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见  刘元法  李东亮  李进伟  吴艳  戴亚  单良  李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2,(7):3973-3975,3979
[目的]在非溶液体系下优化复合酶降解烟草梗丝的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和结合实际生产工艺的方法,优化了复合酶降解梗丝的工艺条件,建立了二次项拟合的数学方程,研究了在非溶液体系下酶解条件主因素影响效应、交互作用的影响及反应前后梗丝表面的变化情况。[结果]确定了复合酶降解梗丝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45℃,水分40%,果胶酶Ⅰ20 U/g,果胶酶Ⅱ400U/g,粗酶液2%;在非溶液体系下,酶解条件交互作用不显著;反应前后梗丝表面变化明显,果胶降解显著,暴露出纤维素管束。[结论]酶反应前烟梗最好利用酸碱、爆破、微波或超声波等方法破坏其致密结构和纤维素结晶,以提高酶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非溶液体系下优化复合酶降解烟草梗丝的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和结合实际生产工艺的方法,优化了复合酶降解梗丝的工艺条件,建立了二次项拟合的数学方程,研究了在非溶液体系下酶解条件主因素影响效应、交互作用的影响及反应前后梗丝表面的变化情况.[结果]确定了复合酶降解梗丝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45C,水分40%,果胶酶Ⅰ 20 U/g,果胶酶Ⅱ400U/g,粗酶液2%;在非溶液体系下,酶解条件交互作用不显著;反应前后梗丝表面变化明显,果胶降解显著,暴露出纤维素管束.[结论]酶反应前烟梗最好利用酸碱、爆破、微波或超声波等方法破坏其致密结构和纤维素结晶,以提高酶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去除烟梗细胞壁物质,改善烟梗抽吸品质,选取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耦合酶反应去除烟梗中纤维素和果胶的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烟梗果胶降解率、纤维素降解率有显著影响(P0.05),超声时间对去除烟梗中果胶、纤维素含量及感官质量的影响均较大,其贡献率分别达72.80%、32.59%、40.55%。经优化分析,超声波辅助复合酶去除烟梗中纤维素和果胶的较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50U/L、果胶酶浓度600U/L、超声功率400W、超声时间50min。优化后烟梗中果胶和纤维素的去除率分别达69.3%和31.5%,还原糖含量显著升高(P0.05),总植物碱和总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感官质量明显改善,表皮结构更加疏松。  相似文献   

4.
[目的]降低烟梗中细胞壁物质的含量,改善烟梗的内在品质。[方法]利用果胶酶处理烟梗,降解其细胞壁物质,并对烟梗中4种细胞壁物质、6种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果胶酶可有效降低烟梗中细胞壁物质的含量,最高下降幅度为6.84%;果胶酶处理后,烟梗中还原糖含量明显升高,总糖、钾离子、氯离子和总氮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随着果胶酶浓度地升高,钾离子、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果胶酶处理可明显提高美拉德反应产物的量,最高可增加67.2%,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降解产物和新植二烯也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且随着酶浓度的升高,美拉德反应产物和苯丙氨酸降解产物的量都有升高趋势。[结论]果胶酶处理烟梗可有效降解其细胞壁物质,改善常规化学成分,并能提高烟梗中致香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降低烟梗中细胞壁物质的含量,改善烟梗的内在品质。[方法]利用果胶酶处理烟梗,降解其细胞壁物质,并对烟梗中4种细胞壁物质、6种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果胶酶可有效降低烟梗中细胞壁物质的含量,最高下降幅度为6.84%;果胶酶处理后,烟梗中还原糖含量明显升高,总糖、钾离子、氯离子和总氮也都有不同程度地升高,且随着果胶酶浓度的升高,钾离子、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果胶酶处理可明显提高美拉德反应产物的量,最高可增加67.2%,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降解产物和新植二烯也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且随着酶浓度的升高,美拉德反应产物和苯丙氨酸降解产物的量都有升高趋势。[结论]果胶酶处理烟梗可有效降解其细胞壁物质,改善常规化学成分,并能提高烟梗中致香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烟梗成丝的最佳工艺参数及其在制作高档烟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进行压梗、切梗厚度参数调整试验,寻求烟梗成丝效果较好的工艺参数,把成丝效果最好的梗丝按不同的比例搀兑到某牌号一类烟中进行卷制,然后对卷烟进行感官质量评价以及卷烟烟气的分析检测。[结果]烟梗的压梗厚度在0.8 mm,切梗厚度在0.10 mm时,烟梗成丝的效果较好;在高档烟中搀兑适当比例(≤15%)的丝状梗丝可提高卷烟香气的透发性,改善余味,降低卷烟的刺激性,提高卷烟的感官质量。但是过高的比例(〉15%)对卷烟感官质量有不利的影响;烟支的焦油含量、烟气烟碱量、CO量会随着丝状梗丝比例的增加而减小。[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梗丝的利用价值以及提高梗丝在高档烟中的使用比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菌株TX3产纤维素酶条件,为其降解片烟中所含纤维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单因子试验考察碳源种类、烟梗粉末添加量、硫酸铵浓度和pH对菌株TX3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取烟梗粉末添加量、硫酸铵浓度、pH作为显著因子,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此3种显著因子进行优化和分析.[结果]菌株TX3最适产酶条件为发酵初始pH6.93,烟梗粉末添加量1.24%,硫酸铵浓度0.35%,以此条件进行摇瓶发酵72 h,其纤维素酶活力达到9.91 U/ml,比优化前高了31.4%.[结论]烟梗粉末添加量、硫酸铵浓度、pH对菌株TX3产纤维素酶单个及交互影响均显著.  相似文献   

8.
古绍彬  吴影  彭光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60-9362
[目的]研究桔皮饮料混浊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提高产品得率。[方法]以桔皮为原料,采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复合酶解制取混浊剂。以酶解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所得混浊剂的浊度值为考察指标,对制取工艺和最佳的工艺条件进行深入的探讨。[结果]最佳工艺条件即物料浓度90%,果胶酶浓度25 U/g,纤维素酶浓度25 U/g,酶解温度45℃时,酶解40 min,所得混浊剂得率为79.64%,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9%,50倍稀释液的OD值为0.050。由极差及方差分析可知,酶浓度对混浊剂浊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最大,PE浓度的影响大于CE浓度,其F值分别为FPE=7.65和FCE=7.4(0 F0.05(2,4)=6.94)。[结论]复合酶能大大降低酶解液中不溶性固形物含量,适当控制添加的酶量能保证混浊剂良好的浊度品质。  相似文献   

9.
利用复合酶改善烟梗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复合酶改善烟梗内在品质,进一步提高梗丝在卷烟配方中的适用性。[方法]利用复合酶对烟梗的梗丝进行处理,催化降解其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采用同时蒸馏法萃取梗丝中的中性香气成分,采用GC/MS进行香气分析,并对酶处理前后梗丝的中性香气物质进行比较和感官评吸鉴定。[结果]梗丝经复合酶处理后,总糖含量提高至22.8%,糖氮比和糖碱比均得到了提高;主要香气成分的总量提高了27%,其中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提高了159%,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提高了65.8%,并且大部分新植二烯降解为小分子香气物质,从而大大改善各种香气物质的含量和比例。[结论]感官评吸表明,经过复合酶处理,梗丝的香气品质得到了改善,感官总体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吴克志  周建  阮晓明  刘利锋  王京林  蒋光伟  崔伟  苏海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32-11434,11437
[目的]选择适宜的加工参数,提高膨胀梗粒的内在质量。[方法]以甲类配方烟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烟梗的膨胀效果和膨胀后梗粒的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影响ESP(Especially Stem Puffing)膨胀梗粒膨胀效果和内在质量的关键工艺参数是烟梗含水率、工艺蒸汽压力、工艺蒸汽温度和烟梗加温加压时间。烟梗含水率在11%以下时,梗粒的填充值变化趋缓,膨胀效果较好;工艺蒸汽压力为0.95 MPa时,可满足膨胀需求;工艺蒸汽温度最适宜范围是220~260℃;加温加热时间在12~16 s范围内为宜。综合考虑得出ESP烟梗膨胀制粒系统最适宜的工艺参数为来料烟梗含水率8%~10%,工艺蒸汽压力0.95 MPa,工艺蒸汽温度230℃,加温加压时间16 s,此工艺条件下生产的梗粒填充值为8.09 cm3/g。[结论]采用ESP烟梗膨胀制粒系统生产的梗粒其填充值明显提高,梗粒的色泽较好,内在质量优于正品梗丝和其他样品梗粒。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梗丝贮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对梗丝质量的影响,从而确立贮梗丝环节的优化控制方向.[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察了不同梗丝水分条件下,贮料高度、贮料时间对贮梗丝前后质量指标的影响情况.[结果]分析表明,在试验范围内,贮料时间和烘丝水分对梗丝整丝率变化差值影响较大;贮料时间对梗丝碎丝率变化差值有一定影响;烘丝水分对梗丝填充值变化差值影响明显;烘丝水分和贮料时间对贮后烟末比有一定影响;贮料时间扣烘丝水分是成团比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根据生产过程中对各指标的关注度,研究认为贮料时间、烘丝水分是贮梗丝过程控制中的重要因素,贮料高度则为其次.  相似文献   

12.
烟夹密集烤房配套烘烤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初跃  姚忠达  王传义  蓝周焕  翟笃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41-20043,20046
[目的]研究烟夹密集烤房配套烘烤工艺,为烟夹烤房的推广应用创造良好条件。[方法]通过烟夹密集烤房不同烘烤工艺对比试验,确定烟夹密集烤房配套的烘烤技术。[结果]原有的烟夹密集烤房配套烘烤技术采取的低温变黄、快速吹干,即"堆黄吹干"烘烤工艺并不适应于福建基地烟叶的烘烤特性。采用相对高温变黄,凋萎期+低湿慢烤的优化后配套烘烤技术可使烟叶失水和变黄程度一致,很好地解决了烟夹烤房的烘烤问题,不仅有利于改善烟叶外观质量,使烤后烟叶组织结构较疏松,色度较强,并减少僵硬、挂灰和平滑等现象,也有利于改善烟叶评吸质量,使烤后烟叶吃味纯正,杂气较轻,香气质好,香气量较足,烟气饱满浓郁,余味较舒适。[结论]烘烤工艺是影响烟夹密集烤房烟叶烘烤质量的关键因素,对烟夹烤房的推广应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德强  贾洋  王乐军  李孟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89-18590
[目的]了解烟丝结构对卷烟主要工艺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整丝率以及相同整丝率不同长、中丝比例的烟丝对卷制后烟支单支重量、硬度、吸阻、端部落丝量等质量指标的影响试验,研究烟丝结构对卷烟主要工艺质量的影响。[结果]烟丝整丝率以及烟丝长、中丝比例的变化对卷制后烟支的单重、单重标偏、吸阻、吸阻标偏、硬度、端部落丝量的影响较大,对圆周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不大;整丝率过高或过低对卷烟的单重、单重标偏、吸阻标偏均有不利影响;烟丝整丝率在82%左右,烟丝长、中丝比例在4∶1时,卷制后烟支的总体质量及稳定性最好。[结论]该研究为打叶复考过程中烟叶大中片率的选择以及制丝过程中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赵莉  车靖  王海滨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640-10642
[目的]提高烟梗在卷烟中利用效率.[方法]采用蒸汽-微波协同膨胀技术制备复合膨胀烟梗,将其分切成梗丝,应用于某品牌卷烟中与原烟样品进行对比,并以不同比例掺配,对感官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试验表明,利用卷烟厂制梗丝线现有设备可顺利完成复合膨胀烟梗制梗丝;与传统梗丝相比,成型梗丝颜色形态接近叶丝,具有良好的掺混均匀性;应用于成品卷烟后在卷烟物理指标和主流烟气指标上,与对照样接近,均满足卷烟工艺规范;同时在感官上的评价有所提高,体现在杂气较轻,干净程度和回味较好;当成型梗丝掺配比例为15%时,感官评价最好.[结论]复合膨胀烟梗在卷烟中的应用具备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打叶复烤工艺路径及工艺参数对烟叶纯净度等指标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提升打叶复烤烟叶纯净度。[方法]以皖南C3F、凉山C3FA烟叶为试验载体,开展了打叶复烤不同工艺路径、工艺参数对烟叶纯净度影响试验。[结果]在试验条件下,不同工艺路径和不同工艺参数对出片率基本无影响,切把头处理烟叶中片率提高,叶中含梗率、杂物比例下降,风选除杂烟叶和挑选后碎叶分离处理后杂物比例下降,切片刀数由1刀调整为2刀烟叶中片率提高,随着整线工艺流量的下降叶中含梗率略有下降,风选除杂风机频率过大过小均不利于杂物的剔除,宜设计合理的参数值。[结论]打叶复烤工艺路径及工艺参数均对烟叶纯净度有一定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复合酶工艺技术提高烟梗浸膏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烟梗浸膏的品质,在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中应用了复合酶工艺技术。结果表明:淀粉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的最适用量分别为0.5%、0.5%和1.0%;复合酶的最佳使用条件为:pH 4.91、温度55℃;洗梗液在生产中可实现恒pH值、恒温控制和过滤;经复合酶处理的烟梗、梗膏和再造烟叶的水溶性糖含量有较大的变化;复合酶洗梗技术可明显提高再造烟叶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7.
打叶复烤烤透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打叶复烤质量。[方法]总结打叶复烤烤透率的含义、测定方法,分析烤透率的原理及其与烟叶水分均匀性的关系,研究烤透率对烤后烟叶储存的影响。[结果]在复烤过程中,不同烤透率的条件下,烟叶含水率极差变化较大,对回潮后烟叶水分均匀性的影响较大。随着烤透率的提高,烟叶含水率极差呈减小趋势,即各叶片含水率趋于均匀。不同水分烟叶在同一烟箱内水分平衡较缓慢。鉴于烤透率测定方法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偏差也不易控制,建议烤透率的行业标准设定为≥98%。[结论]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通过提高烟叶复烤烤透率,可提高回潮后烟叶含水率的均匀性和储存安全性,应将烤透率作为复烤工艺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云南不同产区红花大金元(红大)烟叶外观质量及物理特性的区域特色,以期为红大的种植规划、栽培技术调整以及卷烟工业使用原料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云南主产烟区的红大种植代表性地区——昆明、曲靖、保山和大理4个地区为取材地点,选取该4个地区24个乡(镇)的红大C3F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外观质量和物理特性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探讨其物理特性区域特色。[结果]曲靖、昆明、保山和大理4个地区红大烟叶C3F的叶宽和开片度存在显著差异;各项物理指标大多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烟叶厚度、含梗率、平衡含水率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叶面密度、填充值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大理地区的平衡含水率、叶面密度等物理指标与昆明、曲靖、保山3个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大理烟区的红大烟叶在物理特性方面具有区域特色;滇东、滇中、滇西红大烟叶C3F的含梗率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经聚类分析,可以将云南省不同县区的红大依据物理性状的差异划分为4大类型。[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云南烤烟优质品种红大的种植规划、栽培技术调整以及卷烟工业使用原料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