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糖尿病已成为第3位危害公众健康的非感染性疾病。2013年的研究结果[1]显示:中国成年人群的糖尿病总体发病率约为11.6%;中国成年人的糖尿病前期发病率为50.1%,男性为52.1%,女性为48.1%。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知晓率仅30.1%,预知糖尿病前期的知晓率更低,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糖尿病前期不仅是发展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快速增长。成年人患病率已达9.8%,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7%,更严重的是我国约有65%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已接受治疗者,糖尿病的控制状况也不理想[1]。  相似文献   

3.
20岁以上的中国成年人中有9.7%患有糖尿病,而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早期即可发生,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尤其以肢体麻木、疼痛等并发周围神经损害最为多见[1]。有文献报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率可达60%-9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2008年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9.7%,患病人数高达9240万例,而糖尿病前期的发生率也达到了15.5%[1].2010年的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估算为50.1%[2].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到1.14亿,是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3].从以上的研究数据可看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糖尿病前期人群基数庞大,形势严峻.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先兆阶段,如不及时干预,最终可发展成为糖尿病.本文对糖尿病前期的定义和诊断、转归及危害、中医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公布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为3.82亿,预计至2035年将达到5.92亿。中国目前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为9 840万,居全球首位,其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占全国总人口的9.7%,与此同时大约有15.5%的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1]。糖尿病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并给社会家庭带来越来越沉  相似文献   

6.
孙淑芝 《科学养生》2010,(12):34-36
<正>我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为9.7%,目前有近9240万糖尿病人。糖尿病前期病人的发病率为15%,目前有近1.5亿糖尿病前期病人。在对抗糖尿病的这场"马拉松"战争中,营养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正>据统计,2010年全球有2.85亿糖尿病患者,估计到2030年将达到近5亿[1]。2007—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开展的"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成人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糖尿病因其复杂的发病过程使人类到至今未找到根治的方法,意味着糖尿  相似文献   

8.
程世明  刘蓉 《河北中医》2006,28(11):872-87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成年人致盲的重要原因。糖尿病发病率在我国逐渐上升,有文献报道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达51.3%[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防盲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  相似文献   

9.
<正>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11年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3.66亿,估计到2030年糖尿病的人数将达到5.2亿~([1]);2002年中国营养协会报告我国成人糖尿病城镇发病率为4.5%,农村为1.8%[2]。其中1型糖尿病有30%-40%发展为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有  相似文献   

10.
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探讨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糖尿病与代谢紊乱研究组"最新的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200万人,糖尿病前期患者人数更多达1.48亿,总数已超过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我国糖尿病患者在成年人中的比例为9.7%,  相似文献   

11.
正"消渴"首见于《素问·奇病论》,主要症状为多饮、多尿、多食、身体消瘦。西医主要是以高血糖反应、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缺陷为特征的糖代谢性疾病[1]。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据BMJ发布的中国大陆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制定的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ADA标准)糖尿病患病率结果示:2017年12.8%的成年人(ADA标准)患有糖尿病,中国大陆糖尿病患者总数估计为1.298亿人[2]。因此,探究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2.
沈桂根 《中医药导报》2011,17(12):110-1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方式的逐渐西化,人口老年化进程加速,糖尿病的发病率亦逐年提高。1980年我国30万全龄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0.67%,而2007-2008年全国11省市4.2万人的调查发现,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9亿,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一倍[2]。而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000万,且每年新增糖尿病患者约120万人,每天初发糖尿病患者约3000人,糖尿病已成为  相似文献   

13.
<正>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是指血糖检验值上升,但尚未到达临床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个阶段。中医学泰斗吕仁和老先生[1]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观察,认为脾瘅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前期。2013年在我国进行的最新全国范围内普查[2]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35.7%,较2007~2008年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15.5%有显著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表明我国成年人的超重率为32.7%,肥胖率为10.5%。超重与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成年人体质的突出问题[1]。1999年WHO宣布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病,并正式将肥胖与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列为慢性病[2]。中医学认为,"肥人多痰湿",痰湿质是易发生全身型肥胖和腹型肥胖的倾向性体质[3],且痰湿质肥胖较其他体质患者更易并发高血压[4]。采用体穴隔姜灸和耳穴贴压法对肥胖临床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国人口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迅速上升。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糖尿病患者9 200万,1.48亿人为糖尿病前期患者[1]。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基本包括糖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氧化应激、细胞因子参与及遗传因素等[2]。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急性时相蛋白、趋化因子、黏附因子、白介素家族、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因子在DN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近来中医药在防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作为与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数量迅速增长。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最新报告,目前全球糖尿病粗患病率为9.3%,患者人数约4.63亿,预计到2030年患病率将持续增长至10.2%,患者将达到5.784亿,每10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糖尿病,全世界12%健康相关医疗支出被糖尿病所占据,中国位居第二,大约为1090亿美元[1]。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工作节奏的增快,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据相关资料显示,到2025年全球约有3.8亿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占400万[1]。DR为糖尿病最常见的一种特殊微血管并发症,其相对不可逆转性和对视力的严重损害给患者生活造成了极大危害,为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DR患者临床症状因其病变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各异,有时临床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医院为引导,社区为主体的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综合防治方案。[方法]立足于中医药防治脾瘅(糖尿病前期)临床研究结果及行业标准,经同行专家多次讨论,再修订,达成共识。[结果]36.20%糖尿病高危人群因饮食失节发生脾瘅(糖尿病前期),病位在脾胃占43.60%,中医综合防治方案干预脾瘅(糖尿病前期)1a,42.15%血糖恢复为正常水平。[结论]制定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可复制的、易推广的糖尿病前期中医综合"三早"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9.
葡萄糖耐量受损(IGT)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的前期阶段。最新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达9.7%,而IGT人群患病率高达15.5%,且随着年龄和体质量的增加而不断上升[1]。因此,防治 IGT 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笔者观察了知柏地黄丸结合生活方式指导对IGT的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据新近的调查研究显示可知中国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分别为11.6%和15.5%,糖尿病患者已达1.139亿人[1]。近年来,我们采用丹葛汤联合DPP-4抑制剂捷诺达改善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考标准:体重质数(BMI)根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为亚洲人群设定的肥胖参考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