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胡?洵 《室内设计》2012,93(2):48-54
本文以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建设路建筑立面改造设计为例,针对沿街立面改造中发现的问题,论述了如何从地域环境、历史文化和场所现状等诸方面入手去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造设计原则与方法,对进一步研究城市中传统街区建筑立面改造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城市街道景观整治中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的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婧 《安徽建筑》2009,16(6):19-19,74
以合肥市长江中路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设计为例,针对沿街建筑立面改造中发现的问题,运用街道美学等理论进行有益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改造设计原则与方法,对进一步研究城市街道建筑立面改造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迎泽东大街的建筑立面改造回顾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迎泽东大街旧建筑立面改造的回顾和思考,对旧建筑立面改造相联系的政府工程、历史文脉保留、建筑功能、投资造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迎泽东大街改造的建筑表皮设计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并结合实践总结出旧建筑立面改造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城镇很多建筑物的立面改造已逐渐成为了城镇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核心活动之一.在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城镇中关于建筑立面的改造和设计都需要结合城镇自身的特点进行,因其对于塑造城镇的外在形象以及延续城镇的地方文脉都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对于历史古镇中的街道立面改造已经逐渐成为了古镇改造工程中的关键任务.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与介绍一下,关于古镇沿街建筑立面改造工作的实践原则,并且深入探讨了在其中运用构件、色彩、材料与具体尺度等城镇建筑符号之时,应该仔细重视体现该传统城镇建筑文化的形式要素,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历史古镇街道立面改造提供相应的改造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之受西方文化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现象越来越普遍。对还没到使用年限且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各方面需求的旧建筑进行立面改造,使地方文化得以传承显得尤为迫切。文章主要对文化传承在建筑立面改造中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对建筑立面改造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基于文化传承对建筑立面改造设计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河北省邯郸市岭南路的沿街立面改造设计为例,对邯郸市街道立面现状进行概述,针对沿街建筑立面改造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的从建筑美学和适用性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改造原则和设计方法,希望对进一步的城市立面沿街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某商住楼立面改造设计为例,介绍了外墙、门窗、屋面等立面改造建筑设计要点,并从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两方面,阐述了立面改造结构设计及施工要点,使该商住楼达到了经济、美观、适用、合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何璐珂  程亮  陆宜旺 《福建建筑》2010,(8):17-19,22
以武夷山市武夷大道市区段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设计为例,针对沿街建筑立面改造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改造设计原则与方法,很好地表达了地方文化特征和建筑特色,对进一步研究城市街道建筑立面改造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5,(10)
建筑立面改造的主要目的是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形象,使地方文化特色得以传承。本文首先对建筑立面改造设计的主要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基于地方特色对建筑立面改造设计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长沙市都正街历史街区为例,在历史街区改造的大背景下,针对都正街的一般性建筑立面改造设计展开研究。研究从建筑立面的外墙、门窗、屋顶和招牌四个方面入手,来阐述都正街历史街区一般性建筑立面改造设计,进而总结出一般性建筑立面的改造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肖承龙  黄勃  付劲松 《砖瓦》2021,(3):44-47
加气混凝土的生产工艺过程从原材料制备到产品出釜,具体到每个工厂采取的工艺流程及装备又各不相同,但每种生产工艺与技术,主要是围绕坯体切割及蒸养形式开发。目前主要生产工艺有立切立蒸、立切卧蒸及卧切卧蒸,具体的就是切割方式的立切与卧切区别,立式蒸养与卧式蒸养的区别。每种工艺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不同的原材料、生产工艺与生产管理对不同工艺的适应性也不一样,孰优孰劣需针对不同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颜彦 《山西建筑》2006,32(14):68-69
对竖向隔震框架结构的竖向地震响应进行了时程动力分析,对比了隔震结构及其相应非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给出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层间轴力、位移等,得到了竖向隔震结构的竖向地震反应明显降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荣强  程文瀼 《工业建筑》2006,36(9):22-23,74
基础隔震通常只考虑隔离水平地面运动,而对竖向地面运动的影响注意不够。在橡胶隔震支座上串联碟形弹簧,并给出了隔震层参数的确定方法和相应的力学模型。实例分析表明,新体系对竖向隔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浅谈平面交叉中的立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志明 《山西建筑》2010,36(8):296-297
结合交叉口立面设计原则,探讨了交叉口的立面设计,着重阐述了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主要道路与主要道路相交这两种情况下的交叉口立面设计方法,指出最好的平面交叉的立面设计是交叉口与各方面因素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厚表土中竖井井壁破裂机理,探讨了影响其井壁破裂的与井壁、表层疏排水层、井筒周围土层、温度有关的各个因素,提出了防治技术路线,对解决厚表土中竖井井壁破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基土弹性模量随深度线性增加的非均质地基,推导出圆形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竖向位移近似计算公式。通过与Gibson地基解、均质地基解、有限元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了竖向位移近似解的正确性,并对土体的泊松比、非均质参数对竖向位移的影响规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杨书伟 《山西建筑》2014,(36):166-169
以晋城市太岳街道路工程为例,根据其具体工程概况,采用箱涵顶进施工技术,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经过详细的计算,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组织施工,顺利完成了箱涵施工,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为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近断层地区的竖向地震动特性,基于环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数据库选取890组强地震动,研究了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加速度分量峰值比aV/aH与矩震级、断层距、场地条件和断层类型的统计规律,给出近断层竖向加速度与水平加速度峰值比aV/aH的合理取值。采用基于能量的识别方法判定近断层地震动是否包含脉冲,分别研究竖向脉冲和水平脉冲参数与地震参数关系并对比了竖向脉冲和水平脉冲的速度峰值及周期的衰减关系。结果表明:近断层区域竖向加速度与水平加速度峰值比aV/aH受地震参数影响,规范建议值2/3会低估近断层竖向地震;相比较于水平脉冲,竖向脉冲数量少且分布范围小,水平脉冲和竖向脉冲的峰值、周期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郑刚  王丽 《岩土工程学报》2008,30(12):1796-1804
在桩基础设计中通常分别确定单桩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而不考虑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桩承载力的影响,这显然不能反映桩的真实受力状况。软土地基上建造超高层建筑有时需要采用长度达80 m甚至更长的超长桩,目前考虑超长桩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还很少。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天津市某工程的79 m长桩载荷试验结果,通过参数调整使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载荷试验的结果一致,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竖向及水平荷载作用下超长桩的荷载传递与变形特点。分析结果表明超长桩表现出与已有文献中的刚性短桩不同的变形特性:对于承受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的桩,竖向荷载对水平荷载作用下桩的性状的影响与竖向荷载相对于水平荷载的施加顺序、竖向荷载的大小以及土质条件等均有关。就本文算例,先施加竖向荷载再施加水平荷载时,存在一个最优的竖向荷载,在最优竖向荷载作用下,竖向荷载减小桩顶侧移的有利作用最明显,且竖向荷载减小桩顶侧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水平荷载加载后期,即水平荷载较大时。在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竖向荷载对桩顶侧移的有利影响不如土质条件较差时那样明显。先施加水平荷载再施加竖向荷载时,竖向荷载不再起到减小水平荷载作用下桩顶侧移的作用。加载顺序变化对桩水平承载力的影响要大于对桩竖向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浅论交叉口竖向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指出了在山区城市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中通常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做好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