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3S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集成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特殊性,结合3S技术特点,提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新方法,对3S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各技术环节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展望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地位和现状,回顾了“十五”期间我国在土地开发整理方面做出的巨大的成绩,展望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土地整理工作上的投入力度和方向。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土地整理工作所采用的技术手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信息化是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为了保证国家每年投资数十亿资金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从审查到实施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迫切要求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3S技术等先进手段加强项目的全程管理。接着,对“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从功能角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进行开发,并对一些子系统的功能进行了阐述。最后介绍了系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土地开发整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介绍将信息技术特别是"3S"技术应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原理和实践.开发、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从不同深度、不同层次全方位地介入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效率提高、规划科学、指标精确、方案优化、过程和成果规范,达到计算机辅助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科学利用和有效管理土地资源对我国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3S技术已经逐步地在土地管理工作中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最近两年,经过二次土地调查之后,3S技术在建设用地前期勘测定界、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土地整理、土地规划、地籍测绘等工作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但也应当看到,3S技术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土地资源愈显稀缺而重要。土地开发整理作为补充耕地、集约挖潜的有效手段,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全解析测绘技术的应用不仅为开发整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图测制工程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各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研究没有涉及前期测量和现状图成图标准的现实问题,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需要并结合工程实践,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工作流、数据流对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图的测制工程标准展开研究,为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图的测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白亚军 《现代测绘》2010,33(1):36-37
在回顾传统土地变更调查方法不足的基础上,介绍了3S技术及其集成,并对其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以实例说明运用3S技术进行土地变更调查的主要步骤,以其为土地变更调查统计工作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8.
3S技术在西部开发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3S集成技术在西部开发中一些领域的基本应用作了探讨,包括3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3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应用,3S技术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3S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恩平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项目为例,讨论了3S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中的应用。文章介绍了3S技术在农村土地确权中技术路线,结合项目特点,从调查底图制作、界址点测量、数据库管理等方面阐述了3S技术具体应用,为土地确权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总结了3S技术在土地确权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未来3S技术在土地类项目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科学有效,本研究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构建交互式应用环境,开发出土地整理三维信息系统,应用于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和国土资源管理,为土地综合整治及国土基础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可视化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相似文献   

11.
基于X-Bridge的土地整理项日审批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背景,接着对系统采用的X-Bridge平台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基于X-Bridge平台建设土地整理项目审批平台的实现原理、技术方法和主要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该审批平台是整个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最后对平台成果进行了小结,证明了该系统的先进性、稳定性及待完善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2013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上提出的15个重要观点,包括:新型城镇化是不以损害农民权益为代价的城镇化;不能因为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存在问题,就剥夺了农民流转土地的权利;“法外经济”已呈燎原之势;在土地资源配置和权利配置中,应相机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注意区分两种性质的房产税;土地整治规划应是新农村建设的落地规划;建立耕、园、林、草大土地整治模式;探析生态用地内涵有利于将可持续发展观贯穿于规划的全过程;土地整治现场调查评价工作应当配备先进技术;结构方程模型为土地整治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适宜于作挂钩适宜性评价;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应适时、适度、适量;货币补偿和提供新宅基地对农户行为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土地整治公众参与不尽人意的四大原因;适时组建土地整治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13.
土地治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最近几年来,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欧盟不断加大对非洲土地制度改革的影响力度和援助力度。非洲土地制度改革背后,是多种因素错综交织的结果。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框架阐述了一些土地管理中的基础原则,如土地管理中需要公共福利优先,权属管理和有监管的空间规划是两大重要基础,必须要实行资源综合管理等,对于我国当前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亦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本文介绍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的动态监管和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确保耕地保护任务完成。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和景观生态学的土地整理景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以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市级投资重点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选取3类景观指标,对项目区内土地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景观格局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景观类型中水田斑块占绝对优势,斑块分维数、形状指数呈下降趋势,表明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和简单; 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降低,平均斑块面积和最大斑块面积增加,最大斑块指数增大,景观破碎度降低; 平均分维数和平均形状指数增大,表明景观形状较整理前变得规则,但总体形态变得复杂; 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表明在增加了景观分布均匀程度的同时降低了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类型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投入土地整理资金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为了使国家对土地整理的巨额投资落到实处,土地整理项目的监管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土地整理监管业务需求以及高分辨率遥感监测的特点,采用三层式设计了土地整理遥感监测系统,即应用层、系统功能层和数据服务层。根据土地整理遥感监测的特点,设计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文件、娩示、土地整理工程信息提取、土地整理评价、工具箱等功能模块。并基于TITANImage6.0开发平台,用Visualc++.net搭建了系统主体框架和实现了系统的大部分功能模块。下一步将对系统的部分功能模块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土地管理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措施。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如何科学地利用和有效地管理对可持续发展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概述了土地管理中的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土地评价、土地整理等的应用现状,并结合3S技术的发展探讨了其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8.
国土整治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是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的重要手段,能有效促进国土空间优化和治理土地退化,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矛盾日益凸显,国土整治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尤其是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发展迅速。但对于国土整治业务而言,三维模型存在数据量大、数据复杂且碎片化程度高等特点,使得三维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加载调度难度大,制约了其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本文针对国土整治三维数据,提出了存储结构优化方法、三维模型碎片加载优化方法和三维模型调度优化方法,并开展了试验验证和应用示范,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支撑国土整治中的三维可视化相关业务。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土地信息系统设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人口增长和人与地矛盾的日益加剧,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是关系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城市土地信息系统(ULIS)的建立就是为了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保证城市土地利用和开发经营活动的相互协调,以在保持土地生态平衡的条件下,达到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最优化。本文就建立城市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思路作了框架式描述,力求使其简单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