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英辉  林娜  付文静  张沛  贾强 《北京医学》2011,33(2):128-130
目的 观察口服药用炭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合并中重度尿毒症皮肤瘙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分)的血液透析患者35例,予口服药用炭(1.5g/次,3次/d)治疗,持续4周.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皮肤瘙痒程度的变化,并比较肾功能及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的变化.结果 口服药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甲钴胺注射液联合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RLS)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国际不宁腿综合征委员会(IRLSSG)的诊断标准,对患有RLS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选择评分较高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CHD),每周3次,每次4h,观察组每周2次CHD及1次高通量透析(HPD),加用甲钴胺注射液(1.5mg/次,每次透析后静脉注射),观察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变化,并用国际不宁腿综合征委员会(IRLSSG)制的调查问卷,评估RLS的严重程度.结果 两组BUN、CRE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PTH、β2-MG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RLS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高通量透析在保证尿毒症小分子毒素充分清除的基础上,加强了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同时联合甲钴胺加快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可明显改善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RLS.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乌蛇止痒丸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湿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地奈德乳膏外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依巴斯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乌蛇止痒丸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4周后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EASI)、研究者整体评分(investigator’s global assessment, IGA)、瘙痒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等评分变化,以及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EASI、IGA、VAS等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蛇止痒丸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湿疹可有效减轻瘙痒程度,改善红斑及皮损渗出,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注射液在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甲钴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甲钴胺注射液+加巴喷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感觉神经(胫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及毒副反应发生率,并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7.07%(7/41),对照组为10.00%(4/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甲钴胺注射液联合加巴喷丁应用于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改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DN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给予甲钴胺胶囊0.5mg/次,3次/日;治疗组60例给予甲钴胺胶囊0.5mg/次,3次/日,长春西汀20mg,1次/小时;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症状疗效的总有效率(86.66%)明显优于对照组(58.33%),P<0.05;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SNCV和MNCV的改善,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对(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胶囊治疗DNP对症状和体征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7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80 mg川芎嗪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250 ml及500 μg的甲钴胺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共4周;对照组36例,单用500 μg的甲钴胺静脉滴注,1次/d,共4周.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神经传导速度也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5).结论 川芎嗪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比单独使用甲钴胺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患者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135例,随机分成常规剂量组、大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常规剂量组患者给予甲钴胺0.25 mg/次、bid,大剂量组患者给予甲钴胺0.5 mg/次、bid,对照组患者给予维生素B120.5 mg肌注、qd;治疗4周后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大剂量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叶酸及甲钴胺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分为两组,均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片、叶酸片、甲钴胺注射液及丹参治疗,治疗组加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2周后测定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rathe指数评分。结果两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尤以治疗组明显(〈0.05)。两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高,尤以治疗组明显(〈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叶酸、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优于仅使用叶酸、甲钴胺组,有助于减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血管的毒性作用,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戈晓东  吴安石 《北京医学》2015,37(8):759-762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在临床治疗亚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 42例亚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A组)和神经阻滞加药物治疗组(B组).A组常规治疗用药:缓释曲马多50 mg,每12h口服1次,甲钴胺0.5 mg,每8h口服1次,腺苷钴胺1 mg,每24 h肌注1次.B组在A组的基础上应用神经阻滞治疗,根据皮肤疱疹和疼痛部位,确定其相应的支配神经给予药物阻滞;配方:2%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腺苷钴胺1mg+倍他米松注射液7 mg+0.9%生理盐水至15 ml,每2周1次.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及8周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8周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A组VAS评分下降缓慢,8周时才降至3分以下;而B组在治疗后第1周VAS评分即降至3分以下,且治疗后1~8周B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B组治疗后第1周PSQI评分就开始明显改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用神经阻滞可以缩短带状疱疹神经痛和疼痛症状解除的时间,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有助于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尿毒清颗粒辅助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收治的102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0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毒清颗粒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超敏C-反应蛋白、血钙、β2微球蛋白、血磷、甲状旁腺素及皮肤瘙痒可视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皮肤瘙痒的VAS评分,血磷、超敏C-反应蛋白、β2微球蛋白及甲状旁腺素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将尿毒清颗粒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应用于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的症状,并有效降低患者的β2微球蛋白、血磷、超敏C-反应蛋白及甲状旁腺素,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对确诊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33例的患者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4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滴每天一次及每天甲钴胺0.5mg肌注一次,共两周后,口服血塞通片2片/次,每天三次,甲钴胺胶囊0.5mg/次,每天三次,共两周.对照组肌注甲钴胺0.5mg每天一次,两周后口服甲钴胺胶囊0.5mg/次,每天三次,共两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且安全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甲钴胺序贯治疗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亚娟  高方  薛耀明  曾艳梅  李际敏  孟敏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0):1159-1161,1164
目的观察甲钴胺序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使用甲钴胺注射液1000μg静脉注射2周(1次/d),改为甲钴胺片500μg口服10周(3次/d),疗程共1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6周、12周分别记录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阳性症状数字化的视觉量表(VAS)评分,进行足部10g尼龙丝压力觉、温度觉、振动感觉阈值、跟腱反射检查。结果治疗后2周、6周、12周TCSS、T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疼痛、麻木、感觉减退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烧灼VAS评分治疗后2周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6周、12周烧灼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觉检查异常点数治疗后2周、12周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振动感觉阈值治疗后6周、12周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温度觉检查、跟腱反射检查结果治疗后2周、6周、1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序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加巴喷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并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选择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严重的皮肤瘙痒伴失眠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均在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给予加巴喷丁0.1 g每晚一次,4周后睡眠状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皮肤瘙痒有效率为85%(34/40).对照组给予氯苯吡胺8mg每日一次,4周后PSQI评分无明显改变,治疗皮肤瘙痒有效率仅为42%(17/40).加巴喷丁可以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及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加巴喷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并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选择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严重的皮肤瘙痒伴失眠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均在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给予加巴喷丁0.1 g每晚一次,4周后睡眠状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皮肤瘙痒有效率为85%(34/40).对照组给予氯苯吡胺8mg每日一次,4周后PSQI评分无明显改变,治疗皮肤瘙痒有效率仅为42%(17/40).加巴喷丁可以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及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马晓燕  马铼枫  魏军平 《吉林医学》2012,33(35):7625-7626
目的:观察血塞通与甲钴胺联用和单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对90例DPN患者进行随机阳性对照,观察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NCV)。治疗组48例联合应用血塞通与甲钴胺,血塞通注射液300 mg静脉滴注,1次/d,同时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3次/周,4周后改口服血塞通片100 mg,3次/d,同时口服甲钴胺片500μg,服用8周。对照组42例单用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3次/周,4周后改口服,500μg,3次/d,服用8周。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NCV的改变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增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钴胺与血塞通联合应用是治疗DPN的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满安  钟立新 《医学综述》2013,19(13):2481-2483
目的比较甲钴胺和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由江滨医院收治的DPN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钴胺组(25例)和硫酸锌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甲钴胺组加用甲钴胺1000μg/d;硫酸锌组加用硫酸锌600 mg/d。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总体症状评分(TSS)、多伦多神经病变评分系统(TCSS)评分、阳性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阴性症状临床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SS、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阳性症状VAS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其中硫辛酸组烧灼VAS评分优于甲钴胺组(P<0.05)。甲钴胺组在痛觉异常点个数、压力觉异常点个数、震动感觉阈值上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硫辛酸组在痛觉异常点个数,震动感觉阈值上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甲钴胺和硫辛酸均可短时间内改善DPN患者的阳性症状和部分阴性症状,但改善程度有所差异,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甜素针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给予复方甘草甜素针40mL静脉滴注,1次/d,依巴斯汀片10mg,1次/d;对照组40例给予依巴斯汀片10mg口服,1次/d,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甜素针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用HP-HD联合治疗1次/周,血液透析2~3次/周,连续联合1~2个月.结果:联合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明显减轻(P<0.05).结论:HP-HD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雷公藤多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依巴斯汀10mg,1次/日口服,雷公藤多苷10mg,3次/日口服,连用4周,共观察5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结果: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4.1%和84.3%.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好,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痹止痛散联合甲钴胺在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上的临床应用。方法将90例在我院门诊进行治疗的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3)。对照组行甲钴胺骶管注射治疗,观察组则在上述基础上联合消痹止痛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2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上,消痹止痛散联合甲钴胺能够有效缓解和改善其疼痛程度及临床症状,使其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