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充分利用高速铁路列车密度大的规模效应灵活编制乘务交路,提高乘务间休时间和减少外段过夜次数,研究固定区段轮乘制下高速铁路列车乘务交路计划的编制问题。建立以乘务交路总接续费用和过夜费用最小的双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改进的蚁群算法求解。以京沪高速铁路本线和部分跨线列车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现有乘务模式与固定区段轮乘制乘务模式的优劣性。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方案中,原乘务方案所需乘务组数最少;2个分界点方案过夜次数最少;所需乘务组数随着分界点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路网快速发展,动车组乘务规则和作息时间要求与普速铁路存在差异。为适应运输市场需求调整列车运行图,高速动车组乘务交路辅助编制系统可以辅助编制人员快速编制相应的乘务人员计划方案,改变目前靠人工凭经验编制的局面。通过高速动车组乘务交路编制系统功能设计,分析乘务交路基础数据管理、乘务区段运行图数据采集与处理、乘务交路编制、乘务排班计划编制的功能和实现途径,运用模型求解算法,快速编制质量较优的高速动车组乘务交路方案。  相似文献   

3.
实行机车长交路轮乘制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蚌埠铁路分局经过深入调研和对原有乘务方式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在阜阳北—芜湖东实行了货物列车机车长交路轮乘制,并制定了具体落实措施,经过实际运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对出现的具体问题将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列车视频记录仪摄录乘务班组值乘作业的主要过程,并作为工作质量标准评价的主要依据。传统的作业视频人工分析,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和评价管理体系,导致监督不力,乘务作业标准执行不到位。研究通过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应用YOLOv4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一种高速铁路列车乘务作业视频分析方法,可以自动地识别列车内外作业要素,全面覆盖乘务组值乘周期,量化作业质量。该系统在算法结构上成熟稳定,满足各客运段多样化的训练需求和部署运行条件,具有配置灵活、荷载量大、评价准确的特点。现场应用以来,客运段高铁车队结合作业场景,横向内容分类,纵向流程梳理,形成作业规范闭环,在推进面向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的高速铁路客运乘务管理上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5.
合理安排运输组织是实现线路功能的基本途径,是高效发挥各种运输设施设备能力的重要前提,也是满足沿线客流需求的根本保障。为此,以宁波至慈溪城际铁路为例,对其运输组织模式展开研究,在阐述宁波都市圈城际铁路网概况和宁波至慈溪城际铁路概况的基础上,从满足客流需求、同时预留合理运能储备的角度,推荐6辆编组,并采用单一运行交路。根据客流断面特点,提出单一运行交路,并针对宁波至慈溪城际铁路客流类型和平均乘距,提出开行大站快车和站站停2种快慢车模式。最后推荐宁波至慈溪城际铁路的行车调度指挥采用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列车乘务制度采用轮乘制。上述研究方法对于城际铁路运输组织模式的确定有较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乘务员运用计划编制模型与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铁路在轮乘制方式下编制乘务员运用计划的方法,提出以运行图为基础数据,建立乘务日计划编制的多目标数学模型,运用回溯搜索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给出了算法的基本步骤。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列车服务信息系统的乘务子系统中,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武广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情况,通过对动车组的来源与运用,开行日期、停运或加开列车的确定,以及列车编组内容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武广高速铁路新旧运行图交替方案的编制方法,并以武广高速铁路第三阶段、第四阶段运行图的交替方案为例,在编制方法的实际应用中,给出新旧交替过渡时期的动车组交路安排,但交替方案的优化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根据列车开行方案的有关研究,提出编制武广高速铁路2011年非节假日期间列车开行方案要在继承传统列车开行方案的基础上,吸收节拍式列车开行方案、合并式列车开行方案、周期性运行图列车开行方案的优点。通过调查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客流情况,预测2011年非节假日期间上行各区段客流数据,提出武广高速铁路2011年非节假日期间的列车开行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9.
乘务值乘计划是乘务计划和铁路运输组织关键问题之一。针对基于乘务交路的单一循环乘务值乘计划问题(P-SC-CRP),提出闭环排班和非闭环排班的概念,界定该问题可行排班方案的2种具体形式,在建立时空接续网络刻画乘务交路间不同类型休息的基础上,将该问题转化为考虑中途休息的旅行商问题,构建以乘务交路总接续时间最短和冗余接续时间分布最均衡为目标的0-1整数规划模型,设计嵌入CPLEX求解引擎的迭代优化算法。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验证该方法的高效性和最优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长交路、轮乘制的机车交路方式在部分铁路区段的采用,为解决机车质量问题,必须从修制和劳动组织方面进行革新,并且劳动组织改革必须先行。针对南昌铁路局的情况,提出机车地面维修劳动组织,以及地面维修的组织形式与运转机制革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部分区段能力紧张、运行图铺画难度大、动车组运用不够经济合理等是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旅客运输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结合我国高速铁路运营的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国外高速铁路的列车开行经验,提出现阶段我国高速铁路以直达为主、换乘为辅的开行模式,同时逐步减少长途动车组列车数量,条件成熟时逐步以本线换乘为主。针对高速铁路部分区段存在能力紧张的问题,提出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不固定牵引区段机车交路极大地提高了机车运用效率,是机车运用工作的发展方向。基于多旅行商问题模型(MTSP)分析武汉局集团公司江岸机务段机车运用情况,并提出优化方案。武汉局集团公司地处全国铁路网中部和地理位置中心,是全国铁路的重要枢纽,也是华中地区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疏解全路车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结合江岸机务段不同机车交路,针对不固定机车交路牵引方式建立数学模型,在满足列车开行和机车整备约束的条件下,以机车使用台数最少为目标,给出目标函数的具体求解。最后,结合不同分界口机车交路的MTSP模型,给出武汉局集团公司机车运用优化建议,对其他地区的机车运用工作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沿用先直通后管内的编制模式,跨线列车的开行导致列车运行图结构变动频繁、线路通过能力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提出先编制本线规格化满能力运行图,后以选线方式挑选跨线列车的运行图编制模式。在阐述高速铁路列车停站方案设计思路的基础上,以满足列车停站次数、均衡性、可达性、最大化利用通过能力为目标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分析其计算复杂度,并提出满足停站目标的实用性启发式编制方法,最后设计周期化京沪高速铁路列车停站方案,以最大限度发挥京沪高速铁路通道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铁路实现内燃、电力机车牵引,货运机车交路日趋延长,区段管内到发车流量不断增加,采用传统的摘挂列车输送中间站到发车流的方式,不能适应超长机车交路条件下管内车流组织.为此提出区段管内分组列车组织方式,作为管内车流组织的补充,以减少摘挂列车数量,加速管内车流输送.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运用计划根据列车运行计划、动车组交路计划编制各列车占用到发线的起止时间,以均衡、合理使用到发线和方便旅客上下车为原则,为每一列车安排合适的到发线。在分析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运用特点和原则的基础上,建立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运用的0-1规划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求解。通过算例分析,编制长沙南站的到发线运用方案,说明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运行图数据,研究京沪高速铁路不同运营时期的运输组织模式,分析不同速度列车共线模式下京沪高速铁路的运能结构变化,探讨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模式发展趋势。在分析本线全程列车始发时段与停站次数的关系,研究本线列车开行的周期规律。结果表明,2018年底京沪高速铁路区段通过能力利用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能力限制区间为徐州东-蚌埠南;分析列车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路网直达+跨区域换乘"的运行模式是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速铁路动车段所数量较少且分布较为集中,动车组一级检修能力成为编制动车组交路计划的重要制约条件。鉴于此,对动车组交路计划编制问题建立考虑动车段所一级检修能力约束的多目标整数规划模型。首先,依据动车组交路接续规则和一级检修条件构造交路备选集,并将交路计划编制问题表达为集合划分问题;其次,采用基于重要性分级的分层序列法求解模型,即多目标模型被分解为主目标"动车组运用数量最小",以及次目标"检修次数最少"的?2?个单目标整数规划模型,并采用传统的精确算法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为动车组交路计划的优化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完善应急条件下列车运输组织理论,提高铁路综合服务水平,针对突发事件造成高速铁路线路中断时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问题,以快速疏散滞留旅客为优化目标,将动车组车底运用数和旅客出行时间加以限制,构建高速铁路线路中断条件下列车开行方案的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并针对模型特点设计模拟退火求解算法。运用模型和算法对某高速铁路线路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模型和算法可以在快速疏散滞留旅客的同时保证列车的虚糜度较低,有效解决高速铁路线路中断条件下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问题,对铁路部门安全快速疏散旅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朔黄铁路开行2万t列车开行方案的研究,从编组方案、到发线使用、机车交路、中间站2万t列车作业4个方面对朔黄铁路列车运输组织方案进行分析,在阐述开行条件、编组形式的基础上提出列车编组方案;在计算到发线有效长、容车数及到发线数量的基础上提出到发线使用方案;最后提出相应的机车交路与中间站列车作业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列车一般采用固定编组形式,动车组运用效率较低,而未来可变编组列车投入使用后,运营组织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需要优化列车开行计划以充分发挥可变编组列车的优势。研究可变编组列车在各技术区段的编组内容和组合拆解计划,以动车组开行成本最小和组合拆解作业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构建可变编组列车开行计划优化模型,设计分支定界算法求解。以京沪高速铁路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同等条件下固定编组模式,优化的可变编组列车开行计划可以提高列车客座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