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高尚  程蔚蔚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2):105-108
子痫前期是一种产科常见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众多研究表明子痫前期孕妇胎盘分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异常增多,已成为子痫前期的重要发病因素。目前子痫前期的有效治疗方法以终止妊娠为主,近几年更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如何降低子痫前期孕妇体内sFlt-1水平,从而恢复血管生成平衡。已有研究表明血液sFlt-1单采术、质子泵抑制剂等治疗方法以sFlt-1为作用靶点,能够改善子痫前期孕妇和新生儿的预后,提示降低子痫前期孕妇体内sFlt-1浓度相关的治疗方法在子痫前期的未来临床治疗和预防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发病率高,进展迅速,是一种累及母体多系统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据统计,子痫前期每年可导致全球超过7万孕妇和50万胎儿死亡,给全球的医疗卫生保健系统造成严重的负担。然而,目前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普遍认为子痫前期的发病与胎盘滋养细胞侵袭不足导致子宫-胎盘血管重塑异常及母体系统性炎症反应激活有关。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胎盘缺血和缺氧、氧化应激、血管生成与功能失衡、免疫失调、炎症反应、母体心血管功能障碍是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述上述方面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从多个方面了解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有助于子痫前期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3.
<正>产科生理及产科疾病自噬在人类胎盘发育中的作用,免疫炎症与胎膜早破,子痫前期预测因素临床分析,子痫前期并发脏器受累的孕妇血清及胎盘氧化应激损伤水平研究,五味子乙素对Ba P致HTR8-SVneo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PM2.5与不良妊娠结局,醋酸阿托西班治疗晚期流产及早产的疗效观察,宫颈环扎术防治流产及早产的研究进展,胎儿镜下选择性胎盘血管凝固术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胎儿生长受限对其肾脏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量研究证实,子痫前期孕妇存在系统性的高氧化应激状态及炎症性免疫活化[1-2].研究发现,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存在高水平的氧化应激产物H2O2,其可能来源于氧化应激性胎盘组织及外周大量活化的中性粒细胞[3].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紊乱被认为是子痫前期疾病进展中的关键环节,而氧化应激和免疫细胞活化可能是引发内皮系统损伤的两个主要因素[4-5].但是,关于子痫前期氧化应激和免疫细胞活化之间的关系至今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H2O2在中性粒细胞及T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子痫前期的发生与细胞因子有关。细胞因子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与子痫前期孕妇和胎儿的预后有关。子痫前期时,孕妇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胎盘生长因子水平下降,可以预测其发病的严重程度。晚孕期子痫前期孕妇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升高,在晚孕期可能为有效的预测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与子痫前期孕妇发病的严重程度、肾脏受累情况和胎儿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除了提前终止妊娠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子痫前期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储备形式,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机体发生一系列变化以诱导募集EPCs至损伤部位,修补受损的血管内皮。但在子痫前期患者体内,损伤的血管内皮不能及时得到修复,推测子痫前期患者体内的EPCs在功能或数量上存在异常;与此同时EPCs移植可能成为治疗子痫前期的一种新方法。综述EPCs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概括EPCs的调节因素,论述EPCs移植治疗子痫前期的可能性,以寻找预防和治疗子痫前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类型,以广泛的内皮损伤为特征,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胎盘损伤普遍被认为是子痫前期发病的根源。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两者的生成失衡在胎盘损伤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血管/抗血管生成因子与子宫动脉多普勒血流监测等指标联合可有效提高对子痫前期预测的准确度和诊断的可靠性。目前一些研究者尝试从抗血管生成失衡方面着手治疗子痫前期,这将为今后的治疗拓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免疫因素可能是导致子痫前期发生的重要原因,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在正常孕妇和子痫前期孕妇的外周血及胎盘组织等均有差异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子痫前期患者体内存在新的TLRs配体以及调控机制,参与诱发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及诱导滋养细胞凋亡,可能在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子痫前期是一种严重影响母儿预后及远期生存质量的妊娠期特发性疾病,病理性高凝状态及胎盘血管重铸障碍为其发病基础,合理的抗凝治疗可能改善子痫前期的妊娠结局。低分子肝素(LMWH)和小剂量阿司匹林已经在多个研究中证实了在妊娠期间使用的安全性,是目前妊娠期间常用的抗凝药物。LMWH对子痫前期的预防和治疗尚存在争议,但研究提示早发型或有严重并发症的子痫前期可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小剂量阿司匹林用于子痫前期高危孕妇的预防及治疗已经得到了各个指南的共同推荐。LMWH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子痫前期目前仍存在争议,各个实验之间异质性较大,需要较大样本量的有严格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明。重组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r-TM)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药物,目前动物实验已经证实可能有逆转子痫前期的潜力,有望为子痫前期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在子痫前期胎盘中的表达和作用机制,以及青心酮(DHAP)治疗子痫前期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半定量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正常孕妇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以及青心酮干预的滋养细胞中HO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孕妇组比较,子痫前期组胎盘中HO-1、2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青心酮能上调滋养细胞中HO-1mRNA的表达水平(P〈0.05),并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HO-1、2表达降低,可能系子痫前期疾病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青心酮能够上调滋养细胞中HO-1基因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改善HO—CO系统防治子痫前期。  相似文献   

11.
子痫前期是妊娠相关性疾病,严重影响母儿健康,其病理机制以广泛的母体血管内皮损伤为特征。子痫前期母体循环中血管生成因子(胎盘生长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的平衡失调可影响血管壁的完整性和通透性,在子痫前期临床症状出现前即发生改变。因此可作为预测子痫前期的生物标记物,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过度性炎症反应与子痫前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痫前期的病理基础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近年,越来越多学者认识到,子痫前期是母亲对妊娠的一种过度性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子痫前期患者白细胞、凝血系统和补体系统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血管内过度性炎症反应的一部分。现就近年来发现的子痫前期过度性炎症反应机制的证据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子痫前期胎盘因素在胎儿生长受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儿生长受限(FGR)为子痫前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子痫前期和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病基础有共同之处,与胎盘浅着床代偿性分泌一系列异常活性因子有关,并引发胎盘功能不良、胎儿生长受限等妊娠不良结局。近年许多实验着力于进一步研究子痫前期血管生长因子、胎盘内分泌激素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与FGR发生的相关性,为子痫前期的病情发展及预测妊娠结局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研究发现,胎盘血管内皮细胞内硝基化损伤能够影响胎盘血管的舒缩反应、胎盘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因而推测,它可能在子痫前期/子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深入研究胎盘细胞硝基化、可能有助于揭示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病机制。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徐琴  周容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2):107-111
子痫前期是一种妊娠期特发性疾病,是导致围产期母儿不良结局的主要原因。目前,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证实其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及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浆D-二聚体(D-D)作为一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可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状态,系血栓形成活性的间接标记。近来绝大多数研究认为子痫前期患者血浆D-D水平较正常妊娠者高,其水平与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可能呈正相关,血浆D-D对子痫前期及其并发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浆D-D联合其他指标[如: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等]可增加其预测效率。但目前仍存在部分相反的研究结论,故需要大量高质量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来进一步探讨和证实血浆D-D在评估子痫前期病情程度及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为血浆D-D应用于子痫前期的病情监测和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孕激素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血浆中的水平及其在重度子痫前期发病机制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孕妇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稀释定量法分别测定其血浆孕激素水平;原代培养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不同浓度(0、10-8mol/L、10-6mol/L、10-4mol/L)孕激素(孕酮)刺激,实时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检测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蛋白的表达。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浆孕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孕激素浓度的增加,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TLR4、My D88、NF-κB mRNA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减少,4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及IL-6蛋白的表达均减少,4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激素水平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浆中明显降低,孕激素可在重度子痫前期发病机制TLR4信号通路中发挥抑制作用,从而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研究发现,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可影响胎盘滋养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并能调节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功能,推测它可能在子痫前期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滋养细胞Rho/Rock信号转导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有望为子痫前期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现对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在子痫前期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确切机制不清,一般认为母胎免疫平衡失调和血管内皮受损是重要机制之一.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吲哚胺2,3-二氧化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在维持母胎界面免疫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在IDO抑制物存在的条件下对胎儿的异体识别可导致补体活化、炎症及胎儿丢失<'[1]>.白细胞介素10(IL-10)对.IDO的表达有抑制作用.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DO和IL-10在正常孕妇和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新的免疫耐受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的表达与胎盘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4年1至11月间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2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20例和同期正常妊娠妇女2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胎盘中KDR的表达情况,记数胎盘间质的平均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胎盘中KDR的表达显著低于轻度患者和正常孕妇(P〈0.01),子痫前期轻度组较正常对照组KDR表达明显降低(P〈0.05)。子痫前期重度组患者胎盘中MVD值明显低于轻度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子痫前期轻度组较正常对照组MVD值降低(P〈0.05)。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孕妇胎盘中KDR表达与MVD值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55,P〈0.01)。结论KDR表达水平降低可能参与引起胎盘血管发育不良,从而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子痫前期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疾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是目前普遍认可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之一。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ndocan)作为内皮功能障碍的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在其多种生物学功能中,作为一种血管保护分子可以保护内皮免受炎症细胞的迁移和增殖等,所以在心血管系统疾病、肿瘤、脓毒症等方面被广泛研究,成为诊断及治疗疾病的有效靶点。近年研究发现endocan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及胎盘中均存在差异性表达,提示endocan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因此,深入研究endocan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有利于揭示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为该病的早期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就endocan与子痫前期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