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院自1980平至1992年间共收治尿道球部损伤患者14例,其中11例行尿道吻合术加膀胱造瘘术,1例行尿道会师术,2例短期留置尿管。结果,14例中13例排尿通畅,仅1例术后发生尿道狭窄。早期行尿道重建,断端吻合准确,术后发生尿道狭窄机会少,是治疗尿道球部断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组织工程管状材料修复长段尿道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材料--同种异体脱细胞动脉基质作为长段尿道缺损修补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6只成年雄性杂种犬,全麻下将其4cm长尿道行节段性切除,将相应长度的脱细胞动脉基质与尿道两断端行端端吻合.术后6个月行尿道造影,然后将狗处死,将尿道纵行剖开观察,并取尿道组织行病理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术后尿道造影显示尿道管腔通畅,吻合口无狭窄.肉眼观察新尿道已完全被光滑平整的黏膜上皮覆盖.组织学检查示新尿道腔面为较厚的复层上皮组织覆盖,上皮形态均匀一致,上皮下方为形态正常的尿道海绵体组织,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扫描电镜观察上皮细胞形态规整,与正常尿道组织无明显差别.结论 同种异体脱细胞动脉基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尿道修补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3.
自制尿道多孔三腔气囊导尿管用于尿道吻合九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尿道吻合后尿道分泌物引流及尿道抗生素灌注,将三腔气囊导尿管自制成尿道多孔三腔气囊导尿管,在9例尿道吻合病例使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9例均为男性,年龄23~52岁.1例球部尿道损伤,2例球部尿道损伤后狭窄,1例前尿道损伤吻合术后狭窄,5例为骨盆骨折尿道损伤尿道会师术,术后1~2年逐渐出现排尿困难或不能排尿.8例狭窄病例全部行尿道造影,其中6例尿道闭锁,2例狭窄,狭窄或闭锁段长度约0.5~2.0cm.   ……  相似文献   

4.
尿道狭窄为泌尿外科常见病 ,经尿道腔内手术现已成为治疗尿道狭窄的主要术式。我院自 1999年至今采用经尿道内切开并尿道瘢痕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 12例。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均为男性 ,年龄 2 1~ 80岁 ,骨盆骨折尿道膜部断裂行尿道会师术后狭窄 7例 ,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尿道内口狭窄 3例。行膀胱尿道镜检查术后尿道球部损伤后狭窄 2例。狭窄内径约 0 1cm~ 0 6cm ,狭窄段长度在 1 0cm~ 3 5cm之间。并发假道形成 2例。1 2 手术方法 腰麻下患者取截石位 ,狭窄段估计较难切开者先行膀胱造瘘 ,…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提高外伤性后尿道狭窄的治疗效果.②方法 对传统尿道拖入术进行改进,采用自制钻孔器按设定口径切除狭窄段尿道及周围瘢痕,用尼龙线或肠线贯穿缝合球部尿道断端(3、9点),将远端尿道拖入到近端尿道中,允许尿道断端存在一定间隙(1cm以内),并将球部尿道与尿生殖膈缝合固定,放置特制双腔硅胶药囊导尿管作支架尿管.③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术后6~8周拔尿管,最大尿流率12~33mL/s,未出现阳萎及尿失禁.随访3个月~12年,平均3.9年,均排尿通畅,无需扩张尿道.④结论 改进后手术方法具有充分切除瘢痕组织、有效预防术后局部感染、避免术后扩张尿道的良好疗效,同时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的较为理想的开放性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明琼 《四川医学》2002,23(7):715-716
自 1994年以来 ,我院共收治外伤性尿道狭窄闭锁5 4例 ,分别采用尿道内切开术 ,尿道狭窄切除端 -端吻合术及套入法尿道成形术 (简称尿道套入术 )进行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4例 ,均为男性 ,年龄 12~ 6 0岁 ,其中 <2 0岁者 3例 ,2 0~ 4 0岁者 2 0例 ,4 1~ 6 1岁者 31例。骨盆骨折尿道狭窄或闭锁 4 0例 ,骑跨伤 10例 ,踢伤或撞伤 4例。尿道狭窄 35例 ,尿道闭锁 9例。悬垂部尿道狭窄 1例 ,球部尿道狭窄 7例 ,后尿道狭窄4 3例 ,尿道狭窄并膀胱结石 3例。狭窄段长度 0 .5~3.0 cm。30例为反复…  相似文献   

7.
阮建中  万胜红  秦晨  晏增亚 《医学综述》2008,14(24):3813-3814
目的探讨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长段的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男性前尿道狭窄患者10例。年龄16~65岁,平均37岁,尿道狭窄长度2.0~5.5cm,平均3.0cm。手术彻底切除狭窄段尿道,取合适大小的带蒂阴囊中隔皮瓣,5~0可吸收肠线缝合成管状,与尿道端端斜面吻合,保留尿道支架管3~4周。结果10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50~230min,平均180min,随访1~35个月,平均16个月。阴茎外观满意,2例手术后1~2个月出现排尿变细,经扩张后排尿通畅。结论阴囊中隔尿道成形术治疗长段前尿道狭窄简单有效,并发症少,可作为长段前尿道狭窄临床治疗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男性尿道异位开口于肛管的矫治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13例尿道异位开口于肛管的男性患者,6例伴睾丸位置异常,2例伴阴茎、阴囊异位.采用分期手术:一期手术行阴茎弯曲矫正,阴茎包皮内板和阴茎背筋膜皮瓣或游离口腔黏膜瓣预置于阴茎腹侧和阴囊处;二期手术将尿道从肛管处分离,采用一期预置组织重建尿道并在接合点行端端吻合,阴茎阴囊异位者行转位手术.结果:13例患者术后形态接近正常,重建尿道长度6-10.5 cm,平均8.4 cm,手术成功率69.2%(9/13),其中3例并发尿道皮肤瘘,1例尿道狭窄.结论:通过分期手术方式,可以将尿道从肛管完整分离并重建缺损尿道,恢复男性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男性损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损伤后致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患,再次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28d行膀胱尿道造影证实后尿道及吻合口无狭窄,拔除导尿管后排尿通畅,尿线粗,无尿失禁及阳痿。结论:后尿道膜状狭窄或狭窄段短于2cm可行冷刀切开,再以电切镜切除尿道瘢痕使尿道内腔扩大平整。若后尿道狭窄段大于2cm或闭锁,应于会阴部切开,游离尿道断端后,行远、近端尿道对端外翻褥式缝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颊黏膜Ⅰ期修复局限于龟头的前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应用颊黏膜Ⅰ期行尿道成形治疗局限于龟头的前尿道狭窄病例共25例。尿道成形采用先切除前尿道狭窄段至近端0.5 cm健康尿道,取宽1.5~2.0 cm、长3 cm(依据尿道狭窄长度)的长方形颊黏膜,将颊黏膜环绕22F硅胶尿管缝合卷管,管状颊黏膜近端与健康尿道断端环形吻合,远端成形尿道外口。术后12~14 d拔出尿管,定期评估排尿情况、尿流率、尿道造影及阴茎头外观。结果: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32个月。21例患者排尿通畅,尿道造影显示重建段尿道管腔通畅。总成功率84.0%。3例患者出现近端吻合口狭窄,行尿道内切开及尿道扩张,术后排尿通畅;1例患者早期出现黏膜坏死脱落,手术失败,再次行颊黏膜尿道成形后治愈。结论:口腔颊黏膜取材方便,抗感染能力强,易成活,结合阴茎头良好的血运等优势,应用颊黏膜Ⅰ期重建尿道治疗局限于龟头的前尿道狭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复杂性尿道狭窄或闭锁的处理一直是泌尿外科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对初次或再次治疗失败后的复杂性超长段尿道狭窄或闭锁(> 14 cm)患者的治疗,作者在治疗复杂性尿道狭窄及其并发症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原创性成果.与国内外的同类研究比较,主要有以下发现和创新点.①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证实结肠黏膜可作为尿道替代物;临床治疗55例超长段尿道狭窄(平均15.2 cm)的结果提示结肠黏膜具有材源丰富、易于剥离、抗感染力强、皱缩率低等优点,适于14 cm以上尿道的重建,尤其是多次治疗失败的复杂性超长段尿道狭窄.②在国际上首次建立新型分期手术治疗复杂性超长段狭窄或闭锁,临床应用11例,疗效显著,为难治性前后尿道间长段狭窄或闭锁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③在国际上首次阐述舌黏膜尿道重建的病理学特征及转归,建立大面积舌黏膜取材新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舌黏膜尿道成形术,样本量为国内外最大.④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尿道压客观量化指标(90 cmH2O或较基础压提高40 ~50 cmH2O),用于评估球部尿道悬吊术中尿道压力.从而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取得了显著治疗效果.该系列研究成果先后获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多项二等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口腔黏膜背侧游离移植结合阴茎带蒂皮瓣腹侧覆盖尿道扩大成形术治疗阴茎部尿道狭窄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采用口腔黏膜背侧游离移植结合阴茎带蒂皮瓣腹侧覆盖尿道扩大成形术治疗阴茎部尿道狭窄患者22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无术前尿瘘等合并症,均为单纯性单处阴茎部尿道狭窄,其中医源性狭窄14例(63.6%)、感染性狭窄2例(9.1%)、特发性狭窄6例(27.3%)。术中均从腹侧纵行切开尿道狭窄段,先采用游离口腔黏膜做狭窄段背侧嵌式修补,腹侧采用纵行阴茎带蒂皮瓣(Orandi皮瓣)覆盖修补,留置16F或14F硅胶尿管,3周后拔除尿管并行尿道造影及膀胱镜检查。术后最大尿流率≥15 mL/s且不需要尿道扩张等外科干预可视为手术成功。结果:本组患者年龄平均52.6(18~73)岁。患者尿道狭窄均位于前尿道阴茎部,长度平均5.3(2.5~10.0) cm,术前平均最大尿流率6.7 mL/s。口腔黏膜取材长度平均5.5(3.2~10.5) cm,阴茎皮瓣长度平均6.0(3.5~11.0) cm。手术时间平均225(150~420) min,术中平均估计失血量53(20.0~110.0) mL。采用颊黏膜19例(86.4%), 舌黏膜3例(13.6%),其中双侧颊黏膜取材5例(22.7%)。平均随访20.5(5~51)个月,术后6个月平均最大尿流率21.2(15~32) mL/s。术后尿瘘形成1例、再狭窄2例,手术成功率为81.8%(18/22), 2例再狭窄患者1例再次行尿道成形术后治愈,另1例行定期尿道扩张治疗。术后感染2例,表现为尿道口脓液溢出、阴茎肿胀,对症处理后治愈。局部皮肤坏死1例,给予保守治疗成功。尿瘘患者行瘘修补术后治愈。结论:口腔黏膜背侧游离移植结合阴茎带蒂皮瓣腹侧覆盖尿道扩大成形术治疗阴茎部尿道狭窄22例平均随访20.5个月,手术成功率为81.8%,临床效果明确,适用于严重前尿道阴茎部狭窄且局部阴茎皮肤状况良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尿路会师术治疗急性前尿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尿道骑跨伤致前尿道损伤的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尿路会师留置导尿管,随访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其中17例正常排尿,尿道狭窄5例。通过单纯尿道扩张或输尿管镜辅助下尿道扩张术治愈,勃起功能障碍2例,尿道皮肤瘘1例,通过加强抗感染及换药引流治疗后痊愈。结论输尿管镜下尿路会师术治疗急性前尿道损伤具有微创、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20例舌粘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复杂性尿道下裂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间采用自体舌粘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复杂性尿道下裂患者20例的临床及手术配合护理资料,总结手术配合护理经验。结果:手术成功率为60%(12/20),出现并发症为40%(8/20),其中尿瘘3例,尿道狭窄5例,均发生在吻合口处。舌供皮区均一期愈合,未出现舌供皮区并发症,重建尿道的舌粘膜均存活。结论:术前做好患者及家长的心理护理,手术间及各种特殊器械的准备工作,术中巡回护士实施有效的体位管理及眼睛护理、仪器管理及管道管理;器械护士熟悉手术步骤,密切配合手术医师,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技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Yang Y  Xu Y  Song Y  Xu AX  Wang XX  Hong B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4):1693-1694
目的 评价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A)在膀胱阴道瘘和前尿道狭窄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例复杂性膀胱阴道瘘、5例前尿道狭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术中均采用了ADMA作为组织替代物。采用腹膜外经膀胱途径进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中将ADMA置入阴道、膀胱之间。前尿道狭窄患者切除狭窄段后以ADMA替代尿道。结果 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4例膀胱阴道瘘患者,术后阴道漏尿停止,随访4~12个月,未见复发。5例前尿道狭窄患者,拔除尿管后3例患者排尿通畅,2例间断进行尿道扩张2个月。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排尿通畅,尿流率达到正常范围,尿道造影未见狭窄征象。结论 在部分下尿路成型手术如膀胱阴道瘘、尿道狭窄中,采用ADMA替代自体组织,手术效果确切,时间短,尤其避免了既往获取自体组织所带来的创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经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带蒂睾丸鞘膜瓣覆盖尿道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道裂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治疗30例尿道下裂术后尿道裂开患儿的病历资料,年龄1.5~14岁,平均3.6岁,均采用TIP术式完成尿道成形术后,根据新建尿道的大小和长度,游离合适大小的带蒂睾丸鞘膜瓣,转移覆盖新建尿道.结果 30例患儿一期治愈率为93%,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尿瘘2例(发生率6%),6个月后经尿道瘘修补治愈.其余患儿拔尿管后排尿通畅,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阴茎外观满意,勃起正常,无疼痛,未发生尿道瘘、尿道狭窄和尿道憩室样扩张.结论 TIP术式+带蒂睾丸鞘膜瓣覆盖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道裂开疗效满意,明显减少术后尿道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urethral stricture in rabbits. Methods: A total of 21 adult male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included into group. After intravenous anesthesia, urethroscopy was performed with a pediatric resectoscope (F13). Fifteen animal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 A lcm-long circumferential electrocoagulation of the bulbar urethra was performed to these animals until ulceration of the mucosa. The remaining 6 animals underwent video urethroscopy without electrocoagulation, serving as controls. On the 30th day, retrograde urethrogram and urethroscopy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urethral stricture formation,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s (HE and Sirius Red staining) were done to assess urethral pathological change. Results: Two rabbits in study group died and no death occurred in controls. Based on urethrogram and urethroscopy, no rabbits in control group developed urethral stricture, while significant stricture formation was observed in every case of the study group.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a normal urethra in control cases, while at stricture site of the study group extensive fibrosis of muscle and submucous tis High collagen expression in fibrosis tissue was assayed sue by was observed with a large number of fibroblasts infiltration Sirius Red staining. Conclusion: A lcm-long endoscopic electrocoagulation can successfully induce urethral stricture formation in rabbit models. This method offers an ideal animal model for the fundamental and clinical study of urethral strictur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型”尿道下裂手术在“口腔粘膜”重建尿道、去皮肤的肉膜覆盖成形尿道等各操作步骤的要点.方法将40例“前型”尿道下裂患者中有阴茎下弯的纠正后,然后所有患者用口腔粘膜移植于阴茎腹侧前三分之一处白膜表面,固定,增加尿道的宽度,选择适宜大小的尿管后成形尿道.阴茎背侧皮肤转移至阴茎腹侧,将带蒂皮瓣去皮肤后,保留皮下肉膜层,完整的加盖于尿道卷管成形处(包括阴茎龟头海绵体切开两冀下方),再成形龟头.结果40例“前型”尿道下裂成形术中,无1例出现尿道狭窄,术后2月行输尿管镜检示:“移植的口腔粘膜均存活”,且位于阴茎龟头海绵体切开两冀下方加盖的皮下肉膜层粘连满意,未见龟头切口处裂开.有2例发生尿瘘,均术后半年行尿瘘修补术成功.1例转移皮瓣坏死,换药后愈合.术后40例患者阴茎外观均满意.结论遵循“前型”尿道下裂各步骤操作的要点,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整形效果好,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利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SCs)向上皮/平滑肌细胞诱导培养细胞膜片重建兔缺损尿道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将18只2~3月龄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成ADSCs诱导复合膜片仿生尿道组和单纯无细胞SIS对照组,每组各9只。原代提取ADSCs体外扩增向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诱导并在UpCell培养皿中培养成上皮细胞膜片和平滑肌细胞膜片,两种细胞膜片叠加包裹8F医用硅胶管制备长2cm复合仿生尿道置皮下脂肪培养3周后取出。建立新西兰兔长段(2cm)尿道缺损模型,分别将ADSCs诱导复合细胞仿生尿道、单纯无细胞SIS仿生材料置于兔尿道缺损部位行全段端端吻合术修复重构尿道,术后14d移去8F医用硅胶管,分别于术后1、6个月进行尿道造影、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进行尿道重构效果评估。结果1个月后,尿道造影显示无细胞SIS材料组存在不同程度的尿道管腔狭窄,有明显的瘢痕增生和挛缩,而ADSCs诱导复合细胞仿生尿道组可保持通畅,黏膜平整,与正常尿道黏膜界限不清。ADSCs诱导复合细胞仿生尿道7只正常排尿畅通,2只出现尿瘘,无细胞SIS材料组4只正常排尿,3只尿道狭窄,2只出现尿瘘。组织学观察发现,6个月后ADSCs诱导复合膜片仿生尿道修复段已形成稳定的上皮细胞层多层组织结构,细胞层下可见明显的毛细血管样结构形成。结论ADSCs诱导双复合膜片仿生尿道可修复兔长段(2cm)尿道缺损的重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膀胱电切镜直视下尿道黏膜电凝法制作兔尿道狭窄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15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麻醉后F13号小儿膀胱电切镜在球部尿道电凝一周,电凝长度10mm,深达尿道黏膜下层.另选取6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同法麻醉后行尿道镜检,不做尿道黏膜电凝(对照组).30d后逆行尿道造影和尿道镜检观察电凝损伤处尿道狭窄形成情况,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狭窄段尿道病理形态改变.结果:实验组死亡2只,对照组无死亡.实验组存活13只动物均发生尿道狭窄[管腔缩窄(78.45±7.95)%],造模成功率100%.实验组球部尿道直径较对照组显著减低[(4.08±0.84)mm掷(8.33±1.63)mm].尿道镜检见实验组所有动物球部尿道均发生狭窄,对照组无狭窄发生.实验组狭窄段尿道黏膜下纤维组织增生达肌层伴较多成纤维细胞浸润,胶原染色呈猩红色;对照组无纤维组织增生,胶原染色呈淡红色.结论:内镜直视下尿道黏膜电凝法制作兔尿道狭窄模型,操作简单,造模成功率高,可引起典型的尿道狭窄病理改变,是一种理想的尿道狭窄动物模型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