(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临床病例汇报等多种方法,对本科医学生的临床执业能力进行多方位评估。采用SPSS 23.0行t检验。结果 实习结束后导师制组学生的临床专业理论(86.24±2.93)、临床实践能力(7.53±0.48)、临床操作技能(4.35±0.47)和临床思维能力(6.31±0.52)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导师制培养模式应用在本科医学生实习阶段,能提高实习医生职业素养、医学理论与实践技能水平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多元化评估体系可以更好地评价教学效果,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情况。  相似文献   

7.
随着口腔材料学的发展,Metapex 糊剂( 韩国META 公司生产) 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根
管充填糊剂、根管内消毒药物和根尖诱导成形药物分别用于乳牙根管治疗、恒牙根管内消毒和牙根未发育完成
的年轻恒牙,取得了一定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临床亚型提示不同的临床特点。本研究团队前期研究发现不同OSA临床亚型在初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上存在显著差异性,但目前国内外缺乏相关研究。目的 使用潜在类别分析探索OSA患者中存在的临床亚型,分析不同临床亚型诊断夜(首次CPAP治疗前)睡眠特征和对首次CPAP治疗反应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唐都医院睡眠中心进行首次CPAP治疗的491例OS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2种临床症状(入睡困难、多醒、早醒、打鼾、憋气、突然憋醒、梦魇、梦话、尿床、睡眠中肢体抽动、晨起头痛、头昏、焦虑、情绪低落、思维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头脑不清、反应迟钝、工作能力减退、心悸、疲劳乏力、白日嗜睡)纳入潜在类别分析模型。比较不同临床亚型症状分布特点、诊断夜的睡眠特征以及首次CPAP治疗反应的差异性。结果 临床亚型数目为4时,模型拟合最佳,分为类别1 “呼吸中断伴白日嗜睡组”143例(29.1%),类别2 “症状轻微组”189例(38.5%),类别3 “日间功能严重受损组”64例(13.0%)和类别4 “合并失眠组”95例(19.3%)。类别2 “症状轻微组”年龄更小,男性比例更高,而类别4 “合并失眠组”正好相反。不同临床亚型除外憋气症状,其余临床症状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亚型OSA患者诊断夜的睡眠潜伏期(SL)、N1%、N2%、N3%、快速眼动睡眠期占总睡眠时期的比例(RE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亚型OSA患者接受首次CPAP治疗后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N1%、N2%、N3%、REM%、入睡后清醒时间(WASO)、氧饱和度下降指数(ODI)、血氧饱和度(SpO2)<90%的时间、最低SpO2(LSpO2)、整夜平均Sp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潜在类别分析,可以将OSA的临床症状分为4种临床亚型,且4种临床亚型首次CPAP治疗反应存在统计学差异。这些发现强调了识别一系列OSA临床症状,进行个体化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潘智敏教授总结前贤和杨继荪先生的临证经验,联系临床实际,在临床常见的咳嗽咳痰治疗过程中,常以清热解毒为法,并认为"黄痰固为有热、白痰未必有寒"。有感于痰由热毒生的病机特点,潘教授在临床中用自拟清肺八味汤加减作为咳嗽咳痰的主要治疗药物,尤其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入性肺炎等病见发热及咳嗽咳痰症状者的治疗方法,缩短了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和住院时间,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5):140-142+146
目的 分析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对APN、MBP、IGF-1 的影响。方法 选2018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间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2 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随机信封法),对照组41 例选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1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选用中药足浴治疗,统计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指标、临床症状积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9,P<0.05)。观察组APN(8.91±1.82)mg/mL、IGF-1(4.94±0.91)pg/mL 高于对照组APN(7.52±1.24)mg/mL、IGF-1(4.02±0.52)pg/mL,MBP(8.31±1.62)μg/mL、FPG(5.84±0.42)mmol/L 低于对照组MBP(10.62±1.81)μg/mL、FPG(7.52±0.9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中药足浴应用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可降低临床症状积分,改善临床指标,促进糖脂代谢,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盐酸法舒地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20 mg/次,2次/d,14 d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并观察有无头痛、恶心、腹泻、皮疹、失眠等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结论 法舒地尔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临床护理带教教师遴选指标体系,为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综合素质及本科护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法、头脑风暴法、半结构访谈法,初步构建临床带教教师遴选指标体系;应用德尔菲法对25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咨询数据,通过计算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意见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等指标,根据专家意见对指标内容进行修改、完善;最终确立临床护理带教教师遴选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96%,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7、0.848,专家协调系数为0.277~0.442(P<0.001),确定了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及45个三级指标。结论 临床护理带教教师遴选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临床带教教师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应用临床路径教学的效果。方法 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临床路径教学法组(n=34)和传统教学法组(n=34),两组实习生均由教学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授课,授课内容及教材选用均相同。课程结束时,两组就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教学满意度进行对照研究,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路径教学法组理论知识(55.2±3.70 vs 51.8±4.6)、操作技能考核成绩(36.3±3.2 vs 31.3±2.19)均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法组(p<0.05),临床路径教学组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较高。结论 临床路径教学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园  杨文杰  陈翠 《广州医药》2023,(2):97-100
目的 统计分析茂名市2016—2021年各种成分血临床供血情况,分析不同成分ABO血型供血特点,总结供血趋势,为今后采供血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和统计“血库库存监控”中血库预警情况,统计分析茂名市2016—2021年各类成分血临床供应情况。结果 2016—2021年茂名市中心血站临床供血总量1 635 494.5 U,年平均增长率10.74%;红细胞类、血浆类、冷沉淀和浓缩血小板临床供应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1.58%、8.68%、5.88%、19.41%,各血型占比均为O型>A型>B型>AB型;2018年后机采血小板临床供应量逐年增长;AB型浓缩血小板报废占比最大。结论 2016—2021年茂名市中心血站临床血液供应量逐年增长,O型用血在茂名地区所占比例最大,AB型所占比例最小。在未来采供血工作中,结合临床不同血型成分血使用特征,注意不同血型血液库存,优化血库库存警戒线,防止过多血液过期报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HFRS的早期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5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实验室确诊为HFRS的患者74例,其中男48例,女26例,年龄14~86岁,分析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误诊情况、治疗费用和转归情况,应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中发热症状最多见,占93.24%,其次为乏力、头痛、腰痛、恶心、呕吐、少尿或无尿,具有典型"三红三痛"临床表现病例仅21例,占28.37%。临床分型以轻型和中型居多。实验室检查以肾功能损伤、急性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伤为主。首诊误诊病例共19例,误诊率25.7%。结论 HFRS具有典型临床表现者少,误诊率高。临床医生需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发病与脑-肠轴(brain-gut axis,BGA)的功能失调紧密相关。脑肠 肽(brain gut peptide,BGP)作为脑和胃肠道中双重分布的肽类,是BGA的重要因子。FD在中医学归属“胃脘痛”“痞 满”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脑肠上下相通、互相联系形成脑肠互动,因而肠功能受到脑的调控,与西医的BGA理论相 吻合。中医学者通过实验研究、临床方药治疗和临床非药物疗法证实调节BGP和/或BGA可减缓FD的临床症状。尽管中 医在治疗FD方面具有独特疗效,尚不能验证中医对FD具有显著临床疗效,仍需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临床和CT影像特征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经临床证实COVID-19病人的临床和CT资料,依据不同年龄段分为3组(< 30岁组,30~60岁组,>60岁组),对每组病人CT特点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7例COVID-19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98.1%,105/107)和咳嗽(77.6%,83/107),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升高(63.6%,68/107),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低(42.1%,45/107;43.9%,47/107);典型CT表现为两肺多叶散在的胸膜下磨玻璃影(94.4%,101/107),最常伴有血管扩张(89.7%,96/107)和晕征(78.5,84/107)。呼吸困难和临床分型在 < 30岁组、>60岁组和30~60岁组、>60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间的肺叶分布差异最为明显(P < 0.05)。铺路石征和实性成分在>60岁组和 < 30岁组、30~60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COVID-19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不同年龄组间又各具特点,掌握这些临床和CT影像特征、特点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行动导向法教学在外科学专业型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外科学专业型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带教质量提供参考。方法:纳入在胃肠外科接受临床带教的51名外科学专业型学位硕士研究生,随机分为观察组(26名)和对照组(25名),分别采用行动导向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1月后进行临床带教效果评估和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笔试、病历书写、病例分析、技能操作及总分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学生在学习兴趣、教学模式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满意度评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行动导向法教学模式可显著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培养外科学专业型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可提高外科学专业型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常规组(40例)应用鼻导管吸氧治疗,治疗组(40例)应用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常规鼻导管吸氧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PCIS评分、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常规组(80.00%)(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常规组,PCI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PaO2、SaO2高于常规组,PaCO2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呼吸困难、湿啰音、发绀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应用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患儿呼吸困难、湿啰音、发绀等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并恢复,在临床上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杨雪  张馨  黄晓武  金声扬  霍静  马宁  夏恩兰 《中国医刊》2023,(12):1387-1389
目的 探讨将医学职业素养融入妇产科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在临床见习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妇产科见习的临床医学5年制学生6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观察组采用医学职业素养与妇产科案例分析相融合的临床见习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见习方法。妇产科见习时间为6周,见习结束后进行见习课程评价的调查问卷,并比较两组学生的出科考核成绩。结果 见习结束后,见习课程评价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在见习课程总体评价、临床思维培养、提高对妇产科学学习兴趣及自学能力培养上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在巩固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基本技能培养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出科考核成绩比较,在问诊、回答相关问题及出科考核成绩总分上,观察组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在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的判读及病历的书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将医学职业素养融入妇产科案例分析临床见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妇产科学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