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文章针对微博信息建模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过程复杂现状,梳理模型构建的依据及其演化脉络。文章对现有微博信息模型进行功能解析和演化分析,从节点自身属性、链接关系到整体拓扑结构演化的视角,解析微博信息传播模型中的社会网络特征;从传播模式、传播影响因素和传播规律演化的角度,阐释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复杂网络特性;从传播预测和传播控制的视角,揭示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双重网络特质。文章提出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演化方向,即微博信息传播中节点、节点链接与信息内容的融合,复杂网络与多重网络的融合,微博信息传播与大数据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阐述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研究的必要性基础上,界定了网络信息传播的概念及本质,论述了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的本质与特征,归纳了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的主要构成内容,进而总结出了网络信息传播的三个规律。  相似文献   

3.
微博传播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拥有网络传播的特性,如即时便捷的信息发布与传播、操作简单和用户进入门槛低等,深受人们追捧.微博是web2.0时代“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中最流行的网络传播工具之一.作为新事物,微博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问题在所难免,本文试图以微博在当下信息传播中的一些表现为依托,分析“微博热”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积极可行的应对思路,为微博传播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飞速发展,对危机传播的信息公开机制产生了重大影响,网络时代危机传播的信息公开机制主要包括:信息的即时公开、真实公开、深度公开、多渠道公开和制度化公开。  相似文献   

5.
王霞 《报刊之友》2012,(10):52-53
网络信息传播介入便捷,技术手段先进,容量无限等特点为信息传播搭建起了更广阔的发展通道,为信息流动融入更加生动、多元的呈现模式。网络信息传播发展前景值得无限期许。其在融合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上,需要通过强化网络伦理建设巩固自身在信息传播中海量、即时、无国界等优势。构建网络传播科学合理的核心伦理价值将助推网络生态建设,实现蓬勃的绿色网络前景。本文主要从真实性、平衡性以及人文关怀等谈网络传播伦理核心价值构建。  相似文献   

6.
王霞 《今传媒》2012,(10):52-53
网络信息传播介入便捷,技术手段先进,容量无限等特点为信息传播搭建起了更广阔的发展通道,为信息流动融入更加生动、多元的呈现模式。网络信息传播发展前景值得无限期许。其在融合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上,需要通过强化网络伦理建设巩固自身在信息传播中海量、即时、无国界等优势。构建网络传播科学合理的核心伦理价值将助推网络生态建设,实现蓬勃的绿色网络前景。本文主要从真实性、平衡性以及人文关怀等谈网络传播伦理核心价值构建。  相似文献   

7.
李璐瑒 《声屏世界》2011,(6):104-105
云传播是一种新生力量。借助于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兴起,使得大众传播、即时/非即时的点对点传播、社交网络传播等新兴传播方式得以实现。在传统媒体时期,由于传播技术和内容的垄断,大众只能成为最终的信息接收方,新媒体的兴起,使每一个媒体受众成为了新的传播源,大大提高了传播的持续性、广泛性与不可控性,机遇与风险并存。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观望期、公开期、问责期、沉寂期。突发事件网络传播呈现新特征,自媒体传播真实快速地引发受众关注,网络新闻传播的公开性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网络论坛传播对突发信息辨识度增强。传播对网络谣言的形成有三点启示:事件本身的特点制约谣言散播,政府媒体信息即时公开消解谣言散播,受众媒介素养的提升阻止谣言散播。  相似文献   

9.
自从互联网出现在人们生活中以后,人类世界的信息传播形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从前只能通过人际传播,或是通过报纸、电视等单向传播的方式变为了即时的双向性网络传播,无限大的信息空间为人类沟通带来了便利,也增加了人类接受信息的负担,为此我们呼吁媒体与大众携手共建一片洁净的信息天空.  相似文献   

10.
陈红梅 《新闻记者》2007,(12):75-78
在网络传播环境中,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的信息接触行为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了解这些变化状况及其规律,对于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促进传播效果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试图从网络链接、网络信息定制、网络新闻传播等几个环节,介绍国外网络传播发展状况,以及学者们的研究发现,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一个杀手级应用,以中国腾讯微信为代表的新一代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在全球迅速崛起.其崛起的背景源于互联网正处于第三个高速发展热潮——即时网络阶段.微信体现出来的融“即时化、社交化”为一体的特征,正在呈现出引爆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移动终端,呈现跨网络、跨终端的特点使微信的传播机制与规律都呈现出新的特点,提升了社会沟通的效率.但是同时,微信作为一项新技术引发的负效应开始显现.本文对微信的信息传播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对引发的负面问题进行综述,最后对适合微信的治理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正>截至2014年6月,我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5.64亿,比2013年底增长了3208万,半年增长率为6.0%。即时通信使用率为89.3%,较2013年底增长了3.1个百分点,使用率仍高居第一位。微信作为即时通信的主要代表产品已被传媒受众所广泛接受,微信这一"新新媒介"凭借其便捷性、精准性、碎片化、多元化的传播特点在舆论场中的传播力量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3.
侯磊 《军事记者》2013,(8):12-13
网络的出现。以其信息传播的多媒体形式,以其即时、海量、互动、聚集等多种优势.引发了舆论传播的革命。迅猛发展的新媒体给纸媒带来严峻挑战.怎样突围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4.
朱倩 《新闻世界》2014,(8):373-374
媒体在传播信息时要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受众在选择信息时也有其心理规律,在网络事件中,这种规律变现得更明显突出,本文以传播心理学为角度从传播者和受众出发分析网络事件。  相似文献   

15.
微信公众平台是即时通信工具微信推出的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央视新闻”在新闻媒体类微信公众平台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结合“央视新闻”关于马航MH370失联事件的报道,可以看到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的特点,包括信息传播方式的双重性、信息传播过程的定向性、信息传播媒介的闭合性、受众信息获取上的被动性、信息来源渠道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微博是一种即时发布消息的微型博客。它强化了互联网即时性内容传播,第一时间为用户提供简易的即时信息。微博的优点不仅在于其信息量大、形式简易、上手快、门槛低,还在于其将内容传播、知识和信息流动与个人社会关系网络建设紧密结合为一体,从而使个人获得一个低成本、高效应的内容即时处理和获取工具。微博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在促成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交网络中信息的传播对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对于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研究日益重要。建立SEIR信息传播模型并通过Vensim进行仿真,对社交网络中信息的传播过程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用户关注度、观点碰撞度、政府关注度以及信息透明度等因素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在此结论基础上为相关部门引导舆情事件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网播就是将声音和图像,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通过某一计算机网络,即时或者接近即时地被公众所接收的传播,并且传播时间是由网播组织所单独确定的。这是一组利用互联网向用户递送内容的新兴业务,其递送方式有时与广播之类的传统通信业务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9.
即时通信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伴生的一种新型交流互动表达形式。随着我国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即时通信在社会热点话题、焦点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发重要。本文着重对即时通信在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舆论影响力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行 《传媒》2023,(13):56-58
Twitter社交媒体平台集信息传播、知识共享、人类交互于一体,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行为方式带来显著影响。如今,Twitter坐拥13亿注册用户,其传播规律与社会网络结构值得深入分析。本文基于Twitter产生、发展与功能等层面,对其宏观和微观领域的信息传播规律进行量化分析与阐述,解析其社会网络的特点,从而为我国国际传播工作拓展全球社交网络传播渠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