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肇庆市21762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的种类、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为早期发现缺陷儿、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进行各项具体监测工作。【结果】21762名围产儿中死亡333例,死亡率15.30‰;出生缺陷279例,出生缺陷检出率12.82‰,城乡出生缺陷检出率为10.91‰、15.29‰,差异有显著性;男、女出生缺陷检出率为12.80‰、11.46‰,差异无显著性;产母年龄≥35岁是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前3位出生缺陷依次为胎儿水肿综合征、先天性脑积水、多指。【结论】需进一步普及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做好婚前及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大产前诊断力度,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水平,早期发现缺陷儿,及早终止妊娠,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2.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2000~2004年出生缺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文玉  赵伊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9):2667-2668
目的:反映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出生缺陷情况。方法:按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2000~2004年共有围产儿9 272例,发生出生缺陷55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93‰。各民族发生率分别为汉族10.27‰,回族11.42‰,锡伯族5.21‰,维吾尔族4.24‰,哈萨克族4.58‰。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为:神经管畸形、脑积水、四肢畸形、唇腭裂、小耳(包括无耳)。农村围产儿畸形率明显高于城镇。结论:汉族、回族的缺陷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民族,各民族间出生缺陷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2χ=10.81,P<0.05),出生缺陷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应加强优生知识宣传,提高产前保健质量,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3.
湖州地区1999-2002年出生缺陷儿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湖州地区1999-2002年出生缺陷监测的资料进行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1.14/万,前5位分别为:总唇裂、指趾畸形、外耳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脑积水。缺陷的发生存在季节性变化,缺陷儿性别及孕母年龄存在显著性差异,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达285.42‰.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完善与丰富缺陷诊断的手段,促进孕期保健,加强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工作,是早期预防,及早发现,减少围产缺陷儿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该院出生缺陷的消长情况,了解该地区出生缺陷的高危高发因素,及时发现可疑的致畸因素,为开展出生缺陷的预防、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依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0~2010年在该院分娩的产妇及其围产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年间共监测围产儿27 838例,缺陷儿311例,发生率为11.17‰;主要出生缺陷为指(趾)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复合畸形、消化道畸形、尿道下裂、脑积水;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较女婴显著增加;产母年龄≥35岁,尤其是产母年龄<20岁时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结论:加强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提高出生缺陷产前检出率,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动态分析郑州市各级医院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出生缺陷预防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6月郑州市各级医院正常分娩婴儿及治疗性引产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共监测围产儿138376例,死亡1408例,死亡率为10.18‰;出生缺陷儿1315例,出生缺陷率为953.4‰;1408例死亡围产儿中缺陷儿488例,占34.66%;≥35岁孕妇分娩围产儿出生缺陷率1260.6‰;缺陷儿产前诊断率为45.40%,产前诊断的出生缺陷疾病前3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和先天性脑积水,出生后诊断的出生缺陷疾病前3位分别是多指(趾)、外耳畸形和总唇裂。结论: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重视优生知识宣传,加强产前筛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是降低出生缺陷儿出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刘国琴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589-5590
目的:了解大丰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率。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要求,对大丰市2004~2008年在所有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天的25 343例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共监测出生缺陷儿143例,出生缺陷率为5.64‰。前5位出生缺陷是:唇腭裂、多指(趾)、神经管畸形、肢体短缩、先天性心脏病。近两年,出生缺陷率呈大幅下降。结论:加强婚前、孕前、孕期保健,加强产前筛查,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2年对5 750例围生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检出出生缺陷75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3.04‰.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02‰,高于女婴的发生率12.34‰.四肢及趾指畸形的发生率最高(3.83‰),其次为全身积液和水肿(2.61‰),再次为神经系统(2.26‰).缺陷儿母亲妊娠期并发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职业、文化程度和孕早期感冒及用药是导致出生缺陷的重要影响因素.提示,应继续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及病因学研究,加强健康教育和普及优生知识,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预防出生缺陷发生,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曹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671-2672
目的:了解如东县出生缺陷发生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如东县2008年~2010年27所乡镇医院和2所县级接产医院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间如东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09‰,2008年为4.87‰,2009年为3.52‰,2010年为3.93‰,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为唇裂合并腭裂、多指(趾)、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如东县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全国及全省水平,近3年无趋势性改变。应重点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做好孕前、孕期保健、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降低缺陷儿的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出生缺陷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对崇州市2000-2010年出生缺陷监测资半中进行分析。结果 11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00‰,呈上升趋势,每年按4.48%速度递增。出生缺陷分类前5位依次为多指(趾)、唇(腭)裂、外耳及其他畸形、马蹄内外翻、外耳道闭锁,占出生缺陷总数的61.29%。缺陷儿死亡率(74.76‰)高于非缺陷儿死亡率(6.20‰)。在出生缺陷中,有7.28%的孕母在孕早期有患病、服药、接触有害物质等因素。出生缺陷产后临床诊断占81.31%,产前B超诊断占16.75%,结论针对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婚前卫生指导、围产儿保健和送传咨询、提高产前诊断技术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1998-2002年对5 750例围生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检出出生缺陷75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3.04‰。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02‰,高于女婴的发生率12.34‰。四肢及趾指畸形的发生率最高(3.83‰),其次为全身积液和水肿(2.61‰),再次为神经系统(2.26‰)。缺陷儿母亲妊娠期并发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职业、文化程度和孕早期感冒及用药是导致出生缺陷的重要影响因素。提示,应继续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及病因学研究,加强健康教育和普及优生知识,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预防出生缺陷发生,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1998~2003年长春市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和分析长春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动态情况 ,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按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 :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缺陷儿围产期死亡率 36 8.19‰ ,占围产儿死亡的 2 8.72 % ;出生缺陷前 6位依次为 :先心病、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外耳畸形、多指 (趾 )、脑积水 ;农村围产儿畸形率明显高于城市 ,产母年龄 35岁以上为出生缺陷高发年龄。结论 :出生缺陷工作的重点在农村 ,应加强优生知识宣传 ,提高产前诊断技术 ,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2.
2003~2007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琰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68-4869
目的: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的种类、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为早期发现缺陷儿,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3~2007年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7 767例围产儿中有出生缺陷儿97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46‰,其中男婴5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32‰,女婴36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03‰,性别不明2例。出生缺陷前5位是唇腭裂、多指并指、外耳畸形、先心、马蹄内翻足。结论:应加强优生优育宣传力度,做好婚前保健、产前检查和产前筛查,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长沙市开福区2002—2007年28863名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1995年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和统计标准,对2002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在长沙市开福区9家产科医院分娩的,具有本市户口的围产儿缺陷监测资料按照前3年与后3年两阶段进行分析。结果1、监测围产儿28863名,发现出生缺陷儿610名,前3年与后3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8.74‰、22.899‰,后3年出生缺陷较前3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P〈0.025)。2、围产儿平均死亡率13.65‰,缺陷儿死亡占围产儿死亡构成比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由第一阶段的33.33%上升为67.48%(P〈0.005)。3、6年中总发生率前5种畸形是先天性心脏病、外耳畸形、神经管畸形、指趾畸形、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呈上升趋势。4、出生缺陷与产妇年龄,围产儿出生季节,胎儿性别关系密切。5、出生缺陷的产前确诊率提高,由40.61%提高到66.54%,诊断依据主要为临床和超声波诊断,不同出生缺陷病种诊断依据不同。结论开福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是当前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超声波是出生缺陷产前确诊的好办法。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促进健康教育,倡导公民自觉婚检,选择最佳生育年龄,孕前增补小剂量叶酸,加强环境保护及孕期保健,常规进行产前检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反映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出生缺陷情况。方法按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6a出现出生缺陷共6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75‰,各民族发生率分别为汉族10.78‰,回族11.42‰,锡伯族5.21‰,维吾尔族4.24‰,哈萨克族4.58‰;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为:神经管畸形、脑积水、唇腭裂、四肢畸形、小耳(包括无耳);农村围产儿畸形率明显高于城镇。汉族、回族的缺陷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民族,各民族间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0.81,P〈0.05)。结论降低出生缺陷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应加强优生知识宣传,提高产前保健质量,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的种类、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为早期发现缺陷儿,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2006年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 927例围产儿中有出生缺陷儿7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10‰.出生缺陷前5位是唇腭裂、多指并指、外耳畸形、先心、马蹄内翻足.结论:应加强优生优育宣传力度,做好婚前保健、产前检查和产前筛查,以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6.
刘芳  谢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9):4520-4521
目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十堰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种类,探索出生缺陷影响因素和制定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1~2008年十堰市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产科出生的孕满28周至生后7天的围产儿28 89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监测出生缺陷儿441例,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总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5.26‰。前3位出生缺陷类型依次为外耳畸形(15.87‰)、多指(趾)(12.47‰)和马蹄内翻足(10.20‰)。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城镇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产母文化程度高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文化程度低者。结论:减少出生缺陷的重点在预防,应加强优生优育与孕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加大产前筛查力度和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减少出生缺陷发生。  相似文献   

17.
高宝珠  敬雯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168-4169
目的:分析新疆兵团5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主要畸形发生顺位及构成比,掌握兵团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其动态变化,探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4~2008年新疆兵团出生缺陷监测医疗单位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围产儿62 330例,出生缺陷儿22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66‰。在228例出生缺陷儿中,单发畸形211例,多发畸形17例;出生缺陷前5位畸形依次为: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结论:要加强对围孕期妇女的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教育和指导,为孕妇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减少有毒有害环境污染,孕前、孕期远离有毒有害作业;积极开展优生技术和方法,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针对出生缺陷发生及构成情况,尽快建立先天性心脏病等常见畸形的产前诊断中心,对医院产科相关人员进行出生缺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对畸形的识别能力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崇州市2000~2005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荣惠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4700-4701
目的:探索出生缺陷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对崇州市2000~2005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00‰,6年间出生缺陷呈上升趋势,每年按23.33%速度递增。出生缺陷分类前5位依次为总唇裂、多指(趾)、外耳畸形、腹壁缺损、足内外翻,占出生缺陷总数的61.29%。结论:缺陷儿死亡率(188.94‰)高于非缺陷儿死亡率(11.17‰)。在出生缺陷中,有23.50%的孕母在孕早期有患病、服药、接触有毒害物质等因素。出生缺陷产后临床诊断占85.25%,产前B超诊断占12.90%,针对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00~2005年广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越华  陈赤  曾萼 《应用预防医学》2006,12(6):367-368,344
目的收集2000~2005年全区出生缺陷动态监测资料,为制定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以及评价其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抽样确定30所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监测研究。结果2000~2005年度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分别为17.46、17.98、19.26、20.20、21.57及21.86‰,呈上升趋势,农村出生缺陷儿发生率20.22‰,略高于城镇19.87‰。年龄大于35岁组产妇的缺陷儿发生率最高,达30.57‰。出生缺陷前5位为:胎儿水肿综合征;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外耳其它畸形、先天性脑积水。结论广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居全国首位。应加强落实先天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尤其要加强孕前、产前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20.
石河子地区5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慧  于英  张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122-3123
目的:了解石河子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2001年1月~2005年12月石河子地区23所市县级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5年共监测围产儿16607例,出生缺陷儿12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7.1/万,出生缺陷儿的死亡率为328.1‰;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神经管畸形、多指畸形、脑积水、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农场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城市(P<0.01);出生缺陷儿死亡率是围产儿死亡率的20倍之多;出生缺陷儿与性别无关;母亲孕早期接触不良因素31例,占23.6%;产前确诊率为20%~30%。结论:加强行政领导及管理,充分发挥卫生行政部门对监测工作的协调和监督管理作用;提高产前筛查率及诊断技术;工作重点放在农场,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在孕前和孕早期及时增补叶酸可有效地降低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