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对阜康市2015年1个区控点的PM_(2.5)和PM_(10)的连续自动监测数据分析得出:2015年阜康市大气颗粒物中PM_(2.5)、PM_(10)浓度日均值和小时值的最大值均出现在4月,日均值均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限值;月均值最大值均出现在12月;PM_(2.5)的年均值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限值;PM_(2.5)和PM_(10)冬季的日变化浓度高于其他三季,夏季最低。超标天数高值出现在1、2、11、12月,PM_(2.5)的污染程度比PM10严重;PM_(2.5)和PM_(10)的比值1、11、12月较大。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15~2017年3年来甘肃省国控监测站的PM_(2.5)数据,采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揭示甘肃省城市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近年来甘肃省城市空气中PM_(2.5)的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根据季节变化特征分析,扬尘在甘肃西部地区的PM_(2.5)数值中的贡献率较大;甘肃省冬季城市的PM_(2.5)严重超标; PM_(2.5)高浓度集聚地带主要位于兰州市附近,以兰州市为中心,表现出以兰白都市经济圈向四周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灰霾十分严重,如何有效地控制某一地区的PM_(2.5)浓度,同时保证GDP的中高速增长,需要建立GDP-PM_(2.5)的量化关系模型,做好宏观预测。充分利用城市大气污染物、气象、经济的多年统计数据,以及该地PM_(2.5)源解析、源清单和大气边界层信息,从中确定2种重要的辅助变量,一是单位GDP某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二是各污染物形成PM_(2.5)的转化率,它们把GDP、PM_(2.5)和污染物排放量联系起来。再运用系统动力学(SD)建立GDP和PM_(2.5)动态关系模型。文章以东莞为例,预测了"确保经济、确保环境、源头治理、全面治理"这4种模式下污染物减排措施对GDP和PM_(2.5)的影响,并提出定量的减排建议。预测结果显示,"全面治理"的发展模式较为合理,既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能实现东莞PM_(2.5)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4.
大气悬浮细颗粒物PM_(2.5)已成为中国各大城市的首要空气污染问题,快速了解其浓度及空间分布状况,对于控制PM_(2.5)质量浓度、提高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石河子市为研究区,利用HJ-1 CCD影像,通过暗像元法、6S模型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结合DTF-6太阳光度计数据进行验证,然后根据AOD与PM_(2.5)之间的统计关系建立符合研究区实际特点的PM_(2.5)反演参数和算法,建立遥感反演模型获取PM_(2.5)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PM_(2.5)浓度反演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93 ug/m3,反演精度较高,石河子市PM_(2.5)的空间分布呈现北低南高,西低东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构建雾霾环境天气下户外体育运动生理健康指标参数,以最大摄氧量(VO2)、最大通气量(VEmax)、氧脉搏O2P、心率(HR)等参量为约束指标,构建户外体育运动人群身体健康指标的约束体系,采用心电图的负荷试验和代谢分析实验方法测试雾霾环境天气下对户外体育运动人群健康影响,根据受测运动员的气体代谢和心肺功能指标进行雾霾环境天气下运动人群的心肺机能特征分析。雾霾环境天气下,应当减少户外运动,在空气质量好的环境下进行一定的有氧运动,避免吸入污染空气,导致肺部疾病。  相似文献   

6.
该文分别以香烟和大气尘为PM_(2.5))源,采用4种不同过滤级别的聚丙烯纤维滤料对这2种PM_(2.5))进行过滤性能考察,探讨香烟PM_(2.5))作为大气PM_(2.5))模拟物的可行性。对于选用的4种不同过滤级别的聚丙烯纤维滤料,香烟PM_(2.5)和大气PM_(2.5)的初始浓度对其过滤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在1~8 cm/s的工程滤速范围内,4种滤料对香烟PM_(2.5)和大气PM_(2.5)过滤效率都随滤速增加而线性降低。在特定滤速下,4种滤料对香烟PM_(2.5)与大气PM_(2.5)的过滤效率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滤速分别为1、3、5、7 cm/s时,4种滤料对大气PM_(2.5)与香烟PM_(2.5)过滤效率的斜率比值分别为1.02、1.05、1.07、1.09,滤速越大、回归系数k值越大。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文实验条件下,香烟PM_(2.5)适宜作为大气PM_(2.5)模拟物,通过测试滤料对香烟PM_(2.5)过滤效率和回归系数k值可以预测该滤料对大气PM_(2.5)的过滤效率,为准确评价空气净化滤材过滤大气PM_(2.5)的性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PM_(2.5)和PM_(10)的浓度特征分析,探讨下沙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特征。根据2013~2015年下沙空气连续自动监测数据,对浓度变化特征分析发现,PM_(2.5)和PM_(10)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最高,夏季最低。PM_(2.5)与PM_(10)的月均浓度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1.0759x+0.02532,相关系数方值为0.857。PM_(2.5)与PM_(10)的浓度比值P主要集中在0.5~0.8之间。  相似文献   

8.
丁冰  陈健  王彬  伊力塔 《地球与环境》2016,44(1):130-138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环境中日益增多的PM_(2.5)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旨在分析总结目前PM_(2.5)空间分布的相关监测方法以及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当下,PM_(2.5)浓度的监测不仅涉及大气化学、污染物的源解析、大气化学运输模型、线性及非线性空气质量模拟等方面,还涉及地理信息系统与卫星遥感等新技术的运用。本文在比较传统PM_(2.5)监测与新型监测方法不同的基础上,分析了各自的优劣,为空气质量监测提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选取气溶胶光学厚度、海拔、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年均风速、人口密度、GDP密度和NDVI作为影响因子,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特征重要性排序和偏依赖图技术,研究中国PM_(2.5)浓度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与多元回归、广义可加模型和BP神经网络相比,随机森林模型估算的PM_(2.5)浓度精度最高,可用于PM_(2.5)污染的影响因素研究.②PM_(2.5)浓度随气溶胶光学厚度、人口密度和GDP密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随降水、风速和NDVI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随海拔和气温的增加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③气溶胶光学厚度对PM_(2.5)浓度空间分布的影响最大,可解释37.96%的PM_(2.5)浓度空间分异;年降水量对PM_(2.5)浓度空间分布的影响最小,解释率仅为5.75%.④影响因子与PM_(2.5)浓度的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同一影响因子对不同地理分区的PM_(2.5)浓度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气溶胶光学厚度对华南地区PM_(2.5)浓度的空间分布影响最大,对东北地区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显双  伍丽梅 《环境工程》2016,34(3):97-101
利用重庆市17个大气自动站实时发布的数据,对PM_(2.5)与PM_(10)污染特征、变化规律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PM_(2.5)和PM_(10)的年均值分别为70,106μg/m3,均超过国家Ⅱ级标准。月均值、季均值变化明显,总体均呈两头高中间低的"U"型分布。2013年PM_(2.5)占PM_(10)的比例较大,均值为65.8%,PM_(2.5)和PM_(10)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74,在0.01的置信水平上(双侧)显著相关。PM_(2.5)、PM_(10)的浓度与气温、大气压极显著相关;PM_(2.5)、PM_(10)的浓度与降雨量、日照时数(时)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公路收费亭内外空气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06~2003-07对重庆市辖4个收费站中的收费亭内外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总烃(THC)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进行了采样监测,同时还观测了气温、大气压、风速和车流量等影响因素,通过二元相关和偏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收费亭内外各空气污染指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收费亭外CO和PM10小时平均浓度值比亭内高,亭内NO2和THC的小时平均浓度值比亭外高.重庆站亭内外NO2和茶园站亭内外CO的小时平均浓度值超过环境空气二级标准,其它各收费亭内外NO2和CO的小时平均浓度均值未超过相关标准限值,其最高值均超过相关标准;各收费亭内外THC小时平均浓度均值分别达7.728 mg/m3和7.216 mg/m3,均超过标准限值10倍以上;收费亭内外PM10变化幅度较大,亭外均值0.217 mg/m3,高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亭内最高值达0.631 mg/m3,是室内空气标准日均值标准限值的4.2倍.在4个收费站的收费亭内外空气污染程度比较分析中,以重庆收费站为最严重,有3个指标的均值比其他收费站高.在污染指标与影响因素相关分析中,收费亭内外污染物之间的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CO、PM10和NO2呈极显著相关,亭内外THC呈显著性相关,车流量与NO2、THC、PM10均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相关(0.01<p<0.05),而与CO的污染程度相关性不显著;天气条件不同程度地影响各污染指标的浓度,分别以大气压和气温影响为主,风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大型体育赛事举办需要城市生态环境作为支撑,同样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反作用影响,进行城市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实现体育与生态和谐共存发展。提出基于定量递归分析的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估模型,以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绿色植被覆盖率以及城市小气候等因素为评估的约束参量指标,结合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下城市生态的小气候环境进行生态评估指标的回归分析和动态平衡调整,采用样本统计和环境污染指数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13.
大气环境污染加剧使得室外运动不能有效进行,为此,以健美操有氧运动为例,研究大气环境污染对室外运动推广的影响.依据大气污染指数,分析室外健美操有氧运动心肺生理指标参数变化情况.以氧通气当量、氧脉搏、激活剂浓度及最大摄氧量为参数指标,定量分析大气污染与室外运动推广危害程度和消极影响,测试不同污染程度对健美操有氧运动产生影响的量化指标.测试结果得知,大气污染对室外运动具有消极影响,在空气质量指数(AQI)为151~200的中度污染条件下应该减少室外运动.  相似文献   

14.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on mass concentration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patial distribution, seasonal variation, indoor/outdoor (I/O) ratio, correlations and sources, of indoor and outdoor PM2.5 and elemental components in Guangzhou City were provided. Mass concentration of PM2.5 and elemental components were determined by standard weight method and proton-induced X-ray emission (PIXE) method. 18 elements were detected, the results showed positive results. Average indoor and outdoor PM2.5 concentrations in nine sites were in the range of 67.7-74.5μg/m^3 for summer period, and 109.9-123.7 μg/m^3 for winter period, respectively. The sum of 18 elements average concentrations were 5362.6-5533.4 ng/m^3 for summer period, and 8416.8-8900.6 ng/m^3 for winter period, respectively.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PM2.5 and element components showed obvious spatial characteristic,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in roadside area and in industrial plant are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eneric urban area. An obvious seaso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 was found for PM2.5 and elemental components,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in winter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summer. The I/O ratio of PM2.5 and some elemental components presented larger than 1 sometimes. According to indoor/outdoor correlation of PM2.5 and element concentrat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often good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oor and outdoor concentrations. Enrichment factors were calculated to evaluate anthropogenic versus natural elements sources.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长春市主城区净月大学城区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选择了8处室外环境空间,使用YT-HPC3000 C型主动采样激光粉尘仪,对各样点进行了质量浓度监测。结果表明,与区域内室外8处样点的PM10质量浓度,以轻轨站处为最高,其他7处样点均好于二级标准;室内4处样点的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食堂均未达标,其他3处样点均达标。在室内各样点,PM2.5与PM10的浓度空间分布呈现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在室外各样点,PM2.5与PM10的浓度分布与其所处垂向位置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相关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探究国庆假日济南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M2.5、PM10、CO 是国庆期间的主要污染物,小时浓度的峰值出现在9 时和23 时,谷值出现在14 时;PM2.5、PM10是首要污染物,日均浓度(除去10月6日)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0月1日PM2.5浓度上升33.6%,PM10上升34%,10月2日和4日出现浓度"双峰",3日和6日出现浓度"双谷",6日浓度值降至国庆最低,10月7日颗粒物浓度迅速回升;节假日期间,合理安排旅游行程,有利于缓解城市环境压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患心血管病老年人夏季PM2.5和CO的暴露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媛  黄薇  汪彤  陈娅  苏聿  张利文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9):1005-1008
运用室内外环境监测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市某社区33名患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夏季PM2.5、CO的暴露特征作了研究评价.结果表明,老年人夏季PM2.5、CO的24h个体平均暴露浓度分别为89.6μg/m3,1.9×10-6.PM2.5室内外浓度呈现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并受到气象因素及室内外源排放的共同影响.对老年人群室内外与固定站点CO、PM2.5质量浓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室外及固定站点的PM2.5浓度受区域污染源影响较大,CO浓度受局地源影响较大;大气PM2.5可能是影响该社区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学龄儿童在校期间PM2.5暴露水平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便携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MiniVol)和便携式颗粒物检测仪(pDR-1500)在2010年3月底至4月初对广州市某小学的室内外细颗粒物(PM2.5)浓度进行了监测,并对学龄儿童在校期间活动模式进行了跟踪调查,评价了学龄儿童在校期间PM2.5暴露水平.结果显示该小学室内外日均PM2.5浓度范围为25.1~145.9μg/m3,室内PM2.5浓度略低于室外,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2=0.65);室内实时PM2.5浓度结果表明非假期与假期存在差异.使用离子色谱分析了PM2.5的阴离子成分,其中NO3-和SO42-占阴离子成分总量的73%~95%.研究显示道路交通源是采样地点PM2.5主要来源之一.学龄儿童在校期间单位体重PM2.5日均潜在暴露水平为7.6μg/(kg×d),个体日均潜在暴露水平为246.8μg/d.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我国PM2.5的污染现状,随后对我国和部分其它国家PM2.5的标准值进行了对比,最后从环境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PM2.5的控制策略,包括建立灰霾预警机制、强化源头控制、进行区域联防联控等。为了从源头控制PM2.5污染,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导则体系应增加PM2.5指标,环评中应加强PM2.5现状监测,重视战略环评的区域控制作用,并在项目环评中开展PM2.5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