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其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缺陷,控制手段单一,内部控制机制薄弱,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不完善等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应从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完善的消费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完善的个人征信制度、有效的消费信贷担保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住房信贷、汽车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业务获得迅速发展.消费信贷已成为各商业银行的竞争焦点之一.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完善服务功能和业务品种,改善信贷结构和信贷资产质量、拓展业务及利润空间、促进金融创新、带动与促进个人理财等其他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乃至拉动、引导居民消费都发生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市场法规也不完善,信用程度水平较低.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消费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3.
刘一婕 《商业科技》2013,(11):81-82
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个人信贷、住房信贷等业务获得迅速发展。通过对我国消费信贷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与风险的防范不够完善,并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科学规范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体系,完善个人联合征信与消费信贷担保等配套制度,建立起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和科学的个人征信评价体系,以促进消费信贷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是当前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信贷是当前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健康快速发展消费信贷业务首先商业银行要要从经营观念、经营体制、产品品种、营销方案等方面加快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同时全社会要建立起有效的消费信贷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5.
赵伟 《现代商业》2008,(3):39-39,38
信贷风险,是债务人因无力清偿债务出现的风险,是指运用信用工具从事信用活动时,信用工具的本金与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住房信贷、汽车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业务获得迅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信用状况的不透明,信用制度的不完善,信用风险的难测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消费信贷的发展。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指出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消费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6.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政策风险。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存在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信用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担保制度,消费贷款手续繁琐、环节过多等问题。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和担保制度;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大力发展农村消费信贷。  相似文献   

7.
有效防范操作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保障资金安全和参与国际金融活动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着风险理念偏弱、管理架构不健全、相关监控机制滞后、控制操作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内控机制不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和结构不健全、管理文化和操作风险意识落后、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转嫁以及社会诚信体系和惩罚机制不健全等。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度量,强化外部环境和风险流程管理,完善信息化建设和内部控制机制,开辟风险转移渠道,以健全商业银行防范操作风险的管理机制,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娅 《商业时代》2012,(10):71-72
消费信贷是当期商业银行的重要生息资产,受消费信贷业务的迅速扩张与全球经济疲软的影响,消费信贷风险也逐步显现出来。本文综合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实践,对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面临的各项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归类,并从树立风险意识、队伍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对消费信贷潜在风险防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创新风险防范机制 拓展消费信贷业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丽 《商业研究》2002,(14):60-63
一个国家的个人消费信贷规模可以反映出该国金融业的发展和银行业务的拓展深度。我国消费信贷总额占银行信贷不足 1%。阻碍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风险防范机制的缺位 ,难以保障商业银行的权益和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因此 ,借助金融创新 ,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 ,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成为拓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以充分发挥其“多赢效应”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消费信贷风险防范与化解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消费信贷业务的迅速发展,在给银行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其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风险防范机制,提高消费信贷质量和银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消费贷款业务的迅速发展、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为防范消费信贷风险,本文从借款人、信贷管理以及抵押物三个方面分析了商业银行存在的信贷风险。通过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提出了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防范的相应建议,以提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水平,减少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 ,消费信贷发展缓慢 ,其原因是消费者承贷能力较弱 ;消费信贷操作还不够规范 ;缺乏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机制和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若扩大消费信贷就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消费信贷顺利开展的法律环境 ,改善居民收入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 ,使消费信贷业务得以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住房信贷、汽车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业务获得迅速发展. 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在有些地区还表现得比较明显,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消费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4.
郭蕊 《商场现代化》2014,(24):127-129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也不断扩大发展,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得到快速提高,由此产生的消费需求也产生了变化,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购房、教育、旅游、购车等领域的需求正在日益增大。作为一种信贷业务,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操作中必然也会面临各种金融风险,本文从消费信贷定义与在我国实施消费信贷的意义出发,分析和讨论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并详细分析消费信贷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最后就如何防范这些风险,推动和促进消费信贷业务进一步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赵贺 《商业科技》2014,(7):155-155
正值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快速发展之际,风险也接踵而来。如何快速、有效地规避风险成为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阐述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在借鉴国外消费信贷成功模式基础上,提出合理防范风险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对制约消费信贷发展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冰 《北方经贸》2005,(10):89-90
消费信贷业务的迅速增长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已成为商业银行主要的业务领域之一。但是,我国消费信贷业务与国外的发展相比还有很多缺陷,尤其是消费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逐步暴露出来,这不但影响了消费信贷的发展,也给银行带来了隐患,如何防范风险,进一步推进消费信贷的发展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个人住宅消费信贷是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商业银行一个重要的利润增长点.然而,由于我国开展个人住宅消费信贷的时间并不长,相关的保障机制还不健全,相关的操作手段还不娴熟,导致个人住宅消费信贷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对个人住宅消费贷款进行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和风险防范体系就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促进消费信贷发展,完善消费信贷的相关服务,同时也为了防范消费信贷经营中的一些风险,本文认为我国有必要在商业银行之外设立多种消费信贷专营机构。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洊 《商业研究》2003,(3):64-65
商业银行在办理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时,面临资金筹集风险、还贷风险、利率风险等系统风险,其中还贷风险是与贷款申请人的信用密切相关的,它关系到银行业个人消费贷款的质量,对于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健康快速发展;对于银行防范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计划体制下的专业银行向市场经济下的商业银行转轨过程中,从消费信贷健康发展、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个人消费信贷,能够刺激消费者的需求,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决定作用。本文就消费信贷风险防范问题,结合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实际特点,并基于福建省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的现状,对其风险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以上的研究基础上从银行自身的管理机制、消费者个人的征信制度和法律法规这三方面提出福建省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