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枢纽是支撑经济社会及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融合产业形成的枢纽经济是我国新时期“交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略,依托枢纽机场打造航空枢纽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在辨析机场经济、临空经济、航空经济及航空枢纽经济等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研究我国临空经济区规划、国际航空枢纽规划等相关实践情况,对航空枢纽经济的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一是明确定位及发展路径,二是着力提升枢纽能级,三是构建核心产业体系,四是推动枢纽辐射带动,五是完善区域协同环境。  相似文献   

2.
李航  黎婷 《综合运输》2022,(3):90-94+125
为了加快长三角地区实现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建立长三角临空经济区联盟,打造未来世界级别机场群。本文针对2018年长三角地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航空物流效率,采用三阶段DEA模型进行横向对比测算,实证结果显示,作为国内主要的航空货运枢纽区域,长三角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中杭州和南京均处于DEA有效,宁波航空物流处在增长阶段,上海虹桥航空物流需要转型升级,协调上海两机场功能定位。最后从加强机场管理与资源配置、航空物流新业态融合与政策支持、发挥长三角空港示范作用与发展高质量航空物流三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民用航空的快速发展,临空经济区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国内外中小机场发展临空经济的典型经验显示,中小机场通过采取不同于大型机场的发展策略同样可以达到临空经济和机场发展的双重目的。本文提出了中小型机场"以外促内,一体化发展"的临空经济策略,及实现战略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组织管理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规划发展以航空货运为主体的枢纽机场的重要机遇期。本文分别从机场和航空货运企业角度,论证了航空货运枢纽的形成机理,总结了建设航空货运枢纽的国际经验,提出了航空货运枢纽的决策支持分析方法,提出在我国中部地区建设一个服务全国的航空货运枢纽机场、促进航空物流业态创新和临空经济结构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域交通网络与空间形态结构的互动影响着机场地区“空港、临空产业、航空城”的协同发展。从“港产城”一体化角度分析枢纽机场地区交通及其组织特性,提出以机场导向发展、突出进场交通的轴向性和航空客货属性产业布局分离的机场地区交通网络与空间形态结构耦合的理想模型。考虑实际自然地理环境、行政区划、机场的功能定位等因素,论证典型枢纽机场地区道路交通网络结构与空间形态结构互动模式。最后,以北京首都机场地区为例,验证首都机场地区路网结构与空间形态时空演进历程,分析现阶段及规划中交通网络与空间形态结构的强关联耦合。  相似文献   

6.
动向     
<正>临空经济示范区布局重点依托大型航空枢纽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民航局联合出台《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重点依托大型航空枢纽,引导和推进高端制造业、现代眼务业集聚发展,构建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把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基地、区域物流中心、科技创新引擎和开放合作平台。根据该指导意见,申报设立临空经济示范区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应符合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优化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鄂州顺丰机场开工,打造下一个“孟菲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依托航空货运枢纽,发展快运物流及临空产业,对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引导资源集聚与调配、促进区域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10月底,鄂州顺丰机场顺利通过国家相关部门评审;12月13日,湖北省政府与顺丰集团签订《关于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合作协议》;12月20日,备受瞩目的湖北国  相似文献   

8.
随着机场开发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以机场为基础的航空都市区规划建设成为发展趋势,作为临空新城,其交通规划具有特殊性。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简称"航空港实验区")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现代、高效、便捷的综合运输体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借用SWOT模型的分析思路,深入分析航空港实验区综合交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航空港实验区2020年及2040年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为航空港实验区未来一个时期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指明方向,也为我国其他地区航空都市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当前,由于专业货运枢纽机场的缺乏,我国航空物流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都面临着较大瓶颈。根据全球专业货运机场发展经验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电商平台+中小城市"的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是我国未来民航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组成,也是建设民航强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和明星城市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分析欧美各类型货运枢纽机场,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专业货运机场量化界定和空间差异化特征,为我国专业货运机场及其临空范围的空间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航空物流凸显临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FedEx亚太转运中心落户广州并于2008年正式运行,预示着航空物流将对珠三角地区的临空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临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成为该地区经济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1.
大型枢纽机场的最佳策略是坚持枢纽发展战略不动摇,联合航空公司共建中枢网络结构,在多层次的机场体系中利用好大机型投入使用的契机,通过融合临空产业寻求长远稳定的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12.
《运输经理世界》2012,(13):20-20
日前,东航集团与上海铁路局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出“空铁通”联运产品。旅客在购买东航机票的同时,可以一并选择铁路苏州站、无锡站、常州站、宁波东站与上海虹桥站之间的列车,一次购票支付,订好火车票和飞机票。据介绍,此次推出的“空铁通”虚拟航班最大的亮点是实现了东航上海虹桥和浦东两大机场东航航班与高铁的双向衔接联运服务。也就是说,无论是高铁乘客还是航空乘客都可购买该产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了全球航空业发展态势、国际航空枢纽发展趋势以及对成都航空枢纽建设和临空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国内外对于机场及空港所谓经济引擎和新动力源的提法,以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为分析对象,探究了以机场为平台的航空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前向推动和后向拉动作用,和航空运输有效需求诱发的引致效应,以及航空运输业与外贸、旅游等产业互动引发的催化效应,并且综合测算出航空运输业对国民经济整体的投入产出比。通过以上分析,验证了关于空港城作为区域经济引擎和机场作为国家发展新动力源相关提法的合理性。最后,根据分析结论,针对发挥机场平台下航空运输业作为国家发展新动力源的作用,提出了系列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枢纽机场目前已广泛应用“主楼+多指廊”的航站楼构型,两指廊间的港湾区因空间资源紧张、航班流线交织等不可避免的矛盾,已经成为阻碍机场空侧高效运行的关键节点。本文在量化了“L”型、“U”型两类港湾的结构参数后,结合港湾区内航班的运行状态及其航班属性提出了机位相关因子,并在分类量化了相关因子的基础上运用动态编组方法建立了机场港湾区运行优化模型。而后,基于滑动时间窗与频谱分析两类方法设计了港湾区内机位间的动态编组方法。实例验证的结果表明改方法能够在保障运行安全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航班在港湾区内的滑行时间,进而提高机场空侧运行效率。机场空侧港湾区优化模型的建立也有助于智慧机坪的运行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正"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认识到建机场、发展航空产业不仅是为了改善交通,而是以机场为依托打造经济增长极,并将航空与铁路、公路、水运结合,集成立体交通体系。"龙浩集团总经理赵继光表示,随着"一带一路"、"民航强国"和"军民深度融合"等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及中国低空空域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航空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为此,龙浩集团提出了在全国布局由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组成的"1+8+N"机场网络,建  相似文献   

17.
“不用纠结提早多长时间、怎么去机场了,现在家门口就能候机了!”一位在海门候机厅候机的旅客如此说。 5月16日,南通机场海门候机厅试运营,这是继南通机场海安、如皋城市候机厅之后,投入运行的第三个县(市)候机厅,海门及周边地区的航空旅客乘坐南通机场航班将更加便捷。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航空冷链物流存在易“断链”问题,从航空冷链物流装备角度出发,基于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运用体系结构框架构建的方法,对航空冷链物流进行直观的模型描述,建立了全景视图、能力视图、作战视图、系统视图及视图下重要产品。明确了航空冷链物流活动目标、范围、任务需求、能力需求、系统功能等影响装备体系的关键要素,建立了航空冷链物流装备体系,可为航空公司、机场及相关部门的航空冷链物流装备需求提供理论支持,减少航空冷链物流中出现“断链”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机场航空客运量预测是确定机场建设规模、等级及换乘衔接布局的主要依据,也是机场总体规划的前期工作。随着我国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区域内各机场之间相互竞争的态势越来越明显。本文综合考虑区域内枢纽机场布局和竞争力,建立机场航空市场占有率预测模型,用于各腹地城市机场航空客运量预测;结合禄口机场的历史数据,进行实例分析。本文提出的预测方法对国内机场航空客运量预测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一定区域内部机场发展航空货运业务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货邮量在枢纽机场和支线机场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概念,对"是否要将某个支线机场建设发展为以航空货运功能为主的机场"这一问题进行建模分析,并从机场和托运人的角度对模型结果进行了讨论。文章最后针对模型分析讨论结果从支持支线机场走专业化航空货运发展路径、机场航空货运收费和地方政府对航空货运的补贴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