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包神铁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先进生产技术投入运用,已实现经济社会效益阶跃式发展,逐步成为神华煤炭运输通道的核心干线。包神铁路运能和运量矛盾突出,实时能力计算和瓶颈识别疏解亟待研究。采用分析计算法计算包神铁路能力,利用TDCS数据计算各区间通过的列车数量,车站咽喉区道岔、正线及到发线能力利用率等指标,识别和分析能力瓶颈,系统性地提出包神铁路能力瓶颈消解措施,为包神铁路运输能力科学利用和智能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唐公塔站为既有大准铁路上的中间站,目前满足5 000 t列车到发条件,为使该站具有将5 000 t列车组合成万吨列车发往大同方向的能力,研究具备万吨列车会让条件和不考虑万吨列车会让条件情况下的车站改扩建方案。经多方案综合比选,唐公塔站改扩建方案将使改造后的车站具备万吨列车会让及万吨列车分解组合功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铁路港口站技术作业需求,结合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系统的重车到港计划信息,设计开发铁路港口站技术作业管理系统,实现从TDCS系统中接收重车到港计划,自动编制港内调车作业计划,绘制车站技术作业图表,以及技术作业图相关信息的电子化,为车站调度员提供图形化工作界面,从而降低站调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大秦线年发送4亿t运量的需求,古城湾站的万吨列车组合及万吨空车列车分解作业量不断增加.从古城湾站的行车设备及作业组织方面分析运输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由第二列本务机负责万吨列车组合作业,增加车站技检和有关作业人员,减少两列小列车到达车站间隔时间和组合列车等待本务机时间,修改车站线路联锁关系和增设机务折返段等.  相似文献   

5.
根据城际铁路运营组织特点和城际列车的技术作业要求,在分析城际铁路中间站到发线数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计算得出城际铁路中间站不设置到发线的条件,以及不同车站分布和列车间隔条件下,开行大站直达列车和站站停列车的合理匹配关系。在一定车站分布条件下,根据线路系统设计能力或需要能力,计算得到中间站的合理到发线数量。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与普速铁路有根本性差异,我国铁路企业查定高速铁路车站咽喉通过能力仍然沿袭普速铁路区段站通过能力计算方法。通过对高铁站咽喉通过能力查定进行研究和建模,以全国旅客发送量最大的高速铁路车站广州南站为研究标本,对现行普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利用率计算方法进行修正。同时运用分散自律调度集中CTC设备精准采集广州南站接发列车占用咽喉时间数据,实际查定和分析广州南站分车场分咽喉分方向的咽喉通过能力,并提出相关提高高速铁路车站咽喉通过能力措施,对我国高速铁路车站运输生产、站场设计和扩能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优化包神南线万吨列车的编组作业,实现万吨列车编组列数最大化,在阐述包神集团南线神华号机车和SS4B机车概况基础上,对神华号机车与SS4B机车运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影响机车周转时间的关键因素,再通过动态规划理论,将包神集团南线各站的最优万吨编组列数归结为多阶段决策过程优化问题,求出在目前7台上线机车条件下,各站的最优万吨编组列数。从而实现在有限资源下,合理安排各站万吨编组列数,发挥包神南线万吨机车最大运用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缓解大虎山站的组合分解能力,需要将通大铁路的幺荒站扩建为万吨列车组合分解站。在阐述新立屯地区铁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概述幺荒站概况,通过预测幺荒站运量,提出通大铁路幺荒站扩建为万吨列车组合分解站的一侧改建、两侧改建和右侧新建站3个设计方案,从工程投资、行车组织、城市规划和工程施工干扰等方面对各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最后推荐采用一侧改建方案。  相似文献   

9.
根据北同蒲线客货列车共线、万吨重载列车和普通货物列车混跑的运输特点,对其集结技术作业站大新站的车流组织方案进行了分析,结合既有设备概况和车站到发场作业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大新站改建为万吨列车集结技术作业站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阐述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3.0)车站子系统技术条件的基础上,从系统故障分析功能、接发车作业辅助功能等方面分析其非正常行车作业下的辅助功能;从施工与维修登记管理、过程控制管理、列车放行控制管理、特殊条件的管理等方面分析其施工状态下的管理功能;从股道条件、进路条件、交会条件等方面分析其进路错办情况下的报警功能。最后从设置TDCS3.0系统终端、自动生成基础数据、实现阶段计划编制智能化等方面,提出TDCS3.0车站子系统列车接发作业流程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有折返作业中间站的平面布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折返作业的中间站,是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常见的中间站。在普速铁路中,由于全线开行的客车密度小,机车牵引的列车折返时需机车调头,作业复杂,折返作业时间的长短对能力也影响不大,所以,在车站布置上不需要作特殊对待,最多设一条机待线。而以动车组运行的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就大不相同,高峰时段列车开行密度大,动车组折返不仅影响到车站和线路能力,而且也影响到动车组运用效率,就折返问题,对中间站的布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借鉴SERVPERF模型5个维度的思想,结合旅客感知服务流程建立铁路客运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指标的客观权重,建立基于综合主成分分析的铁路客运服务质量评价模型。以西南地区11个客运站和20列旅客列车为例,综合车站、列车进行铁路客运服务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车站方面昆明站客运服务质量水平最高,资阳站客运服务水平最低;列车方面高速列车服务水平最高,快速列车服务水平最低;综合考虑车站与列车因素,攀枝花站服务水平下降较多。  相似文献   

13.
讨论在单线非自动闭塞区间条件下,铁路检修天窗对铁路通过能力的影响。以天窗前后开行组合列车为前提,研究了在开天窗时,为使运行图规定的列车都能通过,在满足通过能力、车站站线长度等约束时,得出组合列车开行对数的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14.
单线追踪列车数与车站配线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铁路单线自动闭塞铁路区段,追踪运行列车数与沿线车站配线数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给出相对方向追踪运行的列车在车站交会和越行时所遵循的原则,以及对可能发生的各种会车、越行方式进行划分的基础上,通过数学分析,对每种会车、越行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找到两者之间的一般规律,得出单线自动闭塞区段组织追踪运行的列车数量与站线配置的一般原则和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合肥铁路枢纽概况和枢纽能力利用影响因素要素的基础上,在列车运行图参数方面,运用仿真计算法对车站(合肥北城站)、区段(合肥北城—合肥南合福场区段)、车站区段(巢湖东站及相邻区段)进行分析;在列车开行方案方面,运用理论分析、实际分析对列车运行径路(京港高速铁路)、列车流量(合蚌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客运服务产品进行分析,探究合肥铁路枢纽能力利用的薄弱环节。研究结果表明:在基础设施方面,改造合肥北城—合肥南合福场区段线路,改造巢湖东合福场东咽喉,优化京港高速铁路;在列车开行方案方面,加强对接京沪高速铁路,加开动力集中型动车组,调整枢纽内列车运行径路;综合采用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合肥铁路枢纽运输能力、效率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大准线在我国煤炭运输中的重要作用,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对大准线开行万吨列车的系统环节进行分析,并对大准线开行单元万吨列车的综合运输技术方案进行探讨,提出有关技术组织措施.对牵引供电能力不足情况下的运输组织和万吨列车会让站的扩能改造进行具体分析,为提高大准线万吨列车开行数量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是铁路行车安全的保障系统。为确保TDCS网络安全与可靠运用,在对其网络环境安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TDCS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案。在网络安全防护方面采用了防火墙及入侵检测、防病毒、身份认证、网络漏洞评估等先进技术,从而在TDCS上建立了一套安全有效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8.
对城际铁路车站不设到发线组织同向列车越行时的能力利用和待避列车的停站时间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对采用规格化运行图或者行车量较小、能力比较富余的城际铁路车站可不设到发线,能满足一定数量列车越行的需求,但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增强车站的抗干扰能力,以确保行车和旅客安全.  相似文献   

19.
铁路车站作业仿真是根据车站设计方案模拟不同车流状况下的运营情况,得到车站能力、列车停留时间、各种设备使用情况等的详细分析数据,为车站设计、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数据,为车站运营提供指导思路.基于铁路运输组织学、系统工程理论、系统仿真理论和软件工程技术对铁路车站作业仿真系统的功能结构进行研究,提出仿真软件系统设计思路与方法,以及在实际开发工作中该构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轨距不同问题对顺利实现互联互通造成的影响愈加显著,套轨技术重要性日益凸显。根据套轨铁路道岔布置复杂、信号设备繁琐等特点,分析研究套轨铁路车站咽喉区以单开道岔将两轨距线路依次分场布置、套轨正线贯通的套轨铁路中间站布置形式;提出以加速度为计算要素、基于不同列车种类和作业类型的车站技术标准占用时间查定方法来计算咽喉区通过能力;根据套轨车站各轨距线路分场布置这一基础条件,提出分别计算不同到发场通过能力,最后汇总得到车站到发线通过能力的计算思路。最终提出调整既有列车运行图降低各类间隔时间、采用标准轨距列车担负部分既有轨距运输任务等方法优化和提高套轨铁路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