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目的总结2例染色体分析淋巴细胞培养失败的原因,阐述避免培养再次失败的经验总结。方法淋巴细胞培养采用含有RPMI 1640的培养基,同时记录病人前一天或当天的血细胞分析结果,分析淋巴细胞绝对值的结果与淋巴细胞培养后得到的染色体核型数量的关系。另外选择2007年1月到2008年5月的做染色体检查淋巴细胞培养成功的住院病人,同时查询病人在做淋巴细胞培养采血的前一天或当天的血细胞分析结果,分析淋巴细胞绝对值的结果与淋巴细胞培养后得到的染色体核型数量的关系。结果两组数据分析表明,当〉1.0×10^9/L时,淋巴细胞培养可以成功;当淋巴细胞绝对值〈1.0×10^9/L时,淋巴细胞培养得到的染色体核型不能足够用于核型分析。结论本文2例淋巴细胞培养失败的病例中,淋巴细胞绝对值均〈1.0×10^9/L,在淋巴细胞培养成功的82例中,淋巴细胞绝对值均〉1.0×10^9/L,最高12.7×10^9/L,最低1.0×10^9/L,平均为4.02×10^9/L。说明过低的淋巴细胞总数,不易使淋巴细胞培养成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与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硬化患者的各种临床影响。方法112例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其中男性71例,女性41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2-3岁。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观察其外周血细胞、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肾功能、门静脉内径等。结果所有患者经过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5d后,外周血白细胞由(3.63±1.82)×10^9/L明显增高至(7.67±4.20)×10^9/L(P〈0.05),血小板由(62.03±36.55)×109/L明显升高至(125.71±98.18)×10^9/L(P〈0.05),凝血酶原时间由(17.68±3.44)s明显缩短至(16.68±2.92)s(P〈0.05)。肾功能中血尿素氮明显变化。血肌酐由(83.82±20.66)μmol/L明显升高至(90.54±19.15)μmol/L(P〈0.05),4周后门静脉管径由(1.33±0.16)cm缩小至(1.16±0.16)cm(P〈0.05),门静脉血液流速由(721.97±230.09)mL/min缩小至(492.30±174.67)mL/min(P〈0.05)。肝功能中观察了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谷酰转肽酶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硬化患者不仅有缓解脾功能亢进,且能降低门静脉压,预防出血,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阴道毛滴虫致男性不育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了解男性泌尿生殖系阴道毛滴虫(Tv)感染情况与不育的关系,及发生机制的研究。方法涂片、瑞-姬(W—G)染色和培养用光学双目显微镜观察了1986例精液内Tv及精子的活率、活力等指标;采用肝-胨-糖培养方法,对Tv体外培养后,除去虫体,留取培养液,稀释成3个不同浓度,将10例正常生育男性的优化精子分为等体积的(A、B、C、D)4组:A组加入未培养Tv的原培养液,B、C、D组依次加入(1.2×10^8/L、6×10^8/L、1.2×10^9/L)梯度培养液,分别于37%水浴箱中孵育0.5、1、2、4h观察精子运动参数。结果Tv检出率为38%,Tv感染者精子运动参数明显低于正常生育者(P〈0.01)。Tv培养液浓度在6×10^8/L以上时,精子的活率和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并呈浓度时间依赖性。结论Tv对精子运动能力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及代谢产物是其主要的损害抑制因素,是造成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诱导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形成胰岛样结构的技术方法。方法体外诱导人胚胎胰腺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将胰岛细胞制备成浓度分别为1×10^4/ml、3×10^4/ml、1×10^5/ml、3×10^5/ml(1×10^4/ml、3×10^4/ml、1×10^5/ml、3×10^5/ml组)单细胞悬液,在含有细胞外基质(ECM)的培养基中悬浮培养24h以诱导形成胰岛样结构,在荧光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胰岛样结构的形态和大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胰岛样结构中ECM成分及其细胞组成与定位。将胰岛样结构分别在含5.6和30.0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中体外培养2h,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上清中胰岛素水平。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经门静脉将胰岛样结构移植至大鼠肝脏,移植后连续3d经鼠尾静脉检测血糖水平。结果90%人胚胎胰腺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形成了胰岛样结构,其包膜、大小均与天然人胰岛组织结构相似;以形成直径150μm大小胰岛样结构的比例为标准,比较各组细胞浓度与胰岛样结构形成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分别与1×10^4/ml、3×10^4/ml、3×10^5/ml组(25.0%±2.5%、28.0%±3.0%、21.5%±2.5%)相比,1×10^5/ml组胰岛样结构形成率最佳(36.5%±4.0%,均P〈0.01)。胰岛样结构包膜上含有与天然人胰岛组织类似的ECM成分,且其中含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C-肽阳性细胞,其细胞比例与分布均与天然人胰岛组织类似。30.0mmol/L高糖浓度刺激后胰岛样结构胰岛素释放水平[(110±12)μIU/ml]较5.6mmol/L基础糖浓度[(59.5±8.0)pIU/ml]明显增加(P〈0,01),胰岛样结构移植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较移植前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技术方法可以将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在体外大量、快速、高效地诱导形成具有功能的胰岛样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重型β-地中海贫血同胞脐血移植后的免疫重建情况,评价同胞脐血移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效果。方法11例患者移植后均为稳定骨髓植入,分别于移植后1、3、6、12、18~24、36~48个月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8^+细胞)、B淋巴细胞(CD19^+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CD3-CD56^+NK细胞)数量,动态分析脐血移植后患者的免疫重建。结果14例患者脐血移植后11例获得植入,植入率为78.6%。11例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血小板计数≥20.0×10^9/L和≥50.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7、48、53d。总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在12个月内均恢复正常;B细胞和NK细胞分别在6个月和3个月内恢复正常。B细胞和NK细胞的恢复比T细胞快。11例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其中I度急性GVHD9例(81.8%),Ⅱ度急性GVHD2例(18.2%)。结论同胞脐血移植是根治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h17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失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状态与疾病的关系,分析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四色荧光抗体标记法分别对47例RA患者和39名健康志愿者(HVs)进行CD3、CD8、IL-17与CD4、CD25、F0xP3标记,测定Th17与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变化及相关细胞因子IL-6、IL-23和IL-17水平。结果RA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8^+IL-17^+T细胞占CD3^+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1.12±0.38)%,明显高于对照组(0.68±0.29)%(t=1.83,P〈0.05);CD4’CD25’FoxP3^+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2.74±0.71)%,明显低于对照组(4.69±1.23)%(t=-2.94,P〈0.05)。相关细胞因子测定结果:IL-6水平在RA组为(13.5±3.7)ng/L,正常人为(4.6±0.9)ng/L(t=6.24,P〈0.01);IL-23水平在RA组为(71±19)ng/L,正常人为(25±6)ng/L(t=14.37,P〈0.01);IL-17水平在RA组为(122±33)ng/L,正常人为(37±9)ng/L(t=19.01,P〈0.01);RA患者血清IL-6、IL-23和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RA患者外周血Th17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异常可能是RA发病的重要因素,IL-6和IL-23的升高是引起这些改变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黑龙江省健康儿童静脉全血细胞8个参数的水平,建立各参数的儿童参考范围。方法 随机抽取黑龙江省部分地区8~16岁健康儿童3 866人(男性1 837人,女性2 029人),采集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用Sysmex XT-1800i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比较各参数在民族、地区及年龄间的差异。结果 黑龙江省健康儿童静脉血细胞参数均值(参考范围)中白细胞计数为6.9(3.9~9.9)×109/L,红细胞计数男性为5.0(4.2~5.8)×1012/L,女性为4.6(4.0~5.2)×1012/L,血红蛋白浓度男性为146(124~168)g/L,女性为135(117~153)g/L,血细胞比容男性为43.9%(37.5%~50.5%),女性为41.2%(36.4%~46.0%),红细胞平均体积为88(80~96)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为29(25~33)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329(311~347)g/L,血小板计数为277(161~393)×109/L。汉族、朝鲜族健康儿童的WBC、HGB、MCH、MCHC及PLT5项参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黑...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动物体内评价一种新的下腔静脉滤器(X滤器)和Cordis下腔静脉滤器(C滤器)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实验动物为8头猪,雄性,体质量(30±5)kg。将X和C两种滤器置入动物的下腔静脉(肾静脉开口下缘),在不给动物服用抗凝药物的情况下观察14d,然后取出滤器观察血栓形成情况,对其输送系统进行电镜观察,并在置入滤器前和取出滤器前分别对动物进行造影观察和白细胞、血小板的检测。结果两种滤器对白细胞和血小板都没有明显影响,X滤器和C滤器置入前和取出前白细胞平均值的变化分别是(0.575±4.333)×10^9/L、(3.375±9.411)×10^9/L,P〉0.05;血小板平均值变化分别是(-0.500±57.190)×10^9/L、(-33.000±57.860)×10^9/L。电镜观察显示两种滤器的输送系统都无血栓形成,但是造影显示X滤器血流有不同程度受阻,而C滤器血流受阻不明显;X滤器内有大量血栓形成,而C滤器内没有。结论C滤器的血液相容性好于X滤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汉族男女性眼、鼻、口、耳廓外形的解剖学观测,为男女性颅面外科的整形美容与假体制作提供表面解剖数据。方法i对各30具汉族男女性成尸眼睑、外鼻、口唇、耳廓的外形进行表面观测。结果:①睑裂长男性(35.0±5.6)mm,女性(34.7±4.1)mm;睑裂中部高男性(14.3±4.7)mm,女性(10.1±3.9)mm;上睑睫毛数男性(108.6±31.5)根,女性(103.1±28.7)根,下睑睫毛数男性(74.0±31.5)根、女性(61.1±28.2)根。②鼻背长男性(41.4±5.2)mm,女性(41.6±4.0)mm;鼻尖高男性(12.6±3.0)mm,女性(16.6±3.5)mm;鼻底宽男性(37.3±7.8)mm,女性(37.1±3.9)mm。③121裂长男性(52.8±9.9)mm,女性(50.0±11.1)mm;上唇中点厚男性(5.9±2.2)mm,女性(6.8±2.0)mm;下唇中点厚男性(6.0±1.6)mm,女性(7.8±1.9)mm。④耳廓高男性(59.7±6.2)mm,女性(62.7±5.9)mm;耳廓宽男性(33.4±6.3)mm,女性(32.1±5.1)mm,耳垂厚男性(6.0±2.3)mm,女性(6.7±2.1)mm。结论:根据汉族男女性成尸眼、鼻、口、耳廓的外形测量数据,为临床颅面外科、整形美容和遗体整容及再造假体提供形态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02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用放射免疫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3^+、CD4^+和CD8^+细胞数量、NK比值,以及IL-1β、IL-6、TNF-α、ACTH、CORT和DA及NE水平。结果:(1)在几乎所有类型肿瘤患者中都表现为CD3^+、CD4^+细胞数量下降(P〈0.05或P〈0.01)、CD8^+的升高以及CD4^+/CD8^+的降低(P〈0.05或P〈0.01)。NK细胞在各恶性肿瘤组较正常均有下降(P〈0.05)。肿瘤患者的IL-1β和TNF-α较正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正常对照相比,IL-6在肿瘤患者中明显升高(P〈0.05);各类型肿瘤间无明显差异(P〉0.05)。ACTH在各组间无差异。皮质醇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最高;明显高于脑瘤和肺癌患者(P〈0.05)。DA和NE在大多数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组均升高(P〈0.05或P〈0.01)。(2)化疗和放疗患者组CD3,细胞数量较无化放疗者明显降低(P〈0.05)。放疗患者组的CD8^+升高及CD4^+/CD8^+比值下降较无放化疗组和化疗组明显,与无放化疗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患者IL-1β和IL-6值均升高,高于化疗者和无放化疗者(P〈0.05);化疗患者TNF—α值较正常升高(P〈0.05),与放疗者无明显差异。放疗患者组的DA水平低于无放化疗患者组(P〈0.05)。(3)在女性肿瘤患者中,CD3^+、IL-1β和TNF-α水平均高于男性(P〈0.05)。(4)在恶性肿瘤包括有远处转移患者中,IL-6明显升高(P〈0.05)。(5)一般状况差(PS:3~4级)患者的CORT和TNF—d升高明显(P〈0.05)。而临床较晚期(Ⅲ~Ⅳ期)患者的CD4^+/CD8^+比值下降明显(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紊乱,以皮质醇、TNF—α和IL-6及DA、NE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以及CD3^+、CD4^+和CD4^+/CD8^+细胞数量不同程度的减少为主要表现,其与肿瘤患者的性别、病理类型、转移与否及其治疗方式等有关;与肿瘤患者的一般状况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外周血WBC、CRP和血糖在早期识别手足口病重症重型病例中的价值。方法通过电子病历检索系统,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普通病例(1期组)681例和重症重型病例(2期组)239例,比较两组的WBC、CRP及血糖值并绘制上述3项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约登指数,确定最佳临界值,并探索联合检测方法的可行性。结果①两组WBC、CRP和血糖值均为非正态分布数据。1期组和2期组WBC的中位数分别为11.4和11.3×10^9·L^-1,CRP中位数均为8mg·L^-1(CRP〈8mg·L^-1计为8mg·L^-1),1期组和2期组血糖的中位数分别为5.0和5.6mmol·L^-1。②采用Stata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1期组和2期组WBC经log转换后呈正态分布,但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1期组和2期组CRP和血糖均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两组CRP和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③根据WBC、CRP及血糖绘制ROC曲线,3项指标的AUC值分别为0.512、0.405和0.625。WBC的最佳临界值为7.85×10^9·L^-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7%和18.4%。血糖的最佳临界值为5.25mmol·L^-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7%和59.0%。④将WBC和血糖的最佳临界值进行串联检测的敏感度为37.3%,特异度为81.2%。结论WBC和(或)血糖在早期识别手足口病重症重型病例的准确性较低,而CRP不能作为识别手足口病重症重型病例的指标。WBC和血糖串联检测可提高诊断试验的特异度,但未提高诊断试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青少年GDF5基因rs224331位点多态性与身高、体重和BMI的相关性。方法采集江苏省某技校1790名17~22岁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指标并计算BMI。采用Taqman探针real-timePCR方法检测GDF5基因rs224331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该基因位点与男女生身高、体重和BMI的相关性。结果 97.9%(1754/1790名)基因分型成功,男生859名,女生895名。rs224331位点频率最高的基因型为AA(51.7%),其次为AC(39.6%),CC最少(8.7%)。rs224331的基因型分布与男生、女生的身高无显著关联(P分别为0.728和0.723);rs224331不同基因型间的男生体重和B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男生AC基因型体重和BMI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02),女生中未发现类似的相关性(P分别为0.713和0.921)。结论 GDF5基因rs224331位点多态性在本研究的汉族人群中与身高无明显关联,提示该多态性位点可能存在种族特异性。rs224331位点多态性与男生体重和BMI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丁酰环磷酰苷(db—cAMP)和氨茶碱分别作用以及联合用药对缺氧葡萄糖剥夺(oxygen—glueose deprivation,OGD)条件下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OGD方法建立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缺氧缺血模型。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OGD组,OGD组又分为未用药组,氨茶碱组,db—cAMP组和联合用药组(氨茶碱和db—cAMP)。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不同药物和不同加药时间(0h,1h,2h,4h,8h,16h)对OGD后PC12细胞活性影响;用Hoechst33342荧光染料测定细胞凋亡。结果经OGD4h后,OGD组与正常组相比细胞活性降低和凋亡率增加(P〈0.05),db—cAMP 1×10^-4μmol/L组与未用药组相比细胞活性增高,凋亡率减低(P〈0.05);氨茶碱5×10^-2μg/L组与未用药组相比细胞活性和凋亡率无明显差别(P〉0.05);3×10^-2μg/L氨茶碱和1×10^-5μmol/L的db—cAMP联合用药组与未用药组相比细胞活性增高,凋亡率减低(P〈0.05);联合用药组与1×10^-4μmol/L的db—cAMP组相比细胞活性和凋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OGD损伤后4h内加药组较未用药组细胞活性明显增加(P〈0.05),8h以后加药组与1h和2h加药组相比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提示db—cAMP对缺氧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氨茶碱和db—cAMP两药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OGD损伤后4h内给药可提高细胞活性,其中1—2h内给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RP)检测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方法对107例血液病人及100例正常人进行网织血小板的检测,并对它们的检测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2例ITP病人网织血小板百分比(RP%)测量结果为(28.87±8.91)%(范围从15.16%±44.9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例治疗后的ITP病人RP%为(9.06±3.87)%,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12例AA的RP%为(5.96±3.01)%(范围从2.50%±14.49%),低于正常对照组,RP绝对值为(1.57±1.90)×10^9/L,结果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6例ALL组RP%为(12.20±5.33)%,30例ANLL组RP%为(10.83±5.1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RP绝对值为(139.67±80.06)×10^9/L,RP绝对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5例MDS病人RP%为(21.75±7.37)%,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分析了6例病人骨髓巨核细胞检测结果,并与RP%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发现6例病人的网织血小板的检查结果与骨髓巨核细胞检查结果相符。结论RP%及RP在不同血液疾病中的测定结果显示RP%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病因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微粒(PMP)的数量变化及其与IL-6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6例ACS,包括12例心肌梗塞(MI)和1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12例稳定性心绞痛(SA)和12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血浆中的PMP数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水平.结果 4组患者PMP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5,P<0.001).MI组[(6.82 ±2.12)×105/ml]或UA组[(6.09 ±1.44)×105/ml]的PMP数量分别与SA组[(2.34±1.33)×105/ml]比较均显著增高(均P<0.001);MI组或UA组的PMP数量分别与正常对照组[ (2.27±1.40)×105/ml]比较均显著增高(均P<0.001).PMP与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67,P<0.001).结论 PMP可能有助于ACS患者血栓的形成和增强炎症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AM及其抑制剂对人卵巢癌细胞株(CAOV3)PKB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 edullin,AM)及AM受体阻断剂(AM22-52)对人卵巢癌细胞株CAOV3蛋白激酶B(PKB)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AM和AM22-52诱导CAOV3细胞,利用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PKB活性的变化。结果AM和AM受体阻断剂AM22-52对t-PKB(total-PKB)的表达量均无明显影响;随着AM浓度(1×10-9~1×10-6mol/L)的增加,CAOV3细胞p-PKB活性随之升高,呈剂量依赖关系;AM受体阻断剂AM22-52(1×10-9~1×10-6mol/L)抑制CAOV3细胞内p-PKB活性,也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AM激活CAOV3细胞内的PKB信号通路,AM22-52可有效阻滞此传导途径,为卵巢癌的生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重组人心肌肌钙蛋白I(rhcTnI)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单克隆抗体的特性进行鉴定。方法利用纯化后的rhcTn I作为免疫原,常规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同系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常规融合。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法获得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利用ELISA、Western blot等方法对单克隆抗体的特性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出3株稳定分泌抗rhcTnI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4B3、7D5和3E6。 3株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亚类分别为IgGl(4B3、7D5)和IgG2b(3E6)。3株单克隆抗体与rhcTnI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与大肠杆菌菌体蛋白、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无特异性交叉反应,3株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常数分别为1.76×10^9L/mol、1.43×10^9L/mol和1.04×10^9L/mol。结论获得了效价高、特异性好的抗rhcTnI的单克隆抗体,为cTnI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