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小文 《当代医学》2016,(34):20-21
目的:探讨血清CRP水平表达与小儿感染性休克存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小儿感染性休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诊治的30例一般感染患儿作为研究的对照组。根据治疗结果,将观察组中又分为存活组(26例)和死亡组(4例),对比分析,3组患儿的血清CRP水平表达情况。结果存活组患儿在接受治疗7d后,其CRP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儿在接受治疗3d后,其CRP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与小儿感染性休克病情的严重程度存在密切相关性, CRP越高,表明患儿的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
3.
小儿感染性休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3年重症监护医学出现之前,明尼苏达大学报道900例患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性休克的患儿中,死亡率高达97%。1996年,美国一机构对100例败血症伴发多器官衰竭的儿童研究表明总死亡率为15%。尽管感染性休克的预后有了显著改进,但在新生儿及儿童中仍有较...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以下简称SS)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临床严重综合病症,自1773年法国医师LeDran提出休一词至今对休克的认识逐步在深入;国内、外已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上对SS的发生发展,代偿等各环节进行新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就目前进展情况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休克(简称休克)是危急重症,小儿的病死率高达43%[1]。器官功能衰竭是休克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休克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对休克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本文总结了我院自1985年1月至1977年1月收治的小儿感染性休克89例中合并多器...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休克     
谢德善 《上海医学》1991,14(3):177-179
  相似文献   

7.
陈泓明 《中原医刊》2005,32(20):66-67
小儿感染性休克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识别一些危险因素、及时给予有力的干预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降钙素原(PCT)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急性感染早期诊断指标,在感染和非感染的许多疾病过程中,其浓度的改变可提供有价值和及时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观察感染性休克患儿PCT的动态变化,结合临床病情转归,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原发病多为重症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抗休克治疗后,33例经手术治疗,治愈率为:84.8%(28/33),非手术治疗3例,均死亡。治疗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例,占25%;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占13.8%。本组36例病死率22.2%(8/36),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占62.5%(5/8)。结论 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时应首先抗休克治疗,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时手术.控制感染。早期防治MODS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11.
卢胜庚 《右江医学》1999,27(2):89-92
感染性休克是儿科常见的一种危重症,由于休克时病变已波及全身多系统组织器官,出现广泛的微循环障碍、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这是造成小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已从微循环障碍发展到细胞、亚细胞及分子学对休克进行研究,加深对其发病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袁壮 《辽宁医学杂志》2003,17(6):327-330
感染性休克是机体在各种不同病原体和 /或其分解产物作用下 ,所发生的急性循环障碍 ,包括全身微循环障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和组织器官灌注不足 ,并由此引起组织细胞缺氧、细胞代谢障碍为主的病理生理变化。若不及时妥善治疗 ,严重者引起器官功能受损 ,甚至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特征为在原感染性疾病的基础上 ,患儿精神萎靡、烦躁、面色苍白、四肢冷凉、脉细速、呼吸急促或发绀、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进一步发展为血压降低、脉压减少、尿少等。近年研究认为 ,感染性休克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联系密切。SIRS是 1 991年…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通过对4例小儿感染性休克诊治的回顾分析,探讨小儿感染性休克诊治的经验和有待改进之处。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果:4例感染性休克患儿,2例由消化道感染所致,抢救成功;1例重症肺炎所致,1例感染灶未明,均治疗失败。结论:早期诊断和液体复苏在感染性休克中极其重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田瑞兆  张丽 《甘肃医药》2014,(10):733-73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感染性休克患者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剂量为30万U,iv,Qd,连续用药7d);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T)、心率(HR)、收缩压(SP)及尿量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血乳酸(Lac)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其体温、心率、收缩压及尿量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体温及收缩压变化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实验组患者APACHEⅡ评分、CRP、PCT及Lac等各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7d内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比较无差异.结论:乌司他丁应用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能有效地降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病多为重症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抗休克治疗后,33例经手术治疗,治愈率为:84.8%(28/33),非手术治疗3例,均死亡。治疗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例,占25%;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占13.8%。本组36例病死率22.2%(8/36),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占62.5%(5/8)。结论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时应首先抗休克治疗,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时手术,控制感染,早期防治MODS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休克是发生在全身严重感染基础上,由细菌、支原体、病毒等微生物及其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微循环障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而致的复杂综合征,因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我院自2007年~2009年共收治2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男12例,女8例,男女比例3:2,年龄1~10岁.其中感染性腹泻病例11例,重症肺炎8例,败血症2例.入院在原有基础疾病上表现神志清楚,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面色苍白,肢端湿冷,少尿,呼吸、心率增快,血压正常或略低.入院后经补液、纠酸、调整血管紧张力、改善微循环、抗感染、去除病因、保护重要脏器等治疗,全部病例均于入院后10~20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治疗上采取补充血容量、控制感染、纠正酸碱失衡、心血管药物应用、减轻细胞损害的药物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英华  韩琦 《中原医刊》1999,26(11):63-64
感染性休克是小儿常见。对患儿必须争分夺秒,综合治疗。积极控制感染,消除病因,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改善全身组织器官血液灌流,纠正代谢紊乱和调整微血管舒缩功能,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护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们5年来收治93例小儿感染性休克,其中中毒性菌痢43例,重病肺炎28例,败血症15例,急性坏死性小肠炎5例,脑炎2例。年龄6岁以内小儿,男62例,女31例,死亡11例。1.2 临床表现:①休克早期病儿精神萎靡或烦躁,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或发绀,四肢凉、冷汗、脉细速脉压差小、少尿。若不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0.
小儿感染性休克是由于感染引起以急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也是以组织灌注不良,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细胞代谢障碍甚而导致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综合症。常见于中毒型痢疾、暴发型流行性脊髓膜炎、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败血症、大叶性肺炎及胆道感染等急性感染性疾病。其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救治,随时都可危及生命。我院自1994~1998年收治历例小儿感染性休克,现将急救与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例病人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14岁,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14例,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1例,病毒感染1例,15例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