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天津市男性居民吸烟归因死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吸烟对天津市男性居民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2012年天津市38 312例18~69岁的男性死亡者信息。调整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后,分析吸烟导致不同疾病死亡的风险和超额死亡。结果 天津市18~69岁死亡男性中22.57%是由吸烟引起的,吸烟者平均损失5年的寿命。吸烟者肺癌的死亡风险是不吸烟者的3.10倍(95%CI:2.80~3.44),心脏病死亡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47倍(95%CI:1.36~1.59),脑卒中死亡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41倍(95%CI:1.30~1.53)。城市男性吸烟导致疾病死亡的风险高于农村男性,开始吸烟年龄早、每天吸烟支数多其死亡风险高。结论 吸烟是导致天津市男性居民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2013年成年人吸烟与戒烟行为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2013年江西省≥18岁常住居民吸烟与戒烟行为的流行状况。方法 2013年7-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西省10个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点抽取≥18岁常住居民6 000人,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信息,用于吸烟与戒烟行为分析的有效样本量为5 997人。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江西省不同人群特征成年居民吸烟和戒烟流行现状。结果 2013年江西省≥18岁常住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1.53%(1 291/5 997,标化率为20.60%),复杂加权计算后,现在吸烟率为26.07%(95%CI:23.48%~28.66%),男性现在吸烟率(50.62%,95%CI:46.31%~54.94%)高于女性(1.46%,95%CI:0.57%~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人群现在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并随文化程度提高而上升(P<0.05)、随自报健康状况下降而下降(P<0.05)。87.16%(95%CI:83.29%~91.03%)的现在吸烟者每日吸烟;日均吸烟量(机制卷烟)为19.27(95%CI:17.69~20.85)支;平均每天吸烟量≥20支的吸烟者比例为64.74%(95%CI:55.79%~73.70%);每日吸烟者开始吸烟平均年龄为20.28(95%CI:19.74~20.82)岁,男性开始每日吸烟年龄[20.11(95%CI:19.61~20.61)岁]小于女性[26.88(95%CI:24.73~29.0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04%(95%CI:18.91%~35.16%)的成年男性开始每日吸烟年龄不足18岁。吸烟者戒烟率为14.80%(95%CI:10.88%~18.72%),随年龄增大而上升(P<0.05)、随收入水平增加而上升(P=0.04),随自报健康状况下降而上升(P<0.05);吸烟者成功戒烟率为10.89%(95%CI:8.36%~13.42%);32.10%(95%CI:21.95%~42.25%)的现在吸烟者有戒烟打算。被动吸烟率为54.71%(95%CI:44.20%~65.21%)。结论 江西省≥18岁常住居民吸烟率处于较高水平,重度吸烟者比例大,戒烟者比例低,戒烟意识不强,男性和青少年为控烟工作主要目标人群,应根据江西省流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控烟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描述我国心力衰竭(心衰)流行情况,探究吸烟行为与心衰发病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基线调查为2004年6月至2008年7月。剔除BMI信息缺失、基线调查后即失访以及基线自报有冠心病、脑卒中或恶性肿瘤的研究对象,共纳入487 197人进行分析。本研究使用的随访数据截至2016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吸烟行为与心衰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研究对象中位随访10.15年,随访期间共有4 208人新发心衰,粗发病率为0.87/1 000人年,累积发病率为0.86%。基线年龄越大,心衰发病率越高。高年龄组、农村、男性心衰发病率分别高于低年龄组、城市、女性人群。相比于非吸烟者,偶尔吸烟者心衰发病风险无显著差异(HR=1.05;95%CI: 0.91~1.22),而既往吸烟者(HR=1.48;95%CI:1.31~1.67)和当前吸烟者(HR=1.34;95%CI:1.22~1.49)的风险升高。合并非吸烟或偶尔吸烟者组后,既往吸烟者(HR=1.33;95%CI:1.21~1.46)和当前吸烟者(HR=1.46;95%CI:1.31~1.64)相比于该组的心衰发病风险均升高。当前吸烟者(趋势检验P=0.347)和既往吸烟者(趋势检验P=0.066)的吸烟量与心衰风险间均不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与非吸烟或偶尔吸烟组相比,既往吸烟者戒烟<5、5~、10~、≥20年的心衰发病风险比分别为1.61(95%CI:1.36~1.92)、1.55(95%CI:1.27~1.90)、1.24(95%CI:1.02~1.51)、1.35(95%CI:1.08~1.68)(趋势检验P=0.091),非因疾病戒烟者与因疾病戒烟者心衰发病风险比分别为1.23(95%CI:1.04~1.45)和1.62(95%CI:1.41~1.86)。健康吸烟行为较非健康吸烟行为对心力衰竭有明显的保护作用(HR=0.75;95%CI:0.69~0.81)。城乡地区和冠心病家族史与吸烟行为是否健康存在对心衰发病风险的交互作用(交互检验P<0.05)。结论 我国心力衰竭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无论吸烟频率、吸烟量、戒烟时长和戒烟原因,既往吸烟和当前吸烟者相比于从不吸烟或偶尔吸烟者,心衰风险均较高。吸烟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继续坚持全面禁烟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1991-2015年中国9省份18~64岁成年男性居民吸烟状况与肥胖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9轮调查资料,选取参加两轮及以上、有完整人口统计学特征、吸烟状况和体格测量数据的18~64岁成年男性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2 169名。依据研究对象是否吸烟以及吸烟者每日吸烟数量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吸烟、轻度吸烟(1~14支/d)、中度吸烟(15~24支/d)和重度吸烟(≥ 25支/d)组。观察不同吸烟程度下研究对象的BMI、腰围、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分布情况,利用两水平混合效应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男性吸烟状况与肥胖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不同吸烟程度下调查对象的BMI、腰围、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校正混杂因素后,轻、中和重度吸烟者BMI分别比不吸烟人群减少了0.19 kg/m2(95%CI:-0.27~-0.10)、0.40 kg/m2(95%CI:-0.49~-0.31)和0.36 kg/m2(95%CI:-0.53~-0.19);腰围分别减少了0.49 cm (95%CI:-0.76~-0.21)、0.80 cm (95%CI:-1.08~-0.51)和0.79 cm (95%CI:-1.38~-0.36)。男性轻、中和重度吸烟者患全身性肥胖的风险分别是不吸烟者的0.70倍(OR=0.70,95%CI:0.62~0.79)、0.61倍(OR=0.61,95%CI:0.55~0.69)和0.78倍(OR=0.78,95%CI:0.65~0.96);患中心性肥胖的风险分别是不吸烟者的0.78倍(OR=0.78,95%CI:0.73~0.84)、0.74倍(OR=0.74,95%CI:0.70~0.79)和0.84倍(OR=0.84,95%CI:0.76~0.95)。结论 1991-2015年间,男性不吸烟与吸烟(轻、中和重度)居民的BMI、腰围和肥胖患病率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成年男性居民吸烟与肥胖患病风险呈显著性负向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国农村地区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控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84 509名≥18岁居民,其中10 241名农村现在吸烟者纳入研究。采用χ2/F检验对戒烟意愿与人口学信息、烟草使用情况、烟草相关危害知识的认知、慢性病患病情况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453名(37.46%)考虑在未来12个月内戒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偶尔吸烟者的戒烟意愿高于每天吸烟者(OR=0.693,95%CI:0.494~0.971),每天吸烟量<1包者的戒烟意愿高于≥1包者(OR=0.628,95%CI:0.511~0.771),12个月内有戒烟经历者的戒烟意愿高于12个月内未戒过烟的现在吸烟者(OR=0.438,95%CI:0.357~0.537),烟草危害认知程度高者戒烟意愿更高(OR=1.056,95%CI:1.028~1.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农村地区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与吸烟状况、吸烟量、戒烟情况、烟草危害认知有关。建议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宣传,提供简短的戒烟干预,提高农村现在吸烟者的戒烟意愿。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天津市青年男男性行为人群(YMSM)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9月至2022年12月,通过滚雪球抽样方法对16~24岁MSM开展面对面的匿名问卷调查,收集MSM主要人口学、行为学信息,并开展HIV血清学检测,通过多因素分析探索该人群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YMSM 2 919人中,47.1%(1 374/2 919)曾经使用过精神活性物质,校外YMSM曾经使用过精神活性物质的比例为51.6%(853/1 653),高于学生YMSM(41.2%,521/1 266)(χ2=31.42,P<0.001)。校外YMSM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者是不吸烟者的1.49(95%CI:1.17~1.84)倍,最近6个月发生过肛交性行为者是未发生者的4.14(95%CI:1.71~9.98)倍,最近1周肛交次数≥3次者是<3次者的1.65(95%CI:1.27~2.14)倍,最近6个月发生过同性商业性行为者是未发生者的1.99(95%CI:1.14~3.45)倍,最近1年接受过HIV检测者是未检测者的2.37(95%CI:1.90~2.94)倍,最近1年被诊断患性病者是未患性病者的1.89(95%CI:1.11~3.21)倍;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20岁者是<20岁者的0.66(95%CI:0.52~0.83)倍,性取向异性恋/双性恋者是同性恋者的0.48(95%CI:0.30~0.74)倍,主要通过线下交友者是线上交友者的0.70(95%CI:0.53~0.94)倍。学生YMSM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天津市户籍是外地户籍的1.31(95%CI:1.02~1.69)倍,吸烟者是不吸烟者的1.61(95%CI:1.14~2.27)倍,最近1周肛交次数≥3次者是<3次者的1.52(95%CI:1.05~2.19)倍,最近1年被诊断患性病者是未患性病者的3.31(95%CI:1.68~6.50)倍,汉族是少数民族的0.53(95%CI:0.30~0.94)倍。结论 天津市YMSM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比例较高,校外与学生YMSM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影响因素不同,需要针对不同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市18~65岁居民吸烟危害认知水平及戒烟意愿,对控烟工作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完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自2017年北京市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以多阶段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在北京市16个区165个村/居抽取调查对象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1 594例有效样本中,49.93%不想戒烟,男性不想戒烟者比例为50.39%,女性为4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11,P=0.002),郊区为56.78%,城区为4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77,P<0.001)。吸烟者与戒烟者戒烟动机中,因所患疾病原因,戒烟者中比例(29.88%)高于吸烟者(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65,P<0.001)。吸烟危害认知较好女性的比例(34.97%)高于男性(3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12,P<0.001);郊区的比例(35.44%)高于城区(3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34,P<0.001);从不吸烟者的比例(35.15%)高于吸烟者(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77,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认知一般者(OR=0.61,95% CI:0.39~0.94)与认知较差者(OR=0.67,95% CI:0.50~0.90)不易产生戒烟行为,认知一般者(OR=0.64,95% CI:0.53~0.76)与认知较差者(OR=0.87,95% CI:0.78~0.98)更易产生吸烟行为。结论 北京市18~65岁吸烟者戒烟意愿较低,戒烟动机主要出于健康考虑,从不吸烟者吸烟危害认知优于吸烟者,吸烟危害认知是吸烟情况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农村男性吸烟者戒烟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农村男性现在每天吸烟者戒烟意愿影响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14个行政村的男性现在每天吸烟者为研究对象,逐一入户,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共得有效问卷1 287份。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优势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戒烟意愿影响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 1 287名每天吸烟者中有318人(24.7%)打算在未来6个月内戒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既往戒烟经历(OR=1.691,95%CI:1.458~1.962)、吸烟量少(OR=0.751,95%CI:0.639~0.884)、烟草危害认知程度高(OR=1.038,95%CI:1.001~1.077)、患慢性病(OR=1.765,95%CI:1.013~3.075)的男性吸烟者更倾向有戒烟意愿。优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戒烟经历是戒烟意愿首位影响因素,其他依次是吸烟量、烟草危害认知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结论 农村男性吸烟者戒烟意愿比例较低。戒烟意愿主要与吸烟者自身因素有关,其中有既往戒烟经历是增加戒烟动机的首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现状调查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吸烟是COP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了解我国≥40岁居民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平均开始吸烟年龄及日均吸烟量等指标,为有效防控COP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该监测覆盖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共调查125个监测点(县、区)的≥40岁居民75 107名,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方式,应用电子化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对样本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后,估计不同特征人群吸烟状况。结果 2014年中国≥40岁人群吸烟率为40.0%(95% CI:38.5%~42.0%),现在吸烟率为31.0%(95% CI:29.7%~32.0%)。男性吸烟率、现在吸烟率(74.1%、57.6%)远高于女性(5.4%、4.0%),乡村吸烟率、现在吸烟率(41.2%、32.4%)显著高于城镇(38.8%、29.5%)。吸烟者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20.1(95% CI:19.7~20.5)岁。吸烟者年龄越小,平均开始吸烟年龄越早(40~、50~、60~、≥70岁年龄组吸烟人群平均开始吸烟年龄分别为18.3、19.2、20.9和23.1岁)。每日吸烟者日均吸烟量为18.9支,男性日均吸烟量(19.3支)大于女性(12.5支)。结论 中国≥40岁男性吸烟率高,乡村地区吸烟率较城镇高,给COPD防控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我国成年人吸烟现状及不同吸烟人群与多种慢性病的关联。方法 基于2013年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覆盖31个省份的298个监测县(区),按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国≥ 18岁居民176 534人。利用询问调查收集对象前12个月的吸烟行为(吸烟状态、现在吸烟者日均吸烟量、现在每日吸烟者吸烟年限等)、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相关信息,测量血压,检测血糖和血脂。采用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的权重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样本175 386人。其中男性占42.7%,女性占57.3%。成年人男性吸烟者高血压、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0.4%、7.2%和18.0%,高于非吸烟者;女性吸烟者高血压、糖尿病、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5.6%、14.0%、10.3%和15.9%,均高于非吸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男性吸烟者比非吸烟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有所降低,患高TG血症风险比非吸烟者高19%(OR=1.19,95% CI:1.10~1.30)。其中,现在日均吸烟≥ 20支男性高TG血症患病风险比非吸烟者高41%(OR=1.41,95% CI:1.28~1.55)。我国成年人女性吸烟者比非吸烟者高TG血症患病风险高40%(OR=1.40,95% CI:1.15~1.70);每日吸烟年限≥ 20年者高TG血症比<20年者高60%(OR=1.60,95% CI:1.31~1.95)。结论 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总体慢性病患病率高,且吸烟年限长或现在每日吸烟量大的人群患病风险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1.
某社区居民吸烟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 了解某社区居民的吸烟率 ,吸烟者的原因、戒烟打算及接受劝烟服务情况。  [方法 ] 于 2 0 0 3年 7月对社区 13~ 74岁居民进行整群随机抽样 ,面对面问卷调查 ,共调查了 13 96人。  [结果 ] 该社区 13~ 74岁居民的吸烟率为 2 5 .5 %。其中男性为 60 .8% ,女性为 0 %。 2 0岁及以下未发现吸烟者。吸烟者主要吸烟原因是好奇、社交需要、解乏、时髦。有 76.1%的吸烟者未考虑在未来 6个月内戒烟 ,只有 17.7%的吸烟者考虑在未来 6个月内戒烟。过去 6个月中 ,只有 5 .3 %的吸烟者接受过医务人员的劝烟服务。  [结论 ] 吸烟是本社区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戒烟干预的主要对象是 2 0岁以上的男性 ,采取临床场所戒烟与社区控烟相结合的综合策略 ,以提高吸烟者戒烟意愿、动机为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拒烟自我效能在吸烟危害认知对戒烟成功影响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642例男性自发性戒烟成功者为病例组,700例男性自发性戒烟失败者为对照组。吸烟危害认知水平由12个评分项目的总分评估,拒烟自我效能由拒烟自我效能问卷评估。总效应被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通过基于KHB法的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效应。结果 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包括年龄、开始吸烟年龄、职业、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后,拒烟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仅占吸烟危害认知对戒烟成功影响总效应的6.03%,吸烟危害认知对戒烟成功影响的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93.97%;在3种拒烟自我效能情境(包括积极、消极、习惯情境)下的中介效应占吸烟危害认知对戒烟成功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6.80%、3.08%和2.32%。结论 拒烟自我效能在吸烟危害认知对戒烟成功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提高吸烟者的危害认知水平可直接促使其戒烟成功,并可通过增大拒烟自我效能促使其成功戒烟。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医生吸烟及控烟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生吸烟和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开展医生戒烟活动、医生帮助吸烟者戒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询问调查抽中的广州市1级、2级和3级医院的一线临床医生。结果医生的总吸烟率17.3%,现吸烟率为15.2%,其中40~岁年龄段现吸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男性现吸烟率25.9%,女性无人吸烟,影响现吸烟率的主要是男性吸烟者;1、2级医院现吸烟率明显高于3级医院。80.4%的医生赞成医生应该为病人树立不吸烟榜样,52.7%的医生赞成或不反对医生应主动向病人提供戒烟服务,并希望了解更多吸烟和控烟有关知识。结论有必要在医生中开展吸烟和被动吸烟的危害、戒烟知识和方法培训,令医生自己减少吸烟,并使医生更主动地、为病人提供更专业的戒烟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008年中国医院的禁烟政策及其对医生吸烟行为的影响。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地选择省会城市1个,地级市1个,县级市(县城)1个,在每个项目点使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医生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次调查发现中国有60.4%的医院制定了全面禁烟的政策,35.8%的医院有部分禁烟的政策,3.8%的医院无任何禁烟政策。但是在有全面禁烟政策的医院只有39.8%医院能够很好实施全面禁烟的政策。在能够实施全面禁烟的医院中,医生的现在吸烟率低于那些不能很好执行禁烟政策的医院,而医生的戒烟率、计划戒烟率、支持全面禁烟政策的比例均高于那些不能很好执行禁烟政策的医院。结论目前能够达到全面禁烟的医院比例依然较低,医院全面禁烟政策的实施能够改变医生的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安徽省成人居民吸烟和戒烟行为状况,为制定烟草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3-2014年安徽省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调查数据,使用事后分层权重调整和复杂抽样设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效样本量为7 182人,现在吸烟率为26.2%(95% CI:23.9%~28.4%),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51.2%(95% CI:45.5%~56.8%)和1.4%(95% CI:0.5%~2.4%);男性现在吸烟率随文化程度提高出现降低趋势(P<0.001)。现在每日吸烟率为23.7%(95% CI:21.4%~26.0%),男性(46.5%,95% CI:41.7%~51.3%)高于女性(1.2%,95% CI:0.5%~1.9%)。现在吸烟者日均吸烟量为17.1(95% CI:16.5~17.6)支,男女分别为17.2(95% CI:16.7~17.8)支和10.5(95% CI:9.4~11.7)支,且男性日均吸烟量随着年龄升高而增加(P=0.048),随文化程度升高而减少的趋势(P=0.003)。二手烟暴露率为57.6%(95% CI:51.2%~64.0%)。男性现在吸烟者中仅有37.6%(95% CI:25.0%~50.2%)打算戒烟,男性戒烟率为13.8%(95% CI:7.5%~20.1%),成功戒烟率为9.1%(95% CI:5.1%~13.0%)。结论 安徽省成人居民吸烟行为普遍存在,二手烟暴露率较高,成年男性烟草使用率高,戒烟和成功戒烟率水平低。  相似文献   

16.
中国5 个地区45~65 岁女性吸烟及被动吸烟现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我国女性吸烟和被动吸烟现况及其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2008-2010年中国多中心女性乳腺癌优化筛查方案研究中32 720 名45~65 岁女性数据, 根据吸烟率、现在吸烟率、经常吸烟率、重度吸烟率、戒烟率、成功戒烟率以及被动吸烟率等指标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别的总体吸烟和被动吸烟现况。结果 共有913 名(2.8%)女性有吸烟史, 不同地区女性吸烟率(北京2.8%、天津5.9%、南昌1.7%、肥城0.9 %、沈阳1.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现在吸烟率、经常吸烟率和重度吸烟率分别为1.8%、1.0%和0.2%, 且随着女性年龄增加, 总体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在不同年龄别之间经常吸烟率和重度吸烟率无明显变化趋势。吸烟女性中, 中位初始吸烟年龄、中位每日吸烟量及中位持续吸烟年数分别30 岁、10 支/天和16 年。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分别为19.1%和8.2%。此外共有45.7%(12 730/27 874)的女性存在被动吸烟暴露情况。结合吸烟和被动吸烟, 女性总烟草暴露率为41.8%(13 670/32 720)。结论 我国女性吸烟率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但戒烟率也同样较低, 而被动吸烟却呈现相对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S: To describe smoking behaviour, motivation to quit and quit rates, and the effect of advice and support for smoking cessation among smokers from more and less disadvantaged socio-economic groups in South Derbyshire, a mixed urban and rural area of central England. STUDY DESIGN: Cross-sectional study.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ith a random, stratified sample of people aged 25-44 years and people aged 65-74 years with over-sampling of populations living in disadvantaged areas. Main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the proportion of smokers wishing to quit and quitting in the last year; reported advice to quit from family and friends and 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awareness and use of NHS smoking-cessation services. RESULTS: Over half of smokers aged 25-44 years, about one-third of women smokers and 40% of male smokers aged 65-74 years wished to quit. This varied little by socio-economic status. Quit rates were generally lower among smokers of lower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especially among people aged 25-44 years. Smokers of lower SES reported slightly less advice to quit from family and friends, and more so from health professionals. Awareness and use of cessation services was about 30% and 5%, respectively, among smokers and recent quitters. Awareness varied little but accessing services was generally higher among smokers of lower SES. CONCLUSIONS: Despite evidence that 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cessation services were targeting smokers with lower SES and of similar motivation to quit, quit rates were lower. Broader tobacco control interventions targeting th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ntexts that create and maintain socio-economic differentials in smoking are required.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武汉市成人居民吸烟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武汉市成人居民吸烟和被动吸烟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9077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用统一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武汉市18岁以上居民年龄标化吸烟率为25.6%,中心城区低于远城区;男性吸烟率为49.1%,女性为2.6%。年龄标化戒烟率为3.5%,其中男性为6.4%,女性为0.6%。18岁以上成人年龄标化被动吸烟率为25.9%。在所有成人吸烟人群中,平均初始吸烟年龄为22.3±7.1岁。结论武汉市成人居民的吸烟率、被动吸烟率低于2002年全国吸烟流行病学调查的全国水平,远城区居民的吸烟率和吸烟量均高于城区,城区居民戒烟率高于远城区居民。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评价伐尼克兰辅助戒烟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在该院戒烟门诊就诊的吸烟者,将使用伐尼克兰治疗组56例与对照组68例做对照分析,观察开始治疗后6个月时持续戒烟率。结果 56例治疗组中1例因出现严重恶心、呕吐,1例出现胸闷、心率增快停止治疗,54例接受伐尼克兰治疗2~3个月,6个月随访结束时,29.6%的吸烟者已经持续戒烟;68例对照组6个月随访结束时,吸烟者持续戒烟率为10.3%。治疗组戒烟率为对照组的2.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P〈0.01)。结论伐尼克兰能显著提高戒烟率,且安全性、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