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位旅店老板长达15年窥视客人的私生活,发现许多惊人的社会事实。而他的偷窥行为也呈现出复杂的含义,难以界定。盖伊·塔利斯是美国新新闻主义之父,他上学时就擅长写作,在高中和大学期间都是出色的学生记者。1953年6月,他大学毕业后在《纽约时报》当记者。1961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纽约——位猎奇者的足迹》。该书的巨大成功让他离开了记者行业,成为一名职业作家。他于1981年出版的《邻家之妻》一书,则深刻体现了20世纪末美国人对性行为以及性癖好的探讨,在道德伦理上为世人理解性行为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2.
尽管美国学者对文学新闻现象的研究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新闻主义,但是这种写作的方式事实上早就存在于文学或新闻实践之中。作为作家和记者的斯坦贝克在这方面早就有不自觉的尝试。他的作品《从前打过一场战争》就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文学新闻的特点。《从前打过一场战争》所体现出的写作特征与当代美国文学新闻写作理念不谋而合的这个事实表明:该部作品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新闻纪实而完成了向文学新闻的转变,而斯坦贝克亦可称为美国文学新闻的先驱之一。如果文学新闻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是一门写实的艺术,那么斯坦贝克就是这种写实艺术的大师。  相似文献   

3.
记者与作家作为两种都以写作为主的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从海明威的记者经历与文学成就进行考察,探究记者工作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海明威从记者开始走出文学创作的第一步,记者生涯构成了他文学世界中不可或缺的生命体验,而且为他形成独特文风奠定了基石。是记者工作使他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走进战场那个特殊的世界,也是新闻写作的特殊要求使他形成了独特的“电报体”风格。这也许是他自己都未能察觉到的。无可否认的是,海明威成长为优秀作家与他的记者生涯是休戚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构成新闻的事实的客观性决定了新闻写作的客观性。但另一方面,新闻既然是对事实进行报道,记者在“报道”中必然包含有自己的主观思考和情感倾向,新闻作品中也必然存在着写作主体的情感因素。本文试就新闻写作中情感因素的作用及特点作一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新闻写作与其他丈章的写作一样,是人与人精神交往的一种方式。在这种交往中产生作用的,除了认知、意向之外。情感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在新闻写作中,一些人由于只注重了新闻“以事晓入”的文体特征,而忽视了情感所起的作用,往往使写出的新…  相似文献   

5.
徐莹 《科技咨询导报》2011,(16):234-234
电视采访是记者为调查了解新闻事实发挥其内部联系而进行的职业活动,它在整个新闻采访、写作、制作,播出等过程中起着决定性而又基础性的作用.在采访中,记者身处新闻现场环境,伴随着事态发展的进程边提问、边观察、边倾听.我们能从许许多多的优秀电视新闻节目中看出,记者提问水平的高低,体现着其对新闻的敏感程度,往往是决定节目成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事实的写作与报道中,新闻侧记、新闻特写、新闻速写都是常用的写作形式。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三种写作形式往往难以区分,编辑、记者也常常感到迷惑难辨。目前学界对此概念的界定也不甚明了。因此从理论上厘清三种概念的异同,有助于新闻工作者准确无误地运用这三种写作形式。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新闻报道前期重要工作之一的新闻采访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媒体的竞争力,故记者对于新闻采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来自蒙古.祖籍山东,生于上海,长于台湾,求学美国.工作美德,回到上海,死于中国."这是解仑为自己写的墓志铭.也是他的足迹.然而记者为他总结了另外三句话:科技一生,营销一生.欢喜人生.科技是一种物质性的贯穿.营销是行为中无处不在的精髓,欢喜则是一种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9.
郑力仁 《科技资讯》2011,(14):185-185
随着新闻写作实践的发展,新闻写作学也进人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是新闻写作当前繁荣的前提。人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振兴新闻写作,必须走现代化,科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极富个性的一位诗人,他以无题名篇的爱情诗为后人津津乐道。诗人一生多舛的感情经历、颠沛流离的仕宦生涯,为其写作无题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无题诗中缠绵悱恻的意象,隐晦迷离的境界,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独到感悟。  相似文献   

11.
郭新辉 《科技信息》2010,(16):I0151-I0151
广播新闻写作要通俗化,这是因为广播新闻的听众很广泛,听众的文化程度高低不一。广播新闻写作通俗化,是吸引听众的基础。就像文学写作有文学写作技巧一样,广播新闻也有他独特的写作技巧。广播新闻写作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张君劢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着矛盾.他不断地批评国民党,也反对共产党.过去对张君劢的研究主要局限在思想、政治领域,事实上他在新闻事业上也很有见地,是个学者型的新闻工作者.本文力图在新闻真实性、言论自由和言论监督、新闻工作者应有的战斗精神、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探索、新闻前瞻性意识等方面对张君劢的新闻思想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3.
要探究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如何,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以及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各自内在性质。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稿件的两个重要组成环节,采访决定写作。采访第一性,写作第二性,只有二者辩证统一,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时下,少数记者对于采访与写作厚此薄彼,把采访看得过于简单,没有来得及弄清楚事物的真相,就匆忙动笔,在写作中搜肠刮肚,搞"米不够,水来凑",导致了新闻作品写作的失败。  相似文献   

14.
<正>在1995年,有人介绍一位华盛顿特区的高级记者给著名的UFO专家提摩·古德。记者给他提供了有关外星人在地球生存的信息,而给记者爆料的是一位美国空军高级军官。古德称记者为"约翰"———一位美国军方情报界元老,也是一名受人尊敬的作家、杂志编辑和记者,现在致力于报道有关航空界的专业信息。英国的希尔·牛顿勋爵也认识约翰,对其诚信度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15.
一、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困境2005年5月10日,福建省厦门市的《东南晚报》发表记者柳涛拍摄的一组5张照片,记录了一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碰到路上的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这件事情引起了公众尤其是网民对记者的职业道德的讨论。新浪网的调查显示,最初大约一半的意见支持记者,认为他抢拍了具有新闻价值的精彩镜头,另一半则认为该记者明知雨水下暗藏大坑,不去提醒路人,却在那里等了近一小时拍下这组照片,道德感太差。随着讨论的深入,后一种意见占了上风。  相似文献   

16.
郭倩聿 《广东科技》2013,(14):241-24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丰富,大众对精神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包含对新闻报道的需求,包括实时、真实和准确等诸多方面,由此,新闻记者和编辑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同时,网络、电视、手机、广播等其他新闻媒体的纷纷发展也给报纸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使纸媒面临更大的挑战。为了保证报纸媒体的继续良好发展,记者和编辑在新闻制作和策划中的采编技巧就十分重要了。一般来说,报纸媒体需要从新闻策划、新闻采访、稿件写作、稿件选择、组稿和排版等一系列过程中体现其新闻价值所在,而新闻价值一直是这些工作紧紧围绕的核心。在采编过程中,编辑和记者们会运用大量技巧以突显时间的新闻价值并接近受众。对报纸媒体在新闻采编过程中的技巧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7.
高晓玲 《甘肃科技》2010,26(17):212-214
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方向)学生在新闻写作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映出他们在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本门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轻视新闻写作理论知识学习的倾向,在实践学习中新闻写作能力较弱。要想针对性的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再次重申学习新闻写作课程的意义,加强学习新闻写作理论知识,并抓好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出高素质的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18.
被誉为“报界之奇才”的黄远生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新闻记者和政治评论家。他以笔作刀枪、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不幸在美遇害。他短暂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远生遗著》①,这既是民国初年政治斗争的实录,也是一位正直的新闻工作者爱国爱民之心的真实写照。从进士到记者黄...  相似文献   

19.
要文 《科技信息》2012,(7):664-664
电视新闻的创作是把画面语言和文字语言叠加在一起来表述新闻事实的一种行为.它需要记者除具备新闻文字写作的基本功之外.还要具有过硬的采访拍摄技巧。在实际创作新闻的过程中.新闻记者们往往会陷入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其原因在于拍摄的画面和新闻主题不能够吻合.有位新闻人说过,能到现场采访的人不计其数,然而能捕捉到主题画面的却廖无几人。  相似文献   

20.
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时有着自己多样的心理特征,为了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报纸记者在写作时,不断改善新闻结构方式,从而促进了新闻文体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