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提升我国矿山医疗救护能力的重要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将各种自然的、人为的和技术因素等造成的灾害事故统称为“突发公共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突发事件中以“事故灾难”发生频率最高,社会影响很大,主要有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事件。其中以“矿难”最为常见,经常发生。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自然灾害、恐怖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几乎所有灾害均有人员伤亡,这就涉及医学救援。灾害救援医学是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意外灾害事故时伤员救治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兴、交叉、综合性学科。该书由武警总医院的郑静晨、侯世科、樊毫军等主编,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分会会长、《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总编辑李宗浩任学术总指导,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3.
灾害事件对人群身心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灾害事件是人类生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特殊应激源,通常被定义为一种大规模的、集体的应激处境,它远远超过了受灾者和社区的应付能力,并使受灾者产生非常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灾害事件对受灾人群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创伤性心理反应是非常严重和普遍的。近期在国内及国外灾害事件时有发生,如地震、洪水、战争及传染病流行等,这些重大应激事件对人群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很大的影响,灾害性应激原导致受灾人群的急性心理应激及远期身心健康状况国内外均有报道。  相似文献   

4.
在危及人类的突发事件中,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远远大于除战争以外几乎所有的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所造成的损失。由此可见,以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种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及影响。特别是近年来,无论是东南亚海啸、卡特里那飓风,还是汶川地震、海地地震等都给我们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和无法抹去的记忆。  相似文献   

5.
2014年10月9日,中国科协、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急救、复苏、灾害医学救援传播专家团”在京举办了心肺复苏与自动除颤系列科普传播活动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协“全国急救、灾害医学首席传播专家”、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宗浩教授主持。协会专家团队成员,新华社、首都国际机场、中国铁路总公司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以及美国心脏协会、挪威挪度公司的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项目的负责人共四十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突发公共事件科技知识展教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和探索适宜的地级市突发公共事件科技知识展厅规模、展教内容和展教方式,有助于提高国民防灾和减灾意识,科学应对频繁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普及灾害事故时逃生避险的科技知识,从而最大程度减轻灾害事故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山市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工贸、旅游、建筑与交通等行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日益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2006年1月~2010年12月中山市急救中心共对3 474起发生3人以上伤亡群体性突发事件实施应急医疗救援,均圆满完成任务.现将中山市急救中心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镇江市急救中心由1个中心、6个网络分站、10个急救点组成,承担着主城区126万人口的院外日常急救和灾害事故救援等任务。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的变化,对急救工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灾害救援行动中卫生减员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灾害救援行动(非战争军事行动)是一种特殊的战斗,主要任务是各类灾害救援与突发事件处置、大规模军事演习、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参加和支援国家重大防疫行动和反恐怖军事行动等方面。我们根据灾害类型和任务性质,进一步归类为自然灾害救援和人为事件处置两大类。其中,自然灾害救援包括洪灾、地震、火灾等抢险救灾行动;人为事件处置包括各类突发事件、大规模军事演习、  相似文献   

10.
水系灾害的医学救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拥有300余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在海洋管理、经济开发、海洋防卫等所有的海上活动中,灾害、事故等不可避免.同时,我国也是江河等水系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有史料记载以来,水系灾害频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严重.灾难发生之时,更显专业的医学救援之重要,故研究建立水系灾害救援体系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