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中药大多数是属于多成分的天然药物,一般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毒副作用少,有些市民还把喝中药当成时尚。但是,“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不能随便饮用。中药的毒副作用在我国历代中药文献中早有记载。《神农本草经》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即上品120种,能补养,“无毒”,可以长服、久服之品;中品120种,能治病补虚,无毒或有小毒,斟酌使用;下品125种,专治大病,多为有毒,不可多服。张子和云:“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由此可见,对于中药毒副作用的认识并非现代才有,古代医家对此早有认识。中药的毒性多与下列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药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中药对机体产生的除治疗作用以外的毒性作用、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然而.中药历来被人们误认为毒副作用小而被广泛应用,致使许多人对中药长期、大剂量服用或随意服用。其实中药也与西药一样,每种药物都有其特性,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毒性或副作用等。这便是中医中药所讲的“偏性”。中药之所以能治病也正是利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生理的“偏性”,即所谓以偏治偏。因此,中医药理论明确讲明,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是药三分毒”,这也说明从古至今,中药的毒副作用被医学界所重视。当然毒性有大…  相似文献   

3.
佚名 《家庭护士》2007,(7):40-40
有些人喜欢将一些中草药当茶饮,以为中药当茶饮会有保健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实际上,“是药就有三分毒”,中草药是不宜长期当作茶饮用的,无论剂量过大还是服用时间过长,都可能发生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有些人喜欢将一些中草药当茶饮,以为中药当茶饮会有保健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实际上,“是药就有三分毒”,中草药是不宜长期当作茶饮用的,无论剂量过大还是服用时间过长,都可能发生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药对细菌抑菌作用的体外实验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医疗手段和药物层出不穷。自青霉素发明以来感染性疾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是如今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致使多重耐药细菌出现。虽然抗生素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但还是不能完全控制由耐药性细菌所致的疾病。再者新一代抗生素价格昂贵,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中药在控制耐药性细菌感染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中药价格较低,毒副作用小,且很少有耐药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6.
现在临床、医学类杂志较多报道要合理使用抗生素,而有些中药的不良反应往往忽视.随着中药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的中药制剂品种也极大地丰富起来.除了传统的中药汤剂和膏、丹、丸、散等中成药外,中药针剂、片剂、中成药复合制剂也比比皆是.中药制品的良好效果、给药方式的多样化、可观的经济效益、尤其中药的安全可靠性,赢得了广大患者、医务人员与商家的热列欢迎,许多药品广告都打出了"纯中药制剂"这一响亮招牌.在治疗多种疾病中,如感冒、胃肠肝胆病、心脑血管病、肾病、慢性腰腿痛、神经衰弱、妇科病、疲劳综合征等,中药制剂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不仅中医用,西医也用,甚至不少患者自己购买使用.中药的毒副作用虽然低,但常言道"是药三分毒",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药物都具有双重性,即可治病,又存在过敏反应与毒性反应,中药使用不合理同样可带来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7.
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药品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的具体表现就是"药物的两重性",即"药能治病,也能致病",中药也不例外.其实我们的祖先对药物的这种特殊性早有认识,"是药三分毒"所说的就是这种特殊性.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是根据药物的功效和毒性,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无毒",中品"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下品"多毒,不可久服",并指出毒烈之药的使用宜从小量开始,慎勿过量.由于中药与西药相比,其安全性高、副作用低,加之受"中药是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这一片面宣传的误导,使人们对中药的"毒副作用"认识不足,导致非合理使用中药现象屡见不鲜.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中药不良反应个案报告也呈上升趋势.笔者在此从中药的使用特征与毒副作用、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谈一点学习所获,旨在提高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正确评价中药.  相似文献   

8.
周小枫  陆基宗 《全科护理》2008,6(31):2874-2874
最近,国内外媒体几乎都有涉及“解热镇痛药的毒副反应和负面影响”的报道。据统计,我国解热镇痛药的销售量,仅次于抗生素药物,每年的销售额不下几百亿元。但在合理应用解热镇痛药这个问题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全社会普及合理应用解热镇痛药的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既能治疗疾病,也会因不良反应而伤害人。与化学药相比,我国的传统中药由于其毒副反应相对较少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有不少人认为中药大多是天然的动、植物,药性平和,用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事实上,中药虽然毒副反应少。但并不等于没有不良反应,同样有危害,或是轻微的不良反应或是过敏,严重的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0.
中药不良反应,实际上是药物毒副反应,这里“毒”字中医和西医含义不同: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用之得当即为药,用之不当即为毒。毒是药物的偏性,在治病时用药物的偏性调整人体阴阳的偏性,改善病理状态,达到恢复机体正常功能。西医损伤机体作用的药称毒药,所以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11.
许多人对中药毒副作用有所忽视,甚至错误地认为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也即中药不良反应,是中药作用于机体时伴随着中药的治疗作用同时产生的对治疗疾病无关而对机体有害的一些作用。近来常见一些中药制剂及含中药的其他商品(包括加药食品、药物化妆品等)的说明书或广告中,标明“纯中药制剂,无任何不良反应”、“长期使用无任何副作用”、“老少皆宜”等。  相似文献   

12.
中药不良反应居药品前三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荟萃》2003,18(21):1203-1203
据已经披露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显示 ,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药已经成为不良反应“三大祸首”。有关专家提醒 ,由于传统观念认为中药安全无毒副作用和有些企业广告的推波助澜 ,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 ,因此必须改变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北京地区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对 1993~ 1999年期间 5 90 0份北京地区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分析表明 ,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中 ,抗生素占首位 (4 8.2 % ) ,中药以 13.4 %的比例占第二位。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对 1994至 1999年 10月因药源性疾病住院病例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 ,在致病药物中 ,中药仅次…  相似文献   

13.
警惕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引起的肾损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小彬 《新医学》2004,35(5):305-306
传统观念认为:中药来源于天然,无毒无不良反应!然而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对中药的毒性中医的古籍也有记载,“凡药物云有毒及有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者,亦能杀人”。根据报道,国内主要医学文献有关中药毒性的文章,在1992年,有211篇,涉及的病例有1006例;从1993~1994年,在111种医学期刊中则有380篇,共  相似文献   

14.
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较长时间以来,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必须改变。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医中药是祖国的瑰宝,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和医务工作者探索、实践的成果。中药包括天然和人工种植的植物的根、茎、叶、花、种子,矿物,动物的皮、骨、血、胚胎等。因为来源天然,毒副作用较人工合成药小,因此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必须改变。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中药曾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中药药性平和、服用安全,可以长期服用不会中毒。一些中药及中药保健品生产企业利用人们这种认知,在广告宣传上大肆传播“中药没有不良反应”、“纯天然药物没有毒副作用”等观点,一时间含中药成分的保健品、功能食品、化妆品和饮料的品种数量猛增。而随着现代开发和使用范围的扩大,中药的不良反应渐渐引起国内外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辩证施治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违背相畏、相反原则,用药不当,都会产生药物的不良反应。中药讲究配伍禁忌,西药也是一样。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与西药一样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中药化学成分复杂,有的复方药物组成高达几十种。剂型不同,理化性质、药效、毒性也不同,中草药品种采集季节、用药部位不同,提取精制工艺不一,容易造成质量不稳定,易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中药在临床应用中,亦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其毒性与药物的品种、部位、产地、采集时间、贮存条件,剂型及炮制工艺等密切相关,在临床使用中药时,应合理配制,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我院给输卵管阻塞患者采取通液术、注射胎盘组织液和使用抗生素治疗,疗程长、疗效缓慢,患者不能耐受长时间注射带来的不适。因此,在1995年6月至2003年6月给62例经输卵管通液和碘油造影证实为“输卵管阻塞”,患者采取经期静滴抗生素、通液术与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达95.1%,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药物与安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在发挥疗效的同时,也存在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据悉,我国每年有近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飞行及驾驶人员在飞行及驾驶前使用某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改变驾驶人员的反应能力,易发生意外事故,因此为确保飞行及驾车安全,对飞行及驾驶人员使用以下药物应特别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