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实验资料ELISA法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IL-6,IL-10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检测试剂盒均购自法国Dia Clone公司和美国Biosource公司,PHA为广州医药公司产品,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iotin-streptavidin,BSA)法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embrane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时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 (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及3者在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实验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外周血清中IL-2、IL-4及IL-12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外周血清中IL-2、IL-12检测值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则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IL-2、IL-12、IL-4可能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模拟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在常规环境及酸性微环境下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 (interleukin-12,IL-12)的差异化,进一步了解酸性环境中肿瘤组织对单核-巨噬细胞的影响.方法 运用纤维粘连蛋白结合法从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分离单核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1受体辅助蛋白(interleukin-1 receptor accessory protein,IL1 RAP)是白细胞介素-1 (interleukin-1,IL-1)信号通路的重要组分之一,参与IL-1/IL-1R Ⅰ(白细胞介素-1受体Ⅰ型,interleukin-1 receptor Ⅰ)/IL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羊踯躅含药血清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heumatoid arthritis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RA-FLS)增殖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RA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 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5%和10%空白血清组及5%和10%羊踯躅含药血清组。RA-FLS经TNF-α(10 ng/mL)处理24 h以构建RA细胞模型。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 IL-1β)、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 IL-17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 IL-2)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γ)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1)、磷酸化AKT1(phosphoryla...  相似文献   

7.
朱晓琴  雷水生 《医学新知杂志》2007,17(3):145-146,149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的大脑皮质、海马谷氨酸(glutamate,Glu)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GABA)能神经元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获得新生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的神经细胞,然后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IL-1β、IL-6,在作用12h后,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质、海马谷氨酸能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元的变化。结果IL-1β、IL-6可引起大脑皮质、海马谷氨酸能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GABA能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结论IL-1β、IL-6可能是通过促进谷氨酸能神经元的功能,抑制GABA能神经元的功能,而使神经元兴奋性升高,从而促进癫痫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用于食管癌术后镇痛对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根据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给药方式不同,将24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组(氯诺昔康组,n=12):氯诺昔康40 mg+氟哌利多5 mg;M组(吗啡组,n=12):吗啡40 mg+氟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3 (interleukin-13,IL-1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胸腔积液中IL-6、IL-8、IL-18的表达水平。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中IL-6表达水平为(510.3±42.1)pg/m L,IL-8表达水平为(1131.2±21.4)pg/m L,IL-18表达水平为(795.6±30.2)pg/m L;恶性肿瘤患者的胸腔积液中IL-6表达水平为(212.4±40.9)pg/m L;IL-8表达水平为(1084.8±11.0)pg/m L,IL-18表达水平为(367.3±22.4)pg/m L。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中IL-6、IL-18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恶性肿瘤患者(P0.05),IL-8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中IL-6、IL-18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恶性肿瘤患者,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窦癌病人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 和IL-8的水平与恶病质发生的关系.方法 125例胃窦癌病人分为恶病质组与非恶病质组, 将近6个月体质量下降>10%者定义为恶病质病人.通过放射免疫学方法对胃窦癌病人及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IL-1、IL-6 和IL-8含量的检测.结果 胃窦癌病人血清中3种细胞因子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Z=-8.186~-4.665,P<0.05),胃窦癌恶病质病人血清IL-6 和IL-8含量较非恶病质病人显著升高(Z=-5.018、-3.134,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IL-6(OR=1.048,95% CI:1.021~1.075)和IL-8(OR=3.150,95% CI:0.988~10.037)为恶病质发生的高风险性因素.结论 血清IL-6和IL-8 水平与胃窦癌病人恶病质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空白质粒与pcDNA6-P70转染对小鼠s-180肉瘤细胞的保护效果。方法pcDNA6-P70组:采用构建好的人IL-12单链双亚基共表达真核表达质粒(pcDNA6-P70)来转染小鼠s-180肉瘤细胞;对照组A采用空白质粒转染小鼠s-180肉瘤细胞;对照组B为未行转染的小鼠s-180肉瘤细胞。各组均分别选用浓度3、5、7、10μg/ml的杀稻瘟菌素(Blasticidin)筛选,筛选成功后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筛选压力。比较杀稻瘟菌素对各组小鼠s-180肉瘤细胞的杀伤率。结果3、5、7、10μg/ml杀稻瘟菌素对对照组B的杀伤率分别为(57±2)%(、68±2)%、(79±2)%(、93±2)%,而对pcDNA6-P70组及对照组A的杀伤率为0。结论10μg/ml的杀稻瘟菌素对小鼠s-180肉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最好,空白质粒与pcDNA6-P70转染对小鼠s-180肉瘤细胞的保护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3、IL-12、IL-2和IFN-γ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8例SLE患者(活动期16例,稳定期42例)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13、IL-12、IL-2和IFN-γ的含量。结果 SLE活动组、稳定组血清IL-13、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组IL-13又较稳定组增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水平略高于稳定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12、IL-2与对照组比较,稳定组略高,活动组略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疾病活动组与稳定组比较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期IL-2与IL-13呈负相关(r=-0.52,P〈0.05)。结论 SLE患者存在细胞因子紊乱,IL-13、IL-12、IL-2及IFN-γ可能参与SLE的发病、发展,且IL-13、IL-12、IL-2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两大疾患,多种细胞因子(如:IL-1,2,4,5,8,9,10,13,17,25等)参与支气管哮喘和或COPD发病机制的调节,其中白细胞介素-4、8等在炎症中扮演重要的促炎和抗炎角色。文章从细胞因子发现背景、生物学特性、生物学功能及与支气管哮喘、COPD的关系等方面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哮喘患儿发作期与缓解期血清IL-12、IL-6与IgE水平,方法:选择符合哮喘诊断标准发作期患儿25例,缓解期患儿11例,取其静脉血检测血清IL-12、IL-6和IgE水平,结果:发作期IL-12水平明显降低,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发作期IgE水平明显升高,与缓解期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IL-6水平在发作期升高,缓解期下降,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IL—6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IL-2及IL-6在急性GVHD中的表达状态。方法:采用细胞原位杂交方法,对骨髓移植后发生急性GVHD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测其IL-2和IL-6的表达水平,测定积分光密度值。结果:IL-2表达在急性期与缓解后比较,t=5.99,P<0.001,差异非常显著;IL-6表达在急性期与缓解后比较,t=3.59,P<0.01,差异显著。结论:IL-2和IL-6在急性GVHD时表达升高,在缓解后降低,其表达状态有助于探讨GVHD的免疫病理损害机理。  相似文献   

18.
茶碱对哮喘病人外周血IL-4、IL-5及IgE合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①目的观察茶碱对哮喘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合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和免疫球蛋白E(IgE)的抑制作用。②方法20例哮喘病人分为哮喘1组和2组,另选取外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哮喘1组和对照组外周血PBMC分别在含植物血细胞凝素(PHA)的培养基上培养;哮喘2组外周血PBMC在含PHA及氨茶碱的培养基上培养,获取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各组上清液中IL-4、IL-5、IgE含量。③结果哮喘1组外周血PBMC合成IL-4、IL-5及IgE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2.317~2.874,P〈0.05)。哮喘2组外周血PBMC合成IL-4、IL-5及IgE较哮喘1组显著下降(t=2.297~2.832,P〈0.05)。④结论茶碱具有抑制外周血PBMC合成IL-4、IL-5及IgE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高间胆 )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及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 EL ISA法对住院的高间胆病婴的感染组 (A组 )和非感染组 (B组 )以及对照组进行血清 IL- 6、 IL- 8及胆红素的检测 ,比较各组的胆红素、IL- 6、IL- 8水平 ,黄疸消退前后 IL- 6、IL- 8水平 ,并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 :A组总胆红素 (344 .0 3± 74.5 ) μmol/ L,较 B组高 [(2 77.83± 45 .12 ) μm ol/ L],间接胆红素 (间胆 ) (32 2 .9± 72 .12 ) μm ol/ L,较B组高 [(2 5 4.2 9± 44 .8) μmol/ L],A、 B两组 IL- 6分别为 (10 1.6 2± 38.77) ng/ L、 (75 .13± 13.77) ng/ 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30 .6 6± 3.17) ng/ L],A、B两组 IL- 8分别为 (190 .0 2± 5 9.0 3) ng/ L 及 (15 0 .5 4± 2 5 .6 2 ) ng/ 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10 8.30± 7.37) ng/ L];两组黄疸消退前后的 IL- 6及 IL- 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多因素相关分析 ,IL- 6与感染因素密切相关 (P <0 .0 1) ,IL- 8与间胆呈正相关 (P <0 .0 0 1)。结论 :IL- 6及 IL- 8水平高低可作为高间胆病因及免疫自损程度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病儿急性期血浆白细胞介素13(IL-13)和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的变化及其在HS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61例HSP病儿急性期血浆IL-13和IL-15水平进行检测,对不同临床类型HSP间血浆IL-13和IL-15水平进行比较,并以25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HSP病儿急性期血浆IL-1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5.49,P<0.01).有、无肾损害组血浆IL-13水平皆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53.92,q=13.87、3.40,P<0.01、0.05);有肾损害组显著高于无肾损害组(q=11.86,P<0.01).HSP病儿急性期血浆IL-15水平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8.98,P<0.01);有、无肾损害组血浆IL-15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40.45,q=12.18、3.46,P<0.01);有肾损害组显著高于无肾损害组(q=9.95,P<0.01).结论 HSP病儿急性期血浆IL-13和IL-15水平显著升高在HSP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而且与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