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科实行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的效果,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医院普外科于2017年在护理管理中实行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对护理不良事件采取非惩罚的处理原则,鼓励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对收集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比较实施前后医院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主动上报率,统计实施前后的整体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护士的主动上报率提高,外科的整体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也显著提高。结论: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不良事件的上报率,便于管理者实时了解护理管理缺陷,对提高护理质量和保证患者安全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在急诊科的实施效果。方法:以丽水市中心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80例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及观察组。对照1组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方法,对照2组采用急诊风险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方法。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且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6月收治的18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将2016年7~12月收治的180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不良风险事件、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不良风险事件、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及风险管理意识,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并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管理建议,提高老年科护理质量。方法:对医院老年科2017~2019年出现的4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老年护理不良事件主要为跌倒、管道类事件、输液给药事件、压疮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工作经验不足、风险意识薄弱、责任心不强、病情观察不到位、临床硬件配套不到位、陪护人员素质偏低和管理不精细等。采取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规范护理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完善风险管理、改进设施设备等措施后,护理质量得到提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减少。结论:针对老年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保证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施非处罚性上报制度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无处罚性不良事件管理体系,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建立奖励制度,规范化上报程序。比较2013年开展无惩罚上报制度时不良事件与开展后1年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各科室整体护理质量。结果:开展无惩罚不良事件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及各科室整体护理质量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全院建立无处罚性不良事件管理体系,鼓励主动上报制度后,各科室患者安全管理得到了保障,促进了全院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加强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教育,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针对儿科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因素,制定风险管理教育计划,提高全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对实施风险管理教育前后儿科病房中的患儿及家属进行满意度情况、不良实践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实施风险管理教育后,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达到了96.5%,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至1.2%。结论:在儿科实施风险管理教育,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激励上报制度对宁海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效果。方法:宁海县妇幼保健院儿科从2014年开始设立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制度,但未设立奖惩制度,因此选择2015年护理人员主动上报的不良事件作为对照,选择从2016年设立激励上报制度后,护理人员主动上报的不良事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上报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到例数增加,上报较为及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别减少(P0.05)。结论:使用激励上报制度能够促进儿科护理人员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同时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种类,有利于不良事件的处理,保证护理安全。采用激励上报制度管理护理不良事件,护理部可以掌握临床工作中发生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减少恶性肿瘤患者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在浙江省杭州市肿瘤医院就诊的65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施前后自身对照方法,2014年7~12月时段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2014年1~6月时段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观察并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总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减少或避免患者化疗期间的不良事件,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在妇产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83例女性住院患者及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患者安全风险管理持续改进后的806例女性住院患者及孕产妇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开展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的实施效果。方法:建立和实施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坚持无处罚原则,广泛收集儿科临床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完善护理工作流程。比较开展主动上报制度前后科室主动上报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整体护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开展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后,科室主动上报率由34.34%提升到87.56%(P0.05);科室整体护理质量由实施前的(90.23±0.23)分,提升到了(97.54±0.41)分(P0.05);同时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也有了显著提高。结论: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改善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态度,有助于提升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流程重组中的作用与成效.方法:应用风险管理方法在门诊输液室流程重组前进行护理风险识别与评估,并将风险控制与流程重组相结合.收集实施流程重组前后1年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职业暴露及投诉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科室护理质量显著提高(P<0.01),护理不良事件、职业暴露及投诉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建立在风险管理基础上的输液室流程重组,能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管理循环(PDCA)对护理不良护理事件上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临床科室发生的40例护理不良事件作为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模式;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PDCA护理管理模式;分析两组主动上报率。结果:对照组主动上报率为57.5%;观察组主动上报率为90.0%(P0.05),同时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下降率为25%。讨论:采用PDCA管理循环,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理论在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法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风险管理理论的护理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危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输液室管理中的效果明显,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和危险事件发生率,且显著提高了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胃肠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胃肠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相关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用于胃肠外科护理管理,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工作中通过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评估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制定常见风险应急处理预案,采用培训考核等方式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大风险监控。结果:由于使用了风险管理模式,我科的临床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结论:风险管理有利于全面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保证病人能获得有效而安全的治疗和护理,同时维护医院和护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风险管理防范措施。从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各项操作行为,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加强对重症病人的监护几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比较分析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施风险管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之前的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护理服务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方案。选取血液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10例患者为实施后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予以比较。结果:实施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1%,显著低于实施前的14.65%(P0.05);实施后不规范输血发生率为0.81%,显著低于实施前的7.45%(P0.05);实施后科室的整体护理质量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同时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也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加强血液科的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科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规范化输液操作,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中实施"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对服务管理体系的效果。方法: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18年1月起开始实施"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统计2017年进行血液治疗例数共62 180次,实施管理后即2018年进行血液治疗例数共93 220次。基于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现状组建血液净化风险分析小组,对近些年来差错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方案,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研发并应用血液净化差错共享网络上报系统,构建非惩罚性差错报告与差错共享体制,并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比较"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中实施"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后,统计差错发生情况和重复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实施后均有显著降低(P0.05)。差错事件主动上报率有显著上升(P0.05),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认知率与对待报告的态度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质量,既能提升医护人员风险意识,还能有效降低差错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风险控制在感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0例传染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患者接受基础护理管理,观察组100例患者在基础护理上结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并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控制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法律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以医院精神科2019年1~6月收治的168例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实行护理法律风险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管理中护理法律风险管理的应用,可有效提高精神科的护理安全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