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颈部穴位加常规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口眼联带运动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周围性面瘫6个月以上具有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颈穴配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穴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23.3%,有效率为56.7%,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显效率为13.3%,有效率为36.7%,总有效率为5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穴配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任国强 《陕西中医》2012,33(5):600-600,61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30例周围性面瘫患儿通过针刺进行治疗,急性期(病程1~7d)配合红外线照射;恢复期(病程>7d)加用电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治疗小儿面瘫有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之功。  相似文献   

3.
陈佳红 《陕西中医》2008,29(1):92-93
目的:观察辨经取穴为主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2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针水沟穴等。对照组105例,取腰阳关、肾俞、大肠俞等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1.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愈患者治疗次数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辨经取穴为主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优于局部取穴法,远道取穴配合局部阿是穴快速针刺,不留针,局部痉挛的肌肉随着针拔出的瞬间即刻放松,与局部取穴留针相比,提高疗效,而且缩短临床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4.
翳风穴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5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翳风穴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治疗组针刺常规穴位(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等)加翳风穴刺络拔罐疗法;对照组只用针刺,留针30min,1d1次,每周治疗5d,1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5%和94.82%(P>0.05),显愈率分别为60.34%和44.93%(P<0.05)。结论:翳风穴刺络拔罐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的患者56例,采用靳三针疗法面瘫针(取穴:翳风、地仓颊车穴互透,迎香;阳白,太阳,四白)针刺及超短波治疗,每日1次。结果:总有效率96.4%。结论:治疗2个疗程后,本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可快速消除面神经水肿,促进神经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针刺及中药穴位贴敷等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112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西药对照组26例、针刺治疗组30例、穴位贴敷组27例、针刺+穴位贴敷组29例。结果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为88.9%;针刺+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为93.1%。经统计学处理,4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穴位贴敷组、针刺治疗组与针刺+穴位贴敷组治疗面瘫的疗效相当,均优于西药对照组,其预后与神经变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分期针刺法结合牵正胶囊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法结合牵正胶囊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采用分期针刺法配合牵正胶囊口服,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针灸治疗配合牵正胶囊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5%,对照组总有效率92.5%。提示:分期针刺结合牵正胶囊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可以提高患者的痊愈率,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单纯针刺治疗与急性期加刺络放血,配合拔罐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76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本着急性期着重远端取穴,针刺面部穴采用浅刺法,留针时间短,禁止加电针;后期着重局部取穴留针时间长的原则,施以相同的取穴。但治疗组于急性期加取大椎、肺俞(双侧)穴刺络放血,配合拔罐治疗,每日1次,连续使用7天。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1%和100%,临床治愈率分别为50%和71.1%,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同时加大椎、肺俞(双侧)穴刺络放血,配合拔罐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
华佗牌针刺手法针疗仪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华佗牌针刺手法针疗仪(SXDZ-100)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面瘫患者随机分入针刺手法针疗仪观察组(44例)和G 6805电针治疗仪对照组(43例),两组取穴相同,取患侧局部穴位和远端的合谷、三阴交、太冲等,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在总有效率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组治愈率为90.9%,对照组为62.8%,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采用华佗牌针刺手法针疗仪治疗周围性面瘫治愈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针刺配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黧 《上海针灸杂志》2003,22(12):11-12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针刺配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50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42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走罐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走罐配合针刺,取穴为患侧攒竹、晴明、阳白等,针毕行走罐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7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走罐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齐刺阳陵泉穴联合传统取穴针刺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腓总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功能锻炼,治疗组采用齐刺阳陵泉穴配合传统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传统取穴针刺治疗。2组均每日针刺1次,1周针刺6次,共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腓总神经麻痹疗效评分,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腓总神经麻痹疗效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结论:齐刺阳陵泉穴联合传统取穴针刺治疗腓总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传统取穴针刺法。  相似文献   

13.
黄丽萍  孙玲莉  张晓霞 《陕西中医》2012,(10):1389-1390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44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加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对周围性面瘫均有明显的疗效,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蒸配合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治疗作用明显增强,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普通针刺配合平衡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20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03例予普通针刺配合平衡针治疗,对照组103例予普通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82例,显效12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1%;对照组治愈63例,显效10例,好转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普通针刺配合平衡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4,(7):900-901
目的:对针刺配合特定电磁破仪照射加闪罐的方法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中的作用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例,治疗组使用针刺配合特定电磁波仪加闪罐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针刺加注射维生素B1、B12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痊愈率、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35例患者痊愈率为51.4%,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35例患者痊愈率为37.1%,总有效率为78.9%。两组对比,治疗组患者的痊愈率和治疗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和针刺加臀肌注射法相比,针刺配合特定电磁波仪照射加闪罐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也较少,容易使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黄丽萍  张晓霞  孙玲莉 《陕西中医》2013,(12):1657-1658
目的:观察翳风穴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治疗组针刺常规穴位(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等)加翳风穴刺络拔罐疗法;对照组只用针刺,留针30min,1d1次,每周治疗5d,1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2%和93.85%(P>0.05),痊愈率分别为35.38%和26.15%(P<0.05),显愈率分别为64.61%和50.77%(P<0.05)。结论:翳风穴刺络拔罐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关继文  张波 《吉林中医药》2006,26(11):54-55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光针穴位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氦氖激光光针穴位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治疗。结果:根据面瘫程度的评估标准制定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氦氖激光光针法是一种新方法,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红光照射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红光照射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用电针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面瘫症状改善及面部残疾指数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光照射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童艾云  黄科 《陕西中医》2006,27(3):346-346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取阳白、太阳、下关等穴,初期浅刺,TDP照射;稳定期加电针配合TDP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5.6%。提示:电针、TDP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能产生热效应,具有通经活络、加速细胞活力,促进组织营养,减轻和消除炎性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康复技术治疗组120例,取内关、水沟、三阴交穴,配合康复技术。对照组120例单纯针刺,取穴和手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单纯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4.2%(P<0.01)。提示: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能更好的将大脑损伤的代偿的潜在能力激发出来,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