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硬质合金》2014,(6):378-384
粘结相呈梯度分布的WC-Co梯度硬质合金可有效解决传统结构硬质合金存在的性能瓶颈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采用控制气氛烧结制备WC-Co梯度硬质合金的方法,综述了梯度硬质合金制备过程中Co相梯度结构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指出了WC-Co梯度硬质合金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使用新的制备方法成功制备了功能梯度WC-Co/WC-Fe-Ni双层结构硬质合金。冷压成型所需的压制压力需要保持在15 MPa,在这个压力下WC-Co和WC-Fe-Ni层的烧结收缩率相同,制备的双层合金没有分层和裂纹等不利现象出现。采用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实验手段研究了双层合金的相组成与微观结构,发现合金中没有η或者石墨相的存在,而且,WC-Co和WC-Fe-Ni层间的界面处结合良好。同时,在WC-Co/WC-Fe-Ni双层结构硬质合金的界面处有明显的连续变化的 Fe, Ni 和 Co 成分梯度,两层间的成分梯度导致界面附近的硬度梯度的形成。制备的功能梯度WC-Co/WC-Fe-Ni双层结构硬质合金同时高的硬度、耐磨性和韧性。  相似文献   

3.
使用新的制备方法成功制备了功能梯度WC-Co/WC-Fe-Ni双层结构硬质合金。冷压成型所需的压制压力需要保持在15MPa,在这个压力下WC-Co和WC-Fe-Ni层的烧结收缩率相同,制备的双层合金没有分层和裂纹等不利现象出现。采用X射线衍射(XRD)仪、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实验手段研究了双层合金的相组成与微观结构。发现合金中没有η或者石墨相的存在,而且,WC-Co和WC-Fe-Ni层间的界面处结合良好。同时,在WC-Co/WC-Fe-Ni双层结构硬质合金的界面处有明显的连续变化的Fe,Ni和Co成分梯度,两层间的成分梯度导致界面附近的硬度梯度的形成。制备的功能梯度WC-Co/WC-Fe-Ni双层结构硬质合金同时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韧性。  相似文献   

4.
《硬质合金》2020,(1):1-18
本文简述了高强韧WC-Co硬质合金的发展方向,介绍了等离子球磨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总结了近年来基于等离子球磨技术的"碳化烧结一步法"在制备高性能WC-Co硬质合金中的进展。等离子球磨制备硬质合金表现出3点优势:(1)显著提高了W与C反应的活性,极大地降低了WC的合成温度,有望采用"碳化烧结一步法"制备WC-Co硬质合金,简化制备工艺流程,实现节能降耗;(2)等离子球磨有利于形成板状结构的WC晶粒,并且能够较方便地控制WC的形态,为设计和调控WC-Co硬质合金的组织创造了很大的空间;(3)利用等离子球磨方法制备WC-Co硬质合金适于普通烧结的规模生产技术,所得到的材料具有优异的强韧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超细晶WC-Co硬质合金真实金相图片,开展有限元模拟拉伸断裂试验,模拟了硬质合金拉伸断裂的具体过程,并利用LS-DYNA有限元方法预测了超细晶WC-Co硬质合金的抗拉强度。根据数值模拟结果,WC-Co硬质合金抗拉强度为132 MPa。将超细晶WC-Co硬质合金加工成中间钻孔的圆盘,通过改进的巴西劈裂试验,间接测量出超细晶WC-Co硬质合金的最大抗拉强度为114.5 MPa。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误差约为15%。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说明基于超细晶真实金相图片的有限元裂纹扩展模拟能较为准确地再现硬质合金断裂失效的过程,预测材料的力学性能,为分析硬质合金的断裂失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林雯 《铸造技术》2014,(5):881-883
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了WC-Co硬质合金的微观结构轮廓,建立了二维参数化模型,并对合金弹性性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施加0.5、1.0.和1.5 N拉伸载荷下,WC-Co硬质合金弹性性能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超细WC-Co硬质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利用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级WC-Co混合粉末,采用脉冲电流烧结技术进行烧结。用能谱分析仪(EDX)对球磨后的粉末进行成分分析,用X射线衍射(XRD)对比分析球磨前后WC-Co混合粉末的衍射峰变化,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备的粉末及烧结材料进行了组织形貌观察,并测定了烧结试样的硬度。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WC-Co纳米粉末的粒度逐渐变小,当球磨时间超过30h后获得了粒度为100nm以下的WC-Co纳米粉末。脉冲电流烧结后获得超细WC-Co硬质合金,与传统的WC-Co硬质合金相比,超细WC-Co硬质合金具有更高的硬度(HRA92.5~94)和耐磨性。另外通过实验获得了最佳的烧结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
欧朝霞 《硬质合金》2008,25(1):37-41
采用冲击弯曲试验研究了硬质合金的冲击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当晶粒度一定时,硬质合金的冲击疲劳性能随着钴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钴含量一定,WC晶粒度为1.2~3.2μm时,WC-Co硬质合金的冲击疲劳性能先是随着WC晶粒度的增粗而提高,当晶粒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冲击疲劳性能出现下降。超细晶粒硬质合金的冲击疲劳性能明显高于一般WC-Co硬质合金。  相似文献   

9.
研究开发了一种WC-Co硬质合金的表面渗碳强化处理工艺,对WC-Co硬质合金经过表面渗碳处理后的性能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显示WC-Co硬质合金齿经过表面渗碳处理后,可获得1毫米以上厚度的硬化层。按开发的表面渗碳工艺处理后的硬质合金齿,耐磨性有明显改善,抗压缩疲劳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均有显著提高。经表面渗碳强化处理的硬质合金齿在牙轮钻头上进行了钻井现场试验,显示了更好的进尺能力和更高的钻速。  相似文献   

10.
WC-Co硬质合金的弹性性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安海  赵军  王泽明  郑伟 《硬质合金》2011,28(3):194-198
综述了WC-Co硬质合金弹性性能的预测模型,并计算了硬质合金不同Co含量时的弹性性能参数值,并对不同的模型的预测值与文献中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采用引入WC晶粒邻接度C的Golovchan模型计算的WC-Co硬质合金的弹性模量值,相比Voigt-Reuss模型和Hashin-Shtrikman模型,更接近于实测值。而泊松比的值相对偏低,但可以采用Hashin-Shtrikman模型的泊松比上限确定泊松比的值。另外,给出了弹性模量的实验测定方法标准。这为硬质合金重要弹性参数值的确定提供了实验测定和理论计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素质教育实践中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观念正在影响和推动着我国的教育改革。然而,它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目的性还不十分明确。为此,笔者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1)究竟在什么意义下谈素质?(2)为什么在今天特别强调素质和素质教育?(3)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重心是什么?(4)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是怎样的关系?(5)当我们强调素质的时候,是否意味着降低了知识的重要性?本文的结论是:我们不是为贯彻素质教育而推进素质教育,不是为改革教育而进行教育改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机械电解镜面抛磨镀硬铬层轴类零件时,通常从电、液参数以及工件、工具转速等着手,优选出最佳参数。但从实验中发现,零件基体表面粗糙度对抛光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抛光的成败。通过大量的对比试验和观察发现:零件基体表面粗糙度越小,抛光效果越好;反之,则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数控短电弧机床的试验数据,建立短电弧加工工艺参数与工件表面质量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MATLAB7.0软件求解、分析并优化该模型,最终根据模型优化结果分析短电弧加工中影响工件表面质量的主要加工因素.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居于重要地位,起引导、鼓励和激励作用,在当前面临国际国内各种挑战的情况下,我们惟有通过不断创新研究生思政教育体系本身,并认清和协调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与其它素质教育以及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并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一模多腔模具的设计质量和缩短设计周期,先采用传统经验及公式设计模具的浇注系统,再基于MoldFlow 2010进行浇口位置优化分析与流道平衡分析,进而优化模具流道设计。  相似文献   

16.
基于CAE分析的汽车冲压件模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湘安 《模具制造》2008,8(11):11-14
以CAE软件包Dynaform为工具,通过对比较复杂的汽车冲压件散热器罩的CAE工艺性分析,详细地论述了汽车冲压件模具的设计过程和设计考虑因素。事实证明,冷冲压模具的设计CAD/CAM与CAE分析结合,可以提高模具的设计质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利用废旧涂层硬质合金回收料生产硬质合金,通过采用适当的工艺方法,可以生产出质量较好的再生硬质合金产品。  相似文献   

18.
模具质量保证与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模具生产的特点,以理解、保证和改进三者结合为核心建立了模具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系统,分析了模具生产过程的质量环和质量因素,控制了影响模具生产质量的关键因素,保证了模具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以摩托车发动机缸盖气门组件的装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用于回转式机器人柔性装配工作站的装配工艺规划,并对其中关键的气门锁片装配及装配质量检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静电喷涂过程中的工件接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勇 《表面技术》2001,30(4):47-48
研究静电喷涂过程中的工艺接地问题,解决此问题,能有效地提高涂层的质量、涂装的效率及涂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