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人感染H3N8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及其病原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为人感染H3N8禽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长沙市2022年5月1例人感染H3N8禽流感病例的可疑暴露史、感染途径、发病及就诊经过,以及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者等涉疫重点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技术,进行病原学检测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 病例发病前6 d有活禽交易市场暴露史,在活禽交易市场、活禽来源批发市场均检测出禽流感H3、N8亚型阳性。深度基因测序显示,病毒对哺乳动物发生适应性突变,对烷胺类药物敏感性降低,未检测到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和聚合酶抑制剂类药物相关的耐药性突变。结论 病例暴露于被H3N8禽流感病毒污染的活禽交易市场环境而感染,未发现人际间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例的感染模式及病原变异情况,为禽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可疑暴露史及感染途径,追踪调查病例病情进展;使用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基因测序及进化分析等技术对采集的相关标本展开病原学分析。结果 病例无活禽接触史,发病前一周在狭小通风不畅厨房内不带手套加工烹饪光鸡;病例下呼吸道提取物、病家剩余冷冻光鸡表面涂抹标本、活禽来源市场环境标本均检出高度同源的H7N9禽流感病毒,且均在HA基因的裂解位点出现多个碱性氨基酸(PEVPKRKRTAR/GL)插入的突变。结论 无防护禽肉操作是"禽-人"传播模式下的重要感染方式之一,现行的活禽限售区防控措施效果有限,应尽快推进规模化标准养殖,实现活禽全城限售、集中屠宰、冰鲜上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涉禽场所H7N9病毒感染情况,为预测疾病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家禽养殖场所和活禽交易市场内的禽类粪便、笼具和案板表面等环境标本检测H7N9病毒核酸,对活禽进货来源和病例暴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家集镇农贸市场65份禽类环境标本H7N9病毒核酸阳性率为36.92%,2家活禽批发交易点24份禽类环境标本H7N9病毒核酸阳性率为37.50%,家禽散养户及养殖场227份禽类环境标本未检出H7N9病毒核酸,农贸市场活禽主要从湖州、南京等批发市场和养殖场进货。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本地感染病例发病前7天内均有过农贸市场暴露史。结论安吉县家禽交易场所标本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较高,可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感染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2013-2017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为H7N9禽流感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3年3月至2017年4月公开发表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数据为对象,利用Excel 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描述其三间分布、暴露史及聚集性。结果 中国共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1 416例,死亡559例,病死率为39.5%,2016年病例最少(127例),病死率最高(57.5%);报告病例前三位的省份主要是浙江、广东、江苏;发病年龄M=55岁,男女性别比为2.3∶1,男性病例远多于女性。66%的病例在发病前确定有活禽相关暴露史,31%的病例暴露情况不详,仅有3%的病例无相关活禽暴露史。共发生35起家庭聚集性病例,共涉及72例病例,占总发病例数的5%。结论 H7N9禽流感疫情有较明显的季节分布及区域分布特点;存在有限的家庭聚集性;感染病例多与禽类接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诸暨市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聚集性疫情的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为防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对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场所进行现场调查,采集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可疑暴露场所外环境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结果病例A于2015年1月23日发病,2月4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调查发现A有活禽市场暴露史和家禽接触史,采集病例A发病前常去的活禽交易市场外环境标本10份,其中1份禽类笼具表面擦拭物标本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例B为病例A的胞兄,于2月7日发病,2月8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有过搀扶病例A、接触其擦拭痰液的餐巾纸等高危暴露行为,也有活禽市场暴露史和家禽暴露史。2例病例病情危重,均死亡。结论此疫情为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聚集性疫情,2例病例感染最可能的来源为活禽市场暴露,但也不能排除病例B与病例A密切接触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禽类生鲜上市减少市场环境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活禽经营区和生鲜试点区市场环境禽流感病毒(AIV)检测,评估禽类生鲜上市是否减少市场环境AIV污染水平。方法 选择广州市活禽经营区和生鲜经营区各20个市场40个档口,每季度开展一次共4轮市场环境监测。棉拭子涂抹采集每个档口4份不同部位环境标本,RT-PCR检测环境标本中AIV核酸,进一步检测H5、H7、H9亚型AIV核酸。结果 活禽经营区的活禽市场中,所有档口均在售卖点宰杀活禽,95.0%(38/40)档口每日活禽存栏过夜,25.0%(10/40)档口每日消毒;95.0%(38/40)档口每周大扫除;95.0%(38/40)档口每月一日休市。而生鲜试点区的生鲜市场档口未发现销售和宰杀活禽,20.0%(8/40)档口每日消毒,90.0%(36/40)档口每周大扫除,96.0%(38/40)的档口曾售卖光禽(活禽屠宰脱毛加工)。活禽经营区市场环境标本AIV核酸阳性率为40.4%(252/623),高于生鲜试点区(32.3%,197/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P=0.003);H9亚型阳性率为28.6%(178/623),高于生鲜试点区(16.2%,99/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5,P<0.001)。生鲜试点区同时销售光禽的市场AIV核酸阳性率为37.3%(180/482),高于纯生鲜禽市场(13.3%,17/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8,P<0.001);H9亚型阳性率为19.1%(92/482),高于纯生鲜禽市场(5.5%,7/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0,P<0.001)。市场AIV及其H9亚型核酸阳性率在第二轮监测(2014年10月)为最高。不同采样部位,环境标本AIV及其H5、H7、H9亚型核酸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采样部位,环境标本H9亚型病毒核酸阳性率活禽经营区高于生鲜试点区(P<0.05)。结论 禽类生鲜上市能有效降低市场环境AIV的污染水平,生鲜试点区同时销售光禽的市场存在引入AIV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3年4月浙江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临床特征、感染重点地区和人群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咽拭子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采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与描述性流行病学相结合方法,收集与分析6例确诊病例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相关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主要分布在杭州和湖州地区,平均年龄60.83(M=64.50)岁,男性多于女性(5:1);咳嗽常为首发症状,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晕、肌肉酸痛、咳嗽、咳痰以及气促、呼吸困难等,胸部影像学均显示严重肺炎,大部分病例(5/6)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所有病例均无病(死)禽暴露史,但有高频度农贸市场暴露史,其暴露的农贸市场外环境标本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达43.21%。6例病例的375名密切接触者中有32人(8.53%)出现异常症状,但咽拭子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要I临床表现;老年男性,特别是有慢性基础性疾病者是浙江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危险人群,其感染来源可能与禽类暴露有关,暂无充分证据支持病毒的人际传播。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病例发现过程和调查处理措施。方法按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及《安徽省人感染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调查病例禽类接触史、诊疗过程、密切接触者以及当地流感样病例发病情况,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和可疑暴露环境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结果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有明确的病死禽接触史,密切接触者中未出现二代病例,部分禽类环境中检出H5N6病毒核酸。结论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为本地感染病例,可能的感染途径为接触病死禽。提高医疗机构诊断敏感性和强化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工作是及时发现与救治人感染H5N6禽流感疫情的重要手段,活禽交易市场消毒与休市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4—2018年贵港市禽流感病毒在活禽交易市场中的阳性情况、变化规律以及职业暴露人群禽流感血清学监测结果,为人禽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2014—2018年采集贵港市规模活禽交易市场、禽类农贸市场外环境样本1 026份和职业暴露人群血清231份,外环境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禽流感病毒核酸,血清标本采用马血球血凝抑制实验方法检测血清中H9N2、H7N9、H5N6抗体。 结果 2014—2018年外环境标本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总阳性率为37.62%,阳性率在13.89%~52.63%之间波动,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阳性标本中,以 H9亚型为主,阳性数占51.04%。贵港市唯一的大规模活禽交易市场阳性率为22.57%,以H9阳性为主;农贸市场阳性率为51.01%,以H9、H5亚型阳性为主。5种不同类型样本中,以清洗禽类污水(53.67%)阳性率最高。全年进行监测,第一、第四季度检出阳性率高于第二、第三季度。不同年份、标本类型、监测季度、场所、病毒分型等标本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4—2018年职业暴露人群血清监测结果均为阴性,有禽类暴露史的人感染禽流感病例仅1例,为H5N6感染病例。 结论 2014—2018年贵港市活禽交易市场、农贸市场禽流感病毒核酸检出率较高,但职业暴露人群普遍未受感染,提示禽流感感染人群风险较低。但外环境的高污染率和散发病例的发生提示普通人群仍有感染风险,故应加强市场特别是冬春季节的监测监管,落实活禽交易市场的消毒、规范管理等防控措施,同时做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感染禽流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南宁市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模式。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2例病例及其82名密切接触者, 对采集的相关标本进行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 并分析基因序列和进化树同源性。结果 病例A在最后一次暴露于广东中山市活禽市场后4 d于当地发病, 并在发病后第2天返回广西南宁市横县家中。病例B(病例A之子, 5岁)无明确禽类接触史, 但与病例A同居一室密切接触, 4 d后发病。从2例中均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 2株病毒基因序列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具有高度同源性, 且关系最近。指示病例(病例A)的其他81名密切接触者未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症状。结论 二代病例(病例B)可能在无防护情况下密切接触指示病例而感染, 提示H7N9禽流感病毒可通过人-人传播, 但其传染力有限且非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针对吉安市发生的首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可能的感染来源,为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名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其相关呼吸道标本,采用RT PCR方法开展H7N9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首例患者于2016年4月1日发病,17日确诊,被感染的途径为活禽市场暴露和与禽类接触;其母亲4月5日发病,17日确诊,被感染的可能途径有2种:(1)禽肉处理;(2)母亲与首例病例的密切接触。经过对患者的积极处置和救治,2名患者已出院,此次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 此次疫情所涉及的2例病例确认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病例,首发病例通过禽类暴露而感染,续发病例因共同暴露感染可能性大,但无法完全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曾志笠    刘晓青  傅伟杰  朱蒙曼    袁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6,(22):4038-4039
目的 分析江西省不同亚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江西省禽流感防控策略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江西省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报告的人感染禽流感确诊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方法,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江西省共报告人禽流感确诊病例18例,其中H7N9病例14例,H10N8病例3例,H5N6病例1例;死亡4例,病死率22.22%。88.89%(16/18)的病例发生在1 - 2、4和12月,61.11%(11/18)的病例出现在鄱阳湖周边地区;病例年龄中位数为62岁(23~80岁),男性占55.56%(10/18);17例病例均有明确的禽类暴露史,病例可疑暴露场所环境相关标本中H7N9、H10N8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检出率分别为12.24%和5.19%。结论 江西省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在冬春季高发,且存在一定的地域集聚性,多数病例发病前有禽类或活禽市场暴露史。建议实施“加强活禽市场管理,控制发病风险”控制措施,并主动开展禽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和血清学调查,系统收集轻症病例和隐性感染者信息,全面分析和掌握我省人禽流感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人禽流感疫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患者的调查分析,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病例的发病经过、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医学观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同时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1例人感染HTN9禽流感病毒,经救治后痊愈出院。患者有明确的活禽接触史,咽拭子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均未发现异常临床表现。通过扩大监测流感病例160例和职业人群858例,均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当地活禽交易市场鸡咽拭子标本检出2份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阳性鸡来源于外省。[结论]活禽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关键风险因素,暂无证据人传人,未发现人群隐性感染和轻症病例。仍需开展扩大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完善对感染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内蒙古阿拉善盟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H7N9禽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H7N9禽流感病例的发病和就诊经过 、可能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同时开展外环境采样检测和疫点消毒 。结果 首例人感染 H7N9禽流感本地感染病例为 82岁男性城市居民,3月26日因发热、咳嗽、咳痰前往医院就诊,症状加重后于3月31日转入甘肃省酒泉市某医院,4月4日采集病例下呼吸道痰液进行检测为H7N9病毒核酸阳性。患者家客厅正对的养殖点外环境和活禽监测H7N9禽流感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结论 感染来源可能为暴露于染毒的养殖环境而感染,为一起外省输入染疫禽只导致人感染H7N9的事件。建议加强活禽市场管理,严格活禽调运措施,禁止输入未经农业部门检疫合格的禽类。当地医务人员缺乏相关诊断和处置能力,建议加强培训,提高早诊早治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贵州省H7N9禽流感病例的特征,为进一步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贵州省2014-2018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临床及流行病学疫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 2014-2018年贵州省共确诊21例人感染H7N9人禽流感病例,死亡11例,病死率52.3%。以男性、中老年、农民为主,61.9%的病例发生在黔东南和黔南地区,2017年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0.9%,未发现聚集性疫情和二代病例。病例发现以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发现为主,从暴露到发病、发病到首诊、发病到确诊、发病到抗病毒药物使用及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中位数分别为5天、3天、7天、7天和14天;有无基础性疾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0.38,P=0.54),后期病例病死率低于前期(〖XC小五号.EPS;P〗=4.24,P=0.04)。19例本地病例均有明确的活禽或活禽市场相关环境接触史,其中94.7%的活禽市场或活禽相关场所均检出H7核酸阳性,平均阳性率为32.3%(1.34%~82%),全面长期关闭活禽市场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 接触活禽或活禽市场环境是感染的主要因素;加强活禽市场外环境监测,规范化管理及长期关闭活禽市场,可有效预警和控制疫情;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救治水平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南昌市人感染 H7N9/H10N8 禽流感死亡病例的发病特点和感染来源,探讨防控对策。方法 收集 2013年4月 - 2018年3月 南昌市人感染禽流感确诊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患者相关标本和活禽交易场所及活禽相关样本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南昌市2013年4月 - 2018年3月年报告人感染H7N9/H10N8 禽流感死亡病例 8 例,男女比例 5∶3;发病年龄中位数为 72.5 岁,并以有基础性疾病者为主;> 65 岁 7 例;均在春节期间及春节前后发病。无病例在发病当天就诊,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和服用磷酸奥司他韦(达菲)时间间隔长。7 例有明确禽类暴露史;密切接触者观察期内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病例可疑暴露环境相关标本中H7N9/H10N8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 15.75%;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后,暂无新发病例。结论 南昌市人禽流感死亡病例特征明显,主要为大于 65 岁,合并基础疾病、诊疗不及时和禽类暴露。春节期间及春节前后,应加强民众禽流感宣教,切实加强推进关闭活禽交易市场等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Industrial poultry workers may be at elevated risk of avian influenza infection due to intense occupational contact with live poultry. Serum samples from poultry workers and community members in the Delmarva Peninsula, one of the densest regions of poultry produ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were analyzed for antibodies to strains of five avian influenza subtypes using microneutralization assays. No evidence of infection was found, suggesting inefficient transmission to humans or the absence of virus in these premises. Continued serological surveillance of workers in industrial food animal facilities is necessary to prevent the transmission of influenza A viru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