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对三个不同铅浓度148例铅中毒(铅吸收)临床症状、体征、化验指标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铅作业体检、尿铅、尿紫质或δ-ALA、血红蛋白、驱铅试验应作为必查指标,δ-ALA正常上限修改为2mg/L  相似文献   

2.
铅进入人体后可影响体内卟啉代谢,抑制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使尿中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含量增多。因此测定尿δ-ALA可反映人体接触铅的情况。由于尿δ-ALA特异性高、出现早,並与血铅、尿铝含量以及空气中铅浓度有明显相关,而且收集、检查方便,所以近年来我国已用作铅中毒诊断指标。目前我国规定尿δ-ALA正常值上限值为6mg/L。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尿中δ-ALA含量可有一定波动,全国很多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地区有不少从事铅作业的各族工人。我们和兄弟单位在职业性铅中毒的诊断工作中,发现尿中δ-ALA值与尿铅定量之间似有不平行倾向,即测得的δ-ALA值与目前国内沿用的正常值(上限值6mg/L)相比略偏低,尤以维吾尔族为明显。为探索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维吾尔族和汉族正常成人尿中δ-ALA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有不少文献报导了关于尿中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含量与铅中毒的关系。认为当铅接触者尿中粪卟啉增高时,尿δ—ALA 已有增高,因而推荐测定尿δ—ALA 作为铅吸收和铅中毒的诊断指标。为了观察济南地区尿中δ-ALA 正常值,在我们做正常人驱铅试验前后尿铅变化研究的同时,用同一尿样试测了尿δ-ALA 的含量,以便供今后铅中毒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铅中毒的实验室检查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金祥 《中国医刊》2000,35(7):12-14
铅中毒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可分为两类:①直接反映机体接触量和(或)贮存在体内软组织中的量,例如,血铅(PbB)、尿铅(PbU)和应用螯合剂后的尿铅排泄量等;②反映接触铅引起的早期生物学效应,例如,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和锌原卟啉(ZPP)、红细胞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尿δ-氨基-γ-酮戊酸(δ-ALA,δ-氨基乙酰丙酸)等。现作一简要介绍。1 血铅血铅为接触铅的首选检测指标。主要反映近期接触铅量和软组织中铅含量。铅引起的生物效应,如FEP、ZPP、尿δ-ALA、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行为学改变等与PbB浓…  相似文献   

6.
有关职业性铅中毒的临床化验检查,目前已经提出了比较多的指标,例如尿铅、血铅、血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δ-ALA dehydratase)、尿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和尿中粪卟啉(CP)等等。这些检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铅中毒时机体的生化变动,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也都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尿铅的含量被认为是机体吸收铅的重要指征,但机体的排铅却能受到一些非中毒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调查72名接触不同水平铅的瓷作业女工,其血、尿铅及尿中δ氨基戊酮酸(δ-AL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并随工龄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用症状评分法评价铅对机体系统的影响,接触铅的女工神经、肌肉关节及消化系统的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尿δ-ALA 在筛检铅中毒和铅吸收中的实用意义进行分析。晨尿δ-ALA≥6mg/l 同尿 Cp(阳性)或晨尿 Pb(≥0.08mg/l)作为联合指标,其敏感度分别为60.0%和88.0%,高于任一单项指标,而特异度分别为93.3%和84.9%,很适用于初筛。以全日尿δ-A LA≥6 mg/l 为诊断值,其特异度高达100%,然敏感度仅12.0%,故不宜单项用于诊断。如其诊断值改为≥5mg/l 或≥4 mg/l,虽其敏感度有所增高,但特异度却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共选择84名接铅工人进行尿铅和染色体畸变(CA)及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检测及36名非接铅工人作正常对照。结果表明:随着尿铅水平的增高,CA和SCE频率亦明显升高,呈量效关系。而与接铅年限、工种及年龄无关。对48名接铅工人子代及11名非接铅工人子代CA和SCE进行了对比观察,发现接铅工人妊娠前期和妊娠期接铅所生子代其CA和SCE频率略高于非接铅作业工人所生子代。因此认为铅对人类可产生遗传毒理效应,其对染色体的损伤程度与吸收入体内的量直接相关,并可引起子代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铅对作业工人心电、血压变化的影响以及驱铅治疗对铅中毒作业工人心电和血压的逆转作用。方法选择某铅冶炼厂确诊为中毒并进行驱铅治疗的职工191例,监测治疗前后的血铅、锌卟啉(ZPP)、尿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粪卟啉、心电图和血压。结果不同血铅水平[(364.8±28.1)、(502.7±59.9)、(735.3±108.5)μg/L]组的铅作业人员ZPP[(15.6±10.1)、(18.9±11.7)、(26.3±13.2)μg/gHb]、δ-ALA[(15.1±10.8)、(12.9±9.2)、(20.6±13.0)mg/L]、粪卟啉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收缩压[(118.3±11.8)、(122.7±15.4)、(133.1±12.5)mm Hg]和心电图异常率(50.00%、38.68%、61.64%)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EDTA驱铅治疗可降低铅暴露对象的血铅、ZPP、δ-ALA及粪卟啉水平;EDTA治疗后,血铅400~μg/L组和>600μg/L组铅中毒患者的收缩压降低(P<0.01),血铅>600μg/L组心电图异常也明显下降(P<0.01),且高...  相似文献   

11.
结合广州石油化工厂人群健康本底调查,我们对厂区周围的公社社员约四百名进行了尿中一些化学成份的分析。共检查十个项目:尿铅、尿汞、尿氟、尿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尿中粪卟啉(CP)、尿酚(Ph)、尿马尿酸(HiA)、尿17-酮类固醇(17-KS)、尿5-羟吲哚乙酸(5-HIAA)及尿3-甲氧4-羟扁桃酸(VMA)。调查对象为18~50岁的男女公社社员(尿铅取自非铅作业工人),散居于石油化工厂的南侧(文冲大队)和北侧(新围大队),还有一组位于离工厂约20公里的黄坡大队和水西大队。被检对象均进行过健康检查,有疾患者已排除。在调查时工厂正在兴建,  相似文献   

12.
苯中毒与δ-氨基乙酰丙酸(简称δ-ALA)的关系国外曾有零星报道,但各家观点不一。本文对34例慢性苯中毒患者进行了尿δ-ALA的测定,籍以进一步探讨苯中毒时尿δ-ALA的变化以及在早期诊  相似文献   

13.
尿粪卟啉(CP-U)、尿δ-氨基-γ-酮戊酸(δ-ALA-U)、尿铅(Pb-U)是铅作业工人体检常用的铅中毒筛选和诊断指标。在作业环境中铅浓度有所降低的情况下,这些指标对铅中毒筛选与诊断价值报告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铅作业工人慢性肾损害早期监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37-200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的原则,将339名铅作业工人(接铅组)分为接铅正常组、观察对象组和慢性轻度铅中毒组,并以无铅接触的57名健康成人作对照组,分别检测血铅、尿铅、红细胞锌原卟啉(ZPP)、尿13:微球蛋白(U—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含量。结果接铅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随血铅含量的增高U-β2-MG、NAG和RBP含量也随之增高(r分别为0.34、0.35、0.38)。结论长期接触铅作业工人肾脏受到损害,NAG、U-β2-MG、RBP可作为铅致慢性肾脏损害早期敏感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尿中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是铅中毒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关于尿中δ-ALA正常值上限,各地报导不甚一致。为了解遵义地区正常人尿中δ-ALA 正常值,我们于1974年1月,在本院工农兵学员和教职工中,共查健康人100名(年龄在20~45岁,男女各50名)。取其晨尿,测定尿中δ-ALA 含量。测定方法系采用上海第一医学院卫化组介绍的方法,用正丁醇抽提尿中干扰物质,用标定好的酚红人工色列目视比色,酚红量与尿 AL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劳动环境中铅浓度与机体血铅含量的关系,以及血铅与其他生物监测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了256名铅接触工人和82名对照者,根据铅接触工人劳动环境中空气铅浓度分为高、中、低浓度接触组。结果 接触组的症状计分、血铅、尿铅和卟啉代谢(如血锌原卟啉、尿δ-氨基酮戊酸)皆显著升高,并呈接触效应关系,锌原卟啉与空气铅、血铅和尿铅较其他指标关系密切。结论 血铅和血锌原卟啉测定可作为职业性铅接触者可靠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营养性驱铅饮料的动物和人群试验。饮料与铅料动物组间比较,饮料组动物的尿、粪排铅量高,分别是对照组的1.5倍和1.1倍;血、肝、肾中含量低;体内 Zn、Cu、Fe 等微量元素基本稳定。其体重增长与对照组相一致。人群试验:试验组尿铅排出明显,试验末(2月后)仅为试验初的21.7%;血铅平均减少0.39μmol/l;血中 Hb、δ-ALAD 和尿中δ-ALA 等均恢复良好;不影响体内Zn、Cu 等微量元素,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已初步肯定δ—ALA(δ—氨基乙酰丙酸)在铅中毒早期诊断上的意义,为了探讨这一指标在铅中毒诊断上的特异性,我们在日常职业病门诊中对铅作业工人进行尿δ—ALA的测定,还对接触硝基、氨基苯化合物的作业工人,部分肝炎及血液病病人的尿δ—ALA进行了测定,同时观察δ—ALA与尿铅,粪卟啉等的关系和在驱铅治疗中的排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75名健康成人尿中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含量测定,认为哈尔滨市成人尿中δ-ALA 95%正常值上限为4.40mg/L,这可作为本地区铅中毒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血铅(PbB)、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δ-ALAD)、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尿铅(PbU)和尿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等是铅接触的重要指标,其检测结果能反映机体铅中毒的损害程度。目前尚未见有关猕猴铅毒性指标正常值的报道。因此作者测定了猕猴铅毒性指标的正常值范围,以便为应用猕猴的各种铅接触实验提供基础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 1.动物广西产野生成年猕猴,体重在3.5~4.5kg,经本室3个月饲养和检疫观察未见异常。饲料配方:大米50%,面粉10%,玉米粉15%,麦麸10%,黄豆粉14%,骨粉1%。 2.标本来集 (1)血:上午8~10时,取下肢隐静脉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