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怀疑论作为推动人类获取知识的驱动器一直存在。怀疑论是对人类获取知识的挑战,实践的生活态度到怀疑的生活态度,对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认识表示怀疑的哲学学说,从而对当前的知识现状产生怀疑,继而不断推动人类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从某些程度而言,怀疑论可以说是人类进步获取知识的主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韦伯笔下,理性化,作为现代西方独有的普遍历史现象,系统地借助了一种反传统的力量来造就现代生活的生活之道和社会秩序。理性化与传统的这一关系,构成了西方与东方(特别是中国)的关键差别。西方理性化这样一种反传统的传统,根源于伦理先知对自然人伦关系的怀疑和拒弃,以及相应对陌生人构成的博爱共同体的向往。而现代中国人生活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在对抗历史命运的自由努力中重建具有内在精神气质的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精神基础,而道教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中国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人与众生万物、人性及人与神的关系角度对比探讨两者关于人的观念差异,在哲学本体论的论域内二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对实体存在论上则体现了中西方基本文化观念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4.
"红船精神"所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在新时代要充分挖掘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使其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激励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蓬勃发展。新时代"红船精神"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红船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红船精神"是当今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红船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人们习惯上乐于将美利坚民族视为西方近代拜金主义的渊薮、资本主义腐朽社会的典型代表,认定这是个重物质轻精神、执著于感官享受而忽略了心灵需求的民族。其实,这是我们对美国文化的一种误会,一旦我们真正地深入其内核之中时,不能不被某种人类精神文化中的奇葩所打动。在此,我想着重剖析美国精神中的牛仔文化,捐赠与审美,巧克力文化以及美国大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精神瑰宝,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奋斗过程中形成的精神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对于实现伟大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推动作用。从这个层面看,红色文化不仅是精神瑰宝,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时代元素和时代意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将予以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侠小说与英国骑士文学是中西方文化的特有产物。两者都推崇尚武精神,但在精神内涵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背景、文化精神、对现代人影响三个方面。加强两者的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审视中西方文化,加速中西文化的融合。基于此,本文以中西方文化为视角,对中国武侠小说与英国骑士文学作了详细的对比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宇 《现代交际》2006,(10):4-9
在中国的语境下,集体主义向来是被鼓吹的对象。也因此,集体主义成为一把扼杀个性、埋没自我的利剑。不知是消费文化的瓦解还是时代变迁的使然,突然间,集体主义就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个性的张扬、对个体表达的宽容、对个人选择的尊重,一个以大写的“我”为图腾的世代呼啸而至,让人措手不及。这是“玉米”和“凉粉”各自为营的时代,这是强调个人意志而忽视政治走向的时代,这是为黄健翔的“精神出轨”击掌叫好的时代,这是在个人博客上秀出自己的时代……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勒内·笛卡尔是近代欧洲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主张以理性反对经院哲学的信仰主义,首创了西方近代理性主义先河。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笛卡尔哲学活动的特点,来阐述笛卡尔哲学中所蕴含的怀疑精神。并通过结合当今的时代背景,来说明怀疑精神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快乐的等级     
虽说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传统,但在现代社会中,西方那种奋勇向前的精神无疑占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即使同是在西方,不同时代,不同人们对生活也有不同的取舍。  相似文献   

11.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生态中。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西方文化几乎可以无障碍地进入中国。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呈现边缘化的倾向。我们常说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几十年来的事实证明,越是西方的,越是世界的。这是我们没有经历过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文化的危机,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性文化碰撞以后产生出来的危机,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个问题在中国思想界已经暴露无遗了.90年代中期以后,以北京为中心的中国思想界已经在各种刊物上反复发表意见,讨论三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的可能性和出路.所以,我们今天讨论当代中国文化的危机和重建并不是一个新鲜问题.拉长历史镜头来看这个问题,这也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老问题,是百年来中国知识界的一个"心魔".  相似文献   

13.
作为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的一个重要参与,“文化民族主义”并非一个陌生的名词。对中国而言,它是一部分国人因国家的生存困境而在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层面上所产生的文化焦虑。具体说,尊重和卫护中华文化,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审慎吸收现代西方先进文化,以重建中国民族文化精神,期望由民族文化的复兴而至民族国家的复兴,是20世纪尤其五四后中国文化民族主义思潮的主流。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和演变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但在此无意对这一复杂的进程作全面考察,而仅对现代新儒家在其重建儒家精神背后所具有的民族国家关怀作一…  相似文献   

14.
鲍宗豪 《科学发展》2009,(12):68-82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赓续绵延的记忆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的气质、风骨和灵魂,本质上反映的是城市精神文化的特质。对都市文化的研究,广义上可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不同的维度展开,但更需要研究都市的精神文化。本文对都市精神文化的研究置于全球化的视野下,比较研究纽约、伦敦、巴黎等不同全球城市精神文化的特点,进而揭示全球城市精神文化的共同本质与深层价值意蕴,提出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文化自觉"意识和取向。  相似文献   

15.
张冉 《现代妇女》2014,(12):386-386
当代中国雕塑发展迅速,雕塑的精神是雕塑的灵魂,目前我国雕塑精神正处于转折时期,雕塑文化、精神的发展处于转变时期,是由西方文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变,是由浅层文化向深层文化的转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与国民文化精神意识的不断增强,雕塑中在政治、经济的精神文化影响了中国雕塑家对传统的认识,是其民族自信心和时代责任感具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今年11月25日是西方的感恩节。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愫,感恩是一种人性的光辉。经常有人说西方才有感恩文化,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匮乏感恩文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羊跪乳、鸦反哺”、“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国人对知恩图报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我很喜欢中国人的守时,它是一种美德,是我们西方人应该学习的一点。但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的毛病是,中国人缺乏安全意识。有时候我会惊奇地发现,一家三口坐在一辆摩托车上,竟没有一个人带头盔!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是近代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大事,也是青年大学生走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性事件。青年大学生在五四运动中遵循着一定的文化逻辑,其中,文化危机是青年大学生主体的文化境遇,文化转型是青年大学生觉醒的文化机遇,文化整合是青年大学生行为的文化动力。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把握住文化发展的时代机遇,诠释与时代同向的五四精神,宣传与时代同行的五四精神,践行与时代同心的五四精神,在对五四精神真的探索、善的坚守和美的创造中肩负起文化复兴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孙大为 《职业时空》2012,(4):175-176
西柏坡精神首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柏坡时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探索成果。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关键时刻,面对建设新中国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考验,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还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先进文化的政治诉求,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20.
柯文中国中心观的提出,为我国史学界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新的方法,柯文在《在中国发现历史》一书中详尽地介绍了三种西方模式和中国中心观。初读此书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更让我有些许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