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毅 《自然杂志》2015,37(6):461-469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2015年10月 5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 医学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药学 家屠呦呦等三名科学家,以表彰他 们对疟疾等寄生虫病机理和治疗的 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屠呦呦 分享了这份诺奖的一半,“以表彰 她对治疗疟疾新药的发现”。这是 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 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 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最高奖, 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世界最高奖。 世界上每年有约2亿人感染疟疾,在 全球疟疾的综合治疗中,青蒿素至少 降低了20%的死亡率及30%的儿童死 亡率,仅就非洲而言,每年就能拯 救10万人的生命。对于屠呦呦因青蒿 素而获奖,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胶体 与界面研究所所长、抗疟疾药物研 究专家彼得•泽贝格尔表示,这绝对 是“实至名归”。青蒿素的发现, 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特别是儿童 的生命,这项长期且艰难的基础性 研究显示出植物提取物在医药领域 的巨大潜力,将诺贝尔奖颁给这项 “对许多人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伟 大研究”再合适不过。  相似文献   

2.
<正>本期专题主要介绍了2015年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日本的大村智(Satoshi Omura)和爱尔兰的威廉·坎贝尔(William C.Campbell)因治疗淋巴丝虫病(象皮病)和盘尾丝虫病(河盲症)的阿维菌素而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其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带给人们深刻的启示。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和加拿大科学家阿瑟·麦克唐纳(Arthur B.  相似文献   

3.
正屠呦呦研究员发现青蒿素,为人类带来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为人类抗击疟疾提供了有效的"武器",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是中国医药科学家一项重大创造,也是维护人类健康的一大贡献.屠呦呦研究员也因此获得了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的本土研究成果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全球华人为之欢欣鼓舞.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奖引发了广泛讨论,涉及国家科  相似文献   

4.
前沿     
<正>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学家及一名爱尔兰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首位在中国本土进行科学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科学家。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5.
<正>捷报传来,让国人耿耿于怀多年的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桂冠终于戴到了中国人的头上。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17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的获奖,打破了中国多年来自然科学"零诺奖"的纪录。青蒿素是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一个典范。屠呦呦作为青蒿素的重要发现者,对疟疾病的治疗作出了不可磨  相似文献   

6.
俞强 《自然杂志》2015,37(6):405-410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面临着各种来自于环境的威胁,其中一种就是寄生于人体进行繁衍从而导致人类疾病和死亡的寄生虫。全世界每年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受到寄生虫病的威胁,每年有数百万的人死于寄生虫病。40年前,日本北里大学的教授大村智(Satoshiōmura)和美国德鲁大学(Drew University)的研究员威廉·坎贝尔(William C.Campbell)发现的治疗淋巴丝虫病(象皮病)、盘尾丝虫病(河盲症)的阿维菌素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教授屠呦呦发现的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彻底改变了那些饱受寄生虫病害痛苦的患者的命运。由于这三位科学家为解决人类重大健康问题所做出的贡献,2015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他们。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由于在发现青蒿素和治疗疟疾新型疗法上的贡献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现如今以青蒿素为先导化合物衍生得到的蒿甲醚和青蒿琥酯等青蒿素类药物是治疗疟疾唯一有效的药物.但目前市售的青蒿素仍是依靠植物黄花蒿的提取,其高效人工合成依然是合成化学领域的一个挑战.由于生物合成青蒿酸的成功实现,使得从青蒿酸到青蒿素的高效化学合成,特别是无光照化学合成工艺的开发,成为人工合成青蒿素能否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可工业化的角度,简要综述了青蒿素化学合成的研究进展.主要讨论的内容包括青蒿素化学合成的背景、仿生合成的探索以及无光照人工合成的研究等方面,为青蒿素的合成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简单明了的概括.  相似文献   

8.
青蒿素是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从黄花蒿中分离得到的抗疟药物,在全世界治疗疟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屠呦呦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研究再次成为热点.随着对青蒿素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除具有抗疟活性外,青蒿素还具有其他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哮喘等.虽然全世界的学者们发表了大量与青蒿素相关的研究文章,但是其具体的抗疟活性以及抗肿瘤活性作用机制并不明确.青蒿素的作用机制非常复杂,尤其是其激活过程.最近,随着化学生物学平台在青蒿素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青蒿素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本文将着重介绍近年来化学生物学在青蒿素作用机制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前沿     
<正>屠呦呦问鼎国家最高科技奖屠呦呦的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几十年,青蒿素在全世界共治疗了2亿多人,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如今又被授予  相似文献   

10.
<正>金秋十月,全球瞩目的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年逾84岁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凭借抗疟疾药物"青蒿素",成为首位夺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这不仅是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的巨大成功,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下简称"诺奖")由抗疟疾新疗法发现者屠呦呦与抗丝虫病新疗法发现者William C.Campbell及大村智共同分享,这是屠呦呦继2011年获得拉斯克-德贝基临床医学奖后,再次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的最具国际声誉的科学荣誉,也是中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的自然科学领域最高奖.在得悉获奖消息时,Campbell竟然不相信那是真的,他率性地冲着电话那头喊道:"你一定是在开玩笑吧!"大村智似乎对自己获奖并不感到意外,但他还是以日本人惯用的恭敬口吻说道:"我谦卑地接受这个奖".在接受诺奖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研制了关键的抗疟药青蒿素。三位研制出抗寄生虫感染疗法的科学家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是:美国德鲁大学微生物学家威廉·坎贝尔(William C.Campbell),日本北里大学微生物学家大村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药学家屠呦呦。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诺贝尔奖评选结果如期而至时,中国终于等到了本土科学家喜获诺奖的日子。屠呦呦这位土生土长的中国科学家与大村智、威廉·坎贝尔组合分享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贡献在于发现了针对极具破坏力的寄生虫疾病的革命性新疗法,以帮助解决困扰人类长达千年之久的医疗健康  相似文献   

14.
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简称"中研院中药所",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及其研究组在对中药进行大量研究基础上,受中医典籍《肘后备急方》的启迪创建了青蒿提取方法,1971年10月获得青蒿抗疟活性化学部位,1972年11月从中发现青蒿素.青蒿素是一个仅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具有过氧基团特殊结构的新型倍半萜内酯,是与已知抗疟药在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新化合物.临床疗效几乎可达100%,具有速效、高效和低毒等特点.目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世界上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青蒿素联合疗法已被用于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疟区,每年治疗病例一亿以上,降低了全球疟疾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来自中医药、发现启迪于中医药.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科技紧密结合.融合多学科和行业的系统创新工程,凝聚着一群中国科学家的艰辛和智慧,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的一项巨大贡献.我国政府先后11次给参加这一工程的相关单位授予国家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大奖,屠呦呦也因此获得了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5.
正拉斯克奖(Lasker Awards)旨在表彰那些在人类疾病的理解、诊断、治疗或预防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科学家,该奖也常常被称作"诺贝尔奖风向标"(2011年屠呦呦获得该奖项后,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9年9月10日,拉斯克基金会宣布了本年度5位拉斯克奖获奖者名单。2019年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表彰了两位开创现代免疫学进程的科学家:马克斯·库珀和雅克·米勒。他们确定了两类不  相似文献   

16.
<正>南美洲厄瓜多尔一位印第安人,发高烧濒临死亡时喝了被金鸡纳树浸泡过的池水,竟奇迹般地康复,从而揭开了人类征服疟疾的序幕。疟原虫的发现,特别是奎宁的人工合成,挽救了无数恶性疟疾患者的生命。但是,随着抗药性的产生,疟原虫又卷土重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主持研发的青蒿素类药物,谱写了人类抗疟史上一页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7.
<正>巾帼时刻目前只有一位女性获奖者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屠呦呦是目前唯一一位女性获奖者。这位发现青蒿素的著名药学家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也因此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相似文献   

18.
<正>1977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等几家单位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在《科学通报》第22卷第3期首次发表了有关青蒿素化学结构及相对构型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在当年我国没有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的情况下,抢在外国人前面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表明青蒿素是中国人的发现.2015年,因为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  相似文献   

19.
<正>从一株株貌不惊人的小草中提取的青蒿素成为人类抗疟首选药,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华传统医学为全人类献上的一份礼物!2011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而获得拉斯克医学奖。因为迄今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拉斯克奖获得者随后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拉斯克奖也常被科学界看作是诺贝尔奖的"风向标"。果不其然,因为青蒿素在世界卫生领域内所作出的卓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出席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并领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屠呦呦传》举行首发仪式。《屠呦呦传》由屠呦呦所在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编写,是第一部全面完整记录屠呦呦人生经历的传记,全书通过对她本人和家人、同事、同窗、学生等的探访,收录了130余幅她本人珍藏的照片,为读者展现了—位杰出女科学家成长,学习和工作的独特经历。全书分"呦呦初鸣""向医而行""矢志寻蒿""久久寻蒿""中国神药""享誉世界"六个部分,清晰披露了屠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