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儿童多动综合征,又称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或轻微脑损害综合征,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该病多见于男孩,约为女孩的4~9倍.这类孩子的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性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儿童多动症(简称多动症)是指儿童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是颇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由于病因尚不清楚,诊断名称曾多达30余种。现在美国主张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我国仍采用“多动综合征”(ADHD)  相似文献   

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于学龄期儿童的精神障碍,指儿童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核心缺陷是以注意障碍为特征的认知功能缺陷,通常伴有学习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等多种综合症.已有研究表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会随着年龄发展出现物质滥用、学习困难、情绪紊乱、退学等问题[1].虽然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因的研究不尽相同,Douglas提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由于认知—神经心理缺陷,尤其是注意力和执行功能方面的缺陷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核心缺陷,使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执行功能的研究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张榜华 《中国校医》1995,9(4):273-274
本文报告了606名3~10岁儿童多动综合征(MBD)的患病情况,患病率为10.73%,其患病特点是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男孩高于女孩;3岁到7岁患病率逐年上升。7字达最高峰,7岁以后呈下降趋势,10岁时的患病率与8岁时相接近。讨论了儿童多动综合征产生原因与后天环境教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提出控制和降低儿童多动综合征的有效措施是从小对儿童进行正确行为规范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仪征市710岁儿童多动综合征患病情况,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仪征城区、农村小学一至四年级4 021名儿童,采用Conners父母量表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多动指数异常者由专科医院进行确诊。结果收回合格问卷3 916份,合格率为97.4%。儿童多动综合征患病人数为163例,总患病率为4.2%。男童患病率为4.5%(90/2 011),女童为3.8%(73/1 905);市区儿童患病率为3.9%(83/2 136),农村儿童患病率为4.5%(80/1 780);710岁儿童多动综合征患病情况,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仪征城区、农村小学一至四年级4 021名儿童,采用Conners父母量表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多动指数异常者由专科医院进行确诊。结果收回合格问卷3 916份,合格率为97.4%。儿童多动综合征患病人数为163例,总患病率为4.2%。男童患病率为4.5%(90/2 011),女童为3.8%(73/1 905);市区儿童患病率为3.9%(83/2 136),农村儿童患病率为4.5%(80/1 780);710岁患病率依次为3.2%(27/831)、3.6%(34/957)、5.1%(52/1 022)、4.5%(50/1 106)。不同性别、地区、年龄的儿童多动综合征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仪征市儿童多动综合征患病率与全国水平持平,加强学校老师及家长对该病的认识及干预手段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多动症患儿家长疾病知晓及焦虑情绪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对儿童多动症相关知识的了解现状和焦虑情绪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知识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对150例注意缺陷多动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0%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不甚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中有31.34%存在焦虑情绪,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97,P<0.01).家长焦虑情绪与患儿病程、合并学习障碍及家长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知识的了解水平呈显著性相关(r分别为0.117、0.412、0.462,P分别为<0.05、<0.01、<0.01).结论 在诊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同时应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并关注家长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7.
世界卫生组织为了统一命名,在国际疾病分类9(ICD—9)将有关儿童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称为儿童多动综合征,以取代以往的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BD),此疾病的命名主要突出小儿在行为方面的障碍,而不暗示脑部有损伤。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行为障碍,其主要表现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但智能一般为正常以及其他行为障碍。发病数男孩明显的多于女孩。在学龄儿童中的发病数,以往由于调查方法上的不统一以致结果不一,估计在5%以下是比较恰当的。  相似文献   

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适应行为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由于过度活动,注意集中困难,学习困难和冲动而使其在社会适应行为中表现能力不足.应用儿童适应量表AAMD-ABS对ADHD儿童进行分析,ADHD儿童的适应行为表现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问题以及焦虑、抑郁等方面较正常儿童有显著差异.家庭和社会因素对ADHD儿童的适应行为不良有着主要的影响.对ADHD儿童适应行为的分析,为ADHD儿童适应行为不良的矫正和教育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114例行为问题的儿童中,重复动作占52例,其包括抽搐症,多动—秽语综合征、性动作、咬衣物。本文着重讨论儿童抽搐和性动作2个问题。抽搐儿童共34名(抽搐症28名,多动秽语综合征6名),男孩明显多于女孩,早龄多发生在7~8岁的儿童。文章中提出临床上抽搐症和多动—秽语综合征难以区别的问题,同时也总结了诊治过程中的体会。性动作儿童共13名,女孩多于男孩,年龄多见于1~3岁的婴幼儿,治疗以转移注意。消除不良刺激为主。  相似文献   

10.
右脑综合征-非言语型学习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社会认知问题的儿童存在右脑半球功能障碍,故称其为"右脑综合征”.他们属于非言语型学习障碍范围,有自身的认知与表现特征,未经矫治干预者极易发展为儿童品行障碍或青少年违法犯罪.儿童精神医学或行为医学界对此认识尚不充分,亦未开展相关研究,但预示着将成为儿童行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右脑综合征”研究进展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1.
重视儿童多动综合征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轻微脑损伤综合征或轻微脑功能失调等。是指与同龄儿童相比,具有明显持续的注意集中困难、活动过多、易冲动,而智力基本正常的一种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国内报道,14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为2%-11%,男孩发病数倍于女孩。由于症状反复或持续,或伴有认知障碍、学习困难、多发抽动性障碍、品行障碍等,对患儿社会功能影响很大,因此,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值得一提的是,临床工作中,时有将顽皮儿童的好动误诊为多动症,甚至给予不必要的治疗;相反,也有把多动症的患儿误认为是儿童活泼好动,不能尽早诊断而延误早期干预及治疗,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马艺珲  宋易  马力扬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4870-4872
目的:探讨儿童多动综合征致病因素,为防止患病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菏泽市4~15岁164例多动症患儿及115例正常儿童或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对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饮食因素中不喜吃肉、不喜吃蔬菜水果、爱吃零食、爱吃松花蛋和爱吃爆米花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社会、环境因素中环境污染、爱啃手指和爱咬铅笔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母亲妊娠因素中有病毒感染服药史、营养不良、受过外伤及情绪异常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新生儿因素中难产、新生儿窒息、分娩时脑缺氧及幼年有过高热昏迷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心理因素中家庭关系不和睦、过度溺爱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OR值分析显示,这些因素对儿童多动综合征多有高度危害。结论: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预防患病或提高治疗效果,应在多方面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13.
刘树琼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774-3775
目的分析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和康纳氏问卷的结果。方法通过持续性操作测试软件完成注意力测试,由了解孩子的父亲或母亲完成康纳氏父母症状问卷分析就诊的多动症儿童。结果分析对象184例,其中34例儿童不符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15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在各分组中品行障碍、冲动、焦虑和多动异常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学习障碍和心身问题异常与年龄增长呈现正相关表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各分型中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比较品行、学习、心身、冲动、焦虑和多动障碍差异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冲动-多动型和混合型患儿的异常发生机会较注意力缺陷型明显高增高。结论就诊儿童在品行、学习、心身、冲动、焦虑和多动障碍方面多少存在异常,应加强对家长相关知识的介绍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分析乌鲁木齐市6~14岁儿童不同亚型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DHD)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帮助ADHD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和家庭生活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从乌鲁木齐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3所小学2 066名儿童中筛选出有ADHD可能的儿童,使用访谈及DSM-Ⅳ的诊断标准确定ADHD各亚型,并考察ADHD各亚型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及主要行为问题.结果 最终确定ADHD儿童97名,检出率为4.7%.混合型ADHD儿童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问题的检出率较高(65.6%,28.1%,59.4%,25.0%),注意缺损型品行问题及学习问题的检出率较高(34.0%,58.0%),多动冲动型品行问题及冲动多动问题检出率较高(33.3%,60.0%).结论 乌鲁木齐市6 ~14岁ADHD儿童行为问题较突出,不同亚型主要行为问题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亦被称为儿童多动症,主要是指发生于儿童时期,表现为与患儿年龄不相称的过度活动、注意力不集中或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的一组综合征[1].该病呈慢性过程,主要影响儿童的学习、行为调控、社会适应和自尊[1].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作为一个人在社会及环境中存在的全面反映,良好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目标、完善人格特征的重要保证[2].学龄前和学龄早期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的早期阶段,若自我意识水平异常会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社会交往等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ADHD儿童自我意识的特点,为ADHD儿童的全面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称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儿童ADHD的患病率国外报道为5%~10%,国内为1.3%~13.4%[1].有研究指出,50%的ADHD儿童伴有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低下[2].这种学习困难与智力的关系及其原因一直为研究者们所关注.本研究通过探讨多动倾向儿童与正常儿童智商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ADHD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儿童多动症,又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或儿童多动综合症.为了解儿童多动症在学龄儿童的发生情况,我们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3月,对菏泽市牡丹区城区某小学儿童多动症的发生情况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是儿童时期的精神行为障碍之一,系指大脑无明显实质性损害,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或高于正常的儿童,因有轻微脑功能障碍而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或行为障碍,突出表现为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情绪冲动、任性等,还可有知觉、认识、语言或协调动作等障碍。现将1997年1月至1999年3月诊治的48例病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40人,女8人,男女之比为5∶1。年龄6.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初始沙盘游戏特征.方法 对29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和29名正常儿童进行沙盘游戏干预,对照分析两组儿童初始沙盘游戏主题及沙具使用情况.结果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沙盘游戏主题较正常儿童混乱无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8,P<0.00);两组儿童在沙具使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沙盘游戏具有独特特征以及一定的临床诊断筛查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学龄前多动行为儿童与正常儿童在被动吸烟情况的差异,分析被动吸烟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的相关性,为儿童保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被动吸烟与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的关联,检验水准为0. 05。结果实际调查15 291名学龄前儿童,筛查出多动行为儿童1 317名,多动行为儿童检出率8. 6%。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检出率与儿童性别、年龄、居住地和(母)文化程度有关(P<0. 05),儿童被动吸烟经历、家庭中吸烟人数与多动行为检出率显著相关(P<0. 01),在控制儿童年龄、性别、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后与有被动吸烟经历的儿童相比,未经历被动吸烟的儿童多动行为的风险降低[OR=0. 786 (0. 683~0. 905),P<0. 01]。结论被动吸烟是学龄前多动行为儿童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加大宣传力度,减少儿童受被动吸烟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