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健美专项课对学生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辉 《体育科学》2002,22(4):17-18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健美专项课与篮球、排球、武术、足球等专项课进行研究.在100 m跑、1000 m跑、立定跳远、铅球、引体向上这5项达标中,健美班分别与篮球、排球、武术、足球班比较,总体呈显著性差异,P<0.05;健美班学生胸围指数比身材高大的篮球班、排球班的学生大,与足球班、武术班学生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健美教学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健康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问卷调查和实验对比的基础上,构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的武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使武术课堂教学和武术课外锻炼有机联系在一起。实验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武术技能、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运动处方对高中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健身运动处方在课外锻炼中对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根据中学生体育教材,从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建立以健美操、跳跃、武术、力量、排球、篮球、走跑和身体全面发展为基础的运动处方,并在中果外活动中进行实施,每周3次,共进行实验8周。研究证明运动处言对高中学生身体素质有较大的提高,其主要集中在力量、速度、柔韧、灵敏和耐力等素质上,为今后利用运动处方来科学地对中学生进行强身健体和为国家体季推  相似文献   

4.
孙晓  赵晓军 《辽宁体育科技》2007,29(4):32-32,34
对身体素质班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排球专项训练,并对训练前后所反映的心肺功能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排球专项训练明显提高其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校保健班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校体育保健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与锻炼的实验,探讨对病、残、体弱学生实施运动处方教学与锻炼的效果和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保健班学生实行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与锻炼,能有效地改善心肺机能,提高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普通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课程学习一学期前后各指标的测试变化结果,分析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经过健美操运动锻炼,健美操选项班学生身体成分BMI、WHR、%BF等指标均未有显著性变化;身体机能水平有较明显的改善;身体素质水平提高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体育选项课程对大学男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实验、测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别对体育舞蹈、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体育选项课程对促进大学男生的体质健康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选项课程对促进大学生男生身体素质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篮球比乒乓球课程更能发展学生爆发力素质;武术比体育舞蹈课程更能发展学生力量素质;体育舞蹈、足球课程比武术课程更能发展学生呼吸系统的机能;对其他素质和机能、形态的促进与发展无显著性差异。建议进一步探究体育选项课程对学生体质特征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的原因和内在规律,以期为体育选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教学实验法,对272名本科大学生进行了16周的体育教学实验,采用《青少年社会适应性问卷》测查教学实验前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结果表明:武术、跆拳道、健美操和篮球选项班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随着自然成长和体育教学的影响得到了发展;武术、跆拳道选项班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优于健美操和篮球选项班,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对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健美操练习对女生体形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60名18~20岁女大学生每周参加不同强度的健美操锻炼后,身体形态和心肺功能指标的测试,表明一定(不同)强度的健美操训练对提高女生身体素质、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286 名“保健与强化体育班”学生分成9 个小组,分别施以不同教材内容,经一学年教学实验后,就100m 、铅球、立定跳远、1500m 4 项身体素质的考试成绩与篮球、排球、武术选项班207 名学生的4 项素质成绩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保健与强化体育班”以选择动静结合功、200m 、蛙跳和杠铃卧推为教学内容为宜。这样,气功练习与素质练习相结合,不但能使学生达到保健效果,又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邹穗晖 《精武》2012,(12):62-62,64
高职院校体育设施是保障体育教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更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发展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座谈法以及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体育设施与学生体质的关系,特别是体育设施对学生锻炼动机、锻炼项目选择以及锻炼效果和锻炼习惯培养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论证体育设施对学生体质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健美操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健康第一”,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指导思想,将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引入高校健身课堂,从而更好地发挥健美操的有氧运动的特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改善心肺功能,塑造健美形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健美操运动的喜爱,奠定终身体育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健美操教学在实施终身体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统计的方法,调查了健美操教学在实施终身体育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提高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形态机能,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方面均有其终身锻炼价值,并提出了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陶权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4):457-45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了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模式,并进行实践,其结果表明高校课外活动俱乐部制能明显地提高大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技能、锻炼意识的程度等方面的发展,同时满足大三、四学生的体育活动需要,把高校体育课堂内外有机结合起来,变被动体育为主动体育,切实可行地帮助大学生选择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健美操是当今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普及性极强的体育项目,且紧跟时代发展,十分符合当今中小学生追求美,认识美,易于接受新颖事物的心态。该文结合当今中小学课间操开展的现状以及健美操的自身特点,通过大量查阅资料阐明在校园中进行健美操锻炼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创新能力,易于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且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的养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在中小学课间操时段开展健美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健美操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参加健美操锻炼的女大学生实验前后的各项身体形态指标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健美操运动可使女大学生形体发生明显的改变;身体素质、心肺功能得到显著提高;心理和神经系统机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黄玉兰 《体育风尚》2020,(1):272-27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法等对南昌市西湖区的10所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各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结果表明:南昌市西湖区小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丰富,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跑步等项目,健美操、排球等项目开展较少;部分学校场地、器材设施不足是影响小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目前西湖区小学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特定负荷强度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利用德国产Cortex 3B型号的心肺功能仪,对我校体育专业健美操专修班学生进行一年的无氧阈强度训练前后的部分心肺功能指标进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无氧阈强度下健美操运动可明显改善大学生的心率、肺通气量、最大摄氧量、氧脉搏、血压等心肺功能指标。研究认为,适宜的负荷下健美操运动可以促进大学生心肺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中美日三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测试指标及其演进做了比较研究,得到的启示: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作为备选指标与体育成绩考核存在一定矛盾;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指标耐力跑的距离可适当加长;台阶试验测试结果可信度需要进一步论证;掷实心球评价标准的分级可能存在问题;在反映同一身体素质的指标应该归为同一类目;皮脂厚度测量法能更直接反映学生的身体成份,应考虑增加该指标等。旨在为完善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半场篮球锻炼对60岁以上老年男性身心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长期坚持半场篮球锻炼的60岁以上男性老年人进行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长期坚持强度适中的半场篮球锻炼,能够增强老年人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素质,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心理健康能产生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