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斑秃(AA)是一种由毛囊的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研究发现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AA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托法替尼是一种作用于JAK/STAT信号通路的小分子JAK抑制剂,具有抗炎作用,能促进毛囊干细胞活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12年批准托法替尼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国外也有不少应用托法替尼治疗中、重度AA的报道。该文就JAK/STAT通路在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托法替尼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随着对白癜风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JAK-STAT信号通路在白癜风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并回顾了目前正在研究或已用于治疗白癜风的JAK-STAT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摘要】 Janus激酶(JAK)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所构成的JAK-STAT信号通路是一条重要的细胞内信号通路,参与许多炎症性疾病的发病。JAK抑制剂阻断该通路已经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有效方法,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然而,目前JAK抑制剂尚未被批准应用于皮肤病治疗。本文就JAK抑制剂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的发生与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通路密切相关, 白细胞介素(IL)-23、IL-22、γ干扰素等多种细胞因子均可通过该通路传递信号, 从而促进银屑病中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及异常分化、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过程, 提示靶向该通路是治疗银屑病的新策略。近年来, 小分子JAK抑制剂治疗银屑病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而靶向STAT的药物正在开发阶段, 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该文综述靶向JAK-STAT信号通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Janus酪氨酸激酶(JAK)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JAK家族,是抑制Janus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 STAT)通路的一种新型药物,成为许多炎症性皮肤病的一种有前景的新治疗方式。JAK STAT通路是一种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引起皮肤病的许多细胞因子通过JAK STAT通路完成信号传递,使用JAK抑制剂可能是治疗这类疾病的有用策略。本文对JAK抑制剂治疗皮肤病的作用机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托法替尼(Tofacitinib)是一种口服Janus 激酶(JAK)抑制剂,能够阻断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减少多种细胞因子的生成与释放。已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盟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对MTX或其他抗风湿病药物(DMARDs)反应不足或不耐受的成人活动性关节病型银屑病(PsA)患者。PsA是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的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大多数参与PsA发病的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后,JAK结合于受体胞内部分并激活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蛋白介导的细胞内信号通路,引起促炎细胞因子的基因转录。现已证明托法替尼治疗PsA安全、有效,且显示出与生物制剂相当的疗效。本文就托法替尼治疗Ps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Janus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STAT)途径是一种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是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及其他分子进行细胞膜到细胞核信号传导的重要途径,依赖于JAK?STAT途径的可溶性炎症介质参与了很多炎症性疾病的发病。因此,应用JAK抑制剂是治疗这类炎症性及免疫性疾病的新手段。目前临床上已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并且越来越多的病例报告及临床研究证实,JAK抑制剂治疗特应性皮炎、斑秃、银屑病、白癜风等皮肤疾病也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掌跖脓疱病的传统治疗包括口服阿维A、环孢菌素A及甲氨蝶呤等,常因不良反应而使用受限。JAK抑制剂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影响一系列细胞因子的功能,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在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炎症性皮肤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均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本文报道JAK抑制剂托法替布有效治疗掌跖脓疱病3例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与遗传、环境及免疫相关,发病机制尚不明确。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是一种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通过传导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及其他因子的信号,参与免疫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银屑病发病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针对JAK-STAT通路与银屑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就JAK-STAT通路与银屑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与许多皮肤病的发病相关,Janus激酶(JAK)抑制剂通过抑制该通路达到治疗作用,是具有良好前景的皮肤科新型治疗药物。该文总结了JAK抑制剂在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斑秃、扁平苔藓、皮肌炎、红斑狼疮、移植物抗宿主病、环状肉芽肿等多种皮肤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情况,为此类药物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表明玫瑰痤疮与炎症因子、神经脉管功能、微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JAK-STAT信号通路涉及多种炎症细胞因子, 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血管生成及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概述JAK-STAT信号通路并探讨其在玫瑰痤疮中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的鳞屑性红斑,部分患者可累及关节。尽管目前针对特异性炎症性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的生物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但仍缺乏长期安全有效而经济的治疗药物。小分子抑制剂是一些相对分子质量〈1000的化合物,主要针对一些细胞内信号通路或分子靶点,如蛋白激酶C、JAK通路、磷酸二酯酶等。小分子抑制剂最初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中应用,现已进入寻常性银屑病和关节病性银屑病的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因此,小分子抑制剂有望成为治疗银屑病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4.
【摘要】 JAK/ STAT信号通路在皮肌炎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JAK抑制剂能阻断依赖JAK/STAT通路相关因子的信号转导,抑制免疫细胞激活和T细胞介导的炎症性反应。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JAK抑制剂适应证只有风湿性关节炎和骨髓纤维化,但已有不少应用JAK抑制剂治疗难治性皮肌炎的报道。本文综述JAK/STAT通路在皮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AK抑制剂治疗皮肌炎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Atopic dermatitis (AD)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 for which many new insights have been gained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athophysiology, concomitant diseases and therapeutics in particular. In this review, new and practice-relevant results from current research are presented. Many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the diagnosis of AD and on different subtypes, yet no diagnostic biomarker or clinical predictor of treatment response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topical treatment, some agents such as Janus kinase (JAK) inhibitors are in advanced stages of clinical trials or already approved in some countries, which will be available in Europe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tain eczema subtypes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Current systemic therapies in Europe include two antibodies for inhibition of the interleukin (IL)-4/13 signaling cascades and three oral JAK inhibitors with somewhat different efficacy and safety profiles. Among the antibody therapies for AD already advanced in development, promising new targets include blockade of IL-31, of neurokinin-1 receptor on sensory neurons, and inhibition of the OX40/OX40L axis for cutaneous dendritic cell and T lymphocyte interaction. Primary prevention and modulation of sequential disease progression as well as effects on concomitant diseases by early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will be important questions in future research on A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T细胞磷酸肌醇3激酶(PI3K)信号转导通路活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检测38例AD患者的T细胞PI3K通路活性,健康对照组38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离采用Rosettsep T细胞提取试剂盒提取,PI3K活性采用免疫沉淀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Akt及其磷酸化蛋白采用免疫印迹法,T细胞增殖采用噻唑蓝(MTT),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水平采用ELISA检测。 结果 新鲜分离的AD患者外周血T细胞PI3K和Akt活性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AD患者T细胞在体外培养24 h后PI3K和Akt活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健康对照组T细胞用AD患者血清孵育24 h后PI3K和Akt活性显著增高(P < 0.05)。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显著抑制AD患者T细胞增殖[(123 ± 25)和(195 ± 28),P < 0.05]及分泌IL-6和IL-10分别为[(431 ± 64) ng/L和(823 ± 128) ng/L,P < 0.05],[(120 ± 21) ng/L和(213 ± 35) ng/L,P < 0.05]。新鲜分离的AD患者外周血T细胞PI3K和Akt活性与疾病严重程度指数(EASI)无相关。 结论 AD患者外周血T细胞存在磷酸肌醇3激酶信号转导通路活化异常,并与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有关,提示AD患者外周血中可能存在激活该通路的血清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