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目的调查伊犁州小儿脑性瘫痪(CP)的患病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进一步研究脑瘫病因及预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伊犁州八县一市1~6岁儿童的CP患病现状进行整群抽样调查,资料经整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伊犁州1~6岁儿童CP平均患病率为1.79‰,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男女比为1.68∶1.00(χ2=33.378,P=0.000);维吾尔族CP患病率高于其他民族,各民族患病率为:维吾尔族2.34‰、哈萨克族1.82‰、回族1.23‰、其他少数民族1.20‰、汉族0.95‰(χ2=42.170,P=0.000);CP患病率随着新生儿抢救成活率的提高而有所上升,4~6岁组与1~3岁组CP患病率分别为1.56‰、2.09‰,两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01,P=0.001)。在CP分类构成中,痉挛型最多,占68%;混合型占11.3%;肌张力低下型占11.1%;不随意运动型占8.5%;共济失调型占1.2%。结论本次调查结果基本能反映伊犁州1~6岁小儿CP目前的患病现状和高危因素,为进一步研究CP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武进市 0~ 6岁儿童脑性瘫痪患病情况 ,分析脑性瘫痪的致病因素 ,提出防治措施 ,开展了 0~6岁儿童脑性瘫痪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脑性瘫痪患病率为 1.0 2‰ ,与脑性瘫痪有明显相关的因素依次有胎儿期异常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双胎儿 ,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儿 ,产前、产时、产后窒息 ,家族史等  相似文献   

3.
常州市0~6岁儿童残疾发生情况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 2 1世纪初本地区 0~ 6岁儿童中残疾现状 ,为防治儿童残疾和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法 :用整群抽样法进行入户调查 ,分析 0~ 6岁儿童的残疾现患率、残疾程度、残疾谱和致残原因。结果 :调查本地区 0~6岁儿童的残疾现患率为 8 6‰ ,智力残疾约占 1/2 ,以下依次为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 ;轻度残疾约占 5 0 0 % ,中、重度残疾约各占 2 5 0 % ;残疾原因中 ,出生缺陷、孕期及围产期高危因素和原因不明致残者约各占 1/3。结论 :根据致残原因分别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1~6岁儿童脑性瘫痪患病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甘肃省 1~ 6岁儿童脑性瘫痪的患病现状 ,为进一步研究脑瘫病因及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1 998年 6~ 9月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天水北道区、张掖市、平凉泾川县和陇南礼县对 1~ 6岁儿童的脑性瘫痪患病现状进行了两阶段整群抽样调查 ,资料经双重录入和清理 ,采用 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甘肃省 1~6岁小儿脑瘫患病率为 2 .59‰ ,各地患病率略有不同 ,在 2 .0 2‰~ 3.0 6‰之间 ;各年龄组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 ,分布在 2 .1 2‰~ 3.1 1‰之间 ;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性别比为 1 .36,差异具极显著意义 ;少数民族患病率为 2 .0 2‰ ,汉族为 2 .59‰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低出生体重儿患病率为 38.90‰ ,是正常儿患病率 2 .1 2‰的 1 8.35倍 ,巨大儿为 5.1 1‰ ,是正常儿的 2 .41倍 ;双胎及多胎儿童的患病率为 1 1 .1 9‰ ,是单胎患病率 2 .42‰的 4.6倍 ;过期儿脑瘫患病率为86.81‰ ,早产儿为 43.62‰ ,分别是足月儿 2 .1 8‰的 40倍和 2 0倍。脑瘫分类构成中 ,痉挛型最多 ,占 70 .1 % ;其次为肌张力低下型 ,占 1 9.2 % ;第三为混合型 ,占 5.3% ;此外手足徐动型占 2 .5% ,共济失调型 2 .3% ,震颤型 0 .3%。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基本能反映甘肃省 1~ 6岁小儿脑性瘫痪的患病现状 ,可?  相似文献   

5.
0~6岁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平  周萌泥  焦喜涛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4):3393-3396
目的:了解郑州市0~6岁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WHO推荐的NCHS标准进行营养不良诊断、分型、分度、调查病因。结果:被调查的3 360名郑州市0~6岁儿童体重低下患病率为1.22%、发育迟缓患病率为1.88%、消瘦患病率为0.57%,郊区明显高于市区。母亲文化程度、低出生体重、辅食添加不合理、疾病因素是导致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结论: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加强防治,降低营养不良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吉林省吉林市0~14岁儿童哮喘的流行现状、临床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为地区儿童哮喘防治和管理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方法 2010年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吉林市四个行政区抽取调查对象7 650名,首先对调查对象填写初筛表,再对确诊对象进行详细调查。 结果 吉林市0~14岁儿童哮喘累积患病率为2.94%,近1年现患率为1.70%。0~6岁哮喘的患病人数占总患病数的60%,其中1岁和3岁是两个患病年龄的高峰,上呼吸道感染、湿疹、过敏性鼻炎以及遗传因素等与儿童哮喘发病有关。 结论 2010年吉林市0~14岁儿童哮喘的患病率高于2000年全国儿童哮喘平均水平,多种因素可增加儿童哮喘的发病危险,4岁以下儿童,尤其是托幼儿童是哮喘高风险人群,应重视过敏体质高危儿呼吸道疾病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7.
绵阳市城区0~6岁儿童佝偻病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明绵阳市城区 0~ 6岁儿童佝偻病的患病率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绵阳城区 0~ 6岁儿童 1490例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佝偻病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 :绵阳城区 0~ 6岁儿童佝偻病患病率为 2 2 .6 %,其中男童 2 2 .7%,女童 2 2 .5 %,该地区佝偻病的发生与富钙食品摄入、 Vit D和钙剂的添加、家庭经济状况、住房朝向、父亲文化程度以及户外活动时间等因素有关。结论 :绵阳市城区 0~ 6岁儿童佝偻病的患病率居全国中等偏下水平 ;儿童佝偻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坚持早期防治、综合防治的原则是控制和消灭佝偻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淮南煤炭重工业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诊治状况,为推广规范化防治小儿哮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淮南市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共10721名0~14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淮南市0~14岁儿童哮喘累计患病率为4.11%;现患率为3.02%,其中男、女儿童的现患率分别为3.68%和2.32%,差异有显著性(P<0.01).年龄患病率以6~9岁最高,矿区与非矿区居民区患病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季节以换季和秋季为主.好发时间以午夜和临睡前为主.主要发病诱因为呼吸道感染.现患儿Ⅰ、Ⅱ级亲属中有哮喘史占42.59%,既往诊断与本次流调符合率为42.59%.治疗上吸入激素仅占34.88%,喘息发作时使用抗生素占98.77%.[结论]淮南市0~14岁儿童哮喘的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诊断与规范化防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麻风病在忠县流行历史较长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为了解忠县麻风病防治情况及效果 ,为今后的防治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对忠县卫生防疫站 1950~ 1998年的麻风病防治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报告如下 :1 流行概况忠县 1950~ 1998年共发现麻风病人 140例 ,城镇3例 ,农村 137例 ,分布在全县 37个乡镇 98个村 111个村民小组 ,呈不均匀点状分布。最高阶段平均年发病率 (1971~ 1975年 ) 0 .50 7/10万 ,年患病率波动在0 .0 6 3‰~ 0 .0 0 9‰。病人中 ,7~ 14岁 18例 ,占12 86 % ;15~ 39岁 76例 ,占 54.2 9% ;4 0~ 55岁 34例 ,…  相似文献   

10.
在 1994年常州市婴幼儿佝偻病流行病学调查 (以下简称流调 )的基础上 ,于1994~ 1998年在市区 18个街道内的 0~ 3岁儿童实施系统管理与早期综合防治。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按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市区 1994年以后出生的婴儿经系统管理、综合防治并连续观察 4年的幼儿 ,与 1994年流调时0~ 3岁佝偻病发病情况比较。2 结 果1994~ 1998年经过早期综合防治 ,患病率明显下降。在 1994年的基础上下降了 5 4.0 2 % ,见表 1。表 1  0~ 3岁儿童佝偻病防治前后患病比较观察人数患病人数患病率 %下降率 % P值防治前 92 3 1 56 1 6 .90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浙江省0~4岁视力、智力、听力、言语、精神、肢体及多重残疾的流行特征。 【方法】 依据《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利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0~14岁儿童15 787,采用三阶段筛查程序进行调查。由专业医生进行残疾相关问题询问、诊断和残疾等级评定。 【结果】 总检出率为10.95‰, 其中智力残疾检出率最高,为4.37‰, 其次为多重残疾3.55‰、精神残疾1.20‰、肢体残疾1.08‰、言语残疾0.95‰、视力残疾0.44‰ 、听力残疾0.38‰。男性残疾检出率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6,5.97,P均<0.05)。各年龄段残疾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多重及听力残疾以重度以上为主,其他残疾以中轻度为主。遗传、发育异常是致残的主要原因。 【结论】 浙江省0~14岁残疾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针对致残因素,预防和降低儿童残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河南省0~6岁儿童残疾现况。方法: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案进行实施,应用SAS9.1.3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0~6岁儿童残疾现患率为1.79%,其中57.34%为男性残疾儿童,37.44%儿童患多重残疾,14.79%接受了教育,智力残疾占44.72%,言语残疾占23.91%,肢体残疾占13.35%;致残原因主要有原因不明、发育异常、新生儿窒息、早产、产伤、遗传、药物等因素;83.85%未接受任何服务或扶助,81.68%的需要医疗救助。结论:河南省0~6岁儿童残疾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致残原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三都水族自治县(三都县)0~6岁儿童智力低下(MR)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三都县0~6岁儿童1 982名进行问卷调查和MR筛查,并对与MR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 982名0~6岁儿童中,确诊MR为59人,现患率为29.77‰。男性儿童确诊为MR 41例,现患率为37.51‰(41/1 093);女性儿童确诊为MR 18例,现患率为20.25‰(18/889),男性儿童MR现患率高于女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孕周、母亲文化程度、养育方式、居住环境、家庭经济条件、养育习惯、母亲吸烟、母亲饮酒等为影响儿童MR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孕周、母亲文化程度、养育方式、居住环境、家庭经济条件为影响儿童M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三都县0~6岁儿童MR的患病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影响儿童MR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孕周、母亲文化程度、养育方式、居住环境、家庭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河南省2014—2018年度0~14岁儿童流感监测数据及全省流感疫苗接种现状进行分析,为儿童流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对河南省22家哨点医院2014年9月—2018年8月报告的0~14岁儿童流感样病例资料、病原学资料进行分析,利用“河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2014年9月—2018年8月0~14岁儿童流感疫苗接种资料进行疫苗接种分析。结果 河南省2014—2018年4个监测年度0~14岁儿童ILI数及比例分别为129 905例(79.97%)、135 148例(79.56%)、142 653例(80.88%)和181 760例(81.77%)。2014—2016年度流行毒株型以H3亚型和B型为主交替流行,2017—2018年以甲型H1N1型为主,中间穿插H3型和B型Yamagata系。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流感病毒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 244.06,P<0.001)。小年龄组儿童流感(0~8岁)主要集中在冬季(69.42%)、春季(15.86%)和秋季(13.57%),大年龄组(9~14岁组)主要集中在冬季(76.17%)和秋季(14.82%)。河南省2014—2018年0~14岁儿童流感疫苗接种从8月份开始,10月份达到高峰,7—10月份流感疫苗接种量占总接种量的36.09%。结论 河南省2014—2018年度儿童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冬季,优势毒株交替流行,应重视甲型流感病毒对儿童的影响。在秋冬季流感防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及散居儿童春季流感的防控。河南省流感疫苗接种较晚,建议应在10月份完成儿童流感疫苗的全程接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甘肃省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病种及顺位,为“甘肃省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基线资料。方法:根据甘肃省地理特点及经济状况,按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4个县的40个乡为调查点。以调查点2001年1月1日-2002年1月1日出生的婴儿为调查对象(包括死产、活产)。由受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从县、乡医院、计划生育服务站、妇幼保健站、私人诊所及接生员处获取初级资料,进一步入户调查婴儿出生的情况并填写出生缺陷登记表。出生缺陷病种以医院诊断为准。结果:甘肃省出生缺陷率为16.4‰,出生缺陷病种顺位依次为:神经管畸形7.07%0、低出生体重儿4.98%、四肢畸形2.09%0、唇腭裂O.80‰、唐氏综合征0.48%0。出生缺陷儿中男性18.55%0,女性13.9%0,不同县出生缺陷病种顺位不同。出生缺陷病死率为47.06%,归因出生缺陷死亡比为49.0%。结论:甘肃省出生缺陷发生率在全国属较高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6.
四川乐山地区308例脑性瘫痪儿童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Zhong Y  Wu J  Wu K  Wen R  Hou G  Peng D  Li X  Shuai H  Xie X  Tao X  Zhou W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5):323-326
目的:了解与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有关的致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作横断面调查四川乐山地区1-6岁儿童脑瘫的患病情况。并用1:2病例-对照研究了解脑瘫致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调查该地区1-6岁儿童148 723名,诊断为脑瘫者308人,患病率为2.07‰。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孪生、早产儿脑瘫患病率明显增高,分别是正常出生体重儿童、单胎、足月产儿的16.32倍、4.16倍和22.21倍。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影响脑瘫发生的因素涉及及多种病因。多因素logistic分析脑瘫的危险因素为在家中分娩、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低、孩子生后1个月内患病、母亲孕期感冒发热、孕期蛋白质(肉食和禽蛋)摄入少以及文化程度低等。结论:该地区小儿脑瘫的患病率及其特点与发达国家相当,其相关危险因素主要集中在孕期和围产期,涉及母亲、儿童、环境和遗传诸多方面,因此重视孕期和围产期的母婴保健是减少小儿脑瘫患病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Huo K, Zhao Y, Feng H, Yao M, Sävman K, Wang X, Zhu C. Mortality rates of children aged under five in Henan province, China, 2004–2008. Paediatric and Perinatal Epidemiology 2010. To analyse the mortality rates, causes of death and trends over time in children aged under five years in Henan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preventive advice to attempt to decrease the mortality rates of these children,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analysing the vital statistics data from 2004 to 2008 from the annual repor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n Henan. The early neonatal (<7 days), neonatal (<28 days), infant (<1 year) and children under‐five mortality rates were calculated for each year. The child mortality rates decreased in all age groups (early neonatal, neonatal, infants and children <5 years) from 2004 (7.44‰, 9.81‰, 12.08‰ and 14.04‰, respectively) to 2008 (4.86‰, 5.50‰, 7.08‰ and 8.81‰, respectively). The changes were more pronounced in the rural areas. However, child mortality remained higher in the rural areas (5.00‰, 5.62‰, 7.22‰ and 9.06‰) than urban areas (3.98‰, 4.74‰, 6.21‰ and 7.30‰). Infants and neonates accounted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deaths in the under‐fives (84.5% and 67.9%). The first fiv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in the under‐fives were: disorders relating to short gestation and low birthweight, birth asphyxia, congenital anomalies, accidents and pneumonia.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varied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Reducing early newborn death, especially in the rural areas, is a key step to further decreasing mortality in the under‐five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perinatal care to prevent preterm birth and congenital anomalies.  相似文献   

18.
广西1~6岁儿童脑性瘫痪患病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ang Y  Guo X  Yang G  Yan X  Li X  Li G  Lan D  Li S  Wang Y  Ding H  Liu Y  Liu J  Li S  Lin Q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3):164-166
目的 调查广西1-6岁儿童脑性瘫痪(脑瘫)的患病状况、流行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于1998年6-12月对广西南宁市、横县、钦州县1-6岁儿童进行脑瘫患病状况及病因调查分析。结果 两县一市共1-6匀儿童150806人,其中男89418人,女61388人。诊断为脑瘫者193例,患病率为1.28%,其中男性136例,患病率为1.52‰,女性57例,患经为0.93‰。男性显著同于女性。本组脑瘫的危险因素为:出生不会哭(出生窒息)、Apgar平分小于8发、发娩医疗机构级别、母亲怀孕次数、产前未作检查、孕期服退热药及食用腌制品数量等。结论 广西地区脑瘫患病率与国内外相比处于较低水平,这可能与该地区高其新生儿存活率较低、婴儿死亡率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某乡镇4~17岁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现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描述安徽省某乡镇 4~ 17岁儿童精神发育迟滞 (mental retardation,MR)现患率状况 ,分析不同等级 MR儿童出生缺陷与发育障碍的检出率。方法 :对某农村地区 1个乡镇的 2 4个行政村所有常住人口进行入户调查 ,结合线索调查对所有 4~ 17岁疑似智力低下儿童进行智力筛查 ,阳性者进行韦氏智力测验及社会适应性能力评价 ,共筛查出阳性儿童 10 1人 ,确诊为精神发育迟滞为 83人 ,对检出的精神发育迟滞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结果 :该农村地区 4~ 17岁儿童 MR粗检出率为7.31‰ ,男童检出率为 8.0 6‰ ,女童检出率为 6 .2 7‰。 MR女童中 ,重度 MR的构成要多于男性儿童。 10~ 17岁年龄组 MR儿童中 ,中度以上精神发育迟滞的构成高于 4~ 9岁年龄组。出生缺陷和其它发育障碍在 MR儿童中排往前 5位的依次是 :下肢运动障碍、上肢运动障碍、癫痫、马蹄内翻、视力障碍。新生儿期发热、惊厥、肺炎、新生儿窒息在不同 MR等级儿童中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 MR儿童的致病危险因素及制定相关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